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佛門中的神明“須菩提祖師”
在前麵我們羅列的《西遊記》中的幾項內容裏,與“須菩提祖師”相關的佛教因素也有五項。歸納起來則有三項內容:
第一項作者在“須菩提祖師”現身的形象詩中,用“曆劫明心大法師”一句,直接點明了須菩提祖師就是佛教的宗師級人物。所以,單憑這一句話,我們就可以確定須菩提祖師就是佛教的大神明(在後麵的篇幅裏,筆者將會詳情解讀這首形象詩)。
第二項書中對須菩提祖師精通佛教仙術(事實上是精通三教)也有一定程度的描述,但是也沒有指出須菩提祖師在佛教的神明體係中是個什麽樣的大神明。
第三項則是須菩提祖師在傳授孫悟空仙訣時的“攢簇五行顛倒用”修行理念。“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在此基礎上的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並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故“五行”又是古代人們所認為的宇宙萬物(包括天地、天體、神明、人類、社會、各種動植物)運行秩序和規律的代稱。“五行”學說被道教拉入教門並進行了充分的增益(佛教也有不同程度的借鑒)。成為涵蓋道教“宇宙觀”、“人生觀”、“倫理觀”、修行經典等多方麵典籍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
而《西遊記》作者在書中也巧妙地將“五行”學說運用到故事當中,須菩提祖師傳授給孫悟空的仙訣“攢簇五行顛倒用”,可以理解為須菩提祖師用與道教有所相悖的方式來調教孫悟空的。“攢簇五行顛倒用”一詞很明了。而後來孫悟空也在用實際行動來“攢簇五行顛倒用”,做出了諸如“大鬧天宮”等這種貶損道教神明的舉動。而如來佛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鎮壓住了“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之後,則又寓意著宇宙萬物恢複了正常的運行秩序和規律。這也間接強調了作者“佛如來是治世之尊”的理念。而須菩提祖師傳授給孫悟空的神通是“攢簇五行顛倒用”這種與道教有所相悖的修行方式,參照“曆劫明心大法師”的說法。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斷定,須菩提祖師就是佛教的神明。
除了這些,在孫悟空身上,我們也可以找到須菩提祖師為佛教神明的旁證。須菩提祖師給孫悟空取名時,就提到他門下弟子的輩數,“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孫悟空,正當“悟”字,所以就起個“法名”,且不說“法名”是因佛教又稱“法門”、“不二法門”的緣故,單看這十二個字,我們就會想到佛教。當觀音菩薩奉佛祖如來法旨東上長安尋找取經人途中,招聘孫悟空為唐僧的弟子時,本想為孫悟空取個法名,一聽孫悟空報上名字時,就高興地說道:“我前麵也有二人歸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卻與他相合,甚好,甚好。這等也不消叮囑,我去也”。連觀音菩薩都認為‘悟’字與佛門中人(之前觀音菩薩先招聘沙僧和豬八戒為唐僧的弟子時,就為其二人分別起了法名:豬悟能、沙悟淨)相合,可見須菩提祖師與佛教神明的淵源。
而在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孫悟空就對被他救回花果山的眾猴們介紹他的修行經曆時,就說道,“我當年別汝等,隨波逐流,飄過東洋大海,徑至南贍部洲,學成人像,著此衣,穿此履,擺擺搖搖,雲遊八九年餘,更不曾有道;又渡西洋大海,到西牛賀洲地界,訪問多時,幸遇一老祖,傳了我與天同壽的真功果,不死長生的大法門”。這裏孫悟空就直接告訴屬下的眾猴們,他是在西牛賀洲地界從一老祖那裏學得了大法門之術。在中國的宗教用語裏,“法門”指的就是“佛門”,意為修行者入道的各種門徑(《法華經.序品》雲: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由此可見須菩提祖師與佛教神明的淵源。
