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同誌也要考慮輿論的問題嘛,”從辦公桌後麵繞過來,馬林科夫同誌伸手握住維克托的手臂,將他引到沙發前坐下,隨後,他一邊說著一邊走到門口,就站在門邊上,提高嗓門說道,“阿爾先奇克,送兩杯咖啡過來。”
“阿爾先奇克”是對阿爾謝尼這個名字的昵稱,馬林科夫同誌有一個工作助手,名叫阿爾謝尼·瓦維洛維奇·奇斯堅科,他現在招呼的應該就是這個人。
馬林科夫同誌就喊了這麽一句,隨後便轉過身,一邊走回到維克托的身邊,就在他旁邊的那張沙發前坐下,一邊接著說道:“當然,不僅僅是安德烈同誌要考慮輿論的問題,要考慮更多同誌們的情緒,斯大林同誌同樣也要如此,畢竟黨內團結的問題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視。”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維克托聽出了他的意思,毫無疑問,在這番話裏,馬林科夫同誌所談的重點並不是輿論和黨內團結,而是斯大林同誌的立場,換句話說,他之所以接受在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上做檢討的處分,是因為這個決定是由斯大林同誌做出的,安德烈耶夫隻是代表斯大林同誌向他宣布了這個決定。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沒什麽可說的,維克托非常清楚,馬林科夫同誌沒有什麽選擇的餘地,除非他打算接受一場大範圍的聲討。
是的,如果這個決定是由斯大林同誌做出的,那麽馬林科夫同誌就必須做這個檢討,否則的話,中央委員會的工作會議上必然會出現一大群人圍攻他的局麵。按照輪值的程序,下一次中央委員會的工作會議將會由日丹諾夫同誌出麵主持,作為主持人,他甚至可以直接在會上對馬林科夫同誌展開抨擊,麵對那樣的局麵,斯大林同誌甚至什麽都不用做,他隻要保持沉默,與會者便能迅速領會精神,從而紛紛跳出來對馬林科夫同誌展開聲討。
到了那個時候,馬林科夫的這份檢討不僅還要做,而且會被搞得更加狼狽,更加的沒辦法收場,一個弄不好,他現在的職務都得丟個幹淨。
反之,如果斯大林同誌做出了決定,要求馬林科夫同誌在會議上做個檢討,那麽後者雖然會難看一點,但卻不至於被人抓著窮追猛打,因為斯大林同誌不會允許那樣的局麵出現。
在經曆了一場衛國戰爭之後,必須承認的一點是,斯大林同誌的個人威望在全聯盟範圍內,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不管是在聯盟的公民中,還是在整個中央委員會內部,他都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任何人都無法在政治高度上與他相提並論。因此,隻要讓馬林科夫同誌做檢討的決定是他做出的,那麽即便是日丹諾夫同誌,也不見得敢趁這個機會胡搞亂搞。
不過......
“您的意思是,安德烈同誌是在向您轉達斯大林同誌的意見,而不是他的自作主張?”維克托皺著眉頭,問道。
不是維克托多疑,而是他認為這件事有些不太合情理。要知道,馬林科夫同誌這件事已經吵鬧了很久了,斯大林同誌又不是瞎子聾子,毫不客氣的說,他應該是將一切都看在了眼裏,也聽在了耳朵裏,但直到維克托離開莫斯科之前,不管是在私下裏,還是在公開的場合,斯大林同誌都沒有對此表過態。
另外,在莫洛托夫同誌的問題上,盡管他的妻子牽涉到了很複雜的問題,斯大林同誌也由此產生了諸多不滿,但在針對莫洛托夫同誌個人的問題上,斯大林同誌也沒有做出過明確的表態。
那麽,現在,斯大林同誌為什麽會在馬林科夫同誌的問題上做出了如此鮮明的表態,並且還不是他直接找馬林科夫同誌談話,而是轉了個彎,通過安德烈耶夫來做這件事?這意味著什麽?是他已經懶得跟馬林科夫同誌交談了,還是他覺得自己親自出麵會不好意思?
在維克托看來,斯大林同誌不是那種喜歡什麽事情都管的人,他或許會欣賞下屬們之間的勾心鬥角,或許也希望在下屬們之間搞一種平衡,但他不太可能有興趣直接下場參與其中——喜歡操控拳台的人,應該選擇去做裁判,而不會選擇去做一名教練,更不會選擇自己赤膊上陣。
“當然,”馬林科夫同誌的臉上保持著笑意,他翹起二郎腿,不假思索的說了一句,“我想.....”
