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在明朝,基本算是每個讀書人最神聖、最私密的所在,一般隻會用作招待自己最好的朋友,或者是與紅顏知己紅袖添香、舉案齊眉。不過,白安一不是讀書人,二是藥鋪裏的工作很忙,基本沒什麽時間待在書房裏。


    所以白家的書房更多的使用者倒是白家的小姐白芷,平日裏都是白芷偶爾會到書房中讀讀書、寫寫字,而書房的日常灑掃工作,也是由白芷親自完成。


    而這會兒,楊慎正站在書房中,拿著一本叫做《普濟方》的醫書看得津津有味,還不時對書上一些娟秀的、蠅頭小楷的批注點頭稱許。


    “楊兄對於這岐黃之術,果然也有研究啊。”張陽走進書房,笑著向楊慎打招呼。


    “哈哈,家父喜愛研究,我也不過是跟著湊湊熱鬧罷了,怎敢在張神醫麵前班門弄斧。怎麽樣,聽說張先生你受傷了,恢複得怎麽樣了?我倒是給你帶來一副家父昔年偶然得來的一個方子,製成的膏藥對於傷筋動骨之類的傷勢別有奇效,不知道張先生你是否看得上眼。”楊慎從袖子裏掏出一張紙箋遞給張陽。


    “怎麽會,我也隻是粗通外科手術,對中醫其實也隻是略知皮毛而已,哪敢稱神醫,楊兄你也不必客氣,叫我張陽就好,讓你多費心了,其實我的傷勢也已經好得七七八八了,這不連拐杖都已經扔在一旁了。”張陽接過楊慎遞過來的方子,仔細看了看,很心虛地發現根本看不出那方子其中的奧妙所在。


    不過楊慎倒是覺得,張陽這樣說隻是謙虛而已,遂笑笑了事,不再多說。在楊慎看來,如張陽這般博聞廣識之人,在大明已經非常罕見,這也是為什麽楊慎這個官二代獨獨對張陽抱有這麽大的興趣。


    楊慎自小便喜歡各種奇聞異事,他博通群籍,善於校勘、考辨諸書,在其之後被貶謫遇難時,還曾著有《“丹鉛續錄》十二卷,《丹鉛閡錄》九卷,《丹鉛雜錄》十卷,《丹鉛別錄》若幹卷,又能《贅錄》、《附錄》《三錄》、《四錄》、《要錄》之名。這些書分天文、地理、時序、花木、鳥獸、宮室、冠服、珍寶、音律、物用、人事、人品、史籍、訂訛、字學、雷爵、博物、禮樂、卦名、飲食、幹支、數目、怪異、身體、詩話、瑣語等二十六類,每類又分若士細目,廣引經、史、子、集各類書籍記載進行考證,證其源流、辨其異同、正誤,闡發己意。


    楊慎為學,主張博通約取,篤於實際,反對大明如今喜歡空談的空疏學風,所以雖然楊慎十一歲時,就會寫近體詩,十二歲時,就擬作《吊古戰場文》,有“青樓斷紅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警句,但是楊慎卻始終看不慣京城裏的文人圈子,卻獨獨喜歡張陽這種,雖然不是文人,卻博聞廣識之人。


    “嗯,既然張兄你恢複得不錯,那我也就放心了,之前說過要來找你,好好討教討教外域的風情地理,結果沒成想,碰上了這麽多事情,一拖就拖到現在,實在是世事無常啊。”楊慎有些感歎地說道。


    “是呀,不過,這次楊兄來天津,又是所為何事?”張陽當然不可能認為人家楊慎大老遠的從京城來天津衛,僅僅是為了給自己送一貼膏藥。


    “嗯,正要跟張兄你說這一件事呢,這次我來天津衛,除了要來看望張賢弟你以外,還因為有一位我久仰已久的大才子,路過天津,特來拉張兄你一起,與他一聚。”楊慎笑著對張陽說。


    “哦?!竟然還有被楊大才子你稱為大才子之人?這確實勾起我的好奇心了。”張陽自然也能看出楊慎雖然和氣,但其實傲氣十足的性格。


    “這人想必張兄你也必然聽說過,此人姓唐,名寅,字伯虎,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稱。前些年,他來京會試之時,我曾見過他一麵,對其文采風流,著實佩服不已,特別是他畫的山水、仕女……”


    楊慎的話還沒有說完,張陽已經瞪大了眼睛,插嘴道:“我知道,我知道,唐伯虎嘛,他還點過一個叫秋香的姑娘不是?”


    “秋香?嗬嗬,這我倒不甚清楚,不過唐兄他素來風流倜儻,有個把紅顏知己,倒也不是什麽稀奇事。”楊慎聽到“秋香”這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卻一陣陌生,因為秋香這個人物,基本上是後世杜撰而來,唐伯虎風流是風流,可是他的風流之名倒多是從他筆下的春宮圖而來,唐伯虎本人一生也隻娶過三個妻子,第一個妻子年紀輕輕便病逝,第二個妻子更是因為他被牽連科場弊案,而跟人跑路了,直到唐伯虎人到中年才娶了一個青樓名妓沈九娘為妻……


    …………


    說起楊慎與唐伯虎熟識,倒真是有些淵源,楊慎十三歲時,就隨父楊廷和入京師,沿途寫有《過渭城送別詩》、《霜葉賦》、詠《馬嵬坡》詩等,其《黃葉詩》,轟動京華。當時茶陵詩派的首領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見而嗟賞,令受業門下”,雖然李東陽稱楊慎為“小友”,可楊慎卻實打實的是李東陽的入室弟子。


