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德意誌的大劍士,以及瑞士傭兵呢。這麽好的裝備,看起來在教廷相當吃得開啊……出動三個千人隊的突擊步兵!讓他們知道一下,論武勇,諾曼戰士們誰都不怕!”埃吉爾前半句話感慨,後半句話卻是大聲喊了出來。讓周圍將士精神為之一陣。
在號角聲中,三個千人隊的諾曼突擊步兵,穿過陣列鬆散的長弓手,進入了前線陣地。手持長柄戰斧,身穿全身板甲的突擊步兵高聲呐喊,奮不顧身。用盡全力揮舞著手中的戰斧。他們經過改良的全身板甲可以完全抵擋對方的大劍。而那些手持長戟的瑞士人,也不能對他們造成太大的傷害。厚重的,裏麵還包裹了一層棉花減震的頭盔,也可以保護他們最為脆弱的頭部。而當他們的戰斧揮動,如同閃電半滑過時,對方卻沒有一點辦法……
前線,戰局再度趨於平穩。雙方主將仔細觀察,不斷將一支支的預備隊投入進去,再將鏖戰多時,精疲力竭的士兵撤回來。此次戰役,就這樣進行到了相持階段。諾曼皇帝兵多將廣,損失也不是很多,而且他的兵都是平白靠著係統招募來的,自然不怕。然而那邊哈羅德眼看著己方士兵一個個的陣亡,卻是心疼的夠嗆。戰鬥從九點鍾開始,如今已經是下午快兩點鍾。他麾下八萬大軍損失了接近三分之一。
那兩萬炮灰的基督徒十字軍死了也就死了。反正如今整個歐洲喪失耕地的流民草寇數不勝數。教廷振臂一呼就能招募個三萬五萬。而那些來自德意誌,意大利的傭兵死了更好,他們死了,等到戰後就不用支付他們傭金了——然而,讓哈羅德接受不了的是教廷的新軍的傷亡。
在諾曼帝國的瘋狂打擊之下,在長弓箭雨掃射之下。重騎兵驃騎兵輪流衝鋒之下,諾曼步兵的守備反擊之下,教廷五萬新軍已經死了一萬!而且大多數都是敢戰的精銳。這讓參與軍隊訓練,同時作為新軍指揮官,隱約將這支新軍當成了自己的資本的哈羅德難受的要死。
然而再難受也得忍著!
哈羅德這樣提醒自己。繼續咬著牙,再往前線調動了一個千人隊的瑞士衛隊,以及一個千人隊的德意誌大劍傭兵。以此維持正麵的攻擊力。然而,這一會兒,諾曼皇帝也將鏖戰多時的新式陸軍團調了回來,換之以八個千人隊的突擊步兵,以攻對攻。 雙方都是雙持重武器的精銳突擊步兵。殺傷力極強,因而在正麵戰場的戰鬥,也是極為激烈,戰損相當嚴重。諾曼人稍微好一些,陣亡了八百餘人。而教廷則非常悲哀的損失了近兩千士兵。雙方戰損比在一比二,到一比三之間。
這同樣讓哈羅德覺得難以接受。瑞士傭兵天下聞名。往往被視作歐陸第一等的強兵。教廷雇傭最精銳的瑞士傭兵,發給他們最好的甲胄。最好的武器,並且用新式的(從諾曼偷來的)戰術訓練他們。本以為能夠訓練出天下無敵的軍隊來。然而沒想到,最終結果卻是這樣!