“我想......”他的話就說到這兒,便陡然停了下來,臉上的笑容也一瞬間凝滯住了。
他沉默了良久,扭頭看向旁邊的維克托,很突兀的岔開話題,說道:“我考慮了關於核電站選址的問題,是這樣的,波波夫同誌提出的建議,還是非常中肯的,莫斯科地區的電力充足供應,必須優先得到保障,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型的問題,也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
他這一番話說出來,如果是揣摩不到他心思的人,估計會嚇一跳,直接認為馬林科夫同誌也不再支持將核電站項目放在卡累利阿了,再往深處考慮,估計會認為維克托剛才那一番話,在某個地方將他給觸怒了。但作為當事人,維克托本人卻不會那麽想,他知道馬林科夫同誌這是意識到問題所在了,他的心裏已經有了具體的想法。
縱觀馬林科夫同誌的履曆,他的主要工作精力基本上都集中在了莫斯科,集中在了中央機關,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將他所領導的這一股政治力量,命名為“機關派”。不過,隨著在過去幾年的戰爭中,全麵負責航空工業委員會,並在國防人民委員部中負責軍事工業的主要工作,馬林科夫同誌的政治影響力,在軍工係統領域內,也得到了具備甚遠影響的滲透,因此,也可以將他所領導的政治力量,定名為“軍工派”。
係統的看,因為缺乏主持地方工作的豐富經驗,馬林科夫同誌或許在某些工作領域存在欠缺,但若是論到政治嗅覺,他的敏感性是絕對超強的,他可能在某個時候麻痹大意一些,可隻要稍稍給他個提示,他就會立刻警醒過來。
而這一次,他之所以差點掉到陷阱裏,估計也是過去一段時間被各種批評的聲音搞煩了,終於找到一個可以終結這次麻煩的機會,他在情緒便有點迫不及待了,以至於失去了警惕性。
就像之前維克托所考慮的那樣,如果在這次中央委員會上作檢討的決定,是由斯大林同誌做出的,那麽馬林科夫的確沒什麽選擇,即便是不願意,這個檢討他也要做,而且做了這個檢討之後,雖然會對他的政治威望產生影響,但後果也不至於太嚴重。
但若是這個決定不是由斯大林同誌做出的,他卻主動在會議上作了檢討,那麽後果就完全不一樣了,且不說別的,他自己所領導的那一股政治力量,恐怕都會產生思想上的混亂,另外,那些等候已久的人,自然也不會放棄這個對他窮追猛打的機會,到了那個時候,斯大林同誌恐怕都會對他有些看法,至少會認為他的腦子有問題,政治不夠成熟。
考慮到如此種種,維克托心裏明白,馬林科夫同誌下麵要做的事情,就是想辦法向斯大林同誌做個求證,試探一下讓他作檢討的決定,是不是由斯大林同誌親自做出的。
考慮到這個問題的特殊性,馬林科夫同誌自然不可能直接跑過去,當著斯大林同誌的麵,問:是不是你讓我做這份檢討的?如果是那樣的話,他顯然就太幼稚了,可以百分之百肯定的是,他即便是這麽問了,也不會從斯大林同誌那裏得到任何有利於他的答複。
所以,馬林科夫必須找一個方式,或者說是一個借口,旁敲側擊的向斯大林同誌求證,至於這個方法是什麽,以他的政治智慧,想來應該很容易就能找到的。
“當然,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共和國作為麵向北歐國家,甚至是整個歐洲的展示窗口,你們的合理性訴求也是必須加以考慮的,”果然,馬林科夫同誌緊接著說道,“我的觀點是,現在對於該項目的最終選址問題,除了要考慮現實的需求之外,還要考慮項目的實際情況,基本的原則是,必須在需求和項目實際之間,尋找一個最佳的平衡點。”
維克托福至心靈,幾乎是一時間就明白了馬林科夫同誌的暗示。
從馬林科夫同誌的態度上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莫斯科的主流意見,應該是準備將這個核電站項目放在莫斯科周邊地區了,因此,如果維克托繼續從“卡累利阿需要這個項目”,“這個項目留在卡累利阿”能如何如何這方麵著手,試圖說服包括斯大林同誌在內的中央決策層的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他必須另辟蹊徑,才有可能反敗為勝。