不過這裏邊也有些問題,在孫悟空從須菩提祖師處學成回歸之際,須菩提祖師就警告孫悟空,“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麽惹禍行凶,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這個警告是非常厲害的。按說,孫悟空對在須菩提祖師學藝的問題上應該是守口如瓶,但事實上,孫悟空似乎對須菩提祖師的警告並不太當回事兒。除了前麵我們提到的孫悟空就對花果山的眾猴介紹他的修行經曆外,在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孫悟空和如來佛祖對峙時,孫悟空就唱頌了一首自我介紹的頌子,“天地生成靈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簾洞裏為家業,拜友尋師悟太玄。煉就長生多少法,學來變化廣無邊。……”,就明確告知佛祖如來,自己是有師父的。而在第十七回《孫行者大鬧黑風山觀世音收伏熊羆怪》,孫悟空又給黑熊唱頌了一首自我介紹的頌子,“自小神通手段高,隨風變化逞英豪。養性修真熬日月,跳出輪回把命逃。一點誠心曾訪道,靈台山上采藥苗。那山有個老仙長,壽年十萬八千高。老孫拜他為師父,指我長生路一條。……”
這幾個頌子,說得很直接,就差沒提“須菩提祖師”的名字了。不過孫悟空給黑熊唱頌的頌子,盡管提到了具體居住地點,但此時的孫悟空已皈依佛門,不屬於須菩提祖師所說的那種“惹禍行凶”的範疇。可以忽略不計。
而孫悟空就對花果山的眾猴介紹他的修行經曆以及對如來佛祖言稱自己有師承時,正是在大鬧天宮(就是須菩提祖師所說的“惹禍行凶”)之前或期間,但是須菩提祖師並沒有即刻趕來把孫悟空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看來孫悟空對人提及自己的修行經曆須菩提祖師是不會在意的,隻在意的提及須菩提祖師的名字。
這裏麵就有一個疑問,那就是須菩提祖師盡管不會在意孫悟空對人提及自己的修行經曆,但是,畢竟留下了須菩提祖師的線索。在孫悟空大鬧天宮(就是須菩提祖師所說的“惹禍行凶”)期間,二郎真君手下的“康、張、姚、李、郭申、直健,傳號令,撒放草頭神,向他那水簾洞外,縱著鷹犬,搭弩張弓,一齊掩殺。可憐衝散妖猴四健將,捉拿靈怪二三千,那些猴,拋戈棄甲,撇劍拋槍;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歸洞的歸洞;好似夜貓驚宿鳥,飛灑滿天星”,俘虜了二三千隻猴子。這些被俘虜的猴子,其去向書中沒有說,我們猜想有隻有兩種可能,一是不經審訊就處置了。二是經過審訊再處置。第一種不經審訊就處置的可能性令人的遐想度很低,因為那樣還不如直接掩殺。第二種可能倒是很令人遐想,因為《西遊記》書中描述的道教神明體係是以權力體係為中心的,而作者的權力體係這種描寫是以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權體係做為藍本的。按照古代封建王朝的權力體係的特點,對於一些所謂犯上做亂之人,其做法一定都是要嚴刑拷問,株連親族的。盡管作者沒有這樣寫,但他還是很精通這種套路的,如在《西遊記》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災沉水宅觀音救難現魚籃》裏,作者就讓孫悟空使用這種“看這妖怪是那裏出身,姓甚名誰。尋著他的祖居,拿了他的家屬,捉了他的四鄰,卻來此擒怪救師”的株連手法來擒妖。我們猜想,如果對這些被俘虜的猴子略加審訊,孫悟空在西牛賀洲地界從一老祖那裏學得的大法門之術之事就很容易暴露。具體暴露了沒暴露,書中沒說,我們猜想也又兩種可能,一是沒暴露;二是暴露了也無所謂。沒暴露的可能性也有,但這種因素很直白和簡單,這裏我們就不再贅述。而暴露了也無所謂就令人遐想了。因為孫悟空和如來佛祖對峙時,就直接告訴如來,自己是有師父的,而如來佛祖也不以為然,沒有在孫悟空有師父的問題上有任何言辭。
這裏邊就有幾個問題,一是孫悟空學得了大法門之術,按照法門即佛門的說法,理該進入佛門,但是為什麽又回了花果山當了妖仙呢?二是須菩提祖師到底有什麽仗恃?調教出孫悟空這樣的弟子,已經預見到其要“惹禍行凶”(大鬧天宮),卻隻要不說出自己的名字,就無所謂呢?三是須菩提祖師既然有仗恃,為什麽又不願意孫悟空對外提他的名字?四是孫悟空直接告訴如來佛祖,自己是有師承的,而如來佛祖為什麽不以為然,沒有在孫悟空有師父的問題上有任何言辭呢?