    再說到唐伯虎,9年前,30歲的唐伯虎挾著鄉試頭名解元的稱號來京師參加會試,恰恰與13歲的楊慎幾乎前後腳進京,更巧的是,當年京城會試的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東陽,所以,名義上,唐伯虎與楊慎幾乎可以算是師兄弟。


    不過,倒黴的唐伯虎卻被牽扯進了當年會試舞弊的弊案之中,當年程敏政和李東陽出的試題十分冷僻,使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其中惟有兩張試卷,不僅答題貼切,且文辭優雅,使程敏政高興得脫口而出:“這兩張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經的。”


    這句話被在場人聽見並傳了出來。再加上由於徐、唐兩人在京師的行動惹人注目,會試中三場考試結束,頃刻便蜚語滿城,盛傳“江陰富人徐經賄金預得試題。”


    戶科給事華眿便匆匆彈劾主考程敏政鬻題,事連徐經、唐寅。


    於是,朱厚照的老爹敕令程敏政不準閱題,其所錄之卷,由大學士李東陽會同其他試官進行複審,結果徐、唐兩人的試卷卻皆不在錄取之中。


    鬻題之說,雖屬烏有,但輿論仍喧嘩不已。


    明廷為平息輿論,便著錦衣衛加以審訊,查無鬻題實據,最終以徐經進京晉見程敏政時曾送過見麵禮;唐寅也因曾用一個金幣向程敏政乞文,送鄉試座主梁儲,使兩人均遭削除仕籍,發充縣衙小吏使用。


    程敏政因此罷官還家。華昶因奏事不實,也遭降職處分。


    一場科場大獄,以很有朱厚照老爹的風格,各打五十大板結案。


    事後三個被告均不服,程敏政歸家後憤鬱發疽而亡。唐寅恥不就吏,自此雲遊天下。


    而徐經之後,閉門讀書,並作《賁感集》以明誌。


    至公元4年前明孝宗死,徐經一心盼望新天子的赦令,希望再返科舉仕途。正德二年,徐經以慕司馬遷的齊、魯、燕、趙壯遊為名,北上京師探聽消息,但因科場失意後體質一天比一天差,不勝旅途勞頓,至京便臥病於永福禪寺,於當年客死京師,年止三十有五。


    這次唐伯虎取道天津入京,其實倒有憑吊故友的意思。


    當然,楊慎與唐伯虎交好,除了有一些師兄弟的因緣之外,倒有一些同病相憐的味道:因為就在一年前,楊慎參加會試,原本主考官王鏊、梁儲已將楊慎寫的文章列為卷首。卻不料燭花竟落到考卷上燒壞,以致名落孫山……當然,對於那燭花到底是意外燒毀考卷還是有人人為,這件事與唐伯虎之前的科場弊案一樣,同樣難以考究了……


    …………


    “楊兄準備什麽時候去見那唐伯虎,我倒是想要見見他,求幅字畫什麽的,哈哈哈。”張陽除了知道《唐伯虎點秋香》之外,對於唐伯虎的了解大概就是他的書畫特別值錢了,要知道,張陽還沒穿越的時候,就在大都會博物館見過唐伯虎的《夢仙草堂圖》,雖然不知道這副圖到底價值如何,卻也知道能夠存在大都會博物館中,也必然價值不菲。


    “嗬嗬,張兄如此態度,倒是讓楊某我著實對唐兄妒忌不已了,要知道,前一陣子,你還連我的名字都沒聽說過。雖然我的字比不上唐兄的畫值錢,可是京中求我字的人卻也不少。”楊慎有些開玩笑地調侃張陽。


    “兩碼事兩碼事,哈哈。”張陽有些不好意思,這確實也不能怪他,誰讓周星馳沒有演過《楊慎點秋香》呢。


    “好了,不同你說笑了,明日,在浣俗亭,我設了酒宴招待張兄你與唐兄,到時我們把酒看花,縱論天下,此時想想,便已經覺得有些按捺不住了,哈哈哈……”楊慎說道高興處,一陣大笑。


    “不錯,那明日我們約在什麽時辰?”張陽繼續詢問。


    “雅士相約,哪裏需要什麽時辰,興致來了便去,興致沒了便走……”楊慎的話讓張陽一陣無語,“哈哈哈……說笑說笑,實在是因為唐兄那家夥一定會忘記我們所說的時辰,明日一早,我來尋張兄你,到時候,咱倆一起去哪個溫柔鄉中,把唐兄給抓出來。”


    “……”張陽一陣無語。“好了好了,今天來尋張兄你也就隻有這些事情,剩下還有些俗事沒有辦完,看完張兄你,我便要去應酬那些俗物了,說起來,有時候真是有些羨慕你與唐兄的逍遙。”楊慎這位高官子弟,來到天津地麵,自然會有不少本地的高官故舊需要應酬,而且楊慎一年前參加會試,雖然名落孫山,卻也認識了不少同年,也因為楊慎才子之名和老爹楊廷和的緣故,這些人也並沒有把楊慎當做一般的落地者對待,反而將楊慎尊為“師兄”,如此一來,雖然不願,可是他也無法駁了那些所謂同年的麵子,今天中午,晚上各有一場酒宴要赴,也正因為如此,楊慎才挑了個大早晨就來拜訪張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錦醫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胖大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胖大海並收藏明朝錦醫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