三千餘韃靼騎兵,穿過瓦剌邊界,逼近大明邊境。


    甘肅,寧夏,宣府,開平衛,全寧衛,接連燃起狼煙。


    邊塞各鎮守將立即訓飭兵馬,整治城池,煙墩,屯寨,地堡。衝要之地,更在城下設置拒馬,挖掘陷馬坑。大將軍炮和-巨-弩-推上城頭上,炮口張開,弓弦張緊。


    北疆之地,烽煙驟起。


    遊騎回報,經探明,韃靼騎兵主力,是自明軍手中逃脫的阿蘇特部。率領這支騎兵的,正是之前不見蹤跡的前韃靼太師阿魯台。


    確定情報屬實,邊塞諸將頓時興奮了。


    阿蘇特部,阿魯台,從魏國公和定國公手下逃跑的猛人。


    想當初,定國公親自出馬也沒能抓住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躲藏本領太高,尋人不著。現如今,不用費勁去找,自己出現,簡直是送上門的戰功!


    若能一舉拿下這三千韃靼騎兵,生擒阿魯台,晉官升爵,封妻蔭子,榮耀三代,都不在話下。


    各鎮守下令,遊騎斥候日夜巡邏,邊民分發或自備槍矛棍棒,屯田放牧時,加強警戒,一旦發現韃子蹤跡,立刻吹響木哨。遇有緊急,各煙墩地堡立即烽火示警。


    宣府城,朱高煦親自披甲執銳,走上城頭。舉起千裏眼,瞭望塞北草原。


    正值春耕時節,翻耕農地,開墾荒田,挖深壟溝,選播糧種,都需要大量的壯丁人力。


    欽天監觀星,順天八府官員上奏,均言,今歲恐有大旱之憂。


    北京工部派遣官員探訪各地,令府州縣官員組織民眾開深井,在河邊建造水車,開挖溝渠。凡開井挖渠,可抵當年徭役。


    有禦史彈劾此舉不妥,北京巡按禦史失責,理應嚴懲。


    奏疏經通政使司封存送上,當即被永樂帝駁斥回去。天災將發,不思為朕解憂,為民脫困,還想著排除異己?


    撞上-皇帝-槍-口,禦史必然悲劇。


    一道敕令,烏紗帽摘掉,下放邊塞勞動-改造,和廣大勞動人民一起挖井抗旱。


    大旱之後,往往伴隨蝗災。


    一旦旱蝗連發,又將有無數百姓流離失所,饑餒而死。


    永樂帝為何急令皇莊種植番糧?頻發的水旱蝗災,就是最重要原因。


    宣府屯田數年,旱蝗對農田的摧毀力度,朱高煦十分清楚。不惜冒著被禦史彈劾,召集民力,開墾荒田,播種番糧,隻為將天災的破壞力減少到最低。


    自回到宣府,他幾乎要睡在農田邊上。一天十二個時辰,恨不能當做二十四個時辰來用。不想,偏偏這個時候,當了幾個月老鼠的阿魯台,突然冒出來找他不自在。


    想找死也不挑個好時候!


    朱高煦憋足一肚子火氣,隨時可能噴發。


    眼見開墾荒田的進度無限期滯後,很可能要錯過從春耕。心頭的鬱悶無處發-泄,抽—出腰刀,狠狠砍在城牆之上。


    “阿魯台!孤與汝勢不兩立!”


    幾日後,韃靼騎兵沒有如預期發起進攻,情況卻未見好轉,反而愈發糟糕。遊騎送回新消息,在韃靼騎兵身後,發現瓦剌騎兵蹤跡。


    “瓦剌人?人數多少?”


    “回殿下,至少兩千之數,均單人雙馬,著皮甲佩長刀。領兵者,很像是陛下敕封的客列亦惕部首領,賢義王太平。”


    “是他?!”


    朱高煦沉下臉色,攥緊拳頭。


    瓦剌人是跟著阿魯台來的?還是說,阿魯台和瓦剌人暗中-串-謀,聯合-犯-邊?


