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涯先生,張陽此子,你如何看?”
此時,不過是仁壽宮之亂後的第三天,坐在仁壽宮大殿中的張太後已經不複三天前那般狼狽、憤怒的狀態,而是恢複了一國太後的雍容氣度。
雖然,張宗說、張宗譚二人被張陽以“刺客”的名義拿下,其中張宗說更是被張陽當眾扇暈過去,但是這兩人畢竟是張太後的親侄子,朱厚照即便是之前在氣頭上發狠,要殺了二人,然而在李東陽、楊廷和、王鏊等內閣重臣的勸阻之下,也還是隻能無奈地打消了念頭,即便他是皇帝!
無論怎麽說,張太後仍然是朱厚照的母後,孝宗皇帝以孝治天下這麽多年,留下的影響足以根深蒂固,是朱厚照所無法逾越的大山。
不過在曆史上,張太後以及她的親族下場都不算好。
曆史上,正德皇帝英年早逝,張太後與大學士楊廷和定策禁中,迎立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為帝,也就是明世宗,我們常說的嘉靖皇帝。
朱厚熜在即位之前,為人溫文爾雅,很有文采,又非常尊崇孝道,自幼便熟讀《孝經》,要說有些缺點,便是有些沉迷於丹道。
在張太後看來,朱厚熜比起生性跳脫、放蕩不羈、叛逆狂悖的朱厚照要好上百倍,甚至與自己的丈夫孝宗皇帝有些相像,這才選定了朱厚熜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皇室宗親繼位大統。
按照張太後的如意算盤,朱厚熜入朝之後,並無任何根基,為人又軟弱,更何況朱厚熜那會兒的年紀不過15歲,自己一定能夠繼續執掌國政大權,甚至比朱厚照在位之時,還要更加逍遙愜意。
不過顯然,張太後小看了朱厚熜。
朱厚熜剛當皇帝時,還尊張太後為聖母,上尊號曰“昭聖慈壽皇太後”,然而日子一久,隨著朱厚熜真正掌握朝政大權,便開始不把張太後放在眼裏了,甚至還把張太後當做威脅自己皇權的眼中釘!
繼位第三年,即1524年,18歲的朱厚熜冒天下之大不韙地提出要追尊其父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並加封自己的生母及祖母,表麵看來朱厚熜的做法是出於孝道,然而其本意恰恰就是為了針對以張太後為首的舊廷官員。
這次名為“大禮議”的政治事件,竟然整整耗時三年半,期間,有200多位文武官員或貶或流,其中更有17人被活活用廷杖打死。
至此,嘉靖皇帝朱厚熜不僅實現了追封自己父親為皇帝的願望,而且樹立了新皇的威信,更徹底剪除了張太後在朝中的所有親信,將張太後由聖母為伯母。
之後,嘉靖皇帝朱厚熜竟然仍然不放過張太後一族,先是尋了個由頭抓了曾經擁立他有功的張延齡和張鶴齡兩兄弟,也就是張宗說和張宗譚的父兄,為此張太後竟然拉下臉來向朱厚熜下跪求情,然而朱厚熜卻仍然毫不心軟,更是將張鶴齡在獄中活活打死。
受到如此大的侮辱及打擊的張太後,終於一病不起,挺了幾年之後,於嘉靖二十年病死,而她剛死,世宗就把一直關在牢裏的張延齡給宰了。
張延齡和張鶴齡兩人的下場都如此之慘,自更不必說張宗說、張宗譚之流了,自然是死的死散的散,張太後一族也便由此煙消雲散。
雖然張太後在嘉靖皇帝繼位之後下場淒慘無比,然而那畢竟是張陽來到大明之前的曆史,而這會兒,原本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不過才兩歲,而張太後這會兒的地位也遠不是嘉靖朝“大禮儀”之後的那般窘況!
要知道,在弘治朝的幾位重臣中,包括徐溥、劉健、李東陽、謝遷、馬文升等諸位內閣重臣,都是與張太後有“知遇之恩”,雖然這會兒徐溥已經老死,劉健、謝遷都被劉瑾趕回家吃老米飯了,馬文升也是將死之人,不過隻要朝中還有李東陽在,還有劉健、謝遷等人的門生故舊在,那麽張太後便在朝中有著非常大的話語權。
再加上,朝中還有很多大臣因為看不慣朱厚照的作風,又受到劉瑾為首的閹黨打擊排擠,於是自然而然地便站到了張太後的一邊,愈發在朝中形成了一股連朱厚照都無法輕忽的勢力!
