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衡是劉家唯一的男孩兒。
在這個重男輕女的年代,兩個女兒隻是草草的念了幾年免費的學堂,劉羊與王氏卻是花了大價錢,送禮托人將兒子送到州學裏求讀。
隻要州學畢業,劉羊就能再托關係將兒子安排到縣衙做個衙役,吃公家飯,多好。
現在的衙役跟以前可不一樣的,自從皇帝陛下登基以來,屢屢提高百官待遇,大到首相,小到衙役,工資翻番兒的往上長。這些年下來,公差可是最讓人羨慕外加眼紅的差使了。
而且,自皇帝陛下普及教育以來,識字的人多了,像劉豔兒這樣的丫頭還能去學堂學認字呢。想去做公差,首先得有文化。
這也是王氏與劉羊死活供計兒子上州學的原因了。
夫妻兩個一番智謀,卻不承想,兒子吭都不吭一聲帶著被褥回家,說在州學裏自己退學了,已經跟先生們都說好了。
為這個兒子,王氏簡直操碎了心。她頭兩胎都是生的女兒,為此受盡婆婆刁難,四十上才有的這個兒子,平日裏當眼珠子一樣的寶貝著。
把兒子安排到州學裏念書,這在當村兒也是極長臉的一件事,往日裏王氏在別人麵前說起兒子,無不是臉上放光,以之為傲。卻不想兒子這樣的不爭氣,竟然自作主張的從州學跑了回來。
日後,一家子怎麽出去見人。
王氏憋紅了眼眶,惡狠狠道,“你明兒就給我回學裏去,讓你爹送你!好生跟先生說說!不念絕對不行!”
“我不去。”劉衡正處在變聲期,聲音發悶,憨聲憨氣道,“我再不去念書了。娘,我不是那料兒,你就放過我吧。我不念了。”
“為什麽不念!”王氏聲音抬高,簡直是恨其不幸,怒其不爭,“為你去念州學,家裏花了多少銀子,請客送禮陪笑臉的折騰。我跟你爹你姐姐們都盼著你出息呢?你說!為什麽不念!”
劉衡嘴巴動了動,隻咬緊牙關道,“反正我就是不念了,打死也不念。”
劉羊二話沒過,過去一頓狠打。
劉衡已經十六歲,並非不通世事的孩子了。他倒不是不怕打,隻是他肚子裏也清楚,家裏就他這一個男孩兒,爹娘就他這一個兒子,將來還得指望著他養兒防老呢,再怎麽生氣惱怒,還能將他打死不成?
抗過這頓臭揍,劉衡仍是不肯改口,劉羊也舍不得把兒子打死。
甭說打死,真打壞了也不成。
王氏嘴裏說的狠,到底是婦道人家,瞧見兒子身上被打得青青紫紫的,就不禁心軟起來,含淚勸丈夫道,“算了算了,咱們是白白替他籌算,他就沒這個福氣。愛怎麽著怎麽著吧,以後,在農村裏吃苦受累的,也怨不著別人。該給他鋪的道已經鋪好了,他不走,怨得了哪個?”
