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楊九背著趙村長送的書袋,跟在老先生的身後,往縣學的甲班。
今年有兩個新來的入了甲班,在縣學裏已經算是為數不多的情況。張卓一大早的就被分到甲班,心中激動萬分,畢竟是小孩子,臉上立馬流露出驚喜自豪的表情,不消半日,便與班裏的同學熟悉。
來這裏果然是對的,李先生說這裏高手如雲,不管是家世還是學識,有比他厲害的人多得多,在這裏念書,對他自己的前程有好處。
方才與他說話的,是金陵城王家的公子,王家可是金陵的名門貴胄。與他們做同窗,何愁前程。
可聽說今日還會有一人來甲班,都過了半日,竟還未出現。
待下午上了一堂課,謝先生終於帶著另一個入甲班的學生進來。
當那個身影才出現,甲班的學生們都忍不住發出聲音。張卓一雙眼睛瞪得直直的,嘴裏發出聲音,“怎麽可能!”
怎麽會是楊九,他怎麽會入了縣學甲班。李先生說他今年隻有一個縣學推薦資格,便是他。楊九怎麽可能出現。
甲班其他孩童發出聲音,隻是因為這新來的同窗實在是太小太小。七歲?八歲?九歲?反正不超過十歲。
甲班裏不是沒有十歲以下的學生,隻是這孩子,衣著簡單樸素,背著一個褶皺的書袋,怎麽看都不像是世家子弟,沒有多少資源,竟能入甲班。
楊九眼神飛快的飄過甲班所有人,瞧著大家的年齡差不多是在十歲到十四歲,有一兩個與他年歲差不多的。
縣學裏的桌椅很適合寫字,筆墨紙硯都是免費的,學習的氛圍也非常好。楊九摩拳擦掌,已經亟不可待的等著老師上課了。
楊九當然也看到張卓了,對著張卓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張卓的臉色瞬間黑了下來。他怎麽又跟著個窮酸成了同窗。
那王家公子瞧著張卓好像跟楊九認識,便問了兩句,“你竟然認識楊九。”
張卓輕哼一聲,鄙夷的說道:“他不過是個鄉野孩童,沒一點比得過我的,竟然能入縣學甲班,定是走了什麽歪門邪道。”
那王公子聽了張卓的話,默默的挪了挪身子,遠離張卓。
楊九入學便開始學習,他的時間很緊迫,隻有三個月就縣試了,他的底子薄,《禮記》隻在李先生的私塾裏學了一卷,其餘的一概不知。而縣學要考的有四場:大經、兼經、論、策!有時候兼經會變成詩賦。畢竟隻是個縣試,考詩賦還是其他,就看出題者的喜好。
楊九還特意的問了楊源,楊源隻說縣試的題目很簡單,縣試的主要群體還是十歲到十五歲的孩童。論策隻要寫得有木有樣,就能過。至於詩賦和經義,基本上也是死記硬背。
是以,每日楊源主要給楊九講經義和詩賦,論策隻講方式。而楊九除了上茅廁和睡覺,還有每天必定的鍛煉身體,連吃飯的時候都看著書本理解記背楊源和縣學裏的各個老師講的。
《詩經》三百零五首,《書經》一百篇,《周禮》《禮記》《論語》《孟子》,雖然楊九不說全都記背住了,卻是胸有成竹,經義就算拿不了全部,過關還是可以的。
畢竟楊源也說過,縣學主要是針對十歲到十五歲的少年,他把這些書的篇目以及楊源講的經義對照,很容易就能劃分出難易。從易到難的學習,就算難的沒學完,總不會考那麽多難的。
期間楊源又給了楊九幾個論策的例子,大多是出自楊源隨手。
每隔幾日,張卓必定會來挑釁一次,楊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現在可沒時間跟小朋友玩耍。
六月入夏,天氣還透著春天尾子的清涼,金陵開始了一年一度的縣試。
楊九的布袋裏揣著吃的,四場考試,隻一天。考試前一天終於得知題目,上午兼經,詩賦,下午論,策。
經義的題目為《論語·憲問》中,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其實就是闡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句話的意思。
楊九看到這個題目,就樂了。無他,上一世經常聽說以德報怨,很多人也覺得這句話很有理,根本就不知道以直報怨這句話。有一次他跟認識的一個古文研究老先生一起看新聞,突然看到什麽殺人犯拋下幼子,被害人心善幫殺人犯養孩子,殺人犯落網的時候,新聞上就說這種以德報怨的行為非常好。大抵是這個意思,當時老先生氣得吹胡子瞪眼,隻給了倆字,“瞎扯!”
