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聽說要誇功,他笑道:“的確是要誇一誇功,咱們隻要打敗了聯軍,再回洛陽時,你就可以直接進城了,去見見小皇帝,讓他管你叫聲舅舅,你也當一把長輩”說著,他哈哈大笑,表情非常得意,就好象小皇帝是叫了他為舅舅一樣
李勤也笑道:“如果他管我叫了舅舅,那我姐姐豈不是成了他的姨娘,那姐夫你就是小皇帝的姨夫啦恭喜姐夫,你的輩份也不小啊”
賈詡更加得意,他不像李勤,對於輩份這種事無所謂,可有可無的,他卻是非常在意,而且極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
賈詡曾是個不得意的書生,在家鄉被人看不起,去了州治所也謀不到職位,連飽飯都混不上,走到哪裏都被人瞧不起,而他又認為自己挺有本事的,不應該受到這種待遇,所以一直心中不平。直到他碰到了李勤,跟著李勤混,身份飛速上升,然而隨著身份的上升,對於別人的尊重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如果能讓小皇帝叫他一聲姐夫,那麽賈詡就認為他的身份已經漲到頂了,都成了皇姨夫了,再往上漲就得是姨老爺了,那就是不可能的了,除非李勤成為小皇帝的舅爺,那他才能再漲一輩
李勤道:“對了,我想起來個人,典韋不是抓了個叫常三的人麽,是個很年輕的人,我叫人押進關了,你怎麽處置的他?”
賈詡一愣,想不起誰是常三了,他道:“昨天晚上太忙了,不記得誰叫常三了,他是哪路諸侯?還是誰的大將?以前沒聽說過他啊”
李勤道:“一個挺厲害的小將,連趙正和吳小三他們聯手都打不過他。我很奇怪這麽厲害的小將,以前怎地竟會沒聽過他的名頭。”
賈詡哦了聲,道:“想起來了,就是那個一直裝暈,不肯投降的半大小子,對吧?這種人沒什麽可勸降的,你越勸他越不聽,不讓他吃點苦頭,他是搞不清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的。我叫人把他送去洛陽了,讓他給劉備當個幫手吧,去對付張讓,等咱們收拾張讓和劉備時,看這半大小子明不明白事兒,如果明白事兒,咱們就給他一個前程,如果不明白事兒,不過一刀之事而已”
李勤聽到賈詡提到劉備,忽然他想到,常三,常山,會不會是常山趙雲趙子龍啊?因為典韋他們抓得太急,沒等趙雲把自己家姓名說完,就把他給打暈了,結果聽成了常三?那半大小子是趙雲?
李勤越想越覺得常三就是趙雲,也隻有趙雲這樣的牛人,才能打敗趙正他們,一大堆人才能把他抓住,這個人不太好勸降,又被賈詡送去給了劉備,想必劉備虎軀一震,趙雲當即就得拜服了吧
嘿了聲,李勤把手一擺,趙雲又能如何,劉關張又能如何,還不是成了自己的階下囚他道:“姐夫說得對,如他識相兒也就罷了,如果不識相兒,不過是一刀而已”
李勤跳起身來,道:“好了,休息夠了,我該去追呂蛋兒了,虎牢關這裏的事就交給姐夫你了,你辦事,我放心”
賈詡哈哈一笑,笑道:“這點小事,我自是能辦好,阿勤你盡管放心對了,抓住呂蛋兒你想怎麽辦了他?他現在可也算是一路諸侯了”
李勤翻身上馬,哈了聲,道:“諸侯又能如何,怎麽辦了他?不過是一刀而已”
賈詡道:“呂蛋兒一刀兩刀都無所謂,那廢太子你可不要一刀而已了呀,抓住活的才有價值,死的就沒有用了”
“曉得,我自曉得”李勤對著傳令兵吩咐了幾聲,傳令兵立即把出發的命令傳達了下去,扶角兵集結起來,跟著李勤順著大道追了下去。
這次追擊,卻不像他們踏平諸侯連營那麽簡單了,扶角軍休息了好一陣子,而呂布不但是先跑的,而且還跑得非常之快。呂布不需要管掉隊的士兵,反正對他來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他不死,他就不信再招不到士兵,所以他帶著軍隊玩命地跑,半道上還搶了一些馬,能跟得上的,自都是強悍之士,而掉隊的要麽是沒馬的,要麽是不願意再打仗的,這些士兵跟不跟著,對於呂布來講無所謂,反而浪費幹糧