王氏既心疼又傷心且失望,萬般滋味,齊上心頭。把從藥鋪子裏買的化淤藥膏交給大女兒劉婉,王氏搖搖頭出去驗雞蛋了。
再生氣再失望,日子總還要過下去。
劉衡退學導致了兩個後果,第一,王氏開始跟丈夫劉羊商量翻蓋新房,在農村,有房才好娶老婆。不然縱使你家資豪富,住的破爛,也沒哪個出挑兒的女孩兒願意嫁進門兒。第二,抓緊時間給劉豔兒相親。
劉衡一退學,又是十六七的年紀,正好要相親娶媳婦了。而劉豔比劉衡還年長兩歲,做姐姐的,肯定要先出嫁才好給弟弟成親。
風俗如此,王氏怎能不急呢。
劉家開始翻蓋房屋,連同劉婉及丈夫,都回娘家跟著忙活。
青磚紅瓦的買好,再請來蓋房班子。劉豔搬到了姐姐家去住,連同挑雞蛋的活兒,都放到了劉婉家裏來幹。
全家上下忙活了足有一個月,青磚紅瓦,一溜兒十間,連帶著東西配房、南屋兒的新房,一水兒翻蓋齊全,剩下的就是粉白糊紙打家俱裝潢。
這其間,聽說張旺媳婦賈仙兒生了個女兒。張母一心盼孫子,結果來了個賠錢貨,連滿月酒都沒辦。因這個賈仙兒與婆婆大吵一架,留下閨女,一個人回了娘家。一場氣鬧下來,別的還好,奶卻是回了。沒辦法,張旺花了五錢銀子在集市上買了頭剛生產過的母羊,給閨女天天喂羊奶喝。
還有,張三姐兒快要出嫁了。
劉家房子蓋好,王氏高興,劉豔兒說要去張三姐兒家瞧瞧三姐兒。
盡管王氏平日裏不大喜歡張三姐兒,想著女兒跟著忙活了兩個來月都未歇上一歇,便允準了。
張三姐兒臉上自然帶著淡淡的喜氣,整個人精神極好,腕上帶著兩隻精巧纖細的金鐲,耳朵上是兩隻垂珠兒金墜子,連帶頭上插的都是以往劉豔兒未曾見過的金子打的梅花釵。
劉豔兒目不轉睛的打量了一回,目光又落回三姐兒臉上。張三姐兒臉上帶了羞怯,笑道,“看什麽呢。”一拉劉豔兒的手,去了自己的閨房。
劉豔兒促狹的笑,“姐夫對三姐可真好。”
張三姐兒帶著三分羞七分喜,低聲道,“他家並不是什麽富裕人家兒,我跟他說,若是沒銀錢,縱使是鎦金的也沒什麽,我並不是看上了他的家資,隻為了他這個人。”
“不想這個實心人,真是的……”張三姐兒眼角眉梢俱是掩都掩不住的幸福,許多話,許多情,俱在不言中了。
劉豔年紀比張三姐兒還小了兩歲,正是少女懷春時,如今瞧著張三姐兒的神態,既是羨慕,又是惆悵。羨慕者,無非是張三姐得這樣情投意合的情郎,自己已到花齡,卻不知將來花落誰人家。將來,自己的良人,是否也如三姐的良人一般,會這樣一心一意的待自己。
惆悵者,無非也是如此罷了。
劉豔兒忙問了張三姐兒的婚期,看過許多張家為張三姐兒置辦的嫁妝,又說定將來張三姐兒出嫁時,劉豔兒去做送嫁姑娘,直到傍晚,劉豔兒方辭了張三姐兒回家。
冬日已近。
又有媒婆來劉家說親,劉豔相了幾回親,均不如意。
歲月轉逝,展眼就到了張三姐兒出嫁的日子。
劉豔兒早早的起來,換了一身淺粉妝鍛的小碎花襖配石榴紅裙,鴉翅青的發間簪一枝菊花金釵。水嫩的臉蛋兒上打了粉底,黛青描了長眉,潤了口脂,挽著巴掌大的妝鏡瞧了一時,劉豔總覺有幾分不大得意,思量一時,抬手將梅花釵取下,換了一支金雀垂珠兒釵。
那珠兒其實就是瑪瑙打磨的珠子,並不值什麽。隻是行動間,珠串兒輕搖,平添三分俏麗靈動。這樣,又對著鏡子觀量片刻,劉豔兒方款款的起身,去張家幫忙。