隻能說被害人深明大義,知罪不連無辜。幼兒無罪,若把大人的罪責加到無知幼兒身上,那跟殺人犯有什麽區別。
楊九洋洋灑灑用文言文寫了一百多字。
到詩賦的時候稍稍卡了點殼,但無傷大雅。
用饅頭就著豬排吃了午飯,下午就是策論。
看到策論的題目時,楊九的手抖了一下。
題目的大概意思是,幾十年前遼人奪了咱們的土地,咱們該把手言和,還是養精蓄銳把土地搶過來。
寧王府,楊源得知這次縣學的策論考試題目是,剛喝下去的茶一口噴了出來。
“這不是三年前殿試的題目麽,這群人瘋了,小少年們怎麽知道,萬一口無遮攔,寫了不該寫的,這不是逼死人麽!”楊源火急火燎的趕往考試現場。
楊九的神情凝重起來,自從跟隨楊源學習後,楊九也從各種渠道得知了這個時代的一切。這個時代叫北齊,跟他那個時代北宋的形式有點相似。平時邊關小打小鬧,但北齊的兵都沒能打過黃河。不過現在的北齊經過多年養精蓄銳,已經可以跟遼人一戰,而遼國卻因為占了半個大齊,領導階層開始瓜分戰果,北齊有多少年,遼國就內戰了多少年,現在遼國內亂不斷,北齊又坐大,遼國的統治階層慌了,派人過來握手言和。
是以,現在出現了和派和戰派。
楊九吸了一口氣,扶了扶額角,這麽遙遠的事情,為什麽會出現在小學畢業的卷子上。
他的神情又凝重了幾分,唇角帶著一抹微不可查的弧度。
他突然清楚出題官的意圖了。
上午的以直報怨,和下午的策論。
說起來,那個出題者,其實就是一個戰派吧,而且非常不屑和派的作為,不然就不會用以直報怨來作為經義的開始,引到現在遼國和北齊之間的事情。
終於,最後一筆收尾,楊九放下筆,伸了個懶腰,四周沒有任何響動。雖是縣學考試,也是極為嚴厲的,楊九可不敢東張西望,直到最後的時間敲響,楊九收拾了筆墨放到布袋裏,精神抖擻。
今年有兩個新來的入了甲班,在縣學裏已經算是為數不多的情況。張卓一大早的就被分到甲班,心中激動萬分,畢竟是小孩子,臉上立馬流露出驚喜自豪的表情,不消半日,便與班裏的同學熟悉。
來這裏果然是對的,李先生說這裏高手如雲,不管是家世還是學識,有比他厲害的人多得多,在這裏念書,對他自己的前程有好處。
方才與他說話的,是金陵城王家的公子,王家可是金陵的名門貴胄。與他們做同窗,何愁前程。
可聽說今日還會有一人來甲班,都過了半日,竟還未出現。
待下午上了一堂課,謝先生終於帶著另一個入甲班的學生進來。
當那個身影才出現,甲班的學生們都忍不住發出聲音。張卓一雙眼睛瞪得直直的,嘴裏發出聲音,“怎麽可能!”