    如果是前者,問題不大。大可同瓦剌人聯手,裏應外合,滅掉三千韃靼騎兵。假如是後者,必須快馬飛報應天。與阿魯台合謀,瓦剌人所圖定然非小!


    “阿魯台,馬哈木,太平,”冷視遠處騰起的沙塵,朱高煦憤然道,“終有一天,孤要親手砍掉汝等項上人頭!”


    邊塞軍情很快飛報入京。


    朱棣北巡剛歸,短期不宜再離南京。隻能下旨,敕漢王朱高煦,魏國公徐輝祖,甘肅總兵官左都督何福,鎮守寧夏寧陽侯陳懋,鎮守大同江陰侯吳高,謹慎備邊,遇有小股韃子,派騎兵驅散,不宜窮追,謹防有詐。若韃子大舉來犯,聯合諸衛所兵力出塞,一舉剿滅。


    敕令遼東總兵官孟善,兀良哈三衛聽漢王調遣。兀良哈三衛嚴守駐地,無軍令不可輕動。


    朱棣懷疑,阿魯台逃到漠北,是如何穿過馬哈木和馬兒哈咱的重重防鎖,突然出現在大明邊境。最好是意外,否則,他不介意集合長江以北所有衛所官軍,親自領兵出塞,給韃子一個教訓!


    因情況有變,沈瑄和孟清和北還日期不得不提前。


    臨行之前,朱瞻壑造訪伯府,雖然沒流淚,也沒說“少保不要走”一類的話,但大眼睛霧蒙蒙,小嘴扁著,著實看得人揪心。


    “世子,臣為大寧鎮守,邊塞有變,定要北上。夏尚書學問優於臣,世子同夏尚書學習,定能收獲更多。”


    孟清和不是鐵石心腸,卻說不出自留下的話,隻能拐彎抹角進行安慰。


    皇命不可違,再者說,他終歸屬於“地方-官-員-係統”,長期留在京城很不合適。除非摘掉“大寧鎮守”的官銜


    ,可真到那一天,他也離倒黴不遠了。


    “少保,我很快會長大。”


    孟清和腦袋上冒出數個問號。


    “等我長大,能和父王一同鎮守邊塞,皇祖父就會答應讓我離開京城。“朱瞻壑嚴肅著小臉,挺胸昂首,“到那時,少保再授我學問。”


    孟清和語塞,當真不曉得該說什麽才好。眼角發酸,心中難免悵然。不曉得,等漢王世子真正長大,是否還會記得今日之言?


    悵然之後,變得釋然。記不記得又有什麽關係?


    人總會長大,保留住今日這種感動,對他已是彌足珍貴。


    朱瞻壑在伯府留飯,孟清和讓膳房準備的烤箱發揮出巨大用途,鬆軟的糕點,酥脆的餅幹,奶香味十足的軟餅,瞬間驅散了小世子的離愁。


    孟清和不知該高興還是憂鬱。


    最後,隻能將各種情緒拋到一邊,找出府內最大的兩個食盒,每個三層,裝滿糕點,交給跟著朱高煦的宦官。


    “餅幹可以存上數日,糕點和軟餅存放不了幾天。”


    話不用多講,黃少監已經明白孟清和的意思,連忙笑道:“咱家跟著世子,也有口福了。”


    “黃少監客氣。”


    朱瞻壑回宮之後,孟清和開始整理近段時間寫下的計劃和手記。


    厚厚兩摞紙,大部分都很潦草。紙上內容多是靈機一動,或偶然間閃過模糊的念頭。匆忙間記錄下來,回頭再看,後世常見的東西,在當下卻是異想天開,驚世駭俗,基本不可能實現。


    唯一有試驗價值的,大概隻有改進版的遂發搶和-卵--形手榴彈。但那也要找到合適的工匠。更重要的是,必須協調好兵仗局和軍器局的關係,不能利益均沾,也最好別得罪誰。


    大寧雜造局?


    孟清和搖搖頭,自朝廷設立大寧布政使司,他就做好將權利交出的準備。冷兵器還罷,今日的大寧雜造局,幾乎成為另一個火器局。哪怕為耳朵清淨,他也必須把權利交出去。


    鐵券都舍得上交,還在乎一個雜造局?


