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次機會是由嚴嵩陣營中的仇鸞先生友情提供的。
蒙古也算是大明的老冤家了,來來回回已經搞了二百年,雙方都精力充沛,再累再苦都不在話下,洗個澡睡一覺起來接著幹。
事易時移,當年的瓦剌已經消停了,取而代之的是韃靼,而在小王子之後,該部落又出了一位擅長殺人放火的優秀領袖——俺答。
關於這位兄台的事跡就不多講了,隻需知道這是一個很能殺,很能搶,善於破壞的人就行了。
嘉靖二十九年(1550)六月,這位仁兄估計是家裏缺東西了,帶領上萬騎兵向明朝發動了進攻,他的目標是大同。
明軍抵敵不住,全軍潰敗,一番混戰後,總兵張達戰死,於是大同向朝廷告急,指揮官死了,蛇無頭不行,請你即刻再派一個過來。
大同總兵是一個級別很高的官階,相當於邊防軍司令員,尋常時候,能夠補到這個官,那是祖宗保佑,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去大同,隻能說是祖墳埋錯了地。
蒙古人還在城外,即使打退敵人,也未必有功,但如果丟了重鎮大同,則格殺勿論。而且刀劍無眼,也不認你官銜高低,身為總兵不幸殉國,也隻能算你背運。
這就是傳說中的黑鍋,誰也不想背,但就在眾人推脫之時,嚴嵩站了出來,高興地告訴大家,他有一個合適的人選,必定可以退敵。
他說的這個人就是仇鸞。
說實話,在這件事情上,嚴嵩也是個冤大頭,他原本以為仇鸞名將之後,就算不如曾銑,多少也有那麽兩下子。所以他推薦仇鸞,希望此人可以再立新功。
可是仇鸞先生實在難得,雖說幹了多年的武將,卻連一下子也不會。聽說嚴嵩推薦了自己,頓如五雷轟頂,但是事已至此,不上也得上了,仇鸞壯著膽子去了大同。
似乎仇將軍的運氣還不錯,他剛到地方,就得知俺答已經搶劫完畢,撤退了。興高采烈的仇鸞頓時來了勁,他立刻向兵部上書,沉痛地表示,沒有能夠與俺答交戰,為國爭光,實在是遺憾之至。
不要緊,仇鸞先生,機會總是有的。
七月,俺答又來了。
其實這也怪不得俺答,他的部落沒有手工業,也沒有輕工業,除了搶,他沒有第二條路。
仇鸞這回頭大了,如果打了敗仗,別說官位,腦袋也難保,但他也很清楚,以自己那幾把刷子,想打敗俺答,那無異是一個夢想。
但仇鸞實在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他竟然想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不但可以趕走俺答,還不用大動幹戈。
仇先生是一個懂得價值規律的人,他明確地意識到,俺答過來無非是想搶東西,隻要給錢,讓他滿意而歸,就萬事大吉了。
於是在一個深夜,他暗中派出使者,給俺答送去了很多錢,希望他拿錢走人,不要妨礙自己當官。
要說俺答兄也真是好樣的,拿錢就辦事,當即表示,請仇總兵放心,我這就全軍撤退。
仇鸞滿意了,不用拚命,還送走了瘟神,沒有更好的結果了。
可是自以為聰明的仇總兵忽略了關鍵的一點——俺答隻是說撤退,沒說要撤回家。
明朝那些事兒4第十章隱藏的精英()
不久之後,大同副將回報,俺答已經撤走了。仇鸞十分高興,但在準備慶祝之前,他突然想起了什麽,便多問了一句:
“俺答退兵之後,去了哪裏?”
“薊州。”部下回答道。
當這兩個字傳進仇鸞耳朵裏時,他幾乎當場暈倒:
“大事不好!”
薊州,是北京的門戶。
當俺答攻破薊州,破牆入關到達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區)的時候,他驚奇地發現,自己的鐵騎竟然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糧食、財物、人口都擺在他的麵前,等待他去搶掠。
他自然是不會客氣的,搶完了昌平,他又流竄到密雲、懷柔,圍著北京城一路搶過去,踏踏實實地搞了一次北京環城遊。
殺完了,也搶夠了,俺答卻不走了。他留在了通州,窺視著這座雄偉的京城。因為他已經敏銳地意識到,在大明示弱的背後,似乎隱藏著某種不可告人的原因。
其實事情沒有俺答想得那麽複雜,原因十分簡單——沒兵。
說來滑稽,當時的京城確實是個空架子,一百年前北京保衛戰之時,在於謙的建議下,喪失戰鬥力的京城三大營被改造成了十二團營,兵力縮減為十四萬人。
按說這個數字也不少了,但當兵部尚書丁汝夔清點人數準備作戰時,才驚奇地發現,所謂十幾萬大軍,其實隻有五萬多人!
而更為麻煩的是,其中很多人的年齡已足夠進養老院了,隻是拿著根長矛站在隊伍裏充數。
其實丁汝夔並不奇怪,此等現象再正常不過了,這就是傳說中的軍隊貪汙第一絕技——吃空額。(多報人數冒領工資)
丁大人熟悉潛規則,也不想去反貪,但問題是,敵人就在門口,你總得想個辦法把人送走。
皇帝自然不可能再給俺答送禮,讓他回去打大同,無奈之下,嘉靖先生隻好下達總動員令,命令周圍駐軍前來勤王。
第一個趕到的,正是大同總兵仇鸞。
他是拚命趕過來的——不拚命不行,要知道,皇帝大人之所以如此狼狽地被人堵在城裏,那完全是背了他的黑鍋。如果不及時過來,難保俺答兄和皇帝和平談判,討價還價的時候,不會突然冒出這麽一句:當初仇總兵和我談的時候,價碼是……
滿頭冷汗的仇鸞帶著兩萬騎兵趕到了北京,嘉靖被他的熱情感動,非但沒有懷疑他,還極為信任地告訴他:
“京城的防務就交給你了。”
這下子是徹底完了,仇鸞悲憤之餘,準備去跳護城河了,結果又被部下拉了回來,大同已經如此狼狽,何況是京城?