盡管前赴後繼,盡管非常努力的拚殺著。而且他們的配合以及陣型,也達到了他們力所能及的最大限度。甚至說,哈羅德覺得他們現在做的甚至要比在曆次演習以及訓練中做的還要好。
但是仍舊不夠。在諾曼人看來,這些“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士兵,的確算是很不錯的對手了。但是單單憑借這樣就想要擊敗他們,實在有些天真。特別是。這些瑞士衛隊在數量上仍舊是屈居絕對劣勢。哈羅德手上。也隻有四個千人隊的瑞士衛隊而已。因此,為了彌補己方突擊步兵數量的不足。大批量的雇傭德意誌的大劍士。這些大劍士雖然劍術不俗,單打獨鬥甚至比瑞士人還要強。但是常年都是跑單幫做買賣的。參加的也都是百人,十人的小規模戰鬥。不適應大規模的戰鬥。
而瑞士衛隊們,也有不小的問題——在訓練這些瑞士衛隊的時候,哈羅德,以及其他的教廷高層,是預期,將他們當做長柄斧戰士,諾曼突擊步兵的對手來訓練的。格外強調他們的衝擊力,以及宣揚狂野戰鬥的理念。而並沒有發揮這些瑞士衛隊的紀律性的特長……
盡管他們手中的長戟,在重量上要比諾曼人慣用的長柄戰斧更加輕,所能施展的戰鬥動作也更多,盡管輕便靈活,但是在殺傷力和破甲能力方麵,瑞士長戟相較諾曼戰斧毫不遜色。以至於手持這種武器的瑞士衛隊,發動進攻的時候,甚至比諾曼突擊步兵更加優秀。
然而在陣列方麵,配合方麵——在這兩個方麵,仍舊是諾曼人占據了絕對優勢。諾曼士兵們,突擊步兵們在與對方交手片刻之後,便多半了解了對方的戰鬥方式。並且很快做出了戰術調整。拋棄了一開始,突擊步兵所慣用的,經典的熱血突擊戰術。而改之以密集陣列,以整齊的陣線前進。什長們發號司令,將他們所指揮的每一個什的戰士排列成一列橫隊,每個什的士兵同進同退,手中戰斧也同時劈砍。斧陣如牆一般推進。
就這樣,一排又一排的戰斧同時砍下,便是一陣慘叫,一陣血肉橫飛。諾曼突擊步兵這樣的戰術,逼迫著瑞士衛隊們,還有那些手持大劍的德意誌傭兵,也不得不以類似的戰術進行作戰——講究方陣和紀律性的瑞士衛隊馬上拋棄了他們錯誤的戰術,再次改變回以陣列和陣型作戰的模式,而那些混亂的,被諾曼人這樣的戰鬥給打蒙了的德意誌人,則很快的,很迅速的被諾曼軍隊消滅了。
“真該死……”望著逐漸趨於崩潰的前線,哈羅德氣急敗壞。同時也有些喪氣。這一輪攻勢不但沒能成功,好像自己所設想的那樣,將對方陣列衝垮,直接威脅到諾曼皇帝。反而看上去,是己方的陣列要被對方衝垮了一樣。
“這些沒用的傭兵!”哈羅德看著前線,那些德意誌的傭兵在諾曼人的攻擊下,陣型打大亂,狼狽不堪的樣子,不由得這樣小聲嘟囔著。似乎是忘記了自己也是傭兵出身的人一樣。
而這時候,在兩翼,諾曼驃騎兵在輕裝弓騎兵的箭雨掩護下,已經穩穩的壓製住了對方的輕裝騎兵。其他如黑森,米蘭等六個國家的軍隊,也在埃吉爾一再催促之下逐漸合攏了過來。米蘭公爵衛隊,勃蘭登堡黑龍騎士團,威尼斯的意大利重騎兵,以及奧地利的公爵禁衛騎士團,這些精銳騎士,或者一千,或者幾百。也都投入到了戰鬥之中。而在匈牙利國王阿提拉,諾曼驃騎兵將領齊騰等人的調度下,那些略顯散漫,不能排列成陣列的匈牙利驃騎兵,東歐征召騎兵,也都從諾曼驃騎兵陣列的縫隙中擠了進去。加入了這場混戰。
諾曼聯軍的騎兵部隊,總共近五萬騎士,重騎兵,驃騎兵,輕騎兵和非正規騎兵一大片一大片,將教廷那可憐的幾千騎兵完全衝垮。戰場上刀光劍影,慘叫連連,絕大多數,卻都是教廷一方。
