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一聲令下,扶角軍立即全軍起動,對著諸侯聯軍就衝了過去


    諸侯們大急,叫道:“盟主,李賊衝過來了,我們該當如何?”


    袁紹也急了,他大聲道:“這還用問麽,擊鼓衝鋒”他回頭衝著鼓手示意,鼓手立即敲響大皮鼓,這是衝鋒的信號


    諸侯們趕緊下令兵將衝鋒,他們認為聯軍人多,遠超扶角軍,如果混戰開始,還是有可能和扶角軍一較長短的


    李勤在陣後觀戰,他見諸侯聯軍竟然也衝了上來,他哈地一聲,心中暗道:“這幫家夥以為人多就一定能打贏嗎?這裏又不是大平原,就算他人數超我數倍,兵將卻是無法一起上陣,無法進行包抄,隻是鋒麵上兵將對兵將,人多人少,又有何區別了?”


    不過仔細一想,其實現在是袁紹指揮無力,他根本沒辦法對諸侯的聯軍進行統一調動,如果此時不衝鋒,而是列陣放箭,那麽隻要有一支諸侯的軍隊膽怯,陣容鬆動,別的諸侯軍隊便也同樣會鬆動,那麽潰敗立即就會發生了。


    兩隻軍隊一對衝,聯軍的兵將沒來得放箭,可是扶角軍卻在平常的演習中,早就演練過無數次了,隻要衝鋒,就是一定要放箭的


    衝在前麵的扶角兵開弓放箭,羽箭咻咻地飛去,無數的聯軍兵將立時滾落塵埃,戰線上有些兵將看了,便即勒住戰馬,不想再衝鋒了,就算要衝鋒,也要讓別人先衝上去,挨箭的事自己不能幹,但別人幹卻是很好的,不用攔著


    諸侯的軍隊都是分開站的,分成一片一片,每個諸侯帶著自己的軍隊,而不袁紹統一調動,可戰線雖然拉開了,衝鋒陷陣卻還是要大家一起衝的,總不能有的上前,有的退後


    扶角軍和聯軍之間隔著大營,大營裏死人死馬遍地都是,這也算得上是障礙了,兩軍衝到營外時,是不可能加速衝進去的,都要在營外停一停,然後才能往裏麵進,才能進行近身廝殺


    可兩軍一停頓,扶角軍的箭雨就射了過來,一輪接著一輪,箭如飛蝗,不休不止,隻不過片刻功夫,就射翻了上千的聯軍兵將


    聯軍兵將不見得都想為太子劉辯盡忠,其中的新兵更加沒見過血腥的戰場,對於袁紹和諸侯們來講,這些新招來的兵將也就是些湊數的,臨戰之際,趕著他們衝鋒就成了,等和敵人衝到了一起,想不玩命廝殺也是不行的,為了自保,再新的兵也能殺死一部份敵人。這種驅趕新兵上陣的事,很多諸侯都幹過,反正死的也是新兵,大不了再招唄,沒啥了不起的


    可這次諸侯們卻踢到鐵板上了,新兵衝進敵陣中,再怎麽膽小也要為了自保進行廝殺,這是沒錯的,可問題是新兵們現在沒法衝進扶角軍的陣中,還隔著老遠呢,就被成片成片地放倒,不能殺敵,隻能被殺,這種情況老兵都受不了,何況新兵?


    還沒等與扶角軍進行近身廝殺,聯軍的新兵就受不了了,紛紛後退,前隊的新兵被射死前發出驚天動地的慘叫聲,後麵的新兵被嚇得心膽俱裂,隊中離得諸侯遠一些的新兵幹脆轉身便逃,再也不敢衝鋒了,連待在隊裏的信心都沒有了,光站著不動也是要沒命的呀,這麽危險的地方,剛剛進入行伍的新兵哪裏受得了呢


    一個陣營的新兵鬆動,其它陣營的新兵也都撐不住了,同樣紛紛逃走,剛開始還是十幾個幾十個的偷偷逃走,到了後來卻是成百上千的集體逃亡,諸侯和他們的將軍再也控製不住,近十萬的聯軍開始崩潰


    袁紹大急,戰鬥才剛剛開始,士兵們便大規模逃跑,這仗還怎麽打?他叫道:“刀斧手,刀斧手,把逃兵抓回幾個,就地斬首,以儆效尤”他立即就下達了殺雞給猴看的命令,而他的刀斧手也真叫給力,命令剛下達,就抓過來七八個逃兵,按翻在地,把逃兵的腦袋給砍了下來


    如在往常,那麽這招是非常好使的,十次裏至少有九次能震懾住逃兵陣前斬首可以很明確地告訴逃兵,逃,現在死,戰,未必死兵將都明白這個道理,隻要讓他們看到當場砍頭這種最恐怖的事,是有極大可能鎮住逃跑,重整軍隊的


    然而,當初袁紹偷學扶角軍練兵之術的後遺症,就在這個最關鍵的節骨眼上,爆發出來了袁紹在扶角堡時,偷偷記錄練兵之法,李勤和扶角將領都是知道的,他們不但不管,相反還有意誤導,給袁紹一種錯覺,那就是隻要對士兵進行嚴厲的懲罰,那就一定能練出好兵來,袁紹對此深信不疑