無計可施的他想來想去,竟然又找到了老辦法——談判。
他再次私下派人出城,找到了俺答,等到來人說明來意,連久經沙場的俺答先生也大吃一驚,剛剛在大同談完,仇總兵又到了京城,竟然跑得比自己還快,速度實在驚人。
仇鸞提出了條件,隻要不攻城,什麽都好商量。
俺答也不含糊,不攻城可以,讓我入貢就行
雖然仇鸞已經決定要不惜一切代價,但這個要求,卻是他不能接受的。
所謂入貢,不過是肆意妄為、踐踏國格的體麵說法,如果答應了這個條件,俺答就能派出他的使者,到大明的地盤強拿強要,提出各種苛刻條件。
這是國家形象問題,換句話說,就算給得起錢,也丟不起人。
仇鸞不敢信口開河,隻能立刻上報嘉靖。
太上老君也解決不了蒙古問題,於是嘉靖道長穿上黃袍,召開了內閣會議。
與會人員有內閣大學士嚴嵩、李本、張治,還有時任禮部尚書的徐階。
皇帝大人也慌了神,他拿著俺答送交的入貢書,問大臣們怎麽辦。
李本不說話,張治也不說話,因為在內閣裏他們說了也不算。
平日滔滔不絕,說話算數的嚴嵩卻突然啞巴了,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也不出聲。
明朝那些事兒4第十章隱藏的精英(4)
但皇帝大人的工資不是白拿的,嘉靖直接向嚴嵩發問了:
“現在該怎麽辦?”
嚴嵩先生既不能治軍,也不能治國,其主修專業是拍馬屁和整人,可是俺答先生是要實惠的,不吃這一套,自然沒有辦法。
但他還是說出了自己的“辦法”:
“這不過是一幫餓賊,搶掠完了自然會走,皇上不必擔心。”
這是一個十分無恥的回答。
在嚴嵩先生的邏輯體係裏,保住官位,安享富貴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城外的百姓,搶了就搶了,殺了就殺了,反正與己無關。
徐階憤怒了,拋開個人恩怨不談,他簡直無法相信,這竟是一個朝廷首輔說出的話,雖然這裏還輪不到他說話,卻也已忍無可忍:
“敵人已經打到了城下,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怎麽能說是一群餓賊!”
嚴嵩驚訝地回過頭,看著這個毫不起眼的禮部尚書,他終於意識到,一直以來,自己似乎輕視了這個人的能量。
坐在皇位上的嘉靖霍然站了起來,他看著徐階,讚許地點點頭,然後又換了一幅麵孔,冷冷地盯著貪生怕死的嚴嵩:
“俺答的貢書呢?”
嚴嵩慌忙拿出了文書,準備呈交給皇帝。
嘉靖擺了擺手,他不打算研究文件,隻問了一句話:
“你準備怎麽辦?”
在嘉靖逼視的目光中,嚴嵩卻恢複了鎮定,他從容地回答:
“這是禮部的事。”
所謂禮部的事,就是徐階的事,在一般人看來,這隻是一句推卸責任的話,但事實上,這句話卻是極為凶險,暗藏殺機。無論徐階如何回答,都將惹禍上身。
俺答入貢,說到底是個外交問題,嚴嵩推給禮部,雖說不大仗義,倒也算是合情合理,如果徐階推托,皇帝自然饒不了他。
但如果徐階滿口答應,則必定會大難臨頭,因為入貢問題,也是個很丟臉的政治問題,嘉靖根本就不想答應,隻是迫於形勢,才找大臣商議,要是膽敢在這個時候搞包幹,等到俺答一走,秋後算帳,自然死罪難逃。
嚴嵩摸透了嘉靖的心思,他正靜靜地等待著徐階進入陷阱。
徐階愣了一下,立刻不假思索地做出了回答:
“此事是我禮部職責,臣願一力承擔!”
然而在嚴嵩露出笑容之前,徐階?*黨雋訟擄刖洌?br>
“但入貢之務為國家大事,一切聽憑皇上做主,禮部必定遵旨照辦!”
嚴嵩第一次感到驚慌了,站在眼前的這個禮部尚書,竟然是一個比夏言更為狡詐的對手。
嘉靖卻沒有嚴嵩的心思,他隻想解決問題:
“你有辦法嗎?”
徐階終於等來了機會,他開始侃侃而談:
“以臣看來,敵軍兵臨城下,以目前京城的防務,既不能戰也不能守。”
“那該怎麽辦?”
“目前唯一的辦法,是拖延時間,等待援軍到來,聚集力量,再對俺答發動反擊。”
嘉靖高興地連連點頭,卻也提出了一個實際的問題——如何拖延時間。
徐階微笑著,拿起了那份被引為恥辱的俺答入貢文書,自信地告訴驚恐不安的皇帝陛下——辦法就在這份入貢書裏。
外交,是指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方法,但它還有另外一個通俗的解釋——用最禮貌的方式,說出最肮髒的話。
如果以後一種解釋為標準,那麽徐階就是一個極為高明的外交家,他敏銳地在俺答的文書中發現了一個問題——隻有漢文,沒有蒙文。
按照慣例,外交文書是需要兩種文字的,但這不過是個形式而已,並沒有人認真遵守。
然而大明這一次決定仔細認真地履行程序,於是俺答的使者得知,他要把入貢書帶回去,重新加上蒙文內容。
聽到使者的話,俺答的腦子有點亂了,他雖然打仗是把好手,但玩政治的能力實在差得太遠。這位仁兄思前想後,也不知道隻寫漢文有什麽問題——你們能看明白不就行了嗎?
明朝那些事兒4第十章隱藏的精英(5)
百思不得其解的俺答唯恐自己是沒文化,不懂外交禮儀,被人取笑,還真的去找了一幫人搞公文,可還沒等他的文書完成,新的鄰居就到了。
北直隸地區前來勤王的軍隊及時趕到了,城外明軍人數已經達到了八萬餘人,而俺答也終於明白,自己又上當了。
失去了銳氣的蒙古軍準備退卻了,反正他們也搶夠了,殺夠了,算是滿載而歸。
但在城內的嘉靖並不是傻瓜,他雖然不懂軍事,卻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局勢的變化逃不過他的眼睛,於是他召見了兵部尚書丁汝夔,命令他準備對韃靼軍發動反擊。
丁汝夔接受了命令,但在發動反攻之前,他還必須去拜見嚴嵩。
在很多的書籍中,嚴嵩被描述為一個窮凶極惡的人物,他比山區的土匪更狡詐,比變態殺人狂更為殘忍,從、殺人放火到隨地吐痰、亂搞男女關係無所不包,可謂是人渣中的人渣。
但如果客觀分析史料,就會發現這位仁兄其實是個很膽小的人,他這一輩子的原則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隻要自己的官位權勢不變就行,百姓死活、社稷興衰與他毫不相幹,他也不想管。
這種行為用今天的法律術語來形容,叫作“行政不作為”,又稱占著茅坑不拉屎、磨洋工等等。嚴嵩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願意惹事,不願意管事,隻關心他自己的利益。應該說,他確實是一個膽小的人。
但是膽小的嚴嵩,依然是人渣中的人渣。
因為正是他的置若罔聞、大私無公,才使得朝中政務懈怠,大臣屍位素餐,敵人肆無忌憚,燒殺搶掠——皇帝在修道,您首輔也不管,那還有誰管?