呂布帶著人往元城方向跑,幾乎算是創造了這年代長途狂奔的記錄,那真叫又有速度,又有耐力,扶角軍雖強,戰馬雖多,可是卻無論如何也達不到這些敗兵的逃跑速度。在追了幾天之後,扶角軍說什麽也沒有追上呂布,李勤隻好承認,呂布的確是個逃跑大王,是奇跡的創造者,比別的也就罷了,要是比誰逃得快,李勤隻能甘拜下風
時間一拖長,李勤便知道追不上了,隻能到了元城之後,戰事才能再起,索興他也不玩命地追了,正常的行軍速度,向元城壓過去,而呂布一路狂奔,到了元城之後,立即鞏固城防,準備固守一下,太子劉辯和董太後落入了他的手中,呂布認為他已然立於不敗之地,就算再被打敗也沒關係,手中有人質,坐下來和李勤談談條件,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元城方麵的戰況,暫時性地平靜了下來,可京城洛陽方麵,卻風起雲湧了
張讓和十常侍的其他幾人,都非常清楚,等李勤班師回朝之後,他們這些宦官的權柄就要完全交出了。李勤有仗要打,自不會把他們怎麽樣,大家還算是站在一條戰線上,共同對付東麵的諸侯聯軍,可李勤隻要一回來,以李王爺的性格,豈能容宦官再掌權,自然是要把權力搶走的,這點確定無疑
然而,對於張讓等十常侍來說,如果失了權柄,那和殺了他們沒有什麽兩樣,他們掌權已久,早就習慣了這種生存方式,他們又是宦官,沒有家室之樂,他們沒有後代,雖然少了含飴弄孫的快樂,卻也少了怕別人傷害自己後代的顧忌,隻要自己這輩子過得值就成,不需要考慮得太多
張讓和十常侍一致認為,擁有權勢,這輩子就是活得值,失了權勢,這輩子就是活得不值,大丈夫愛權,小丈夫愛錢,雖然他們都不是丈夫,可卻都認為活著就得像個大丈夫,不能窩窩囊囊的。有了這種認知,他們自然就不會消停,麵對即將失去的權柄,當然想拚命保住,寧可魚死網破,也不會束手待斃
張讓趁著李勤離京之際,他首先在洛陽招收爪牙,反正隻要肯投靠他的人,不管好壞,不管有沒有本事,他統統都照收不誤,幾乎可以算得上是把一切能團結到身邊的力量,統統收入自己的懷中,不但如此,他還給並州的張芹寫信,把事情的嚴重性說給張芹聽,明確告訴張芹,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如果李勤消滅了宦官集團,那麽張芹也一定不會活得長久,如果張芹要想好好地活完這輩子,那就得做點什麽,比如說秘密領兵入京,和李勤對著幹一場,打大仗那是肯定打不過李勤的,可暗箭傷人,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隻要計劃周詳,那就一定能暗殺掉李勤。
真實的曆史上,張讓等十常侍就是用這種心態對付何進的,隻不過現在何進死了,他們的對手變成了李勤,李勤的勢力雖遠遠超過何進,可張讓認為他現在的實力,也是很強的,隻要敢放手一搏,未必這天下就是李勤的
張芹收到信後,很快便回了信,他願意跟隨張大父,一起對付李勤,但是如果帶大兵進京,這是不太可能的,軍隊聽他調動不假,可要得知是和李勤對著幹,當兵的想法怎麽會和當宦官的想法一樣呢,軍隊說不定會反過來把張芹及十常侍給滅了。
所以帶著大軍進京並不現實,更容易走漏風聲,張芹回信給張讓,說他將帶百餘名能人異士進京,對付李勤。那些能人異士個個都有荊軻的膽色和本事,都是地方上鼎鼎有名的俠客,他用重金收買了的,這些能人異士在民間是俠客,可一旦進了京,便都會是強悍的刺客,別說暗殺一個李勤,就算是各種勤,都統統能給滅了
張讓說服了張芹,可他仍覺得不太保險,他對付李勤要靠暗殺,而李勤身邊大將極多,一個比一個厲害,都能保護住李勤。他不進行暗殺則已,一旦開始行動,萬一失手,那後果可是不堪設想地
打瞌睡遇到了送枕頭的,正當張讓感覺手中無大將時,偏巧李勤把劉關張三人給押送回了洛陽,看情形李勤是想收服這三個人,要不然能讓小皇帝認劉備當皇叔麽,如果不想收為己用,那何必要賣好呢?
十常侍他們一商量,這三個人既然是李勤看好的,那本事一定很大,既然如此,何必讓李勤收服他們呢,不如把劉關張收到自己的陣營中,然後對付李勤,那麽得勝的機會就會大上很多
張讓說幹就幹,劉關張進京之後,他親自去看望三人,還給三人安排了好大一座宅院,並且帶著劉備去見小皇帝,打算給劉備恢複祖上的爵位,讓劉備也當上王爺
是 由】.