    而且,在袁紹跟著李勤出征並州時,他也確實見識了扶角軍的整體作戰方式,扶角兵令行禁止,非常聽命令,這是他親眼看見的,實打實地證明了嚴厲懲罰士兵所帶來的好處,袁紹回到洛陽之後,便依此練兵,羽林軍雖然不怎麽聽使喚,卻也的確出了不少的風頭,至少比以前強多了


    所以,袁紹在元城練新兵時,便也用了同樣的方法,對士兵進行極嚴厲的懲罰,雖然士兵在毆打之下,還算是聽話,可袁紹卻也給新兵留下了刻薄寡恩的印象


    李勤誤導袁紹,他隻告訴了袁紹練兵要嚴厲,卻沒告訴袁紹,如果兵練得好,那麽該怎麽獎勵士兵,袁紹從頭到尾就不知道這點,懲罰嚴厲,獎賞也優厚啊,他卻隻知前半截,不知後半截


    練羽林軍時,光用前半截還好些,羽林軍大都是貴族子弟,家就在京城,隻要不出人命,袁紹還是能鎮得住羽林軍的,可現在新兵的家在哪裏?新兵大多數都是被拉來的壯丁,光靠打罵,他們是能忍住一時,可臨陣要殺他們,那可就不行了主將殺他們,他們反抗就行了,反正也沒有家人在袁紹手裏,逃了便逃了,嘩變就嘩變,還能秋後算帳怎麽著?找誰算帳去啊


    袁紹不殺這幾個逃兵也就罷了,頂多新兵們逃走,可他一殺逃兵,新兵們意識到危險,立時就反了


    新兵們紛紛叫道:“姓袁的,別以為你是盟主就有多了不起,平常打罵,我們也就忍了,現在竟要殺我們,我們不伺候了反了,反了”


    更有的新兵叫道:“跟著袁紹,不是死在敵人手裏,就是死在他的手裏,那還跟著他幹什麽?殺了他,拿他的腦袋去給扶角軍,換些酒肉吃吃,豈不實在”


    這話一喊出來,就引得無數的新兵附合,成百上千的新兵往袁紹這裏殺來,打扶角軍那太困難了,可殺一個袁紹卻是簡單得很,幾乎所有的兵將都明白這個道理,大家誰也不願意打仗,隻要袁紹一死,大家就可以回家過太平日子了


    袁紹大驚,他想起李勤剛才說的話了,要聯軍砍了他的腦袋,他原本還隻是擔心諸侯反叛,卻不成想諸侯們自身難保,不能怎麽著他,反而是最讓他瞧不起的小兵,現在來反他了,而且還這麽多人一起擁來,陣前嘩變,如何能夠鎮壓下去?就算鎮壓下去,可李勤的扶角軍就在對麵,一衝就到,自己還是個死啊


    這種危急時刻,他實在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來,連不好的辦法都想不出來了。他對著身邊的羽林軍兵將叫道:“護我,返回元城,快,快快”


    羽林軍的兵將們也都心驚肉跳,如果說表麵上對付李勤這個國賊,他們是喊得最歡的,可要說實際上的心思,他們卻是最弱的羽林軍的家眷可都在洛陽呢,都在李勤的手裏攥著呢,如果不是看聯軍人多,又有太子和太後在後麵坐鎮,他們當中不少人就想偷偷逃回洛陽,或者是跑到虎牢關,向李勤投降了,隻不過還想觀望觀望,等局勢明白些,他們再做決定


    可是,現在不需要觀望了,聯軍大敗已成定局,就連袁紹現在也想著要逃跑了,這些羽林軍還有什麽可猶豫的?那些新兵叫得對,跟著袁紹死路一條,可如果現在撥亂反正,那麽還有希望,至少拿著袁紹的腦袋投降過去,得高官顯爵是不敢想了,可保住自己的性命,和洛陽的家眷團圓,卻是一定可以的


    聽到袁紹大喊,他身邊的一個羽林軍校尉叫道:“袁紹,你這個反賊,壞我大室漢山,我決不饒你”挺起手中長槍,對著袁紹就捅了過去


    袁紹身邊還有親信將領,呼地一揮大槍,把這羽林軍校尉的長槍就給格開了,順勢一槍刺去,把這名羽林軍校尉就給刺下馬去


    這親信將領叫道:“誰敢反叛,格殺無論”


    還沒等他話音落地,就聽身後一聲慘叫,竟是袁紹發出來的,這親信將領回頭一看,就見另一個羽林軍校尉用大刀砍中了袁紹的肩膀,而又有好幾個羽林軍衝了過來,各舉兵器,對著袁紹亂砍亂刺


    頃刻間,袁紹的身邊亂成一團,羽林軍和袁紹的親信大打出手


    一個羽林軍的將領跳下戰馬,默不作聲地閃到了袁紹的馬後,手起刀落就把袁紹的一條大腿給砍了下來,緊接著他猛扯袁紹,把袁紹拉得傾斜了身子,一刀揮去,砍下了袁紹的人頭


    這名將軍狂笑道:“我取了袁紹的人頭,哈哈……”沒等他大笑兩聲,旁邊竟有人拿刀把他也給砍死了,搶去了袁紹的人頭


    袁紹的腦袋很是值錢,周圍的兵將全想得到,一時之間,互砍互殺,沒等扶角軍殺過來,他們自己人就先把自己人給砍了個七七八八,血流成河了


    是 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主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望平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望平安並收藏主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