    雖然有點不甘心……歎息一聲,將幾張紙對折,在燭火上引燃,看著白紙邊緣被橘紅的火焰吞噬,變得焦黑、破碎,最終化作火盆中的幾片灰燼,情緒慢慢開始沉澱。


    伴君如伴虎。


    九十九步已經邁出,不差最後一步。


    比起托病不上朝,隻為後輩鋪路的成國公,他還有什麽不甘?與其在原地傷春悲秋,不如抬頭向前看。


    有舍才有得。


    孟清和始終相信,隻要努力、豁達,得到的永遠比失去的要多得多、


    灰燼積了一個盆底,手記隻餘下三張。


    實在舍不得燒掉,翻出一隻匣子,折起收好。剛要放到百寶架上,動作突然停住。眼珠子一轉,他對某些事情沒轍,不代表旁人無法解決,例如國公爺。


    咳嗽一聲,孟清和堅信,自己絕無投機取巧的想法。但誰讓國公爺是自己人,是家人。所以,能者多勞一回,也算說得過去?


    下定決心,孟清和抓起匣子,大步走出書房。


    門外的親衛聽到聲響,見孟伯爺一副要外出的樣子,上前行禮道:“伯爺可要備馬?”


    “不必,我去隔壁。”


    興寧伯府的隔壁,定國公府。


    親衛了解,不再多問,一路“護送”孟伯爺走到牆邊,目送伯爺翻牆而過。轉過頭來,全當自己什麽也沒看見。


    按理來說,兩府之間相聚不遠,走大門也耽誤不了不久,可孟伯爺仍選擇爬牆……隻能說,非同尋常的人才,總有些不一般的愛好。


    要不然,怎麽會有“天才與xx隻是一線之隔”這句話?


    雖然,這句話也是從孟伯爺口中流傳開來……


    見到孟清和從牆頭下來,國公府的護衛家人沒有半點驚訝,淡定行禮。


    “國公爺不在?”


    “回伯爺,國公爺奉召進-宮,尚未歸來。”


    “哦。”孟清和點頭,“我到東廂,國公爺回來,勞煩告知一聲。”


    “是。”


    孟清和擺手,示意眾人不必多禮,徑直穿過回廊,走到三堂東廂。


    推開房門,走到桌旁,放下匣子,抻了個懶腰。


    四處看看,翻出一本有些年頭的遊記,歪在榻上,一邊看,一邊等著沈瑄回來。


    日頭西斜,孟清和有些困倦,打了個哈欠,遊記蓋在臉上,迷迷糊糊竟睡了過去。


    不知過去多久,孟伯爺好夢正酣,在金磚上打滾,笑得無比得意。突然感到臉上一涼,被從夢中強-拉出來。


    睜開眼,對上一雙漆黑的眸子,不用想,國公爺回來了。


    “怎麽睡得這麽熟?”


    “……”這是擾人好夢之後該說的話?


    “已近戌時末。聽家人說,十二郎沒用晚膳?”


    “我不餓……”


    起床氣沒發出來,直接在沈


    沈瑄的注視下消音。


    不得不感歎,美人無敵。武力值強悍的美人,更是天下無敵。


    孟伯爺很快敗下陣來,潰不成軍。隻能乖乖離開-睡—榻,洗臉擦手,坐到桌邊,吃下幾塊點心,又陪國公爺用了小半碗粥,才算過關。


    此事,孟清和已然睡意全消,幹脆打開匣子,將三張計劃書和圖紙遞到沈瑄麵前。


    “國公爺,你看看,這些是否可行?”


    “此為十二郎所想?”


    “算是吧。”孟清和捏了捏手指,“不過是大致想法,尤其是改進火銃,還要讓工匠看過,才能確定是否可行。”


    “就這樣?”


    “啊。”


    沈瑄放下圖紙,“十二郎沒有其他話想說?”


