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窟中,丁漁頭下腳上,單手以拳支地,身子前後搖晃,時快時慢。過不多時,隻覺前臂酸痛,手腕柔軟無力,便奮起餘力使勁一撐,身子升高少許,趁機換成左拳支地,身子又開始規律搖晃。幾番輪換下來,身上大汗淋漓,順著頭臉滴落地麵,化作一地冰珠。
他此時修煉的並不是金剛伏魔神通,而是金剛杵拳法。與龍象般若功一樣,這套武功也是從巴桑大師處學來,同樣是密教頂尖武學之一。
金剛杵,傳說中為帝釋天的兵器,後來被天竺僧人用作武器和法器,據說無物不破。金剛杵的用途不同,形狀長短也不同。作為兵器的金剛杵以金銀,赤銅,镔鐵混鑄而成,堅硬無比;其長不過一肘,兩頭對稱,各突起三股彎月狀的利爪。對敵時可以用利爪傷人,亦可用之鎖拿對手的兵刃,無論刀劍,隻要被卡在三根利爪中心,手腕一翻一攪,敵刃或脫手飛出,或幹脆斷裂。使用這種兵器最講究腕力和臂力,若力量不足,反而會被對手所克。
金剛杵法除了是運使金剛杵的武功,同時也是一門上乘拳法。其中尤為關鍵的便是腕力的運用,比如一拳擊中對手時,手腕一翹一點,便憑空多處一股擊打力度。若練到高深處,手腕以極快的速度連點數次,數股力道接連打入對手體內,產生極強的穿透力和破壞力,威力絕大。
丁漁此時,便是以倒立搖擺的方式鍛煉腕力臂力,等到力量練出來了,運用到招式之中便不是難事。
此次和兩名五行旗使交手,丁漁發現了自己的一塊短板——他的力量雖強,但力量的運用方式太過單調,以至於殺傷力不足。像他這種硬打硬砸的擊打方式,若是對手有護體功法或是內力深湛,能夠將內力布於身周,那麽他的力量突破對方的防禦後便被大大減弱。就如今天他和傅岩那一戰。傅岩有渾玉甲護體,輕功身法也遠比他強,若是雙手完好,再用輕身功夫和他遊鬥,而不是傻傻地和他一拳換一腳,傅岩的贏麵其實更大。
正是為了彌補這一不足,丁漁才會開始修煉金剛杵法中的拳勁,一旦練成,殺傷力頓時大增,一般的護體功法絕難防護得了。
其實丁漁在金剛門所學的少林武功都是上乘武學,未必就差於金剛杵拳法。隻不過火工頭陀當年隻偷學了招式動作,卻沒有偷來內功心法和運勁方式,所以神掌八打和金剛般若掌的武功招式雖然精妙,但威力始終隻是一般;大力金剛指威力絕倫,可丁漁還遠沒有練到家,隻能傷人皮肉,卻無法像《倚天》中阿三那樣以指力將人關節捏碎。而金剛杵法他是得了完整的功法,因而威力更勝。原本他是打算先練出龍象般若內力,以內力運使金剛杵拳勁會更容易,如今卻是不得不提前修習。
平台一戰,丁漁總共收獲了五十三份能量,超出了這個月的魂種需求,因此大半月內都不用擔心能量問題。他索性就呆在冰窟中,除了偶爾去昆侖集買食物和水,其他時間全部用來練金剛伏魔神通和金剛杵拳勁。二十多天之後,他終於修成了兩股拳勁,而且魂種又開始新一輪的能量需索,他便再次來到昆侖山中的那處平台,長嘯“引怪”。
這一次,來人隻有六名,一儒一僧一尼二道,和一名妙齡少女。
六人中的僧尼正是丁漁上次見過的惠明和餐霞,想來那一儒二道便是其他三名五散人,至於那名妙齡少女的身份,卻用不著丁漁猜,餐霞指著丁漁對少女說:“方副教主,此人便是丁漁師傅。”那少女微微頷首,並不說話。