張三姐兒找了四個送嫁的小姐妹,獨劉豔兒穿的最是體麵,相貌亦算出挑兒。她與張三姐兒平時就走的親近,一見劉豔兒來,張三姐兒取笑道,“我結婚,你倒妝扮的這樣漂亮,存心搶我的風頭啊。”
劉豔兒亦是個嘴頭子快的,伶俐駁道,“真個不識好人心,今兒你跟王母娘娘的七仙女兒似的,還怕誰能搶你的風頭。我是怕邋裏邋遢來了,丟你的臉。”
張三姐兒拉了劉豔兒坐在身邊,她本就是個好強的人,送嫁的小姐妹是要陪她去婆家那頭兒的。若真是穿的不體麵,的確是會落她的麵子。
新娘子待在屋裏,不大工夫就有新郎前來迎親,外麵自有層層關卡討紅包兒,待到裏間兒時,幾個小姐妹又嬉笑著討了幾個紅包才放了方大海進來。
女婿給嶽丈與丈母娘行過禮,張三姐兒的弟弟張大良親自背了姐姐出去,然後劉豔等幾個送嫁的姑娘上了張家派來的馬車上,後麵還跟著送嫁媳婦等一堆的人,如此浩浩蕩蕩的去往孟家莊方家。
媳婦是嬌客,大婚的時節,方家對媳婦還是很客氣的。席麵兒上佳,陪席的除了這些送嫁的小姐妹、媳婦什麽的,就是方家找來的親戚。
劉豔兒卻又一次見到了那個來方家幫忙上菜的男孩兒。
這一回,男孩兒的裝扮換了。
一身藏青色的錦鍛棉袍,腰間仍是黑緞腰帶,冬天很冷,男孩兒脖子裏圍了條狐狸皮的圍巾,襯的眉目間多添了三分貴氣。
劉豔兒的眼睛迅速的在男孩兒臉上掠過,別開眼,為張三姐兒布了一筷子菜,又夾了一筷子紅燒鯉魚放在自己的碗裏。
張三姐兒的眼神在劉豔兒碗裏略略停了停,眼底浮起幾分笑意。作者有話要說:人氣差的喲,想哭了都~哈哈哈~
在這個重男輕女的年代,兩個女兒隻是草草的念了幾年免費的學堂,劉羊與王氏卻是花了大價錢,送禮托人將兒子送到州學裏求讀。
隻要州學畢業,劉羊就能再托關係將兒子安排到縣衙做個衙役,吃公家飯,多好。
現在的衙役跟以前可不一樣的,自從皇帝陛下登基以來,屢屢提高百官待遇,大到首相,小到衙役,工資翻番兒的往上長。這些年下來,公差可是最讓人羨慕外加眼紅的差使了。
而且,自皇帝陛下普及教育以來,識字的人多了,像劉豔兒這樣的丫頭還能去學堂學認字呢。想去做公差,首先得有文化。
這也是王氏與劉羊死活供計兒子上州學的原因了。
夫妻兩個一番智謀,卻不承想,兒子吭都不吭一聲帶著被褥回家,說在州學裏自己退學了,已經跟先生們都說好了。
為這個兒子,王氏簡直操碎了心。她頭兩胎都是生的女兒,為此受盡婆婆刁難,四十上才有的這個兒子,平日裏當眼珠子一樣的寶貝著。
把兒子安排到州學裏念書,這在當村兒也是極長臉的一件事,往日裏王氏在別人麵前說起兒子,無不是臉上放光,以之為傲。卻不想兒子這樣的不爭氣,竟然自作主張的從州學跑了回來。
日後,一家子怎麽出去見人。
王氏憋紅了眼眶,惡狠狠道,“你明兒就給我回學裏去,讓你爹送你!好生跟先生說說!不念絕對不行!”
“我不去。”劉衡正處在變聲期,聲音發悶,憨聲憨氣道,“我再不去念書了。娘,我不是那料兒,你就放過我吧。我不念了。”
“為什麽不念!”王氏聲音抬高,簡直是恨其不幸,怒其不爭,“為你去念州學,家裏花了多少銀子,請客送禮陪笑臉的折騰。我跟你爹你姐姐們都盼著你出息呢?你說!為什麽不念!”