要弄清這些問題,就要找出須菩提祖師在佛教神明中的位置。而須菩提祖師在《西遊記》一書中,到底是佛教中什麽樣的大神明,仍然是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在前麵我們羅列的《西遊記》中的幾項內容裏,與“須菩提祖師”相關的佛教因素也有五項。歸納起來則有三項內容:
第一項作者在“須菩提祖師”現身的形象詩中,用“曆劫明心大法師”一句,直接點明了須菩提祖師就是佛教的宗師級人物。所以,單憑這一句話,我們就可以確定須菩提祖師就是佛教的大神明(在後麵的篇幅裏,筆者將會詳情解讀這首形象詩)。
第二項書中對須菩提祖師精通佛教仙術(事實上是精通三教)也有一定程度的描述,但是也沒有指出須菩提祖師在佛教的神明體係中是個什麽樣的大神明。
第三項則是須菩提祖師在傳授孫悟空仙訣時的“攢簇五行顛倒用”修行理念。“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在此基礎上的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並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故“五行”又是古代人們所認為的宇宙萬物(包括天地、天體、神明、人類、社會、各種動植物)運行秩序和規律的代稱。“五行”學說被道教拉入教門並進行了充分的增益(佛教也有不同程度的借鑒)。成為涵蓋道教“宇宙觀”、“人生觀”、“倫理觀”、修行經典等多方麵典籍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
而《西遊記》作者在書中也巧妙地將“五行”學說運用到故事當中,須菩提祖師傳授給孫悟空的仙訣“攢簇五行顛倒用”,可以理解為須菩提祖師用與道教有所相悖的方式來調教孫悟空的。“攢簇五行顛倒用”一詞很明了。而後來孫悟空也在用實際行動來“攢簇五行顛倒用”,做出了諸如“大鬧天宮”等這種貶損道教神明的舉動。而如來佛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鎮壓住了“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之後,則又寓意著宇宙萬物恢複了正常的運行秩序和規律。這也間接強調了作者“佛如來是治世之尊”的理念。而須菩提祖師傳授給孫悟空的神通是“攢簇五行顛倒用”這種與道教有所相悖的修行方式,參照“曆劫明心大法師”的說法。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斷定,須菩提祖師就是佛教的神明。
除了這些,在孫悟空身上,我們也可以找到須菩提祖師為佛教神明的旁證。須菩提祖師給孫悟空取名時,就提到他門下弟子的輩數,“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孫悟空,正當“悟”字,所以就起個“法名”,且不說“法名”是因佛教又稱“法門”、“不二法門”的緣故,單看這十二個字,我們就會想到佛教。當觀音菩薩奉佛祖如來法旨東上長安尋找取經人途中,招聘孫悟空為唐僧的弟子時,本想為孫悟空取個法名,一聽孫悟空報上名字時,就高興地說道:“我前麵也有二人歸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卻與他相合,甚好,甚好。這等也不消叮囑,我去也”。連觀音菩薩都認為‘悟’字與佛門中人(之前觀音菩薩先招聘沙僧和豬八戒為唐僧的弟子時,就為其二人分別起了法名:豬悟能、沙悟淨)相合,可見須菩提祖師與佛教神明的淵源。
而在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孫悟空就對被他救回花果山的眾猴們介紹他的修行經曆時,就說道,“我當年別汝等,隨波逐流,飄過東洋大海,徑至南贍部洲,學成人像,著此衣,穿此履,擺擺搖搖,雲遊八九年餘,更不曾有道;又渡西洋大海,到西牛賀洲地界,訪問多時,幸遇一老祖,傳了我與天同壽的真功果,不死長生的大法門”。這裏孫悟空就直接告訴屬下的眾猴們,他是在西牛賀洲地界從一老祖那裏學得了大法門之術。在中國的宗教用語裏,“法門”指的就是“佛門”,意為修行者入道的各種門徑(《法華經.序品》雲: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由此可見須菩提祖師與佛教神明的淵源。