李勤也笑道:“如果他管我叫了舅舅,那我姐姐豈不是成了他的姨娘,那姐夫你就是小皇帝的姨夫啦恭喜姐夫,你的輩份也不小啊”
賈詡更加得意,他不像李勤,對於輩份這種事無所謂,可有可無的,他卻是非常在意,而且極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
賈詡曾是個不得意的書生,在家鄉被人看不起,去了州治所也謀不到職位,連飽飯都混不上,走到哪裏都被人瞧不起,而他又認為自己挺有本事的,不應該受到這種待遇,所以一直心中不平。直到他碰到了李勤,跟著李勤混,身份飛速上升,然而隨著身份的上升,對於別人的尊重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如果能讓小皇帝叫他一聲姐夫,那麽賈詡就認為他的身份已經漲到頂了,都成了皇姨夫了,再往上漲就得是姨老爺了,那就是不可能的了,除非李勤成為小皇帝的舅爺,那他才能再漲一輩
李勤道:“對了,我想起來個人,典韋不是抓了個叫常三的人麽,是個很年輕的人,我叫人押進關了,你怎麽處置的他?”
賈詡一愣,想不起誰是常三了,他道:“昨天晚上太忙了,不記得誰叫常三了,他是哪路諸侯?還是誰的大將?以前沒聽說過他啊”
李勤道:“一個挺厲害的小將,連趙正和吳小三他們聯手都打不過他。我很奇怪這麽厲害的小將,以前怎地竟會沒聽過他的名頭。”
賈詡哦了聲,道:“想起來了,就是那個一直裝暈,不肯投降的半大小子,對吧?這種人沒什麽可勸降的,你越勸他越不聽,不讓他吃點苦頭,他是搞不清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的。我叫人把他送去洛陽了,讓他給劉備當個幫手吧,去對付張讓,等咱們收拾張讓和劉備時,看這半大小子明不明白事兒,如果明白事兒,咱們就給他一個前程,如果不明白事兒,不過一刀之事而已”
李勤聽到賈詡提到劉備,忽然他想到,常三,常山,會不會是常山趙雲趙子龍啊?因為典韋他們抓得太急,沒等趙雲把自己家姓名說完,就把他給打暈了,結果聽成了常三?那半大小子是趙雲?
李勤越想越覺得常三就是趙雲,也隻有趙雲這樣的牛人,才能打敗趙正他們,一大堆人才能把他抓住,這個人不太好勸降,又被賈詡送去給了劉備,想必劉備虎軀一震,趙雲當即就得拜服了吧
嘿了聲,李勤把手一擺,趙雲又能如何,劉關張又能如何,還不是成了自己的階下囚他道:“姐夫說得對,如他識相兒也就罷了,如果不識相兒,不過是一刀而已”
李勤跳起身來,道:“好了,休息夠了,我該去追呂蛋兒了,虎牢關這裏的事就交給姐夫你了,你辦事,我放心”
賈詡哈哈一笑,笑道:“這點小事,我自是能辦好,阿勤你盡管放心對了,抓住呂蛋兒你想怎麽辦了他?他現在可也算是一路諸侯了”
李勤翻身上馬,哈了聲,道:“諸侯又能如何,怎麽辦了他?不過是一刀而已”
賈詡道:“呂蛋兒一刀兩刀都無所謂,那廢太子你可不要一刀而已了呀,抓住活的才有價值,死的就沒有用了”
“曉得,我自曉得”李勤對著傳令兵吩咐了幾聲,傳令兵立即把出發的命令傳達了下去,扶角兵集結起來,跟著李勤順著大道追了下去。
這次追擊,卻不像他們踏平諸侯連營那麽簡單了,扶角軍休息了好一陣子,而呂布不但是先跑的,而且還跑得非常之快。呂布不需要管掉隊的士兵,反正對他來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他不死,他就不信再招不到士兵,所以他帶著軍隊玩命地跑,半道上還搶了一些馬,能跟得上的,自都是強悍之士,而掉隊的要麽是沒馬的,要麽是不願意再打仗的,這些士兵跟不跟著,對於呂布來講無所謂,反而浪費幹糧
呂布帶著人往元城方向跑,幾乎算是創造了這年代長途狂奔的記錄,那真叫又有速度,又有耐力,扶角軍雖強,戰馬雖多,可是卻無論如何也達不到這些敗兵的逃跑速度。在追了幾天之後,扶角軍說什麽也沒有追上呂布,李勤隻好承認,呂布的確是個逃跑大王,是奇跡的創造者,比別的也就罷了,要是比誰逃得快,李勤隻能甘拜下風
