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道教神眾不識孫悟空的所學


    孫悟空從須菩提祖師學得了長生之術,廣大神通。但是地界的神明竟然不識其胸中所學,竟然派人去勾攝孫悟空的魂魄,結果惹得孫悟空是大鬧地府(地府的神明大多為佛教、道兩教通用,區別在於主管不同。佛教的地府主管是地藏王菩薩,道教的地府主管為因教派的差異而說法不一,或以東嶽大帝為首的五嶽大帝;或後土皇地祇;或五嶽大帝為主管,但其上為後土皇地祇等等。盡管在《西遊記》書中掌管地府的為佛教的地藏王菩薩,但是依孫悟空大鬧地府後,地藏王菩薩上書玉帝陳情,而沒有去西天找佛祖來看,《西遊記》書中地府仍屬道教神明控製的範疇。《西遊記》做這樣的設定,是作者吳承恩崇佛謗道的理念,與其民族自尊心理,“三教出一門”的理念交匯融合的結果)。


    孫悟空從須菩提祖師學得了長生之術,廣大神通。其大鬧天宮無人能敵;不僅是一般的道教神明無奈,而且連道教的代表性神明太上老君,也沒有將其殄滅的辦法,把孫悟空放進八卦爐中煆煉,竟然又助長了其“火眼金睛”的神通。這麽大的本領,道教的大小神明竟然不識其胸中所學。而孫悟空的神通則實實在在是有師承的,但道教的神明無人知曉。


    這是一個啟示,那就是道教的神明都不知孫悟空的來路和師承,也無法從其神通看出其來路,而且太上老君也看不出孫悟空的來路和師承,不然的話也不會把孫悟空扔進八卦爐枉費工夫。這也說明“須菩提祖師”盡管神通很高強(道祖太上老君都不識其弟子孫悟空的來路),但若是道教神明的話,也隻是個知名度極低、其術法也不為道教仙眾知曉的神明。


    3孫悟空被“招安”天界,另類的仕途


    做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道教神明中的權力結構實際上也是中國古代權力結構的改良版。孫悟空在去東海龍宮強索兵器、披掛以及大鬧地府之後,就進入了天界為官了。但是,孫悟空做的官是很小的官,而且其做官途徑也很另類,是被“招安”的官。


    在中國古代權力構成裏,做官的途徑有這麽幾種情形:開國功勳;軍功;舉薦;世襲;裙帶關係;被帝王賞識、賞賜;捐錢納官;漢代的舉孝廉;兩晉的名門望族;隋唐以來的科舉;以及明清增加的納監等等。而另外一種情形就是被“招安”。


    為什麽說“招安”的官另外一種情形呢?因為其它的做官途徑無論情形怎樣,都是在當時的政權體係隸屬之下進行的。而“招安”的官員就屬另類。因為這些官員之前是與當時的政權體係處於武裝衝突之下的敵對狀態的。後來是由於這樣或那樣的緣故(如朝廷無力鎮壓,或權衡利弊之後盡量避免鎮壓,對抗者也願意放棄對抗等等),放棄對抗而成為權力體係中的一員。


    孫悟空被“招安”天界,走的就是這種另類的仕途。其在東海龍宮強索兵器、披掛以及大鬧地府都屬於與神仙界權力體係的分支機構進行的對抗,結果就是被招安到天界,當了一個“弼馬溫”這樣一個馬倌。這也從另一方麵驗證,須菩提祖師傳授給孫悟空的神仙知識不能令其了解道教的神明體係;即使進去了也是個異類。


    孫悟空被“招安”天界後的遭遇也說明,孫悟空對道教的神明體係,天界神職設置一無所知,因而使這個“騰那天下少,似這伶俐世間稀”的猴王在做官問題上屢屢失算,先是當了個“弼馬溫”(馬倌),後來雖弄了個“齊天大聖”之名,被玉帝順水推舟的認可,但是卻沒有俸碌;而且沒過多久又成了蟠桃園的護院。以為自己當了個“沒品,想是大之極也”的官,結果領受的卻都是“下賤之役”(以至後來誰要一提起“弼馬溫”的官名,便心中大怒)。孫悟空對道教的神明體係一無所知,與“須菩提祖師”有直接的關係:沒教。


    “須菩提祖師”沒教孫悟空的原因,我們可以有兩種猜測:一是不知道;二不是這個體係裏的人,也不對孫悟空進入這個體係有所期望。


    第一種猜測可以直接否決,因為我們從作者對“須菩提祖師”的描述可以看到,“須菩提祖師”是精通三教之術的大神仙,應該是沒有不知道的東西。所以,隻有一種可能,“須菩提祖師”不是這個體係裏的人,也不對孫悟空進入這個體係有所期望。


    4孫悟空不認識鎮元子、不認識“三清”聖像,知道後又極盡捉弄、貶損之事。


    鎮元子在書中被作者描述為住在“西牛賀洲五莊觀”的尊仙,混名與世同君,其“門下出的散仙,也不計其數,見如今還有四十八個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全真道始於金元時期,關於書中唐代就有全真道教派和西牛賀洲有道教宗師級的人物,不屬本文討論的內容,我們也不必為此而苛求古人)。就是這樣一個全真道教的宗師級人物,孫悟空竟然也不認識。除了不認識鎮元子,孫悟空連“三清”聖像也不認識、也不知道“三清”序列。如在第四十四回《法身元運逢車力心正妖邪度脊關》裏,孫悟空“引八戒沙僧,按落雲頭,闖上三清殿”。看到三清聖像竟然不認識,問“‘這上麵坐的是甚麽菩薩?’八戒笑道:‘三清也認不得,卻認做甚麽菩薩!’行者道:‘那三清?’八戒道:‘中間的是元始天尊,左邊的是靈寶道君,右邊的是太上老君。’”


    孫悟空不認識鎮元子也許是真,但不認識“三清”聖像,不知道“三清”序列,就是其故意所為了。在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裏,作者就明確說到孫悟空“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而孫悟空跟太上老君就更熟悉了,當年鬧天宮時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爐中煉了七七四十九日,從八卦爐中竄出來的時候還把老君“捽了個倒栽蔥”,可謂是老相識了。所以孫悟空說不認識“三清”聖像實際上是一種貶損。事實上故事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孫悟空在五莊觀掣金箍棒打倒了人參果樹,在車遲國攛掇豬八戒把“三清”聖像扔進茅廁,可以說是極盡捉弄貶損之事。


    孫悟空不認識道教的大神明(假裝不認識的嫌疑更多),知道後甚至極盡捉弄貶損之事。可見,尊崇道教神明的事,“須菩提祖師”似乎也沒有誨教。這也從另一個側麵告訴我們,即便是依照“三教出一門”的理論,“須菩提祖師”也頂多是道教神明體係中連名字也難以忝列其中的邊緣神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玉仙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弘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弘烽並收藏金玉仙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