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記載,孟清和,大興縣人,本農戶子。年十四,父兄皆亡,棄從軍,戍開平衛。


    初為步卒,後獻戍邊之策,逐升小旗,總旗,百戶,僉事。從沈瑄麾下,屢建奇功。獻敵堡圖,得燕王賞識。時高僧道衍見之,曰:“子何異!眉遠山,胸懷千機,必為能臣。”遂收其為徒。


    及太--祖崩,建立,燕王三子入京朝拜,清和以機謀多出,行事多詭,護衛同行。


    經山東,獻遇險出京之策,並議海外事,得世子郡王讚譽,“此豈賢人語耶?”


    自京還,至北平,道衍語於燕王,“此子非凡。”


    燕王喜,授王府護衛。


    後建聽奸臣言,以次削奪諸王。周、湘、代、齊、岷相繼得罪。


    燕邸,故元宮。時為官兵所圍,成祖旦夕獲罪,於是決策起兵。適大風雨至,簷瓦墜地,眾人色變。道衍曰:“祥兆,飛龍在天,以風雨從。瓦墜,將易皇也。”成祖大喜。


    燕兵起,以誅齊泰、黃子澄為名,號“靖難之師”。


    其年十月,襲大寧。孟清和獻策,得朵顏三衛,成祖兵勢大盛。


    李景隆圍北平,守禦甚固,以堅城擊退攻者。守軍夜襲,傷官軍。援兵至,內外合擊,斬首無算。


    是時,李景隆、平安等先後敗遁。


    成祖圍濟南三月,不克,師勞頓,乃還。複攻東昌,敗績,亡大將張玉。沈瑄、朱能等力戰,方得還。


    師惶然,成祖意稍休,道衍趣成祖,孟清和見營中大火,言有祥瑞,軍心遂穩。


    後得中官密報,京師勢單,戰可下。


    成祖大喜,師繞濟南,連敗諸將於淝水,靈璧,渡江入京師。


    入皇宮,孟清和與楊榮共語曰:“先拜帝陵。”


    成祖繼位,以靖難功臣,授孟清和一等興寧伯,後賜國姓,史稱朱興寧。


    帝在藩邸,所接皆武人,獨道衍定策起兵,孟清和屢有計策出。轉戰河北、山東,在軍三年,或勝或否,每有軍心不穩,清和皆有言定之。


    成祖擁天下,論功在諸武將之前,僅次數人。


    永樂三年,拜行後軍都督府僉事,鎮大寧。其間獻佛郎機炮,開互市,安邊民,屢有功,多得封賞。


    永樂五年,升行後軍都督府同知,複鎮大寧。


    後兵出韃靼、瓦剌,皆從,立奇功。


    帝念其功,贈其父爵,並封其兄官爵。


    永樂年中,皇次孫出閣就學,清和說書,言海外事,每有驚世之語。聖孫呼其師,言多稱我而不道孤。


    永樂十年,成祖遷都。


    永樂十一年,交鎮守印。


    永樂十五年,拜中軍都督府都督。賜大興縣宅邸,帝親書匾額,言其誠厚。


    永樂二十年,從大軍西征歐羅巴。時定國公掌帥印,興寧伯為副。大軍所到之處,各城邦聞風而降。


    永樂二十五年,以痼疾辭官,帝不許。


    永樂二十七年,再上疏,帝從之。


    帝崩,後經兩朝,宣武十一年,年七十有六,病甚。帝車駕臨視者再,語甚厚。賜以金水壺,金香爐。


    同年十一月,歿。帝震悼,輟朝三日,命有司治喪。追贈榮祿大夫、上柱國、興國公,諡敬恭。賜陪葬皇陵,與定國公同墓。


    帝親製碑誌其功。從其生前所請,不繼嗣子。然未收其家宅,與定國公同,仍懸伯府匾額,以宗室禮祭祀。


    史載,時禦史上疏,非宗室,非先太宗高宗義子,何能葬入皇陵。且與定國公同墓,此乃夫妻之儀,更為不可。


    帝斥之:“興國公乃朕之家人!與定國公之情誼,豈容汝等非言!”遂命下錦衣獄。


    清和少好學,性寬厚,尊長純孝,有孝友名。未發跡,族中有老,名重九,多有助。拜官後,多襄助族裏,並語族人,耕讀、武勇,皆為傳續之道。


    洪德元年,加贈太師,配享高宗廟庭。


    洪德九年,仁宗諭閣臣曰:“興寧伯佐命嗣興,助先祖平定四夷,功蓋於世。當進宗室之禮,位比郡王,以太常春秋致祭。”


    群臣頓首,遵帝命。


    -—《明史-功臣本紀-興寧伯傳》


    公元21xx年,國家考古隊展開對北京郊外一處陪陵發掘。


    因墓室未遭大肆破壞,多數陪葬品仍完好如初。隨著挖掘工作的深入,工作人員無不激動振奮。


    打開主墓室之後,眾人卻陷入疑惑之中。


    兩塊墓誌銘,兩具棺木。


    按照墓室擺放,這應該是一座夫妻合葬墓。但據墓誌銘所載,安葬在這裏的分明是一位伯爵,一位國公!