“阿爾先奇克”是對阿爾謝尼這個名字的昵稱,馬林科夫同誌有一個工作助手,名叫阿爾謝尼·瓦維洛維奇·奇斯堅科,他現在招呼的應該就是這個人。
馬林科夫同誌就喊了這麽一句,隨後便轉過身,一邊走回到維克托的身邊,就在他旁邊的那張沙發前坐下,一邊接著說道:“當然,不僅僅是安德烈同誌要考慮輿論的問題,要考慮更多同誌們的情緒,斯大林同誌同樣也要如此,畢竟黨內團結的問題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視。”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維克托聽出了他的意思,毫無疑問,在這番話裏,馬林科夫同誌所談的重點並不是輿論和黨內團結,而是斯大林同誌的立場,換句話說,他之所以接受在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上做檢討的處分,是因為這個決定是由斯大林同誌做出的,安德烈耶夫隻是代表斯大林同誌向他宣布了這個決定。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沒什麽可說的,維克托非常清楚,馬林科夫同誌沒有什麽選擇的餘地,除非他打算接受一場大範圍的聲討。
是的,如果這個決定是由斯大林同誌做出的,那麽馬林科夫同誌就必須做這個檢討,否則的話,中央委員會的工作會議上必然會出現一大群人圍攻他的局麵。按照輪值的程序,下一次中央委員會的工作會議將會由日丹諾夫同誌出麵主持,作為主持人,他甚至可以直接在會上對馬林科夫同誌展開抨擊,麵對那樣的局麵,斯大林同誌甚至什麽都不用做,他隻要保持沉默,與會者便能迅速領會精神,從而紛紛跳出來對馬林科夫同誌展開聲討。
到了那個時候,馬林科夫的這份檢討不僅還要做,而且會被搞得更加狼狽,更加的沒辦法收場,一個弄不好,他現在的職務都得丟個幹淨。
反之,如果斯大林同誌做出了決定,要求馬林科夫同誌在會議上做個檢討,那麽後者雖然會難看一點,但卻不至於被人抓著窮追猛打,因為斯大林同誌不會允許那樣的局麵出現。
在經曆了一場衛國戰爭之後,必須承認的一點是,斯大林同誌的個人威望在全聯盟範圍內,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不管是在聯盟的公民中,還是在整個中央委員會內部,他都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任何人都無法在政治高度上與他相提並論。因此,隻要讓馬林科夫同誌做檢討的決定是他做出的,那麽即便是日丹諾夫同誌,也不見得敢趁這個機會胡搞亂搞。
不過......
“您的意思是,安德烈同誌是在向您轉達斯大林同誌的意見,而不是他的自作主張?”維克托皺著眉頭,問道。
不是維克托多疑,而是他認為這件事有些不太合情理。要知道,馬林科夫同誌這件事已經吵鬧了很久了,斯大林同誌又不是瞎子聾子,毫不客氣的說,他應該是將一切都看在了眼裏,也聽在了耳朵裏,但直到維克托離開莫斯科之前,不管是在私下裏,還是在公開的場合,斯大林同誌都沒有對此表過態。
另外,在莫洛托夫同誌的問題上,盡管他的妻子牽涉到了很複雜的問題,斯大林同誌也由此產生了諸多不滿,但在針對莫洛托夫同誌個人的問題上,斯大林同誌也沒有做出過明確的表態。
那麽,現在,斯大林同誌為什麽會在馬林科夫同誌的問題上做出了如此鮮明的表態,並且還不是他直接找馬林科夫同誌談話,而是轉了個彎,通過安德烈耶夫來做這件事?這意味著什麽?是他已經懶得跟馬林科夫同誌交談了,還是他覺得自己親自出麵會不好意思?
在維克托看來,斯大林同誌不是那種喜歡什麽事情都管的人,他或許會欣賞下屬們之間的勾心鬥角,或許也希望在下屬們之間搞一種平衡,但他不太可能有興趣直接下場參與其中——喜歡操控拳台的人,應該選擇去做裁判,而不會選擇去做一名教練,更不會選擇自己赤膊上陣。
“當然,”馬林科夫同誌的臉上保持著笑意,他翹起二郎腿,不假思索的說了一句,“我想.....”