不過嚴嵩先生的不想管,並不是不管,隻要關乎他利益的事情,他是絕不會坐視不理的。
丁汝夔了解這一點,他很清楚,如果沒有得到嚴大人的首肯,擅自行動,夏言就是前車之鑒。
他向嚴嵩告知了皇帝的諭令,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現在怎麽辦?
嚴嵩思索片刻,便說出了一個讓他意想不到的答案:
“不要發動反攻。”
看著大惑不解的兵部尚書,嚴嵩為他的答複作出了解釋,一個極端無恥的解釋:
“如果發動反攻,就有可能戰敗,若在邊界戰敗,還可以假冒勝仗報功,但在天子腳下,如果失敗,皇上一定會知道,那時就不好辦了,不如任俺答搶掠,不久之後必將自己撤走,我們便不用負任何責任。”
這就是大明帝國內閣首輔的治國哲學,真可謂是流氓到了極點。
但丁汝夔畢竟也在官場混了多年,不是那麽好糊弄的,他十分清楚,皇帝的命令是反攻,如果照嚴大人的話辦事,到時候皇帝追究起來,那是要殺頭的。
然而嚴嵩拍著胸脯跟他打了保票:
“你放心,有我在,必定平安無事!”
丁汝夔安心回家睡覺了,他相信嚴長官是不會忽悠他的。
事實證明,嚴嵩先生的保票確實不是毫無價值——可以當廢紙賣,五毛錢一斤。
在之後的幾天裏,城外的俺答軍肆意搶掠,並開始打包,準備帶走,帶不走的就放火燒掉。而城內的駐軍非但不去找蒙古人結帳,連服務費都不敢收,隻是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揚長而去。
俺答終於走了,嘉靖終於憤怒了,蒙古人大搖大擺地走了,正如他們大搖大擺地來,沒有帶走一絲雲彩,卻帶走了財物、糧食和無數的大明百姓。
他緊急召見了丁汝夔,厲聲訊問:
“為什麽不出戰!?”
丁汝夔沉默了,這是他唯一的選擇,事已至此,即使擺出嚴嵩,自己也未必能免罪,而且還將失去所有退路,無論如何,他隻能相信嚴長官了。
得不到回答的嘉靖火冒三丈,下令把這位兵部尚書關進了監獄。
嚴首輔似乎還是很夠意思的,在獄中,丁汝夔不斷接到嚴嵩的指示,讓他放心坐牢,堅持挺住,就有辦法。
明朝那些事兒4第十章隱藏的精英(6)
丁尚書就這樣堅持挺了下來,一直挺到了刑場上。
當明晃晃的鬼頭刀在尚書大人麵前閃耀的時候,丁汝夔這才明白,自己被人賣了,還在幫人家數錢。
事到如今,他唯有仰天大呼一聲:
“嚴嵩奸賊,你忽悠我啊!”(嵩賊誤我)
但痛斥之後,他最終醒悟了自己的罪過,滿目焦土、生靈塗炭,嚴嵩固然是主謀,他卻也是幫凶。
於是他向站在一旁的人們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王郎中現在何處?”
所謂王郎中,即兵部職方司郎中王尚學,前麵說過,這個職方司大致相當於的今天的總參謀部,按照明代律令,如果謀劃錯誤打了敗仗,職方司的長官郎中是要連坐負領導責任的(最窮最忙,還要背黑鍋,所以沒人去)。
應該說丁汝夔還是很夠意思的,他在獄中曾反複表示,事情是自己一個人幹的,不關職方司的事。
所以當他得知,王尚學已經逃過一死,發配充軍的時候,這才終於舒了一口氣,留下了最後一番話:
“當初王郎中曾反複勸我出戰,但我為嚴嵩所誤,沒有聽他的意見,這是我的錯啊!”
嘉靖二十九年(1550)的這次風波在丁汝夔的歎息聲中結束了,在這場劫難中,大明遭遇了慘痛的失敗,京城被人圍了一星期,京郊地區狼藉一片,俺答在大明的眼皮底下燒殺搶掠,無人可擋。
東西丟盡了,臉也丟盡了,這個建國以來少有的恥辱被後世稱為“庚戍之變”,永遠地記入了史冊。
但就在一片哀鳴聲中,某些事情正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
徐階無疑是勝利者,危難之際,他挺身而出,承擔重任,在嘉靖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這個不惹人注意的配角,終於登上了五光十色的舞台中央。
但伴隨著機遇到來的,還有危險,因為那個可悲的失敗者、膽怯者,已經意識到了這位政治新星的可怕,在今後的日子裏,他將全力以赴,把這個足以威脅他的人扼殺在搖籃之中。
雖然在國家大事上,他是一個膽小鬼,但隻要觸及到個人利益,他將變得比趙子龍先生更加勇敢。
徐階,繼續走吧,越往前走,你將越能感受到這場遊戲的殘酷,在前麵等待著你的,是更狡詐的對手,和更陰險的圈套,
當然了,除了政局的微妙變化外,大明王朝也並非毫無收獲。
丁汝夔死後,吏部侍郎王邦瑞暫時代理兵部事宜,開始收拾殘局。
在整理防務的工作中,他無意間發現,有一本叫《備俺答策》的書在軍中廣為流傳,書中記載對付俺答的各種方略,極有見地,合乎兵法。
王邦瑞立刻叫來了下屬:
“此書作者何人,任何官?”