    “這個……”


    沈瑄挑眉,似笑非笑。


    孟清和強撐,卻硬是沒能撐過十秒。


    “那個,一旦確定可行,軍器局和兵仗局那裏,還要國公爺幫幫忙。”


    事情上報,永樂帝必欣然應允。軍器局和兵仗局卻難免扯皮。


    鄭和,王景弘和侯顯三人要再下西洋,白彥回不能離開朱棣身邊,兵仗局新任首領太監未必會給他太大麵子。


    不是一起扛過槍的交情,沒有更大的好處,說穿了,他不過是個得聖心的武將罷了。而兵仗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天子掌控下的武-器-製造局和武-器-倉庫。真心給他找不自在,大麻煩不會有,小麻煩卻也鬧心。


    軍器局更不用說,工部掌管。北京工部還好,南京工部……想套交情?不給他下絆子就該謝天謝地。


    “所以,十二郎希望瑄如何幫忙?”


    “這個……”孟清和撓撓下巴,還需要明講?


    “十二郎不講,瑄如何知曉?”


    不知不覺間,孟清和整個人被沈瑄-圈-到-懷-中,背抵著桌沿,耳際一陣麻,心跳瞬間飆升。


    “瑄曾言,欲-與十二郎秉燭夜談,十二郎可還記得?”


    啥?!


    孟清和瞪眼,事情都過去這麽久了,還記得?


    “既然十二郎有事托請,不如……”


    沈瑄俯身,擦過孟清和的臉頰,在他耳邊低聲道出一句話。聲音中似含著笑意,聽在孟清和耳中,帶著無盡的-蠱-惑,片刻間失神。


    不如,不如什麽?


    思緒飄飛,沒能捕捉到最後幾個字。孟清和的表情,很好的詮釋出“迷糊”二字。


    沈瑄沒有重複,眼中笑意更甚。


    “國公爺?”


    話音剛落,整個人被扛上肩頭,視線顛倒,下一刻,陷入-榻-中。


    “漫漫長夜,孤-枕-難-眠。”


    束發的玉簪--抽—出,黑發散落。


    修長手指穿梭在發間,挑起一縷,送至唇邊。


    極致的黑,重彩的紅,糾纏一處,似要灼傷人眼。


    “十二郎,可願同瑄共枕?”


    “……”不是說長談嗎?


    沈瑄將孟清和的“疑問”看在眼中,卻不出言解釋。


    單手撐在孟清和頰邊,唇角微彎,指尖一下下滑過孟清和的額際,鼻尖,唇角。眼中帶著笑意和-縱-容,好似在說,十二郎可自行選擇。


    孟清和咬牙,運氣。


    再咬牙,再運氣。


    咬到後槽牙……終於爆發了。


    xx的,這叫給他選擇?!


    怎麽選?!


    國公爺設下陷阱,孟伯爺果斷踩坑,毅然決然往下跳。


    理智?


    通通去死!


    何謂--色--字頭上一把刀,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秉燭夜談”的結果,兩日後啟程北上,孟清和沒騎馬,改乘車。


    朱瞻基和朱瞻壑一同前來送行,朱高燧不在,他已同鄭和出發前往太倉。十日後,船隊將在太倉啟程,再下西洋。


    此刻的邊塞,烽火再次燃起,殺聲震天。


    嚴陣以待的邊軍很快發現,情況有點不對。


    瓦剌騎兵和韃靼騎兵拚死-互-衝,韃靼騎兵貌似還在內訌。


    邊軍們麵麵相覷,韃子不是來打穀草的嗎?怎麽自己反倒打起來了?


    分配不均多少說得故去,還沒搶,這是為哪般?


    混戰中,小股韃靼騎兵突然脫離戰場,冒死衝到一處地堡之前。在邊軍準備好-槍-炮-弓-弩,正要開轟時,為首一名韃靼千夫長突然高聲喊道:“奉韃靼太師之命,求見大明漢王殿下,阿蘇特部願意內附,請求明朝庇護!”


    千夫長的官話並不流利,嗓門卻著實的高。


    “別開炮!”


    地堡裏一名百戶當機立斷,遣人飛馳內城送信。


    />


    朱高煦得知情況,再次登上城頭,望向遠處混-戰-的幾支隊伍,有些拿不準。


    這是阿魯台的計策,還是真被趕到窮途末路,不得不向大明低頭?


    看眼下的情形,似乎後一種可能更大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