怎麽會是楊九,他怎麽會入了縣學甲班。李先生說他今年隻有一個縣學推薦資格,便是他。楊九怎麽可能出現。
甲班其他孩童發出聲音,隻是因為這新來的同窗實在是太小太小。七歲?八歲?九歲?反正不超過十歲。
甲班裏不是沒有十歲以下的學生,隻是這孩子,衣著簡單樸素,背著一個褶皺的書袋,怎麽看都不像是世家子弟,沒有多少資源,竟能入甲班。
楊九眼神飛快的飄過甲班所有人,瞧著大家的年齡差不多是在十歲到十四歲,有一兩個與他年歲差不多的。
縣學裏的桌椅很適合寫字,筆墨紙硯都是免費的,學習的氛圍也非常好。楊九摩拳擦掌,已經亟不可待的等著老師上課了。
楊九當然也看到張卓了,對著張卓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張卓的臉色瞬間黑了下來。他怎麽又跟著個窮酸成了同窗。
那王家公子瞧著張卓好像跟楊九認識,便問了兩句,“你竟然認識楊九。”
張卓輕哼一聲,鄙夷的說道:“他不過是個鄉野孩童,沒一點比得過我的,竟然能入縣學甲班,定是走了什麽歪門邪道。”
那王公子聽了張卓的話,默默的挪了挪身子,遠離張卓。
楊九入學便開始學習,他的時間很緊迫,隻有三個月就縣試了,他的底子薄,《禮記》隻在李先生的私塾裏學了一卷,其餘的一概不知。而縣學要考的有四場:大經、兼經、論、策!有時候兼經會變成詩賦。畢竟隻是個縣試,考詩賦還是其他,就看出題者的喜好。
楊九還特意的問了楊源,楊源隻說縣試的題目很簡單,縣試的主要群體還是十歲到十五歲的孩童。論策隻要寫得有木有樣,就能過。至於詩賦和經義,基本上也是死記硬背。
是以,每日楊源主要給楊九講經義和詩賦,論策隻講方式。而楊九除了上茅廁和睡覺,還有每天必定的鍛煉身體,連吃飯的時候都看著書本理解記背楊源和縣學裏的各個老師講的。
《詩經》三百零五首,《書經》一百篇,《周禮》《禮記》《論語》《孟子》,雖然楊九不說全都記背住了,卻是胸有成竹,經義就算拿不了全部,過關還是可以的。
畢竟楊源也說過,縣學主要是針對十歲到十五歲的少年,他把這些書的篇目以及楊源講的經義對照,很容易就能劃分出難易。從易到難的學習,就算難的沒學完,總不會考那麽多難的。
期間楊源又給了楊九幾個論策的例子,大多是出自楊源隨手。
每隔幾日,張卓必定會來挑釁一次,楊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現在可沒時間跟小朋友玩耍。
六月入夏,天氣還透著春天尾子的清涼,金陵開始了一年一度的縣試。
楊九的布袋裏揣著吃的,四場考試,隻一天。考試前一天終於得知題目,上午兼經,詩賦,下午論,策。
經義的題目為《論語·憲問》中,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其實就是闡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句話的意思。
楊九看到這個題目,就樂了。無他,上一世經常聽說以德報怨,很多人也覺得這句話很有理,根本就不知道以直報怨這句話。有一次他跟認識的一個古文研究老先生一起看新聞,突然看到什麽殺人犯拋下幼子,被害人心善幫殺人犯養孩子,殺人犯落網的時候,新聞上就說這種以德報怨的行為非常好。大抵是這個意思,當時老先生氣得吹胡子瞪眼,隻給了倆字,“瞎扯!”
隻能說被害人深明大義,知罪不連無辜。幼兒無罪,若把大人的罪責加到無知幼兒身上,那跟殺人犯有什麽區別。
楊九洋洋灑灑用文言文寫了一百多字。
到詩賦的時候稍稍卡了點殼,但無傷大雅。
用饅頭就著豬排吃了午飯,下午就是策論。
看到策論的題目時,楊九的手抖了一下。
題目的大概意思是,幾十年前遼人奪了咱們的土地,咱們該把手言和,還是養精蓄銳把土地搶過來。
寧王府,楊源得知這次縣學的策論考試題目是,剛喝下去的茶一口噴了出來。
“這不是三年前殿試的題目麽,這群人瘋了,小少年們怎麽知道,萬一口無遮攔,寫了不該寫的,這不是逼死人麽!”楊源火急火燎的趕往考試現場。
楊九的神情凝重起來,自從跟隨楊源學習後,楊九也從各種渠道得知了這個時代的一切。這個時代叫北齊,跟他那個時代北宋的形式有點相似。平時邊關小打小鬧,但北齊的兵都沒能打過黃河。不過現在的北齊經過多年養精蓄銳,已經可以跟遼人一戰,而遼國卻因為占了半個大齊,領導階層開始瓜分戰果,北齊有多少年,遼國就內戰了多少年,現在遼國內亂不斷,北齊又坐大,遼國的統治階層慌了,派人過來握手言和。
是以,現在出現了和派和戰派。
楊九吸了一口氣,扶了扶額角,這麽遙遠的事情,為什麽會出現在小學畢業的卷子上。
他的神情又凝重了幾分,唇角帶著一抹微不可查的弧度。
他突然清楚出題官的意圖了。
上午的以直報怨,和下午的策論。
說起來,那個出題者,其實就是一個戰派吧,而且非常不屑和派的作為,不然就不會用以直報怨來作為經義的開始,引到現在遼國和北齊之間的事情。
終於,最後一筆收尾,楊九放下筆,伸了個懶腰,四周沒有任何響動。雖是縣學考試,也是極為嚴厲的,楊九可不敢東張西望,直到最後的時間敲響,楊九收拾了筆墨放到布袋裏,精神抖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