下屬告訴他,此人是世襲將軍,進京參加武進士考試,因遇到俺答進攻,臨時參戰,時任京城九門總旗牌官,戰爭結束後,已經調防薊門。
王邦瑞感歎不已,在反複翻閱此書並打探此人情況後,他在兵部的檔案中寫下了這樣的記錄:
戚繼光,山東東牟人,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青年而資性敏慧,壯誌而騎射優長。評:將才。
陷阱
自從“庚戍之變”後,徐階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雖然沒有進入內閣,卻享受著內閣成員待遇,被封為太子太保(從一品),還經常被叫到西苑,陪皇帝陛下聊天喝茶,成為了朝中的紅人。
徐階有點忘乎所以了,際遇的變化使他產生了錯覺,皇帝的寵信,同僚的逢迎,這一切都讓他相信,勝利似乎已經不再遙遠。
事實上,真正的機會並未到來,而他的水平也還差得太遠。
而之後那場突如其來的打擊,很快就將他從美夢中驚醒。
這件事是從死人開始的,不久前,孝烈皇後死了,按說死了就死了,開追悼會埋掉拉倒,可是嘉靖先生搞禮儀搞上了癮,下文給禮部,要求讓這位皇後進入宗廟(專用術語袝廟)。
==============================================================
《明朝那些事兒》當時明月/著
明朝那些事兒4第十章隱藏的精英(7)
這是違反禮儀規定的,堅持原則的徐階先生隨即上了一封奏疏,表示女後不能入廟,隻能放到奉先殿。
當嚴嵩聽到這個消息後,當即拍手稱快,因為他知道,徐階馬上要倒黴了。
嚴嵩是對的,徐階很快就為他的原則付出了代價,嘉靖先生大怒,當即把徐階叫了進來,怒罵了一頓。
這個場景如果放在夏言身上,下一幕必然是對罵,夏先生一貫無懼無畏,為了原則,和皇帝幹仗也是家常便飯。
徐階和夏言一樣,也是個堅持原則的人,但這熟悉的一幕卻並未出現,徐階隻是低著頭,聽著皇帝那無理的怒斥。
我還記得,夏言就是這樣死去的。那人頭落地的場景回映在他的眼前。
於是,在嚴嵩那旁側虎視眈眈的目光下,徐階作出了決定:
“皇上聖明!”
犧牲尊嚴是不夠的,要想在這場殘酷的遊戲裏笑到最後,還必須背離原則,因為眼前的敵手,是一個不講原則的人。
而要戰勝一個無原則的對手,唯一的方法就是放棄所有的原則。
稱宗也好,袝廟也罷,哪怕你自封玉皇大帝,哪怕你把自家的奶媽、傭人都放進宗廟,我也不管了。
在時機到來之前,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徐階及時察覺到了即將到來的危險,讚同了皇帝的意見,躲過了一劫。然而他沒有料到,自己曾經的一個無意舉動已惹下大禍,而更為不幸的是,嚴嵩已經抓住了這個破綻。
在這之後的一天,嘉靖在西苑單獨接見嚴嵩。雙方有意無意地開始閑聊,聊著聊著,話題就轉到了徐階的身上。
出人意料的是,嚴嵩在談到徐階的時候,竟然是讚不絕口,反複誇獎這人勤於政事,用心幹活,而且青詞寫得也很好。一番話說得嘉靖連連點頭。
當然,你要是指望嚴嵩先生突發精神失常,那是不現實的,精彩的在後麵:
“徐階這個人確實不缺乏才能啊”,嚴嵩歎息一聲,補上了最為關鍵的一句:
“隻不過是多了點二心而已。”
這就是傳說中罵人的最高境界——先誇後罵,誇罵合一。
嘉靖收起了微笑,沉重地點了點頭,他讚同嚴嵩的意見。
這句話是有來由的,嘉靖三十年(1551)二月,徐階曾經向皇帝上書,請求早立太子。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上書建議了,之前還有幾回,隻不過都被嘉靖壓了下來。在禮部尚書徐階看來,立太子是必需的,也是出於禮儀需要,當然也有潛含意思:您每天都煉丹服丹,哪天突然食物中毒掛了,咱們也得有個準備吧。
不過這個要求在嘉靖看來,就變成了另一個意思——我還沒死,就準備另起爐灶了。
就這樣,老謀深算的嚴嵩隻用一句話,就粉碎了徐階在皇帝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他再次沉入了穀底。
這之後,皇帝對徐階的態度越來越冷淡,很少召他進入西苑,也不再好言相向。
雖然皇帝沒有明確的表態,敏銳的徐階依然感受到了這種疏遠,用不著去打聽,他也知道是嚴嵩搞的鬼。
同僚們的嗅覺是十分靈敏的,之前處於事業上升期的徐階是鳳凰,但涅磐之後,自然就變成了野雞。眾人就此紛紛離去,徐階又一次回到了孤立無援的起點。
殘酷的事實教育了徐階,他終於明白,自己雖然得寵,但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還遠遠趕不上嚴嵩,而他要挑戰的,是朝中第一大政治集團——嚴黨,有著數不清的關係網和錦衣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在嚴嵩這位政治厚黑高手麵前,他的功力還差得太遠。
但是不要緊,現在還來得及,我將重新開始。
從此,徐階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不再隨便議論朝政,可嘉靖卻似乎並不領情,對他仍十分冷淡,但徐階並沒有慌張,在仔細分析形勢後,他終於發現了一條製勝之道。
而這條道路,正是死去的夏言用生命告訴他的。
明朝那些事兒4第十章隱藏的精英(8)
受到嚴嵩蠱惑的嘉靖已經厭煩了徐階,然而他卻沒有發現,自己四周的人已經悄悄改變了態度,經常會誇獎徐階的才德(左右多為言者),久而久之,他慢慢地改變了對這個人的看法。
從某個角度來看,夏言正是死在了那些被他怠慢的太監手中,而徐階絕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此外,沉默的徐階開始認真在家裏寫青詞,用心搞好文字創作,而滿意的嘉靖也終於改變了態度,經常叫他上門聊天。
另一方麵,不管在人前人後,隻要說到嚴嵩,徐階總是讚譽有加,還經常上門聯絡感情,雖說嚴老狐狸還把他當對手,但徐階的行為卻也或多或少地打動了他。
畢竟隻是個小角色而已,不用再費多大力氣。嚴嵩依然相信自己的判斷。
於是在經曆了大起大落之後,朝局又一次恢複了平靜,雙方暫時處於了休戰狀態。
