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周倍為緊張而繁忙的工作,待水泥廠全年的工作規劃已經部署下去後,鄭少華時刻緊繃的神經這才可以稍微緩和下來。而且,第二天剛好是周末,他正好可以利用這一天好好休整下,不然即便他是鐵打的,即便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再強,也可能承受不了這一周所帶給他的巨大精神壓力。
這種壓力,比他過去每天加班到很晚,每天挑燈夜戰苦讀到很晚,都還要巨大。過去那種更多是一種身體上的疲乏,而如今,他承受的壓力來自於整個水泥廠,大家時刻都在看著他,完全把他置於風尖浪口上,完全把他置於眾目睽睽之下,可以說一刻也不得消停,一刻也不得安寧,精神和內心時刻處在一種極度緊繃的狀態。所以說,這一周他所承受的心理壓力要遠遠大於過去他承受的那種身體上的壓力。
如今,鄭少華當上水泥廠廠長,盡管有一年的考核期,但是,現在他的薪酬比之前當科研人員的工資要高出許多。水泥廠廠長的薪酬是年薪製,一般為年薪10萬;但是,考核期內的工資隻能按照正常年薪的80%發放,就好像員工在試用期內隻享受80%的工資一樣。
不過,即便是正常年薪的80%,現在鄭少華一年的收入也有8萬,算下來每個月就有接近七千塊錢的收入,是他在實驗室1800塊錢月工資的三倍多。而且,廠長還有一些其他待遇,如配備的廠長專用車,以及專人司機等。
當然,廠長專用車大多是公事的時候使用,私事的話盡量少用。這是有明文規定的,不能拿廠裏的公用車當私家車來使用。
平時的時候,鄭少華是很少坐廠長專用車的,而且還沒有到用車的時候;畢竟,這一周他幾乎都在水泥廠,還沒有因公事走出去過。不過,接下來涉及到出差調研或者其他公事,還是會經常用到廠長專車的。
所以,這一周,鄭少華仍舊每天騎著那輛自行車很晚才回家,有時實在太疲倦了,太晚了,就幹脆直接在辦公室躺會,為了節省來回在路上的時間。
畢竟,這一周他需要處理的問題太多,需要應對的各種突發狀況很多,必須絞盡腦汁盡最大努力來化解,要不然他所做的一切都會白費,都會功虧一簣,甚至連郭文軍好不容易給他爭取到的廠長職位都可能保不住。
其實,早在鄭少華來水泥廠之前,廠裏麵就安排有宿舍,主要供家比較遠或者加班太晚的時候使用。不過,在過去這麽長時間裏,他幾乎很少去宿舍住,主要是他要照顧家人,沒辦法長時間睡宿舍。所以,過去即便有時加班到晚上,他還是堅持騎自行車回家,隻為讓自己踏實,讓自己心安,不然家裏發生了什麽事,他也不知道。
另外,在鎮裏正式下達了鄭少華出任廠長的授權書之後,由於廠裏有一些工人是和鄭少華一個村的,或者是隔壁村的;所以,這一消息很快便傳到了他所在的村,頓時引起了全村所有人的羨慕、驚歎和喝彩。不少村民甚至還專門跑到他家裏來向鄭少華父親表示祝賀,祝賀他養育了一個好兒子,祝賀他兒子所取得的成就。
一時之間,本來冷冷清清的家裏一下子來了不少前來祝賀的親戚鄰居和村民,讓這個被不斷降臨的災禍摧毀得麵目全非的家變得熱鬧起來,充滿了一些生氣。麵對突然湧來的好心村民,鄭少華父親隻得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感謝,隻不過純粹是出於一種禮節性的招呼應酬而已。
當然,鄭炳林從心底裏為自己大兒子取得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興,為鄭少華今時今日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隻是現如今的他,變得越來越寡言少語,變得越來越心事重重,對兒子的這種成功和親戚鄰居的祝賀並沒有在臉上流露過多的歡喜之色而已。而且,村裏的村民還把他大兒子的這種成功看成是他二兒子鄭少強的,一直認為在水泥廠工作的是鄭少強,在大學裏麵讀書的才是鄭少華。
這也正是鄭炳林沒有過多開心的緣由。而且,這也是他心裏的一個永遠也解不開的心結,一直耿耿於懷,從來沒有釋懷過。甚至,越到後來,他對自己當初的這一決定越加感到一種深深的悔恨,越加覺得自己愧對大兒子鄭少華,害得他沒能有更好的前程。
正是這種深深的悔恨,再加上家裏頻發的災禍打擊,才讓他逐漸變得憂鬱憔悴,變得寡言少語,變得深居簡出,也讓他變得越來越衰老,仿佛已經到了垂暮之年一般,而他的真實年齡才隻不過年過百半而已。
或許,鄭炳林的這個心結永遠也沒辦法解開,因為正是當初他這個決定,才讓他的兩個兒子身份互換,才讓大兒子隻能以二兒子的身份出現在村裏,出現在鎮裏,出現在他所生活的環境裏。即便現在他的大兒子鄭少華取得了如此令人驕傲的成就,可是,在別人看來在,這種成就也隻不過是二兒子鄭少強的。
現在的鄭炳林,甚至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讓他的兩個兒子身份得以重新恢複,以他們真實的身份和本來的性格出現在世人麵前。
自從在去年經曆了鄭少強差點含冤入獄的打擊後,他的思想和觀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尤其是當鄭少華取得了令人倍感欣慰、倍感自豪的成就後,他的觀念更是變化得厲害,簡直是天翻地覆一般,甚至徹底摧毀了他曾經所抱定的某種執著觀念。
這種觀念就是他當初一直所認為的“惟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他沒有讀過幾年書,也沒有什麽文化,可是,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他從來沒有含糊過;甚至一直認為隻有考上了大學,將來才能找到一個好工作,才能在城市得到好的發展。可是,自從鄭少強踏上神聖大學的校門後,卻遭遇了差點含冤入獄的不幸災禍。
這種不幸讓他對大學的認識開始漸漸發生了動搖,覺得大學尚且有種如此悲慘的事件發生,那還能好好上學,將來還能找到好工作嗎?
