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八哥將數目提到二萬,老九、老十兩人心裏都是一陣肉痛,得,這一下,‘四大恒’一年的紅利就去了一半,胤禎卻是暗罵老八滑頭,一提到二萬,那鐵定是希望自個墊了,連二千兩都省了。
稍一沉吟,胤禎才道:“這是喜事,別讓一眾兄弟不高興,勞煩八哥給各位兄長都通知一聲,有困難的,吱個聲兒,我盡都墊付亦無不可,八哥您們這些年,也都不寬裕,表點心意就成。
另外,尚在人世的姊妹僅就剩四人,純禧、榮憲、恪靖等三位公主,雖遠在漠南、漠北,我也想把她們接來給皇阿瑪祝壽,九妹愨靖公主就在京城,知會一聲便是,這事,我去皇阿瑪那裏請旨。”
說著,胤禎又轉向陳元龍道:“我稍後就進宮,向皇上請旨,此乃恪敬孝道之舉,皇上斷不會不允,開年之後麵,我便要出京,這萬壽慶典的具體籌備,還要勞煩八哥和陳宗伯。”
陳元龍心裏暗喜,籌備萬壽慶典按著規矩辦即可,因此而跟十四爺搭上線,才是受益非淺,禮部的滿尚書瓦爾答,那是三阿哥的人,自個能靠上十四爺,以後在禮部完全可以揚眉吐氣。再說,十四爺可是出了名的財神,此次慶典由他出錢,絕對能夠辦的四麵光八麵淨,麵麵討好。
心中欣喜,他忙起身一揖,沉穩的說道:“籌備萬壽慶典,乃是下官職責所在,十四爺鼎力相助,下官謹代禮部一眾僚屬感激萬分,謹聽十四爺吩咐。”
*封印之後,康熙也悠閑起來,每日寫寫“福”字,看看書,而後四處走走,胤禎進宮遞牌子,康熙正在乾清宮寫“福”字,這些禦筆書寫的“福”字,都是賞賜給京師皇族宗親,勳貴大臣、地方封疆大吏的,雖然不值錢,對臣子而言,卻是無上的榮耀。
對京師皇族宗親,勳貴大臣、地方封疆大吏而言,過年有沒有禦筆的“福”字賞賜,直接可以與聖眷是否濃厚掛鉤,地方封疆大吏猶為注重,按多年的慣例,過年未收到禦筆的“福”字賞賜,來年就得準備挪窩了。
聽李德全稟報胤禎在外求見,康熙一絲不苟的寫完一個“福”字才道:“召他進來。”說著,便擱筆淨手,踱到炕上盤腿坐下,啜著熱茶,尋思著老十四的來意。
胤禎進來便叩頭道:“兒臣胤禎給皇阿瑪請安。”
待他起身,康熙便含笑道:“賜座,賞茶。”待胤禎謝恩落座,他又接著問道:“這幾日還在忙差事?”
“回皇阿瑪,兒臣計劃一開年便出京籌備遠征歐洲、美洲事宜,新年大吉,皇阿瑪無暇分身,是以,兒臣趕在年前來稟報。”胤禎欠身回道。
康熙微微點了點頭,道:“朕趕在年前,將出征歐洲的使節團成員定下來,便是為方便你行事,你出京便可將使節團帶走。”
“謝皇阿瑪體恤。”胤禎接著便道:“皇阿瑪六十聖壽在即,聽聞皇阿瑪不允大辦慶典,兒臣聯絡了一眾兄長準備為皇阿瑪舉辦一個盛大的萬壽慶典,以盡孝心,還望皇阿瑪允準。”
竟是為此事而來?康熙略微沉吟才道:“遠征歐洲、美洲,遠洋艦隊、澳洲移民,天津、馬尼拉、噶羅巴的建設,哪裏不需用錢,你雖身家不菲,也不過是勉力支撐,何必再把錢花在毫無益處的慶典上麵?你有這份孝心,朕就很知足了。”
一聽康熙這話說的實在中肯,胤禎已經是基本肯定下來,康熙確實不願意大辦慶典,不過,如此好的表現機會,他卻是不想輕易放過,沉吟片刻,他便說道:“皇阿瑪,遠征歐洲、美洲的兵力並不多,各種補給有三百萬兩足夠,其他開支並非要一步到位,皆是逐步分期投入,兒臣的壓力並非很大。
況且,早在回京之前,兒臣便已經為皇阿瑪的六十聖壽預留了二百萬兩,皇阿瑪不願意耗費國帑,兒臣與眾兄弟稍稍湊點,便能承辦下來。
再有,萬壽慶典並非毫無益處,幾百萬銀子花出去,還不是流入商賈和百姓之手,既能夠彰顯盛世繁華,又能澤被萬民,還能成全兒臣們一片孝心,另外,兒臣還準備借次機會將遠嫁蒙古的幾位姐姐接回來參加慶典,還望皇阿瑪允準。”
康熙聽的已是微微笑了起來,這個老十四,想的還真是周全,竟然連遠嫁蒙古的姐姐也能想到,這倒也是個機會,讓她們和丈夫孩子回京看看也好,澳洲移民需要大量蒙古牧民,讓他們去天津感受一下澳洲移民的規模和保障,回去也方便宣傳。
最難得的是老十四這份心意,對那幾個沒有什麽印象的姐姐,他尚能如此顧全,著實令人欣慰,況且,經他這一說,舉辦萬壽慶典與大建園林竟有異曲同工之效,也虧他能說會道。
想到這裏,康熙含笑道:“你想辦的事情,總能找個足夠的理由,朕允你便是,不過,此次萬壽慶典,朕欲邀請天下六十五歲以上的耆老,不論官民,進京祝壽,你意如何?”