“岔子了!”眼看著兩翼敵人圍了上來,自己所調度的騎兵,似乎馬上就有被全殲的危險。那哈羅德猛然醒悟過來——這場戰鬥,是他輸了。諾曼聯軍以強勝弱,天經地義。自己雖然算是個人才,卻沒有那等逆天改命的本事……
正麵戰場,諾曼軍隊的長弓手彈藥耗盡,已經退了下去。而諾曼皇帝再次向前線派遣了四個千人隊的諾曼突擊步兵,並且將十個千人隊的諾曼突擊步兵擺在了第二列。隨時準備上前增援。諾曼軍隊不斷向前推進,所過之處便是一片殘肢斷臂。哈羅德將最後一個千人隊的瑞士衛隊送了上去,卻也隻能稍微拖延一下戰敗的步伐罷了。
而在兩翼,經過再一番的混戰過後,聯軍將殘存的教廷騎兵分割包圍開來。緊接著繼續向前,對著哈羅德再次布置的防禦陣列發起了進攻——因為列國將士擠在一起,騎馬作戰施展不開。便都躍下馬背。騎士們手持長柄戰斧,長戟和長柄戰錘等武器奮勇作戰。而輕騎兵則手持軍用鎬,破甲錘,彎刀等武器護衛左右。雖然比不得教廷軍嚴整。但是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的聯軍不斷進攻,還是讓教廷新軍的陣線不斷退後……
這一會兒,諾曼聯軍三麵合圍,不斷擠壓教廷軍的陣線,逼迫對方不斷退卻。教廷軍隊雖然奮力抵抗,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教廷五萬新軍,如今隻剩下四萬不到。而他們雇傭而來的傭兵部隊,早就見風使舵,逃之天天。
諾曼皇帝如今正重新組織部隊,讓他們大範圍的迂回到對方後麵,封死敵人逃脫的路線。並且命令左右兩側的軍隊,南端側翼的部隊奮力攻擊,縮小對方逃亡的通道。在聯軍不間斷的猛攻之下,教廷軍顯得搖搖欲墜,哈羅德隻能不斷地縮緊,再縮緊己方陣線,以防備陣線被聯軍撕碎,自己死無葬身之地……
在號角聲中,三個千人隊的諾曼突擊步兵,穿過陣列鬆散的長弓手,進入了前線陣地。手持長柄戰斧,身穿全身板甲的突擊步兵高聲呐喊,奮不顧身。用盡全力揮舞著手中的戰斧。他們經過改良的全身板甲可以完全抵擋對方的大劍。而那些手持長戟的瑞士人,也不能對他們造成太大的傷害。厚重的,裏麵還包裹了一層棉花減震的頭盔,也可以保護他們最為脆弱的頭部。而當他們的戰斧揮動,如同閃電半滑過時,對方卻沒有一點辦法……
前線,戰局再度趨於平穩。雙方主將仔細觀察,不斷將一支支的預備隊投入進去,再將鏖戰多時,精疲力竭的士兵撤回來。此次戰役,就這樣進行到了相持階段。諾曼皇帝兵多將廣,損失也不是很多,而且他的兵都是平白靠著係統招募來的,自然不怕。然而那邊哈羅德眼看著己方士兵一個個的陣亡,卻是心疼的夠嗆。戰鬥從九點鍾開始,如今已經是下午快兩點鍾。他麾下八萬大軍損失了接近三分之一。
那兩萬炮灰的基督徒十字軍死了也就死了。反正如今整個歐洲喪失耕地的流民草寇數不勝數。教廷振臂一呼就能招募個三萬五萬。而那些來自德意誌,意大利的傭兵死了更好,他們死了,等到戰後就不用支付他們傭金了——然而,讓哈羅德接受不了的是教廷的新軍的傷亡。
在諾曼帝國的瘋狂打擊之下,在長弓箭雨掃射之下。重騎兵驃騎兵輪流衝鋒之下,諾曼步兵的守備反擊之下,教廷五萬新軍已經死了一萬!而且大多數都是敢戰的精銳。這讓參與軍隊訓練,同時作為新軍指揮官,隱約將這支新軍當成了自己的資本的哈羅德難受的要死。
然而再難受也得忍著!