劉衡嘴巴動了動,隻咬緊牙關道,“反正我就是不念了,打死也不念。”
劉羊二話沒過,過去一頓狠打。
劉衡已經十六歲,並非不通世事的孩子了。他倒不是不怕打,隻是他肚子裏也清楚,家裏就他這一個男孩兒,爹娘就他這一個兒子,將來還得指望著他養兒防老呢,再怎麽生氣惱怒,還能將他打死不成?
抗過這頓臭揍,劉衡仍是不肯改口,劉羊也舍不得把兒子打死。
甭說打死,真打壞了也不成。
王氏嘴裏說的狠,到底是婦道人家,瞧見兒子身上被打得青青紫紫的,就不禁心軟起來,含淚勸丈夫道,“算了算了,咱們是白白替他籌算,他就沒這個福氣。愛怎麽著怎麽著吧,以後,在農村裏吃苦受累的,也怨不著別人。該給他鋪的道已經鋪好了,他不走,怨得了哪個?”
王氏既心疼又傷心且失望,萬般滋味,齊上心頭。把從藥鋪子裏買的化淤藥膏交給大女兒劉婉,王氏搖搖頭出去驗雞蛋了。
再生氣再失望,日子總還要過下去。
劉衡退學導致了兩個後果,第一,王氏開始跟丈夫劉羊商量翻蓋新房,在農村,有房才好娶老婆。不然縱使你家資豪富,住的破爛,也沒哪個出挑兒的女孩兒願意嫁進門兒。第二,抓緊時間給劉豔兒相親。
劉衡一退學,又是十六七的年紀,正好要相親娶媳婦了。而劉豔比劉衡還年長兩歲,做姐姐的,肯定要先出嫁才好給弟弟成親。
風俗如此,王氏怎能不急呢。
劉家開始翻蓋房屋,連同劉婉及丈夫,都回娘家跟著忙活。
青磚紅瓦的買好,再請來蓋房班子。劉豔搬到了姐姐家去住,連同挑雞蛋的活兒,都放到了劉婉家裏來幹。
全家上下忙活了足有一個月,青磚紅瓦,一溜兒十間,連帶著東西配房、南屋兒的新房,一水兒翻蓋齊全,剩下的就是粉白糊紙打家俱裝潢。
這其間,聽說張旺媳婦賈仙兒生了個女兒。張母一心盼孫子,結果來了個賠錢貨,連滿月酒都沒辦。因這個賈仙兒與婆婆大吵一架,留下閨女,一個人回了娘家。一場氣鬧下來,別的還好,奶卻是回了。沒辦法,張旺花了五錢銀子在集市上買了頭剛生產過的母羊,給閨女天天喂羊奶喝。
還有,張三姐兒快要出嫁了。
劉家房子蓋好,王氏高興,劉豔兒說要去張三姐兒家瞧瞧三姐兒。
盡管王氏平日裏不大喜歡張三姐兒,想著女兒跟著忙活了兩個來月都未歇上一歇,便允準了。
張三姐兒臉上自然帶著淡淡的喜氣,整個人精神極好,腕上帶著兩隻精巧纖細的金鐲,耳朵上是兩隻垂珠兒金墜子,連帶頭上插的都是以往劉豔兒未曾見過的金子打的梅花釵。
劉豔兒目不轉睛的打量了一回,目光又落回三姐兒臉上。張三姐兒臉上帶了羞怯,笑道,“看什麽呢。”一拉劉豔兒的手,去了自己的閨房。
劉豔兒促狹的笑,“姐夫對三姐可真好。”
張三姐兒帶著三分羞七分喜,低聲道,“他家並不是什麽富裕人家兒,我跟他說,若是沒銀錢,縱使是鎦金的也沒什麽,我並不是看上了他的家資,隻為了他這個人。”