正是在經曆了二兒子的事件後,他每天坐在屋前的小板凳上,不停地抽著煙,不停地望著遠山發呆,憂心忡忡,就是因為他內心一直以來所持有的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正在一點點動搖,正在一點點遭遇慘淡現實的強力衝擊。
正是鄭少強所遭遇的事件後,首次讓他開始深思:考上大學真的能有個好前程嗎?
如今,眼見大兒子鄭少華沒有上大學,就在他當初幹活的水泥廠,卻慢慢有所成就。這樣強烈的對比,這樣的天壤之別,讓他不得不懷疑:大學真的是出路嗎?真的是他們這種農民家庭的希望嗎?不讀大學難道就沒有好的前程,沒有好的未來?他的大兒子不是就沒有讀大學嗎?可是,他照樣獲得了成功,照樣擁有美好的前程,甚至擁有光明的未來。
就這樣,當大兒子鄭少華成了水泥廠廠長這一好消息傳來之後,鄭炳林的觀念也在慢慢發生巨大的變化。
這種變化甚至是毀滅性,讓他漸漸從“惟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這一傳統觀念中走了出來,不得不清醒地來審視大學問題,來審視教育問題,來審視孩子的出路和未來問題。(未完待續)
這種壓力,比他過去每天加班到很晚,每天挑燈夜戰苦讀到很晚,都還要巨大。過去那種更多是一種身體上的疲乏,而如今,他承受的壓力來自於整個水泥廠,大家時刻都在看著他,完全把他置於風尖浪口上,完全把他置於眾目睽睽之下,可以說一刻也不得消停,一刻也不得安寧,精神和內心時刻處在一種極度緊繃的狀態。所以說,這一周他所承受的心理壓力要遠遠大於過去他承受的那種身體上的壓力。
如今,鄭少華當上水泥廠廠長,盡管有一年的考核期,但是,現在他的薪酬比之前當科研人員的工資要高出許多。水泥廠廠長的薪酬是年薪製,一般為年薪10萬;但是,考核期內的工資隻能按照正常年薪的80%發放,就好像員工在試用期內隻享受80%的工資一樣。
不過,即便是正常年薪的80%,現在鄭少華一年的收入也有8萬,算下來每個月就有接近七千塊錢的收入,是他在實驗室1800塊錢月工資的三倍多。而且,廠長還有一些其他待遇,如配備的廠長專用車,以及專人司機等。
當然,廠長專用車大多是公事的時候使用,私事的話盡量少用。這是有明文規定的,不能拿廠裏的公用車當私家車來使用。
平時的時候,鄭少華是很少坐廠長專用車的,而且還沒有到用車的時候;畢竟,這一周他幾乎都在水泥廠,還沒有因公事走出去過。不過,接下來涉及到出差調研或者其他公事,還是會經常用到廠長專車的。
所以,這一周,鄭少華仍舊每天騎著那輛自行車很晚才回家,有時實在太疲倦了,太晚了,就幹脆直接在辦公室躺會,為了節省來回在路上的時間。
畢竟,這一周他需要處理的問題太多,需要應對的各種突發狀況很多,必須絞盡腦汁盡最大努力來化解,要不然他所做的一切都會白費,都會功虧一簣,甚至連郭文軍好不容易給他爭取到的廠長職位都可能保不住。
其實,早在鄭少華來水泥廠之前,廠裏麵就安排有宿舍,主要供家比較遠或者加班太晚的時候使用。不過,在過去這麽長時間裏,他幾乎很少去宿舍住,主要是他要照顧家人,沒辦法長時間睡宿舍。所以,過去即便有時加班到晚上,他還是堅持騎自行車回家,隻為讓自己踏實,讓自己心安,不然家裏發生了什麽事,他也不知道。
另外,在鎮裏正式下達了鄭少華出任廠長的授權書之後,由於廠裏有一些工人是和鄭少華一個村的,或者是隔壁村的;所以,這一消息很快便傳到了他所在的村,頓時引起了全村所有人的羨慕、驚歎和喝彩。不少村民甚至還專門跑到他家裏來向鄭少華父親表示祝賀,祝賀他養育了一個好兒子,祝賀他兒子所取得的成就。
一時之間,本來冷冷清清的家裏一下子來了不少前來祝賀的親戚鄰居和村民,讓這個被不斷降臨的災禍摧毀得麵目全非的家變得熱鬧起來,充滿了一些生氣。麵對突然湧來的好心村民,鄭少華父親隻得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感謝,隻不過純粹是出於一種禮節性的招呼應酬而已。