這一次明教眾人幹脆了許多,甚至沒人和丁漁搭話,惠明就站了出來,拱手道聲:“請!”便以羅漢拳搶攻。
丁漁記得這和尚上次說過自己出身於西域少林,說起來還和金剛門頗有關聯。當初火工頭陀打死苦智禪師叛出少林後,方丈苦乘和羅漢堂首座苦慧為此事大起爭執,方丈指責達摩堂與羅漢堂輕傳武藝,致使絕世武功落入歹人之手;苦慧則指責方丈管理不善,令雜役弟子上下欺壓,伏下大患。最後苦慧憤而出走,到西域開創西域少林寺。
苦慧雖則被火工頭陀所累,不得不遠走西域,但其心中對火工頭陀並無多少憤恨,反而憫其遭遇,憐其才具。否則兩個門派都在西域,金剛門名聲不小,苦慧禪師若記恨當年,早就帶人到金剛門複仇去了。然而西域少林不僅沒有找金剛門晦氣,兩個門派反而時有來往,交情甚篤。因此惠明才會對金剛門的叛僧丁漁格外鄙薄。
丁漁見惠明使出羅漢拳,便有心看看正宗的少林羅漢拳與金剛門的傳承有何不同,當下也用羅漢拳應對。惠明見此,心中更怒,吼道:“叛門之徒,還有臉用師門武功和我對敵!”丁漁置若罔聞,全神貫注地攻向對方要害。惠明一時不察,被攻得手忙腳亂,心中一凜,當即收懾心神,仔細應對。
數十招轉瞬即過,丁漁心中感歎:少林拳法果然名副其實。純以力量而言,他比惠明強上不少,但是當他將力量控製到和對方相差仿佛的時候,兩人以同樣招數碰撞,對方的拳架卻更穩紮,招數銜接變換也更流暢圓轉——這便是有心法和無心法的區別。如果能夠經常和少林高手喂招,想必能夠學到不少勁力的運用方式。不過現在卻沒那工夫去琢磨了,後麵還有五個對手等著。
丁漁力量全開,惠明頓覺壓力大增,接連三拳他都隻能勉強格開,最後被丁漁抓住空隙,一掌擊中肩膀,惠明連退兩步卸力,但耳中隻聽得“哢”地一聲,鎖骨被打折,右臂頓時軟軟垂下。
丁漁也不追擊,站在原地看向其餘五人,道:“何人與我再戰?”
四名五散人心中有數,惠明已是他們中的第二高手,單打獨鬥,隻有儒生霍無邪在他之上,但他剛想站出來,便被方清華搶先一步,眾人既感慚愧又覺鬆了口氣:方副教主武功遠在他們之上,想必拿下這個小和尚不成問題。但他們五人在明教中身居高職,竟然拿不下一個小和尚,還得副教主出手,怎能不慚愧?
方清華走上兩步,正要說話,忽然有人開口:“不必打了,回家吃飯吧!”
眾人回頭一看,隻見一個少年懶洋洋地靠在山石上,身旁站著一名老者。眾人齊聲道:“見過方教主,鍾右使。”
丁漁心中一驚,這麽快對方就出動boss級人物,這和升級打怪的節奏不符啊!
方清羽看也不看丁漁一眼,恨鐵不成鋼地對著方清華等人說道:“還看不出來嗎?你們全都被這個小和尚耍了!”
方清華大驚:“難道他調虎離山,在這裏拖住我等,另有高手進攻總壇?”
方清羽擺手道:“非也非也。總壇有梁左使和五行旗坐鎮,穩如昆侖山。我說的是這個小和尚,每隔一段時日便現身長嘯,引我教高手和他打鬥;每次出現武功便高了幾分,這分明是拿你們和他練手!他每次至少重傷一人,便是要激起我們的敵愾之心,好讓我們一直追著他不放;但打贏都傷而不殺,便是怕我們一怒之下不再與他單打獨鬥。這麽明顯的事情你們都沒看出來嗎?”
眾人細細思量,發現果然如此,臉色頓時黑了下來——江湖中,被打被傷都是家常便飯,但是一個大教被一個小和尚牽著鼻子耍了幾十天,這才真是奇恥大辱。方清華麵如寒霜,冷冷地問道:“丁漁大師,欺侮一幫落難之人,難道很有意思麽?”