哈羅德這樣提醒自己。繼續咬著牙,再往前線調動了一個千人隊的瑞士衛隊,以及一個千人隊的德意誌大劍傭兵。以此維持正麵的攻擊力。然而,這一會兒,諾曼皇帝也將鏖戰多時的新式陸軍團調了回來,換之以八個千人隊的突擊步兵,以攻對攻。 雙方都是雙持重武器的精銳突擊步兵。殺傷力極強,因而在正麵戰場的戰鬥,也是極為激烈,戰損相當嚴重。諾曼人稍微好一些,陣亡了八百餘人。而教廷則非常悲哀的損失了近兩千士兵。雙方戰損比在一比二,到一比三之間。
這同樣讓哈羅德覺得難以接受。瑞士傭兵天下聞名。往往被視作歐陸第一等的強兵。教廷雇傭最精銳的瑞士傭兵,發給他們最好的甲胄。最好的武器,並且用新式的(從諾曼偷來的)戰術訓練他們。本以為能夠訓練出天下無敵的軍隊來。然而沒想到,最終結果卻是這樣!
盡管前赴後繼,盡管非常努力的拚殺著。而且他們的配合以及陣型,也達到了他們力所能及的最大限度。甚至說,哈羅德覺得他們現在做的甚至要比在曆次演習以及訓練中做的還要好。
但是仍舊不夠。在諾曼人看來,這些“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士兵,的確算是很不錯的對手了。但是單單憑借這樣就想要擊敗他們,實在有些天真。特別是。這些瑞士衛隊在數量上仍舊是屈居絕對劣勢。哈羅德手上。也隻有四個千人隊的瑞士衛隊而已。因此,為了彌補己方突擊步兵數量的不足。大批量的雇傭德意誌的大劍士。這些大劍士雖然劍術不俗,單打獨鬥甚至比瑞士人還要強。但是常年都是跑單幫做買賣的。參加的也都是百人,十人的小規模戰鬥。不適應大規模的戰鬥。
而瑞士衛隊們,也有不小的問題——在訓練這些瑞士衛隊的時候,哈羅德,以及其他的教廷高層,是預期,將他們當做長柄斧戰士,諾曼突擊步兵的對手來訓練的。格外強調他們的衝擊力,以及宣揚狂野戰鬥的理念。而並沒有發揮這些瑞士衛隊的紀律性的特長……
盡管他們手中的長戟,在重量上要比諾曼人慣用的長柄戰斧更加輕,所能施展的戰鬥動作也更多,盡管輕便靈活,但是在殺傷力和破甲能力方麵,瑞士長戟相較諾曼戰斧毫不遜色。以至於手持這種武器的瑞士衛隊,發動進攻的時候,甚至比諾曼突擊步兵更加優秀。
然而在陣列方麵,配合方麵——在這兩個方麵,仍舊是諾曼人占據了絕對優勢。諾曼士兵們,突擊步兵們在與對方交手片刻之後,便多半了解了對方的戰鬥方式。並且很快做出了戰術調整。拋棄了一開始,突擊步兵所慣用的,經典的熱血突擊戰術。而改之以密集陣列,以整齊的陣線前進。什長們發號司令,將他們所指揮的每一個什的戰士排列成一列橫隊,每個什的士兵同進同退,手中戰斧也同時劈砍。斧陣如牆一般推進。
就這樣,一排又一排的戰斧同時砍下,便是一陣慘叫,一陣血肉橫飛。諾曼突擊步兵這樣的戰術,逼迫著瑞士衛隊們,還有那些手持大劍的德意誌傭兵,也不得不以類似的戰術進行作戰——講究方陣和紀律性的瑞士衛隊馬上拋棄了他們錯誤的戰術,再次改變回以陣列和陣型作戰的模式,而那些混亂的,被諾曼人這樣的戰鬥給打蒙了的德意誌人,則很快的,很迅速的被諾曼軍隊消滅了。