一聽康熙允準,胤禎不由大喜,忙奉承道:“我大清以孝治天下,尊老敬老,是為大清美德,皇阿瑪此舉乃亙古未聞之創舉,必然震爍古今,流傳後世。”
康熙也未料到,胤禎竟然一下將此舉與‘以孝治天下’聯係起來,而且評價如此之高,這倒是大出他的意料,心裏不僅甚為得意,對這一創舉也充滿了期待。
見康熙高興,胤禎連忙又道:“皇阿瑪,考慮到西學在造艦、煉鋼煉鐵、火器、火藥等軍事方麵以及勘探繪測、修壩築堤、修路架橋、探礦煉礦等民用方麵的應用越來越多,特別是隨著海外之地的擴張,急需各種西學人才,如今別說是西學人才,便是數學人才、雜學人才亦是奇缺無比。
有鑒於此,兒臣擬在京城、天津、上海、廈門、江寧、福州、廣州等地開辦義學,招收適齡孩童入學,同時學習國學與西學,培養大清自己的人才,還望皇阿瑪允準。”
(未完待續)
稍一沉吟,胤禎才道:“這是喜事,別讓一眾兄弟不高興,勞煩八哥給各位兄長都通知一聲,有困難的,吱個聲兒,我盡都墊付亦無不可,八哥您們這些年,也都不寬裕,表點心意就成。
另外,尚在人世的姊妹僅就剩四人,純禧、榮憲、恪靖等三位公主,雖遠在漠南、漠北,我也想把她們接來給皇阿瑪祝壽,九妹愨靖公主就在京城,知會一聲便是,這事,我去皇阿瑪那裏請旨。”
說著,胤禎又轉向陳元龍道:“我稍後就進宮,向皇上請旨,此乃恪敬孝道之舉,皇上斷不會不允,開年之後麵,我便要出京,這萬壽慶典的具體籌備,還要勞煩八哥和陳宗伯。”
陳元龍心裏暗喜,籌備萬壽慶典按著規矩辦即可,因此而跟十四爺搭上線,才是受益非淺,禮部的滿尚書瓦爾答,那是三阿哥的人,自個能靠上十四爺,以後在禮部完全可以揚眉吐氣。再說,十四爺可是出了名的財神,此次慶典由他出錢,絕對能夠辦的四麵光八麵淨,麵麵討好。
心中欣喜,他忙起身一揖,沉穩的說道:“籌備萬壽慶典,乃是下官職責所在,十四爺鼎力相助,下官謹代禮部一眾僚屬感激萬分,謹聽十四爺吩咐。”
*封印之後,康熙也悠閑起來,每日寫寫“福”字,看看書,而後四處走走,胤禎進宮遞牌子,康熙正在乾清宮寫“福”字,這些禦筆書寫的“福”字,都是賞賜給京師皇族宗親,勳貴大臣、地方封疆大吏的,雖然不值錢,對臣子而言,卻是無上的榮耀。
對京師皇族宗親,勳貴大臣、地方封疆大吏而言,過年有沒有禦筆的“福”字賞賜,直接可以與聖眷是否濃厚掛鉤,地方封疆大吏猶為注重,按多年的慣例,過年未收到禦筆的“福”字賞賜,來年就得準備挪窩了。
聽李德全稟報胤禎在外求見,康熙一絲不苟的寫完一個“福”字才道:“召他進來。”說著,便擱筆淨手,踱到炕上盤腿坐下,啜著熱茶,尋思著老十四的來意。
胤禎進來便叩頭道:“兒臣胤禎給皇阿瑪請安。”
待他起身,康熙便含笑道:“賜座,賞茶。”待胤禎謝恩落座,他又接著問道:“這幾日還在忙差事?”