然而在這片寂靜的背後,徐階正密切注視著嚴嵩的一舉一動,上朝、退朝、應酬、結夥。他耐心地審視著這位老江湖各種舉動,在尋找破綻的同時,他也在不斷地學習著敵人的權謀與手段。
在日複一日的揣摩與觀察中,徐階漸漸縮小了自己與對手的差距,他已經成為了一個足智多謀、深不可測的人物。
但隱忍和沉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終將爆發在最後那一刻,雖然徐階已經麻痹了嚴嵩,獲得了皇帝的信任,但他十分清楚,要想取得勝利,現在的條件還不夠,他必須主動發起攻擊,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更大的優勢。
進攻的時候到了,但不能打草驚蛇,也不能最後攤牌。目前所缺少的,隻是一個合適的攻擊目標。
經過仔細的考量,徐階終於找到了這個標靶。
蒙古也算是大明的老冤家了,來來回回已經搞了二百年,雙方都精力充沛,再累再苦都不在話下,洗個澡睡一覺起來接著幹。
事易時移,當年的瓦剌已經消停了,取而代之的是韃靼,而在小王子之後,該部落又出了一位擅長殺人放火的優秀領袖——俺答。
關於這位兄台的事跡就不多講了,隻需知道這是一個很能殺,很能搶,善於破壞的人就行了。
嘉靖二十九年(1550)六月,這位仁兄估計是家裏缺東西了,帶領上萬騎兵向明朝發動了進攻,他的目標是大同。
明軍抵敵不住,全軍潰敗,一番混戰後,總兵張達戰死,於是大同向朝廷告急,指揮官死了,蛇無頭不行,請你即刻再派一個過來。
大同總兵是一個級別很高的官階,相當於邊防軍司令員,尋常時候,能夠補到這個官,那是祖宗保佑,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去大同,隻能說是祖墳埋錯了地。
蒙古人還在城外,即使打退敵人,也未必有功,但如果丟了重鎮大同,則格殺勿論。而且刀劍無眼,也不認你官銜高低,身為總兵不幸殉國,也隻能算你背運。
這就是傳說中的黑鍋,誰也不想背,但就在眾人推脫之時,嚴嵩站了出來,高興地告訴大家,他有一個合適的人選,必定可以退敵。
他說的這個人就是仇鸞。
說實話,在這件事情上,嚴嵩也是個冤大頭,他原本以為仇鸞名將之後,就算不如曾銑,多少也有那麽兩下子。所以他推薦仇鸞,希望此人可以再立新功。
可是仇鸞先生實在難得,雖說幹了多年的武將,卻連一下子也不會。聽說嚴嵩推薦了自己,頓如五雷轟頂,但是事已至此,不上也得上了,仇鸞壯著膽子去了大同。
似乎仇將軍的運氣還不錯,他剛到地方,就得知俺答已經搶劫完畢,撤退了。興高采烈的仇鸞頓時來了勁,他立刻向兵部上書,沉痛地表示,沒有能夠與俺答交戰,為國爭光,實在是遺憾之至。
不要緊,仇鸞先生,機會總是有的。
七月,俺答又來了。
其實這也怪不得俺答,他的部落沒有手工業,也沒有輕工業,除了搶,他沒有第二條路。
仇鸞這回頭大了,如果打了敗仗,別說官位,腦袋也難保,但他也很清楚,以自己那幾把刷子,想打敗俺答,那無異是一個夢想。
但仇鸞實在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他竟然想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不但可以趕走俺答,還不用大動幹戈。
仇先生是一個懂得價值規律的人,他明確地意識到,俺答過來無非是想搶東西,隻要給錢,讓他滿意而歸,就萬事大吉了。
於是在一個深夜,他暗中派出使者,給俺答送去了很多錢,希望他拿錢走人,不要妨礙自己當官。
要說俺答兄也真是好樣的,拿錢就辦事,當即表示,請仇總兵放心,我這就全軍撤退。
仇鸞滿意了,不用拚命,還送走了瘟神,沒有更好的結果了。
可是自以為聰明的仇總兵忽略了關鍵的一點——俺答隻是說撤退,沒說要撤回家。
明朝那些事兒4第十章隱藏的精英()
不久之後,大同副將回報,俺答已經撤走了。仇鸞十分高興,但在準備慶祝之前,他突然想起了什麽,便多問了一句:
“俺答退兵之後,去了哪裏?”
“薊州。”部下回答道。
當這兩個字傳進仇鸞耳朵裏時,他幾乎當場暈倒:
“大事不好!”
薊州,是北京的門戶。
當俺答攻破薊州,破牆入關到達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區)的時候,他驚奇地發現,自己的鐵騎竟然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糧食、財物、人口都擺在他的麵前,等待他去搶掠。
他自然是不會客氣的,搶完了昌平,他又流竄到密雲、懷柔,圍著北京城一路搶過去,踏踏實實地搞了一次北京環城遊。
殺完了,也搶夠了,俺答卻不走了。他留在了通州,窺視著這座雄偉的京城。因為他已經敏銳地意識到,在大明示弱的背後,似乎隱藏著某種不可告人的原因。
其實事情沒有俺答想得那麽複雜,原因十分簡單——沒兵。
說來滑稽,當時的京城確實是個空架子,一百年前北京保衛戰之時,在於謙的建議下,喪失戰鬥力的京城三大營被改造成了十二團營,兵力縮減為十四萬人。
按說這個數字也不少了,但當兵部尚書丁汝夔清點人數準備作戰時,才驚奇地發現,所謂十幾萬大軍,其實隻有五萬多人!
而更為麻煩的是,其中很多人的年齡已足夠進養老院了,隻是拿著根長矛站在隊伍裏充數。
其實丁汝夔並不奇怪,此等現象再正常不過了,這就是傳說中的軍隊貪汙第一絕技——吃空額。(多報人數冒領工資)
丁大人熟悉潛規則,也不想去反貪,但問題是,敵人就在門口,你總得想個辦法把人送走。
皇帝自然不可能再給俺答送禮,讓他回去打大同,無奈之下,嘉靖先生隻好下達總動員令,命令周圍駐軍前來勤王。
第一個趕到的,正是大同總兵仇鸞。
他是拚命趕過來的——不拚命不行,要知道,皇帝大人之所以如此狼狽地被人堵在城裏,那完全是背了他的黑鍋。如果不及時過來,難保俺答兄和皇帝和平談判,討價還價的時候,不會突然冒出這麽一句:當初仇總兵和我談的時候,價碼是……
滿頭冷汗的仇鸞帶著兩萬騎兵趕到了北京,嘉靖被他的熱情感動,非但沒有懷疑他,還極為信任地告訴他:
“京城的防務就交給你了。”
這下子是徹底完了,仇鸞悲憤之餘,準備去跳護城河了,結果又被部下拉了回來,大同已經如此狼狽,何況是京城?