畢竟,朱厚照還沒有之後朱厚熜的魄力,也沒有他的條件,發動一場“大禮儀”,來剪除張太後的影響。
…………
而張太後這會兒正話語垂詢的人,正是當今內閣首輔,少師、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李東陽。
這會兒的李東陽,也不過62歲的年齡,但是從外貌上看去,他卻形容枯槁、麵黃肌瘦,整個人顯出一種行將就木的頹敗之色。
近幾年來,李東陽雖然名為內閣首輔,但倒有大多數時間,抱病在家,內閣事物,大多交由次輔焦芳以及楊廷和等人處理。
可即便如此,宦海沉浮接近50年,曆英宗、憲宗、孝宗到正等朝四朝而屹立不倒的李東陽,對於朝政的影響力仍然不容輕忽,即便是九千歲劉瑾,也多次親自造訪李東陽寓所,自稱“特來聆受教言”,恭維說“李老先生功業述作,俱為天下文臣第一”等等。
再加上雖然李東陽如今已經不太理會朝政之事,但他入閣為相18年,在朝時間長,地位高,不僅自己才學淵博,又能獎勵後學,推薦雋才,所以門生滿朝,以他為宗而赫然著名者有石珤、邵寶、顧清、羅玘、魯鐸、何孟春等等,這些人有些是在京中央部院任職主事、員外郎、郎中等司官,少數已晉職為卿寺等高官,也有禦史、給事中等言官,還有尚在翰林院進修的年輕庶吉士,甚至還有提前來京,住在會館或親友家,準備應考會試的外省舉人。
可以說這些人雖還沒有高官顯爵,但是當這些朝中的中堅力量擰成一股繩的時候,那就不容任何人輕忽。
這也是為什麽,與李東陽齊名的謝遷、劉健等人都已經致仕的致仕,貶義的貶義,而唯獨他仍屹立不倒的原因。
不過這會兒,這位老成持重的內閣首輔,對於張太後的詢問,卻撚著胡須,沉吟了半晌。
張太後看著李東陽,倒也能沉得住氣,等待著這位一直支持著自己的老臣的發言。
“張陽此子,誌向非小,才堪大用。”李東陽沉吟了許久,才說了這麽一句。
“哦?!”張太後看李東陽憋了半天,才憋出了這麽一句,有些不理解地看著他。李東陽倒是不緊不慢,喝了一口茶,才給張太後繼續說道:“如此大才,屈居濁流,倒是委屈了。”
此時,不過是仁壽宮之亂後的第三天,坐在仁壽宮大殿中的張太後已經不複三天前那般狼狽、憤怒的狀態,而是恢複了一國太後的雍容氣度。
雖然,張宗說、張宗譚二人被張陽以“刺客”的名義拿下,其中張宗說更是被張陽當眾扇暈過去,但是這兩人畢竟是張太後的親侄子,朱厚照即便是之前在氣頭上發狠,要殺了二人,然而在李東陽、楊廷和、王鏊等內閣重臣的勸阻之下,也還是隻能無奈地打消了念頭,即便他是皇帝!
無論怎麽說,張太後仍然是朱厚照的母後,孝宗皇帝以孝治天下這麽多年,留下的影響足以根深蒂固,是朱厚照所無法逾越的大山。
不過在曆史上,張太後以及她的親族下場都不算好。
曆史上,正德皇帝英年早逝,張太後與大學士楊廷和定策禁中,迎立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為帝,也就是明世宗,我們常說的嘉靖皇帝。
朱厚熜在即位之前,為人溫文爾雅,很有文采,又非常尊崇孝道,自幼便熟讀《孝經》,要說有些缺點,便是有些沉迷於丹道。
在張太後看來,朱厚熜比起生性跳脫、放蕩不羈、叛逆狂悖的朱厚照要好上百倍,甚至與自己的丈夫孝宗皇帝有些相像,這才選定了朱厚熜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皇室宗親繼位大統。
按照張太後的如意算盤,朱厚熜入朝之後,並無任何根基,為人又軟弱,更何況朱厚熜那會兒的年紀不過15歲,自己一定能夠繼續執掌國政大權,甚至比朱厚照在位之時,還要更加逍遙愜意。
不過顯然,張太後小看了朱厚熜。
朱厚熜剛當皇帝時,還尊張太後為聖母,上尊號曰“昭聖慈壽皇太後”,然而日子一久,隨著朱厚熜真正掌握朝政大權,便開始不把張太後放在眼裏了,甚至還把張太後當做威脅自己皇權的眼中釘!