“回皇阿瑪,兒臣計劃一開年便出京籌備遠征歐洲、美洲事宜,新年大吉,皇阿瑪無暇分身,是以,兒臣趕在年前來稟報。”胤禎欠身回道。
康熙微微點了點頭,道:“朕趕在年前,將出征歐洲的使節團成員定下來,便是為方便你行事,你出京便可將使節團帶走。”
“謝皇阿瑪體恤。”胤禎接著便道:“皇阿瑪六十聖壽在即,聽聞皇阿瑪不允大辦慶典,兒臣聯絡了一眾兄長準備為皇阿瑪舉辦一個盛大的萬壽慶典,以盡孝心,還望皇阿瑪允準。”
竟是為此事而來?康熙略微沉吟才道:“遠征歐洲、美洲,遠洋艦隊、澳洲移民,天津、馬尼拉、噶羅巴的建設,哪裏不需用錢,你雖身家不菲,也不過是勉力支撐,何必再把錢花在毫無益處的慶典上麵?你有這份孝心,朕就很知足了。”
一聽康熙這話說的實在中肯,胤禎已經是基本肯定下來,康熙確實不願意大辦慶典,不過,如此好的表現機會,他卻是不想輕易放過,沉吟片刻,他便說道:“皇阿瑪,遠征歐洲、美洲的兵力並不多,各種補給有三百萬兩足夠,其他開支並非要一步到位,皆是逐步分期投入,兒臣的壓力並非很大。
況且,早在回京之前,兒臣便已經為皇阿瑪的六十聖壽預留了二百萬兩,皇阿瑪不願意耗費國帑,兒臣與眾兄弟稍稍湊點,便能承辦下來。
再有,萬壽慶典並非毫無益處,幾百萬銀子花出去,還不是流入商賈和百姓之手,既能夠彰顯盛世繁華,又能澤被萬民,還能成全兒臣們一片孝心,另外,兒臣還準備借次機會將遠嫁蒙古的幾位姐姐接回來參加慶典,還望皇阿瑪允準。”
康熙聽的已是微微笑了起來,這個老十四,想的還真是周全,竟然連遠嫁蒙古的姐姐也能想到,這倒也是個機會,讓她們和丈夫孩子回京看看也好,澳洲移民需要大量蒙古牧民,讓他們去天津感受一下澳洲移民的規模和保障,回去也方便宣傳。
最難得的是老十四這份心意,對那幾個沒有什麽印象的姐姐,他尚能如此顧全,著實令人欣慰,況且,經他這一說,舉辦萬壽慶典與大建園林竟有異曲同工之效,也虧他能說會道。
想到這裏,康熙含笑道:“你想辦的事情,總能找個足夠的理由,朕允你便是,不過,此次萬壽慶典,朕欲邀請天下六十五歲以上的耆老,不論官民,進京祝壽,你意如何?”
一聽康熙允準,胤禎不由大喜,忙奉承道:“我大清以孝治天下,尊老敬老,是為大清美德,皇阿瑪此舉乃亙古未聞之創舉,必然震爍古今,流傳後世。”
康熙也未料到,胤禎竟然一下將此舉與‘以孝治天下’聯係起來,而且評價如此之高,這倒是大出他的意料,心裏不僅甚為得意,對這一創舉也充滿了期待。
見康熙高興,胤禎連忙又道:“皇阿瑪,考慮到西學在造艦、煉鋼煉鐵、火器、火藥等軍事方麵以及勘探繪測、修壩築堤、修路架橋、探礦煉礦等民用方麵的應用越來越多,特別是隨著海外之地的擴張,急需各種西學人才,如今別說是西學人才,便是數學人才、雜學人才亦是奇缺無比。
有鑒於此,兒臣擬在京城、天津、上海、廈門、江寧、福州、廣州等地開辦義學,招收適齡孩童入學,同時學習國學與西學,培養大清自己的人才,還望皇阿瑪允準。”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