無計可施的他想來想去,竟然又找到了老辦法——談判。
他再次私下派人出城,找到了俺答,等到來人說明來意,連久經沙場的俺答先生也大吃一驚,剛剛在大同談完,仇總兵又到了京城,竟然跑得比自己還快,速度實在驚人。
仇鸞提出了條件,隻要不攻城,什麽都好商量。
俺答也不含糊,不攻城可以,讓我入貢就行
雖然仇鸞已經決定要不惜一切代價,但這個要求,卻是他不能接受的。
所謂入貢,不過是肆意妄為、踐踏國格的體麵說法,如果答應了這個條件,俺答就能派出他的使者,到大明的地盤強拿強要,提出各種苛刻條件。
這是國家形象問題,換句話說,就算給得起錢,也丟不起人。
仇鸞不敢信口開河,隻能立刻上報嘉靖。
太上老君也解決不了蒙古問題,於是嘉靖道長穿上黃袍,召開了內閣會議。
與會人員有內閣大學士嚴嵩、李本、張治,還有時任禮部尚書的徐階。
皇帝大人也慌了神,他拿著俺答送交的入貢書,問大臣們怎麽辦。
李本不說話,張治也不說話,因為在內閣裏他們說了也不算。
平日滔滔不絕,說話算數的嚴嵩卻突然啞巴了,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也不出聲。
明朝那些事兒4第十章隱藏的精英(4)
但皇帝大人的工資不是白拿的,嘉靖直接向嚴嵩發問了:
“現在該怎麽辦?”
嚴嵩先生既不能治軍,也不能治國,其主修專業是拍馬屁和整人,可是俺答先生是要實惠的,不吃這一套,自然沒有辦法。
但他還是說出了自己的“辦法”:
“這不過是一幫餓賊,搶掠完了自然會走,皇上不必擔心。”
這是一個十分無恥的回答。
在嚴嵩先生的邏輯體係裏,保住官位,安享富貴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城外的百姓,搶了就搶了,殺了就殺了,反正與己無關。
徐階憤怒了,拋開個人恩怨不談,他簡直無法相信,這竟是一個朝廷首輔說出的話,雖然這裏還輪不到他說話,卻也已忍無可忍:
“敵人已經打到了城下,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怎麽能說是一群餓賊!”
嚴嵩驚訝地回過頭,看著這個毫不起眼的禮部尚書,他終於意識到,一直以來,自己似乎輕視了這個人的能量。
坐在皇位上的嘉靖霍然站了起來,他看著徐階,讚許地點點頭,然後又換了一幅麵孔,冷冷地盯著貪生怕死的嚴嵩:
“俺答的貢書呢?”
嚴嵩慌忙拿出了文書,準備呈交給皇帝。
嘉靖擺了擺手,他不打算研究文件,隻問了一句話:
“你準備怎麽辦?”
在嘉靖逼視的目光中,嚴嵩卻恢複了鎮定,他從容地回答:
“這是禮部的事。”
所謂禮部的事,就是徐階的事,在一般人看來,這隻是一句推卸責任的話,但事實上,這句話卻是極為凶險,暗藏殺機。無論徐階如何回答,都將惹禍上身。
俺答入貢,說到底是個外交問題,嚴嵩推給禮部,雖說不大仗義,倒也算是合情合理,如果徐階推托,皇帝自然饒不了他。
但如果徐階滿口答應,則必定會大難臨頭,因為入貢問題,也是個很丟臉的政治問題,嘉靖根本就不想答應,隻是迫於形勢,才找大臣商議,要是膽敢在這個時候搞包幹,等到俺答一走,秋後算帳,自然死罪難逃。
嚴嵩摸透了嘉靖的心思,他正靜靜地等待著徐階進入陷阱。
徐階愣了一下,立刻不假思索地做出了回答:
“此事是我禮部職責,臣願一力承擔!”
然而在嚴嵩露出笑容之前,徐階?*黨雋訟擄刖洌?br>
“但入貢之務為國家大事,一切聽憑皇上做主,禮部必定遵旨照辦!”
嚴嵩第一次感到驚慌了,站在眼前的這個禮部尚書,竟然是一個比夏言更為狡詐的對手。
嘉靖卻沒有嚴嵩的心思,他隻想解決問題:
“你有辦法嗎?”
徐階終於等來了機會,他開始侃侃而談:
“以臣看來,敵軍兵臨城下,以目前京城的防務,既不能戰也不能守。”
“那該怎麽辦?”
“目前唯一的辦法,是拖延時間,等待援軍到來,聚集力量,再對俺答發動反擊。”
嘉靖高興地連連點頭,卻也提出了一個實際的問題——如何拖延時間。
徐階微笑著,拿起了那份被引為恥辱的俺答入貢文書,自信地告訴驚恐不安的皇帝陛下——辦法就在這份入貢書裏。
外交,是指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方法,但它還有另外一個通俗的解釋——用最禮貌的方式,說出最肮髒的話。
如果以後一種解釋為標準,那麽徐階就是一個極為高明的外交家,他敏銳地在俺答的文書中發現了一個問題——隻有漢文,沒有蒙文。
按照慣例,外交文書是需要兩種文字的,但這不過是個形式而已,並沒有人認真遵守。
然而大明這一次決定仔細認真地履行程序,於是俺答的使者得知,他要把入貢書帶回去,重新加上蒙文內容。
聽到使者的話,俺答的腦子有點亂了,他雖然打仗是把好手,但玩政治的能力實在差得太遠。這位仁兄思前想後,也不知道隻寫漢文有什麽問題——你們能看明白不就行了嗎?
明朝那些事兒4第十章隱藏的精英(5)
百思不得其解的俺答唯恐自己是沒文化,不懂外交禮儀,被人取笑,還真的去找了一幫人搞公文,可還沒等他的文書完成,新的鄰居就到了。
北直隸地區前來勤王的軍隊及時趕到了,城外明軍人數已經達到了八萬餘人,而俺答也終於明白,自己又上當了。
失去了銳氣的蒙古軍準備退卻了,反正他們也搶夠了,殺夠了,算是滿載而歸。
但在城內的嘉靖並不是傻瓜,他雖然不懂軍事,卻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局勢的變化逃不過他的眼睛,於是他召見了兵部尚書丁汝夔,命令他準備對韃靼軍發動反擊。
丁汝夔接受了命令,但在發動反攻之前,他還必須去拜見嚴嵩。
在很多的書籍中,嚴嵩被描述為一個窮凶極惡的人物,他比山區的土匪更狡詐,比變態殺人狂更為殘忍,從、殺人放火到隨地吐痰、亂搞男女關係無所不包,可謂是人渣中的人渣。
但如果客觀分析史料,就會發現這位仁兄其實是個很膽小的人,他這一輩子的原則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隻要自己的官位權勢不變就行,百姓死活、社稷興衰與他毫不相幹,他也不想管。
這種行為用今天的法律術語來形容,叫作“行政不作為”,又稱占著茅坑不拉屎、磨洋工等等。嚴嵩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願意惹事,不願意管事,隻關心他自己的利益。應該說,他確實是一個膽小的人。
但是膽小的嚴嵩,依然是人渣中的人渣。
因為正是他的置若罔聞、大私無公,才使得朝中政務懈怠,大臣屍位素餐,敵人肆無忌憚,燒殺搶掠——皇帝在修道,您首輔也不管,那還有誰管?