“真該死……”望著逐漸趨於崩潰的前線,哈羅德氣急敗壞。同時也有些喪氣。這一輪攻勢不但沒能成功,好像自己所設想的那樣,將對方陣列衝垮,直接威脅到諾曼皇帝。反而看上去,是己方的陣列要被對方衝垮了一樣。
“這些沒用的傭兵!”哈羅德看著前線,那些德意誌的傭兵在諾曼人的攻擊下,陣型打大亂,狼狽不堪的樣子,不由得這樣小聲嘟囔著。似乎是忘記了自己也是傭兵出身的人一樣。
而這時候,在兩翼,諾曼驃騎兵在輕裝弓騎兵的箭雨掩護下,已經穩穩的壓製住了對方的輕裝騎兵。其他如黑森,米蘭等六個國家的軍隊,也在埃吉爾一再催促之下逐漸合攏了過來。米蘭公爵衛隊,勃蘭登堡黑龍騎士團,威尼斯的意大利重騎兵,以及奧地利的公爵禁衛騎士團,這些精銳騎士,或者一千,或者幾百。也都投入到了戰鬥之中。而在匈牙利國王阿提拉,諾曼驃騎兵將領齊騰等人的調度下,那些略顯散漫,不能排列成陣列的匈牙利驃騎兵,東歐征召騎兵,也都從諾曼驃騎兵陣列的縫隙中擠了進去。加入了這場混戰。
諾曼聯軍的騎兵部隊,總共近五萬騎士,重騎兵,驃騎兵,輕騎兵和非正規騎兵一大片一大片,將教廷那可憐的幾千騎兵完全衝垮。戰場上刀光劍影,慘叫連連,絕大多數,卻都是教廷一方。
“岔子了!”眼看著兩翼敵人圍了上來,自己所調度的騎兵,似乎馬上就有被全殲的危險。那哈羅德猛然醒悟過來——這場戰鬥,是他輸了。諾曼聯軍以強勝弱,天經地義。自己雖然算是個人才,卻沒有那等逆天改命的本事……
正麵戰場,諾曼軍隊的長弓手彈藥耗盡,已經退了下去。而諾曼皇帝再次向前線派遣了四個千人隊的諾曼突擊步兵,並且將十個千人隊的諾曼突擊步兵擺在了第二列。隨時準備上前增援。諾曼軍隊不斷向前推進,所過之處便是一片殘肢斷臂。哈羅德將最後一個千人隊的瑞士衛隊送了上去,卻也隻能稍微拖延一下戰敗的步伐罷了。
而在兩翼,經過再一番的混戰過後,聯軍將殘存的教廷騎兵分割包圍開來。緊接著繼續向前,對著哈羅德再次布置的防禦陣列發起了進攻——因為列國將士擠在一起,騎馬作戰施展不開。便都躍下馬背。騎士們手持長柄戰斧,長戟和長柄戰錘等武器奮勇作戰。而輕騎兵則手持軍用鎬,破甲錘,彎刀等武器護衛左右。雖然比不得教廷軍嚴整。但是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的聯軍不斷進攻,還是讓教廷新軍的陣線不斷退後……
這一會兒,諾曼聯軍三麵合圍,不斷擠壓教廷軍的陣線,逼迫對方不斷退卻。教廷軍隊雖然奮力抵抗,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教廷五萬新軍,如今隻剩下四萬不到。而他們雇傭而來的傭兵部隊,早就見風使舵,逃之天天。
諾曼皇帝如今正重新組織部隊,讓他們大範圍的迂回到對方後麵,封死敵人逃脫的路線。並且命令左右兩側的軍隊,南端側翼的部隊奮力攻擊,縮小對方逃亡的通道。在聯軍不間斷的猛攻之下,教廷軍顯得搖搖欲墜,哈羅德隻能不斷地縮緊,再縮緊己方陣線,以防備陣線被聯軍撕碎,自己死無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