丁漁被揭破了用心,也不臉紅,笑笑說:“當初我的確隻是經過,若非貴教咄咄逼人,我也不會因勢利導。方教主既然說破,我也無話可說,不過我對貴教確無惡意。”
“確無惡意!哼哼!”方清華越想越怒,她自負聰明幹練,發動手下如臨大敵地防備了一個多月,光是山中的明哨暗哨就不知道安排了多少。沒想到人家隻是拿自己教中高手來練功!這一巴掌扇的何其清脆!這口氣叫她如何能忍!
丁漁見方清華臉色白了又紅紅了又白,後麵的五散人也踏前一步,情知這回對方不會和他一對一陪練。以他現在的武功,五散人來個兩三個他就必敗無疑,方清華的武功雖然不知如何,但身為副教主想來也低不到哪兒去,更別說後麵還有一個教主加一個光明右使,丁漁細思之下,雖覺可惜,但還是決定跑路。
“大家緣分已盡,就此別過吧!”丁漁拋下一句,故技重施,又從懸崖處躍下。他剛跑出一小段,便聽見身後傳來接連不斷的“哢嚓”聲,回頭一看,大驚失色。原來那光明右使鍾遙竟然追在身後不遠,鍾遙身上可沒有降落傘,隨著他每跑一步,腳下的堅冰就“哢嚓”被踩出一個腳印,他就是憑著腳印提供的阻力在這個六七十度的冰坡上健步如飛——昆侖山頂的冰雪萬年不化,丁漁哪怕用鐵製的冰鑿也要兩三下才能鑿出一個洞,他一腳下去,腳印如同刀刻般齊整,這等腳力,恐怕已不在鐵腳仙王處一之下。
一流高手!而且還是一流中的強者!丁漁知道自己和人家相差太遠,更加快了速度逃跑。可是他的速度稍一加快,身後的降落傘立時將他扯到半空,不緊不慢地漂浮著。等到他落地時,鍾遙已經追到身後,一指點向他背心要穴。
丁漁擰腰回身,五指抓向鍾遙手腕,但他不像鍾遙那樣在冰坡上還能如履平地,而且身上的簡易降落傘還不住地兜風,他被幾根牛皮索扯動,腳下一滑,手上登時失了準頭。鍾遙長驅直入,正中他肩井穴,丁漁渾身氣力一滯,再無法動彈。鍾遙扯斷丁漁身後的牛筋繩,抓住他的後腰帶,將他提在手上,然後“哢嚓哢嚓”地沿著冰坡向上方跑去。
</br>
他此時修煉的並不是金剛伏魔神通,而是金剛杵拳法。與龍象般若功一樣,這套武功也是從巴桑大師處學來,同樣是密教頂尖武學之一。
金剛杵,傳說中為帝釋天的兵器,後來被天竺僧人用作武器和法器,據說無物不破。金剛杵的用途不同,形狀長短也不同。作為兵器的金剛杵以金銀,赤銅,镔鐵混鑄而成,堅硬無比;其長不過一肘,兩頭對稱,各突起三股彎月狀的利爪。對敵時可以用利爪傷人,亦可用之鎖拿對手的兵刃,無論刀劍,隻要被卡在三根利爪中心,手腕一翻一攪,敵刃或脫手飛出,或幹脆斷裂。使用這種兵器最講究腕力和臂力,若力量不足,反而會被對手所克。
金剛杵法除了是運使金剛杵的武功,同時也是一門上乘拳法。其中尤為關鍵的便是腕力的運用,比如一拳擊中對手時,手腕一翹一點,便憑空多處一股擊打力度。若練到高深處,手腕以極快的速度連點數次,數股力道接連打入對手體內,產生極強的穿透力和破壞力,威力絕大。
丁漁此時,便是以倒立搖擺的方式鍛煉腕力臂力,等到力量練出來了,運用到招式之中便不是難事。
此次和兩名五行旗使交手,丁漁發現了自己的一塊短板——他的力量雖強,但力量的運用方式太過單調,以至於殺傷力不足。像他這種硬打硬砸的擊打方式,若是對手有護體功法或是內力深湛,能夠將內力布於身周,那麽他的力量突破對方的防禦後便被大大減弱。就如今天他和傅岩那一戰。傅岩有渾玉甲護體,輕功身法也遠比他強,若是雙手完好,再用輕身功夫和他遊鬥,而不是傻傻地和他一拳換一腳,傅岩的贏麵其實更大。