不過嚴嵩先生的不想管,並不是不管,隻要關乎他利益的事情,他是絕不會坐視不理的。
丁汝夔了解這一點,他很清楚,如果沒有得到嚴大人的首肯,擅自行動,夏言就是前車之鑒。
他向嚴嵩告知了皇帝的諭令,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現在怎麽辦?
嚴嵩思索片刻,便說出了一個讓他意想不到的答案:
“不要發動反攻。”
看著大惑不解的兵部尚書,嚴嵩為他的答複作出了解釋,一個極端無恥的解釋:
“如果發動反攻,就有可能戰敗,若在邊界戰敗,還可以假冒勝仗報功,但在天子腳下,如果失敗,皇上一定會知道,那時就不好辦了,不如任俺答搶掠,不久之後必將自己撤走,我們便不用負任何責任。”
這就是大明帝國內閣首輔的治國哲學,真可謂是流氓到了極點。
但丁汝夔畢竟也在官場混了多年,不是那麽好糊弄的,他十分清楚,皇帝的命令是反攻,如果照嚴大人的話辦事,到時候皇帝追究起來,那是要殺頭的。
然而嚴嵩拍著胸脯跟他打了保票:
“你放心,有我在,必定平安無事!”
丁汝夔安心回家睡覺了,他相信嚴長官是不會忽悠他的。
事實證明,嚴嵩先生的保票確實不是毫無價值——可以當廢紙賣,五毛錢一斤。
在之後的幾天裏,城外的俺答軍肆意搶掠,並開始打包,準備帶走,帶不走的就放火燒掉。而城內的駐軍非但不去找蒙古人結帳,連服務費都不敢收,隻是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揚長而去。
俺答終於走了,嘉靖終於憤怒了,蒙古人大搖大擺地走了,正如他們大搖大擺地來,沒有帶走一絲雲彩,卻帶走了財物、糧食和無數的大明百姓。
他緊急召見了丁汝夔,厲聲訊問:
“為什麽不出戰!?”
丁汝夔沉默了,這是他唯一的選擇,事已至此,即使擺出嚴嵩,自己也未必能免罪,而且還將失去所有退路,無論如何,他隻能相信嚴長官了。
得不到回答的嘉靖火冒三丈,下令把這位兵部尚書關進了監獄。
嚴首輔似乎還是很夠意思的,在獄中,丁汝夔不斷接到嚴嵩的指示,讓他放心坐牢,堅持挺住,就有辦法。
明朝那些事兒4第十章隱藏的精英(6)
丁尚書就這樣堅持挺了下來,一直挺到了刑場上。
當明晃晃的鬼頭刀在尚書大人麵前閃耀的時候,丁汝夔這才明白,自己被人賣了,還在幫人家數錢。
事到如今,他唯有仰天大呼一聲:
“嚴嵩奸賊,你忽悠我啊!”(嵩賊誤我)
但痛斥之後,他最終醒悟了自己的罪過,滿目焦土、生靈塗炭,嚴嵩固然是主謀,他卻也是幫凶。
於是他向站在一旁的人們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王郎中現在何處?”
所謂王郎中,即兵部職方司郎中王尚學,前麵說過,這個職方司大致相當於的今天的總參謀部,按照明代律令,如果謀劃錯誤打了敗仗,職方司的長官郎中是要連坐負領導責任的(最窮最忙,還要背黑鍋,所以沒人去)。
應該說丁汝夔還是很夠意思的,他在獄中曾反複表示,事情是自己一個人幹的,不關職方司的事。
所以當他得知,王尚學已經逃過一死,發配充軍的時候,這才終於舒了一口氣,留下了最後一番話:
“當初王郎中曾反複勸我出戰,但我為嚴嵩所誤,沒有聽他的意見,這是我的錯啊!”
嘉靖二十九年(1550)的這次風波在丁汝夔的歎息聲中結束了,在這場劫難中,大明遭遇了慘痛的失敗,京城被人圍了一星期,京郊地區狼藉一片,俺答在大明的眼皮底下燒殺搶掠,無人可擋。
東西丟盡了,臉也丟盡了,這個建國以來少有的恥辱被後世稱為“庚戍之變”,永遠地記入了史冊。
但就在一片哀鳴聲中,某些事情正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
徐階無疑是勝利者,危難之際,他挺身而出,承擔重任,在嘉靖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這個不惹人注意的配角,終於登上了五光十色的舞台中央。
但伴隨著機遇到來的,還有危險,因為那個可悲的失敗者、膽怯者,已經意識到了這位政治新星的可怕,在今後的日子裏,他將全力以赴,把這個足以威脅他的人扼殺在搖籃之中。
雖然在國家大事上,他是一個膽小鬼,但隻要觸及到個人利益,他將變得比趙子龍先生更加勇敢。
徐階,繼續走吧,越往前走,你將越能感受到這場遊戲的殘酷,在前麵等待著你的,是更狡詐的對手,和更陰險的圈套,
當然了,除了政局的微妙變化外,大明王朝也並非毫無收獲。
丁汝夔死後,吏部侍郎王邦瑞暫時代理兵部事宜,開始收拾殘局。
在整理防務的工作中,他無意間發現,有一本叫《備俺答策》的書在軍中廣為流傳,書中記載對付俺答的各種方略,極有見地,合乎兵法。
王邦瑞立刻叫來了下屬:
“此書作者何人,任何官?”