“我想......”他的話就說到這兒,便陡然停了下來,臉上的笑容也一瞬間凝滯住了。
他沉默了良久,扭頭看向旁邊的維克托,很突兀的岔開話題,說道:“我考慮了關於核電站選址的問題,是這樣的,波波夫同誌提出的建議,還是非常中肯的,莫斯科地區的電力充足供應,必須優先得到保障,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型的問題,也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
他這一番話說出來,如果是揣摩不到他心思的人,估計會嚇一跳,直接認為馬林科夫同誌也不再支持將核電站項目放在卡累利阿了,再往深處考慮,估計會認為維克托剛才那一番話,在某個地方將他給觸怒了。但作為當事人,維克托本人卻不會那麽想,他知道馬林科夫同誌這是意識到問題所在了,他的心裏已經有了具體的想法。
縱觀馬林科夫同誌的履曆,他的主要工作精力基本上都集中在了莫斯科,集中在了中央機關,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將他所領導的這一股政治力量,命名為“機關派”。不過,隨著在過去幾年的戰爭中,全麵負責航空工業委員會,並在國防人民委員部中負責軍事工業的主要工作,馬林科夫同誌的政治影響力,在軍工係統領域內,也得到了具備甚遠影響的滲透,因此,也可以將他所領導的政治力量,定名為“軍工派”。
係統的看,因為缺乏主持地方工作的豐富經驗,馬林科夫同誌或許在某些工作領域存在欠缺,但若是論到政治嗅覺,他的敏感性是絕對超強的,他可能在某個時候麻痹大意一些,可隻要稍稍給他個提示,他就會立刻警醒過來。
而這一次,他之所以差點掉到陷阱裏,估計也是過去一段時間被各種批評的聲音搞煩了,終於找到一個可以終結這次麻煩的機會,他在情緒便有點迫不及待了,以至於失去了警惕性。
就像之前維克托所考慮的那樣,如果在這次中央委員會上作檢討的決定,是由斯大林同誌做出的,那麽馬林科夫的確沒什麽選擇,即便是不願意,這個檢討他也要做,而且做了這個檢討之後,雖然會對他的政治威望產生影響,但後果也不至於太嚴重。
但若是這個決定不是由斯大林同誌做出的,他卻主動在會議上作了檢討,那麽後果就完全不一樣了,且不說別的,他自己所領導的那一股政治力量,恐怕都會產生思想上的混亂,另外,那些等候已久的人,自然也不會放棄這個對他窮追猛打的機會,到了那個時候,斯大林同誌恐怕都會對他有些看法,至少會認為他的腦子有問題,政治不夠成熟。
考慮到如此種種,維克托心裏明白,馬林科夫同誌下麵要做的事情,就是想辦法向斯大林同誌做個求證,試探一下讓他作檢討的決定,是不是由斯大林同誌親自做出的。
考慮到這個問題的特殊性,馬林科夫同誌自然不可能直接跑過去,當著斯大林同誌的麵,問:是不是你讓我做這份檢討的?如果是那樣的話,他顯然就太幼稚了,可以百分之百肯定的是,他即便是這麽問了,也不會從斯大林同誌那裏得到任何有利於他的答複。
所以,馬林科夫必須找一個方式,或者說是一個借口,旁敲側擊的向斯大林同誌求證,至於這個方法是什麽,以他的政治智慧,想來應該很容易就能找到的。
“當然,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共和國作為麵向北歐國家,甚至是整個歐洲的展示窗口,你們的合理性訴求也是必須加以考慮的,”果然,馬林科夫同誌緊接著說道,“我的觀點是,現在對於該項目的最終選址問題,除了要考慮現實的需求之外,還要考慮項目的實際情況,基本的原則是,必須在需求和項目實際之間,尋找一個最佳的平衡點。”
維克托福至心靈,幾乎是一時間就明白了馬林科夫同誌的暗示。
從馬林科夫同誌的態度上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莫斯科的主流意見,應該是準備將這個核電站項目放在莫斯科周邊地區了,因此,如果維克托繼續從“卡累利阿需要這個項目”,“這個項目留在卡累利阿”能如何如何這方麵著手,試圖說服包括斯大林同誌在內的中央決策層的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他必須另辟蹊徑,才有可能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