時間一拖長,李勤便知道追不上了,隻能到了元城之後,戰事才能再起,索興他也不玩命地追了,正常的行軍速度,向元城壓過去,而呂布一路狂奔,到了元城之後,立即鞏固城防,準備固守一下,太子劉辯和董太後落入了他的手中,呂布認為他已然立於不敗之地,就算再被打敗也沒關係,手中有人質,坐下來和李勤談談條件,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元城方麵的戰況,暫時性地平靜了下來,可京城洛陽方麵,卻風起雲湧了
張讓和十常侍的其他幾人,都非常清楚,等李勤班師回朝之後,他們這些宦官的權柄就要完全交出了。李勤有仗要打,自不會把他們怎麽樣,大家還算是站在一條戰線上,共同對付東麵的諸侯聯軍,可李勤隻要一回來,以李王爺的性格,豈能容宦官再掌權,自然是要把權力搶走的,這點確定無疑
然而,對於張讓等十常侍來說,如果失了權柄,那和殺了他們沒有什麽兩樣,他們掌權已久,早就習慣了這種生存方式,他們又是宦官,沒有家室之樂,他們沒有後代,雖然少了含飴弄孫的快樂,卻也少了怕別人傷害自己後代的顧忌,隻要自己這輩子過得值就成,不需要考慮得太多
張讓和十常侍一致認為,擁有權勢,這輩子就是活得值,失了權勢,這輩子就是活得不值,大丈夫愛權,小丈夫愛錢,雖然他們都不是丈夫,可卻都認為活著就得像個大丈夫,不能窩窩囊囊的。有了這種認知,他們自然就不會消停,麵對即將失去的權柄,當然想拚命保住,寧可魚死網破,也不會束手待斃
張讓趁著李勤離京之際,他首先在洛陽招收爪牙,反正隻要肯投靠他的人,不管好壞,不管有沒有本事,他統統都照收不誤,幾乎可以算得上是把一切能團結到身邊的力量,統統收入自己的懷中,不但如此,他還給並州的張芹寫信,把事情的嚴重性說給張芹聽,明確告訴張芹,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如果李勤消滅了宦官集團,那麽張芹也一定不會活得長久,如果張芹要想好好地活完這輩子,那就得做點什麽,比如說秘密領兵入京,和李勤對著幹一場,打大仗那是肯定打不過李勤的,可暗箭傷人,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隻要計劃周詳,那就一定能暗殺掉李勤。
真實的曆史上,張讓等十常侍就是用這種心態對付何進的,隻不過現在何進死了,他們的對手變成了李勤,李勤的勢力雖遠遠超過何進,可張讓認為他現在的實力,也是很強的,隻要敢放手一搏,未必這天下就是李勤的
張芹收到信後,很快便回了信,他願意跟隨張大父,一起對付李勤,但是如果帶大兵進京,這是不太可能的,軍隊聽他調動不假,可要得知是和李勤對著幹,當兵的想法怎麽會和當宦官的想法一樣呢,軍隊說不定會反過來把張芹及十常侍給滅了。
所以帶著大軍進京並不現實,更容易走漏風聲,張芹回信給張讓,說他將帶百餘名能人異士進京,對付李勤。那些能人異士個個都有荊軻的膽色和本事,都是地方上鼎鼎有名的俠客,他用重金收買了的,這些能人異士在民間是俠客,可一旦進了京,便都會是強悍的刺客,別說暗殺一個李勤,就算是各種勤,都統統能給滅了
張讓說服了張芹,可他仍覺得不太保險,他對付李勤要靠暗殺,而李勤身邊大將極多,一個比一個厲害,都能保護住李勤。他不進行暗殺則已,一旦開始行動,萬一失手,那後果可是不堪設想地
打瞌睡遇到了送枕頭的,正當張讓感覺手中無大將時,偏巧李勤把劉關張三人給押送回了洛陽,看情形李勤是想收服這三個人,要不然能讓小皇帝認劉備當皇叔麽,如果不想收為己用,那何必要賣好呢?
十常侍他們一商量,這三個人既然是李勤看好的,那本事一定很大,既然如此,何必讓李勤收服他們呢,不如把劉關張收到自己的陣營中,然後對付李勤,那麽得勝的機會就會大上很多
張讓說幹就幹,劉關張進京之後,他親自去看望三人,還給三人安排了好大一座宅院,並且帶著劉備去見小皇帝,打算給劉備恢複祖上的爵位,讓劉備也當上王爺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