正是為了彌補這一不足,丁漁才會開始修煉金剛杵法中的拳勁,一旦練成,殺傷力頓時大增,一般的護體功法絕難防護得了。
其實丁漁在金剛門所學的少林武功都是上乘武學,未必就差於金剛杵拳法。隻不過火工頭陀當年隻偷學了招式動作,卻沒有偷來內功心法和運勁方式,所以神掌八打和金剛般若掌的武功招式雖然精妙,但威力始終隻是一般;大力金剛指威力絕倫,可丁漁還遠沒有練到家,隻能傷人皮肉,卻無法像《倚天》中阿三那樣以指力將人關節捏碎。而金剛杵法他是得了完整的功法,因而威力更勝。原本他是打算先練出龍象般若內力,以內力運使金剛杵拳勁會更容易,如今卻是不得不提前修習。
平台一戰,丁漁總共收獲了五十三份能量,超出了這個月的魂種需求,因此大半月內都不用擔心能量問題。他索性就呆在冰窟中,除了偶爾去昆侖集買食物和水,其他時間全部用來練金剛伏魔神通和金剛杵拳勁。二十多天之後,他終於修成了兩股拳勁,而且魂種又開始新一輪的能量需索,他便再次來到昆侖山中的那處平台,長嘯“引怪”。
這一次,來人隻有六名,一儒一僧一尼二道,和一名妙齡少女。
六人中的僧尼正是丁漁上次見過的惠明和餐霞,想來那一儒二道便是其他三名五散人,至於那名妙齡少女的身份,卻用不著丁漁猜,餐霞指著丁漁對少女說:“方副教主,此人便是丁漁師傅。”那少女微微頷首,並不說話。
這一次明教眾人幹脆了許多,甚至沒人和丁漁搭話,惠明就站了出來,拱手道聲:“請!”便以羅漢拳搶攻。
丁漁記得這和尚上次說過自己出身於西域少林,說起來還和金剛門頗有關聯。當初火工頭陀打死苦智禪師叛出少林後,方丈苦乘和羅漢堂首座苦慧為此事大起爭執,方丈指責達摩堂與羅漢堂輕傳武藝,致使絕世武功落入歹人之手;苦慧則指責方丈管理不善,令雜役弟子上下欺壓,伏下大患。最後苦慧憤而出走,到西域開創西域少林寺。
苦慧雖則被火工頭陀所累,不得不遠走西域,但其心中對火工頭陀並無多少憤恨,反而憫其遭遇,憐其才具。否則兩個門派都在西域,金剛門名聲不小,苦慧禪師若記恨當年,早就帶人到金剛門複仇去了。然而西域少林不僅沒有找金剛門晦氣,兩個門派反而時有來往,交情甚篤。因此惠明才會對金剛門的叛僧丁漁格外鄙薄。
丁漁見惠明使出羅漢拳,便有心看看正宗的少林羅漢拳與金剛門的傳承有何不同,當下也用羅漢拳應對。惠明見此,心中更怒,吼道:“叛門之徒,還有臉用師門武功和我對敵!”丁漁置若罔聞,全神貫注地攻向對方要害。惠明一時不察,被攻得手忙腳亂,心中一凜,當即收懾心神,仔細應對。
數十招轉瞬即過,丁漁心中感歎:少林拳法果然名副其實。純以力量而言,他比惠明強上不少,但是當他將力量控製到和對方相差仿佛的時候,兩人以同樣招數碰撞,對方的拳架卻更穩紮,招數銜接變換也更流暢圓轉——這便是有心法和無心法的區別。如果能夠經常和少林高手喂招,想必能夠學到不少勁力的運用方式。不過現在卻沒那工夫去琢磨了,後麵還有五個對手等著。
丁漁力量全開,惠明頓覺壓力大增,接連三拳他都隻能勉強格開,最後被丁漁抓住空隙,一掌擊中肩膀,惠明連退兩步卸力,但耳中隻聽得“哢”地一聲,鎖骨被打折,右臂頓時軟軟垂下。
丁漁也不追擊,站在原地看向其餘五人,道:“何人與我再戰?”