“不想這個實心人,真是的……”張三姐兒眼角眉梢俱是掩都掩不住的幸福,許多話,許多情,俱在不言中了。
劉豔年紀比張三姐兒還小了兩歲,正是少女懷春時,如今瞧著張三姐兒的神態,既是羨慕,又是惆悵。羨慕者,無非是張三姐得這樣情投意合的情郎,自己已到花齡,卻不知將來花落誰人家。將來,自己的良人,是否也如三姐的良人一般,會這樣一心一意的待自己。
惆悵者,無非也是如此罷了。
劉豔兒忙問了張三姐兒的婚期,看過許多張家為張三姐兒置辦的嫁妝,又說定將來張三姐兒出嫁時,劉豔兒去做送嫁姑娘,直到傍晚,劉豔兒方辭了張三姐兒回家。
冬日已近。
又有媒婆來劉家說親,劉豔相了幾回親,均不如意。
歲月轉逝,展眼就到了張三姐兒出嫁的日子。
劉豔兒早早的起來,換了一身淺粉妝鍛的小碎花襖配石榴紅裙,鴉翅青的發間簪一枝菊花金釵。水嫩的臉蛋兒上打了粉底,黛青描了長眉,潤了口脂,挽著巴掌大的妝鏡瞧了一時,劉豔總覺有幾分不大得意,思量一時,抬手將梅花釵取下,換了一支金雀垂珠兒釵。
那珠兒其實就是瑪瑙打磨的珠子,並不值什麽。隻是行動間,珠串兒輕搖,平添三分俏麗靈動。這樣,又對著鏡子觀量片刻,劉豔兒方款款的起身,去張家幫忙。
張三姐兒找了四個送嫁的小姐妹,獨劉豔兒穿的最是體麵,相貌亦算出挑兒。她與張三姐兒平時就走的親近,一見劉豔兒來,張三姐兒取笑道,“我結婚,你倒妝扮的這樣漂亮,存心搶我的風頭啊。”
劉豔兒亦是個嘴頭子快的,伶俐駁道,“真個不識好人心,今兒你跟王母娘娘的七仙女兒似的,還怕誰能搶你的風頭。我是怕邋裏邋遢來了,丟你的臉。”
張三姐兒拉了劉豔兒坐在身邊,她本就是個好強的人,送嫁的小姐妹是要陪她去婆家那頭兒的。若真是穿的不體麵,的確是會落她的麵子。
新娘子待在屋裏,不大工夫就有新郎前來迎親,外麵自有層層關卡討紅包兒,待到裏間兒時,幾個小姐妹又嬉笑著討了幾個紅包才放了方大海進來。
女婿給嶽丈與丈母娘行過禮,張三姐兒的弟弟張大良親自背了姐姐出去,然後劉豔等幾個送嫁的姑娘上了張家派來的馬車上,後麵還跟著送嫁媳婦等一堆的人,如此浩浩蕩蕩的去往孟家莊方家。
媳婦是嬌客,大婚的時節,方家對媳婦還是很客氣的。席麵兒上佳,陪席的除了這些送嫁的小姐妹、媳婦什麽的,就是方家找來的親戚。
劉豔兒卻又一次見到了那個來方家幫忙上菜的男孩兒。
這一回,男孩兒的裝扮換了。
一身藏青色的錦鍛棉袍,腰間仍是黑緞腰帶,冬天很冷,男孩兒脖子裏圍了條狐狸皮的圍巾,襯的眉目間多添了三分貴氣。
劉豔兒的眼睛迅速的在男孩兒臉上掠過,別開眼,為張三姐兒布了一筷子菜,又夾了一筷子紅燒鯉魚放在自己的碗裏。
張三姐兒的眼神在劉豔兒碗裏略略停了停,眼底浮起幾分笑意。作者有話要說:人氣差的喲,想哭了都~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