繼位第三年,即1524年,18歲的朱厚熜冒天下之大不韙地提出要追尊其父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並加封自己的生母及祖母,表麵看來朱厚熜的做法是出於孝道,然而其本意恰恰就是為了針對以張太後為首的舊廷官員。
這次名為“大禮議”的政治事件,竟然整整耗時三年半,期間,有200多位文武官員或貶或流,其中更有17人被活活用廷杖打死。
至此,嘉靖皇帝朱厚熜不僅實現了追封自己父親為皇帝的願望,而且樹立了新皇的威信,更徹底剪除了張太後在朝中的所有親信,將張太後由聖母為伯母。
之後,嘉靖皇帝朱厚熜竟然仍然不放過張太後一族,先是尋了個由頭抓了曾經擁立他有功的張延齡和張鶴齡兩兄弟,也就是張宗說和張宗譚的父兄,為此張太後竟然拉下臉來向朱厚熜下跪求情,然而朱厚熜卻仍然毫不心軟,更是將張鶴齡在獄中活活打死。
受到如此大的侮辱及打擊的張太後,終於一病不起,挺了幾年之後,於嘉靖二十年病死,而她剛死,世宗就把一直關在牢裏的張延齡給宰了。
張延齡和張鶴齡兩人的下場都如此之慘,自更不必說張宗說、張宗譚之流了,自然是死的死散的散,張太後一族也便由此煙消雲散。
雖然張太後在嘉靖皇帝繼位之後下場淒慘無比,然而那畢竟是張陽來到大明之前的曆史,而這會兒,原本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不過才兩歲,而張太後這會兒的地位也遠不是嘉靖朝“大禮儀”之後的那般窘況!
要知道,在弘治朝的幾位重臣中,包括徐溥、劉健、李東陽、謝遷、馬文升等諸位內閣重臣,都是與張太後有“知遇之恩”,雖然這會兒徐溥已經老死,劉健、謝遷都被劉瑾趕回家吃老米飯了,馬文升也是將死之人,不過隻要朝中還有李東陽在,還有劉健、謝遷等人的門生故舊在,那麽張太後便在朝中有著非常大的話語權。
再加上,朝中還有很多大臣因為看不慣朱厚照的作風,又受到劉瑾為首的閹黨打擊排擠,於是自然而然地便站到了張太後的一邊,愈發在朝中形成了一股連朱厚照都無法輕忽的勢力!
畢竟,朱厚照還沒有之後朱厚熜的魄力,也沒有他的條件,發動一場“大禮儀”,來剪除張太後的影響。
…………
而張太後這會兒正話語垂詢的人,正是當今內閣首輔,少師、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李東陽。
這會兒的李東陽,也不過62歲的年齡,但是從外貌上看去,他卻形容枯槁、麵黃肌瘦,整個人顯出一種行將就木的頹敗之色。
近幾年來,李東陽雖然名為內閣首輔,但倒有大多數時間,抱病在家,內閣事物,大多交由次輔焦芳以及楊廷和等人處理。
可即便如此,宦海沉浮接近50年,曆英宗、憲宗、孝宗到正等朝四朝而屹立不倒的李東陽,對於朝政的影響力仍然不容輕忽,即便是九千歲劉瑾,也多次親自造訪李東陽寓所,自稱“特來聆受教言”,恭維說“李老先生功業述作,俱為天下文臣第一”等等。
再加上雖然李東陽如今已經不太理會朝政之事,但他入閣為相18年,在朝時間長,地位高,不僅自己才學淵博,又能獎勵後學,推薦雋才,所以門生滿朝,以他為宗而赫然著名者有石珤、邵寶、顧清、羅玘、魯鐸、何孟春等等,這些人有些是在京中央部院任職主事、員外郎、郎中等司官,少數已晉職為卿寺等高官,也有禦史、給事中等言官,還有尚在翰林院進修的年輕庶吉士,甚至還有提前來京,住在會館或親友家,準備應考會試的外省舉人。
可以說這些人雖還沒有高官顯爵,但是當這些朝中的中堅力量擰成一股繩的時候,那就不容任何人輕忽。
這也是為什麽,與李東陽齊名的謝遷、劉健等人都已經致仕的致仕,貶義的貶義,而唯獨他仍屹立不倒的原因。
不過這會兒,這位老成持重的內閣首輔,對於張太後的詢問,卻撚著胡須,沉吟了半晌。
張太後看著李東陽,倒也能沉得住氣,等待著這位一直支持著自己的老臣的發言。
“張陽此子,誌向非小,才堪大用。”李東陽沉吟了許久,才說了這麽一句。
“哦?!”張太後看李東陽憋了半天,才憋出了這麽一句,有些不理解地看著他。李東陽倒是不緊不慢,喝了一口茶,才給張太後繼續說道:“如此大才,屈居濁流,倒是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