四名五散人心中有數,惠明已是他們中的第二高手,單打獨鬥,隻有儒生霍無邪在他之上,但他剛想站出來,便被方清華搶先一步,眾人既感慚愧又覺鬆了口氣:方副教主武功遠在他們之上,想必拿下這個小和尚不成問題。但他們五人在明教中身居高職,竟然拿不下一個小和尚,還得副教主出手,怎能不慚愧?
方清華走上兩步,正要說話,忽然有人開口:“不必打了,回家吃飯吧!”
眾人回頭一看,隻見一個少年懶洋洋地靠在山石上,身旁站著一名老者。眾人齊聲道:“見過方教主,鍾右使。”
丁漁心中一驚,這麽快對方就出動boss級人物,這和升級打怪的節奏不符啊!
方清羽看也不看丁漁一眼,恨鐵不成鋼地對著方清華等人說道:“還看不出來嗎?你們全都被這個小和尚耍了!”
方清華大驚:“難道他調虎離山,在這裏拖住我等,另有高手進攻總壇?”
方清羽擺手道:“非也非也。總壇有梁左使和五行旗坐鎮,穩如昆侖山。我說的是這個小和尚,每隔一段時日便現身長嘯,引我教高手和他打鬥;每次出現武功便高了幾分,這分明是拿你們和他練手!他每次至少重傷一人,便是要激起我們的敵愾之心,好讓我們一直追著他不放;但打贏都傷而不殺,便是怕我們一怒之下不再與他單打獨鬥。這麽明顯的事情你們都沒看出來嗎?”
眾人細細思量,發現果然如此,臉色頓時黑了下來——江湖中,被打被傷都是家常便飯,但是一個大教被一個小和尚牽著鼻子耍了幾十天,這才真是奇恥大辱。方清華麵如寒霜,冷冷地問道:“丁漁大師,欺侮一幫落難之人,難道很有意思麽?”
丁漁被揭破了用心,也不臉紅,笑笑說:“當初我的確隻是經過,若非貴教咄咄逼人,我也不會因勢利導。方教主既然說破,我也無話可說,不過我對貴教確無惡意。”
“確無惡意!哼哼!”方清華越想越怒,她自負聰明幹練,發動手下如臨大敵地防備了一個多月,光是山中的明哨暗哨就不知道安排了多少。沒想到人家隻是拿自己教中高手來練功!這一巴掌扇的何其清脆!這口氣叫她如何能忍!
丁漁見方清華臉色白了又紅紅了又白,後麵的五散人也踏前一步,情知這回對方不會和他一對一陪練。以他現在的武功,五散人來個兩三個他就必敗無疑,方清華的武功雖然不知如何,但身為副教主想來也低不到哪兒去,更別說後麵還有一個教主加一個光明右使,丁漁細思之下,雖覺可惜,但還是決定跑路。
“大家緣分已盡,就此別過吧!”丁漁拋下一句,故技重施,又從懸崖處躍下。他剛跑出一小段,便聽見身後傳來接連不斷的“哢嚓”聲,回頭一看,大驚失色。原來那光明右使鍾遙竟然追在身後不遠,鍾遙身上可沒有降落傘,隨著他每跑一步,腳下的堅冰就“哢嚓”被踩出一個腳印,他就是憑著腳印提供的阻力在這個六七十度的冰坡上健步如飛——昆侖山頂的冰雪萬年不化,丁漁哪怕用鐵製的冰鑿也要兩三下才能鑿出一個洞,他一腳下去,腳印如同刀刻般齊整,這等腳力,恐怕已不在鐵腳仙王處一之下。
一流高手!而且還是一流中的強者!丁漁知道自己和人家相差太遠,更加快了速度逃跑。可是他的速度稍一加快,身後的降落傘立時將他扯到半空,不緊不慢地漂浮著。等到他落地時,鍾遙已經追到身後,一指點向他背心要穴。
丁漁擰腰回身,五指抓向鍾遙手腕,但他不像鍾遙那樣在冰坡上還能如履平地,而且身上的簡易降落傘還不住地兜風,他被幾根牛皮索扯動,腳下一滑,手上登時失了準頭。鍾遙長驅直入,正中他肩井穴,丁漁渾身氣力一滯,再無法動彈。鍾遙扯斷丁漁身後的牛筋繩,抓住他的後腰帶,將他提在手上,然後“哢嚓哢嚓”地沿著冰坡向上方跑去。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