下屬告訴他,此人是世襲將軍,進京參加武進士考試,因遇到俺答進攻,臨時參戰,時任京城九門總旗牌官,戰爭結束後,已經調防薊門。
王邦瑞感歎不已,在反複翻閱此書並打探此人情況後,他在兵部的檔案中寫下了這樣的記錄:
戚繼光,山東東牟人,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青年而資性敏慧,壯誌而騎射優長。評:將才。
陷阱
自從“庚戍之變”後,徐階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雖然沒有進入內閣,卻享受著內閣成員待遇,被封為太子太保(從一品),還經常被叫到西苑,陪皇帝陛下聊天喝茶,成為了朝中的紅人。
徐階有點忘乎所以了,際遇的變化使他產生了錯覺,皇帝的寵信,同僚的逢迎,這一切都讓他相信,勝利似乎已經不再遙遠。
事實上,真正的機會並未到來,而他的水平也還差得太遠。
而之後那場突如其來的打擊,很快就將他從美夢中驚醒。
這件事是從死人開始的,不久前,孝烈皇後死了,按說死了就死了,開追悼會埋掉拉倒,可是嘉靖先生搞禮儀搞上了癮,下文給禮部,要求讓這位皇後進入宗廟(專用術語袝廟)。
==============================================================
《明朝那些事兒》當時明月/著
明朝那些事兒4第十章隱藏的精英(7)
這是違反禮儀規定的,堅持原則的徐階先生隨即上了一封奏疏,表示女後不能入廟,隻能放到奉先殿。
當嚴嵩聽到這個消息後,當即拍手稱快,因為他知道,徐階馬上要倒黴了。
嚴嵩是對的,徐階很快就為他的原則付出了代價,嘉靖先生大怒,當即把徐階叫了進來,怒罵了一頓。
這個場景如果放在夏言身上,下一幕必然是對罵,夏先生一貫無懼無畏,為了原則,和皇帝幹仗也是家常便飯。
徐階和夏言一樣,也是個堅持原則的人,但這熟悉的一幕卻並未出現,徐階隻是低著頭,聽著皇帝那無理的怒斥。
我還記得,夏言就是這樣死去的。那人頭落地的場景回映在他的眼前。
於是,在嚴嵩那旁側虎視眈眈的目光下,徐階作出了決定:
“皇上聖明!”
犧牲尊嚴是不夠的,要想在這場殘酷的遊戲裏笑到最後,還必須背離原則,因為眼前的敵手,是一個不講原則的人。
而要戰勝一個無原則的對手,唯一的方法就是放棄所有的原則。
稱宗也好,袝廟也罷,哪怕你自封玉皇大帝,哪怕你把自家的奶媽、傭人都放進宗廟,我也不管了。
在時機到來之前,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徐階及時察覺到了即將到來的危險,讚同了皇帝的意見,躲過了一劫。然而他沒有料到,自己曾經的一個無意舉動已惹下大禍,而更為不幸的是,嚴嵩已經抓住了這個破綻。
在這之後的一天,嘉靖在西苑單獨接見嚴嵩。雙方有意無意地開始閑聊,聊著聊著,話題就轉到了徐階的身上。
出人意料的是,嚴嵩在談到徐階的時候,竟然是讚不絕口,反複誇獎這人勤於政事,用心幹活,而且青詞寫得也很好。一番話說得嘉靖連連點頭。
當然,你要是指望嚴嵩先生突發精神失常,那是不現實的,精彩的在後麵:
“徐階這個人確實不缺乏才能啊”,嚴嵩歎息一聲,補上了最為關鍵的一句:
“隻不過是多了點二心而已。”
這就是傳說中罵人的最高境界——先誇後罵,誇罵合一。
嘉靖收起了微笑,沉重地點了點頭,他讚同嚴嵩的意見。
這句話是有來由的,嘉靖三十年(1551)二月,徐階曾經向皇帝上書,請求早立太子。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上書建議了,之前還有幾回,隻不過都被嘉靖壓了下來。在禮部尚書徐階看來,立太子是必需的,也是出於禮儀需要,當然也有潛含意思:您每天都煉丹服丹,哪天突然食物中毒掛了,咱們也得有個準備吧。
不過這個要求在嘉靖看來,就變成了另一個意思——我還沒死,就準備另起爐灶了。
就這樣,老謀深算的嚴嵩隻用一句話,就粉碎了徐階在皇帝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他再次沉入了穀底。
這之後,皇帝對徐階的態度越來越冷淡,很少召他進入西苑,也不再好言相向。
雖然皇帝沒有明確的表態,敏銳的徐階依然感受到了這種疏遠,用不著去打聽,他也知道是嚴嵩搞的鬼。
同僚們的嗅覺是十分靈敏的,之前處於事業上升期的徐階是鳳凰,但涅磐之後,自然就變成了野雞。眾人就此紛紛離去,徐階又一次回到了孤立無援的起點。
殘酷的事實教育了徐階,他終於明白,自己雖然得寵,但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還遠遠趕不上嚴嵩,而他要挑戰的,是朝中第一大政治集團——嚴黨,有著數不清的關係網和錦衣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在嚴嵩這位政治厚黑高手麵前,他的功力還差得太遠。
但是不要緊,現在還來得及,我將重新開始。
從此,徐階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不再隨便議論朝政,可嘉靖卻似乎並不領情,對他仍十分冷淡,但徐階並沒有慌張,在仔細分析形勢後,他終於發現了一條製勝之道。
而這條道路,正是死去的夏言用生命告訴他的。
明朝那些事兒4第十章隱藏的精英(8)
受到嚴嵩蠱惑的嘉靖已經厭煩了徐階,然而他卻沒有發現,自己四周的人已經悄悄改變了態度,經常會誇獎徐階的才德(左右多為言者),久而久之,他慢慢地改變了對這個人的看法。
從某個角度來看,夏言正是死在了那些被他怠慢的太監手中,而徐階絕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此外,沉默的徐階開始認真在家裏寫青詞,用心搞好文字創作,而滿意的嘉靖也終於改變了態度,經常叫他上門聊天。
另一方麵,不管在人前人後,隻要說到嚴嵩,徐階總是讚譽有加,還經常上門聯絡感情,雖說嚴老狐狸還把他當對手,但徐階的行為卻也或多或少地打動了他。
畢竟隻是個小角色而已,不用再費多大力氣。嚴嵩依然相信自己的判斷。
於是在經曆了大起大落之後,朝局又一次恢複了平靜,雙方暫時處於了休戰狀態。
然而在這片寂靜的背後,徐階正密切注視著嚴嵩的一舉一動,上朝、退朝、應酬、結夥。他耐心地審視著這位老江湖各種舉動,在尋找破綻的同時,他也在不斷地學習著敵人的權謀與手段。
在日複一日的揣摩與觀察中,徐階漸漸縮小了自己與對手的差距,他已經成為了一個足智多謀、深不可測的人物。
但隱忍和沉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終將爆發在最後那一刻,雖然徐階已經麻痹了嚴嵩,獲得了皇帝的信任,但他十分清楚,要想取得勝利,現在的條件還不夠,他必須主動發起攻擊,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更大的優勢。
進攻的時候到了,但不能打草驚蛇,也不能最後攤牌。目前所缺少的,隻是一個合適的攻擊目標。
經過仔細的考量,徐階終於找到了這個標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