當然,鄭炳林從心底裏為自己大兒子取得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興,為鄭少華今時今日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隻是現如今的他,變得越來越寡言少語,變得越來越心事重重,對兒子的這種成功和親戚鄰居的祝賀並沒有在臉上流露過多的歡喜之色而已。而且,村裏的村民還把他大兒子的這種成功看成是他二兒子鄭少強的,一直認為在水泥廠工作的是鄭少強,在大學裏麵讀書的才是鄭少華。
這也正是鄭炳林沒有過多開心的緣由。而且,這也是他心裏的一個永遠也解不開的心結,一直耿耿於懷,從來沒有釋懷過。甚至,越到後來,他對自己當初的這一決定越加感到一種深深的悔恨,越加覺得自己愧對大兒子鄭少華,害得他沒能有更好的前程。
正是這種深深的悔恨,再加上家裏頻發的災禍打擊,才讓他逐漸變得憂鬱憔悴,變得寡言少語,變得深居簡出,也讓他變得越來越衰老,仿佛已經到了垂暮之年一般,而他的真實年齡才隻不過年過百半而已。
或許,鄭炳林的這個心結永遠也沒辦法解開,因為正是當初他這個決定,才讓他的兩個兒子身份互換,才讓大兒子隻能以二兒子的身份出現在村裏,出現在鎮裏,出現在他所生活的環境裏。即便現在他的大兒子鄭少華取得了如此令人驕傲的成就,可是,在別人看來在,這種成就也隻不過是二兒子鄭少強的。
現在的鄭炳林,甚至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讓他的兩個兒子身份得以重新恢複,以他們真實的身份和本來的性格出現在世人麵前。
自從在去年經曆了鄭少強差點含冤入獄的打擊後,他的思想和觀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尤其是當鄭少華取得了令人倍感欣慰、倍感自豪的成就後,他的觀念更是變化得厲害,簡直是天翻地覆一般,甚至徹底摧毀了他曾經所抱定的某種執著觀念。
這種觀念就是他當初一直所認為的“惟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他沒有讀過幾年書,也沒有什麽文化,可是,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他從來沒有含糊過;甚至一直認為隻有考上了大學,將來才能找到一個好工作,才能在城市得到好的發展。可是,自從鄭少強踏上神聖大學的校門後,卻遭遇了差點含冤入獄的不幸災禍。
這種不幸讓他對大學的認識開始漸漸發生了動搖,覺得大學尚且有種如此悲慘的事件發生,那還能好好上學,將來還能找到好工作嗎?
正是在經曆了二兒子的事件後,他每天坐在屋前的小板凳上,不停地抽著煙,不停地望著遠山發呆,憂心忡忡,就是因為他內心一直以來所持有的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正在一點點動搖,正在一點點遭遇慘淡現實的強力衝擊。
正是鄭少強所遭遇的事件後,首次讓他開始深思:考上大學真的能有個好前程嗎?
如今,眼見大兒子鄭少華沒有上大學,就在他當初幹活的水泥廠,卻慢慢有所成就。這樣強烈的對比,這樣的天壤之別,讓他不得不懷疑:大學真的是出路嗎?真的是他們這種農民家庭的希望嗎?不讀大學難道就沒有好的前程,沒有好的未來?他的大兒子不是就沒有讀大學嗎?可是,他照樣獲得了成功,照樣擁有美好的前程,甚至擁有光明的未來。
就這樣,當大兒子鄭少華成了水泥廠廠長這一好消息傳來之後,鄭炳林的觀念也在慢慢發生巨大的變化。
這種變化甚至是毀滅性,讓他漸漸從“惟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這一傳統觀念中走了出來,不得不清醒地來審視大學問題,來審視教育問題,來審視孩子的出路和未來問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