不過這裏邊也有些問題,在孫悟空從須菩提祖師處學成回歸之際,須菩提祖師就警告孫悟空,“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麽惹禍行凶,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這個警告是非常厲害的。按說,孫悟空對在須菩提祖師學藝的問題上應該是守口如瓶,但事實上,孫悟空似乎對須菩提祖師的警告並不太當回事兒。除了前麵我們提到的孫悟空就對花果山的眾猴介紹他的修行經曆外,在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孫悟空和如來佛祖對峙時,孫悟空就唱頌了一首自我介紹的頌子,“天地生成靈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簾洞裏為家業,拜友尋師悟太玄。煉就長生多少法,學來變化廣無邊。……”,就明確告知佛祖如來,自己是有師父的。而在第十七回《孫行者大鬧黑風山觀世音收伏熊羆怪》,孫悟空又給黑熊唱頌了一首自我介紹的頌子,“自小神通手段高,隨風變化逞英豪。養性修真熬日月,跳出輪回把命逃。一點誠心曾訪道,靈台山上采藥苗。那山有個老仙長,壽年十萬八千高。老孫拜他為師父,指我長生路一條。……”
這幾個頌子,說得很直接,就差沒提“須菩提祖師”的名字了。不過孫悟空給黑熊唱頌的頌子,盡管提到了具體居住地點,但此時的孫悟空已皈依佛門,不屬於須菩提祖師所說的那種“惹禍行凶”的範疇。可以忽略不計。
而孫悟空就對花果山的眾猴介紹他的修行經曆以及對如來佛祖言稱自己有師承時,正是在大鬧天宮(就是須菩提祖師所說的“惹禍行凶”)之前或期間,但是須菩提祖師並沒有即刻趕來把孫悟空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看來孫悟空對人提及自己的修行經曆須菩提祖師是不會在意的,隻在意的提及須菩提祖師的名字。
這裏麵就有一個疑問,那就是須菩提祖師盡管不會在意孫悟空對人提及自己的修行經曆,但是,畢竟留下了須菩提祖師的線索。在孫悟空大鬧天宮(就是須菩提祖師所說的“惹禍行凶”)期間,二郎真君手下的“康、張、姚、李、郭申、直健,傳號令,撒放草頭神,向他那水簾洞外,縱著鷹犬,搭弩張弓,一齊掩殺。可憐衝散妖猴四健將,捉拿靈怪二三千,那些猴,拋戈棄甲,撇劍拋槍;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歸洞的歸洞;好似夜貓驚宿鳥,飛灑滿天星”,俘虜了二三千隻猴子。這些被俘虜的猴子,其去向書中沒有說,我們猜想有隻有兩種可能,一是不經審訊就處置了。二是經過審訊再處置。第一種不經審訊就處置的可能性令人的遐想度很低,因為那樣還不如直接掩殺。第二種可能倒是很令人遐想,因為《西遊記》書中描述的道教神明體係是以權力體係為中心的,而作者的權力體係這種描寫是以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權體係做為藍本的。按照古代封建王朝的權力體係的特點,對於一些所謂犯上做亂之人,其做法一定都是要嚴刑拷問,株連親族的。盡管作者沒有這樣寫,但他還是很精通這種套路的,如在《西遊記》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災沉水宅觀音救難現魚籃》裏,作者就讓孫悟空使用這種“看這妖怪是那裏出身,姓甚名誰。尋著他的祖居,拿了他的家屬,捉了他的四鄰,卻來此擒怪救師”的株連手法來擒妖。我們猜想,如果對這些被俘虜的猴子略加審訊,孫悟空在西牛賀洲地界從一老祖那裏學得的大法門之術之事就很容易暴露。具體暴露了沒暴露,書中沒說,我們猜想也又兩種可能,一是沒暴露;二是暴露了也無所謂。沒暴露的可能性也有,但這種因素很直白和簡單,這裏我們就不再贅述。而暴露了也無所謂就令人遐想了。因為孫悟空和如來佛祖對峙時,就直接告訴如來,自己是有師父的,而如來佛祖也不以為然,沒有在孫悟空有師父的問題上有任何言辭。
這裏邊就有幾個問題,一是孫悟空學得了大法門之術,按照法門即佛門的說法,理該進入佛門,但是為什麽又回了花果山當了妖仙呢?二是須菩提祖師到底有什麽仗恃?調教出孫悟空這樣的弟子,已經預見到其要“惹禍行凶”(大鬧天宮),卻隻要不說出自己的名字,就無所謂呢?三是須菩提祖師既然有仗恃,為什麽又不願意孫悟空對外提他的名字?四是孫悟空直接告訴如來佛祖,自己是有師承的,而如來佛祖為什麽不以為然,沒有在孫悟空有師父的問題上有任何言辭呢?
要弄清這些問題,就要找出須菩提祖師在佛教神明中的位置。而須菩提祖師在《西遊記》一書中,到底是佛教中什麽樣的大神明,仍然是個需要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