    這個發現,讓在場工作人員均困惑不解。


    陡然間,一個曆史學者發出驚呼。


    “朱興寧,興國公……興寧伯!這是定國公沈瑄和興寧伯孟清和的合葬墓!”


    興寧伯?


    眾人同時精神一震。


    興寧伯,六百年前,助永樂帝成就大業,助大明開疆拓土、尋找海外之地的傳奇人物。


    雖史料有載,然於後世而言,他的一生仍充滿謎團,顯得撲朔迷離。


    一生沒有子女,也沒有成婚記載。所得封賞更讓後人感到疑惑。


    翻閱史料,言興寧伯同命婦一並封賞的記載不下十處,曆曆在目。


    此中爭議持續了幾百年,曆代學者都有論述。學術著作甚至多於建帝失蹤之謎。


    謎團未解,主持發掘工作的學者突然接到通知,發掘停止,回填-墓--穴。


    “老師,馬上就能開棺,真要……”


    “不必多說,照我說的做!”


    眾人再不甘心,也隻得收拾工具儀器,退出主墓室。之前發掘出的物也被留在墓室中,隨著墓門關合,永遠塵封在曆史之中。


    南京


    落地窗前,一名男子負手而立,俯視芸芸眾生。


    刀削般的輪廓,長眉入鬢,冰冷的瞳孔映出窗上倒影,不帶絲毫溫度。合身剪裁的西裝,愈發顯得肩寬腿長。


    “楊總,朱總來電,發掘工作已經停止,這是您要的資料。”


    年近三旬的紀助理,將一份精心整理過的傳真件放到桌上。


    “好。”


    男人的聲音低沉,仿似大提琴音。


    紀助理退出門外,男人回身,拿起桌上的件,翻開第一頁,手指輕輕擦過一張半身照。照片右側清晰寫著一個名字,孟清和。


    於此同時,一個旅遊團抵達金陵化路。


    這裏多是明朝王公侯伯府邸,三十年前,經部分府邸擁有者同意,發展成旅遊景點。自那以後,清淨的街道變得人-潮-湧-動,川流不息。


    “大家請看這邊,這座宅院便是永樂朝所建的武陽侯府……”


    領隊舉著喇叭,詳細介紹武陽侯府建成時間和來曆。


    多數人聽得津津有味,隊伍末尾的一個人卻顯得心不在焉。


    白襯衫,套頭毛衫,休閑褲,俊秀的麵容上架著一副銀邊眼鏡。嘴角微翹,即使沒在笑,也會讓人覺得親切。


    “孟頭兒,好不容易出來一趟,多少給點精神。”


    “想讓我精神?”


    孟清和挑眉,似笑非笑,說話的男人立刻閉嘴,嗬嗬幹笑兩聲,頭兒心情不好,莫要打擾為妙、萬一他要挖坑給自己跳,理都沒處說去。


    耳邊的嗡嗡聲沒了,孟清和仍不顯得輕鬆。


    自從年會當日,他莫名其妙的摔了一跤,在家裏躺了兩天,腦子裏時常會閃過一些奇怪的畫麵。


    古戰場,皇宮大內,黃沙漫天,碧波千頃。


    如火龍一般的軍隊,雲帆蔽日的船隊。


    還有手執長刀、身披玄甲的將軍……


    若不是看過心理醫生,得到肯定答案,他一定以為自己瘋了。


    壓力太大?


    去x的壓力太大。


    駐足半晌,同隊伍已有一段距離。


    孟清和給助理發了一條短信,隨即轉身,自走自路。


    穿過長街,人潮漸漸稀少。好似從喧鬧世界瞬間回歸平靜。


    路邊一塊牌子上寫著遊人止步。


    孟清和向遠處張望,看到門上的匾額,“興寧伯府……”


    喃喃念著三個字,用力捏一下額角,總覺得格外熟悉。


    腦海中仿佛有個聲音在告訴他,過去,走過去,前方一定有什麽在等著他。


    上前兩步,懸有獸首的大門忽然開啟,伴著門軸的吱呀聲,一個修長的身影闖入視線。


    玄色風衣,勒出勁瘦腰線。身姿挺拔,仿佛一杆長槍。


    濃墨一般的眉眼,挺鼻紅唇,行動間,好似有無形的煞氣在蔓延。


    男人側首,正跟身邊的兩名黑超說些什麽。說話間,突然眉峰一動,筆直向孟清和看過來。


    捂住額頭,孟清和低--吟一聲,再抬首,男人已大步向他走來。


    越近,心跳越快。


    “沈……瑄?”


    兩字出口,孟清和愕然。


    不及思考,溫熱的掌心已覆上麵頰,隨即,是將一切湮滅的冷香。


    陌生,卻又無比的熟悉。


    “好久不見,清和。”


    回憶的閘門打開,曆史穿過百年。


    記憶好似洪水,一幕幕,一頁頁,瞬間充斥腦海。


    良久,孟清和伸手,用力扣住男人的手腕,望入深潭一般的眸子,清晰看到,那片深黑中有自己的影子。


    “清和?”嘴唇彎起,“我記得,你喜歡叫我十二郎,國公爺……”


    餘下的話,再不能出口。


    唇被堵住,眼卻未閉。


    &nb


    sp;


    時光卷過曆史的沙塵,塵封的記憶開啟,凝眸間,刹那即是永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