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景觀很壯闊,可看多了也會覺得無聊。然而丁漁的日子十分充實,他按照總綱上的內容,花了七天時間,不僅將經脈中的毒素去除,還打通了一條經脈。經脈回複正常後,被壓抑已久的龍象般若功和易筋鍛骨功如同衝破了堤防的洪水,竟雙雙提升了一個層次,進步如此驚人,丁漁都開始考慮,是不是時常弄些毒藥將自己的經脈給堵一堵。
除此以外,丁漁還每天抽出一點時間,把易筋鍛骨篇和大伏魔拳教給慧定小和尚與吳大明。前者是為了讓他和他師父下次東渡時能多些自保能力;而後者則是因為丁漁覺得吳大明身上隱隱有成為梟雄的潛質。練成這內外兩樣功法,雖不足以讓他稱霸武林,但至少東海海域中難逢敵手——隻要他不發瘋去找黃老邪的麻煩。不僅如此,他還讓吳大明加入了明教,算是下了一步閑棋,若是吳大明日後能夠收服東海所有海盜勢力,絕對能成為明教的一大臂助。至於將來的明教教主是否有能力駕馭住他,就不是丁漁關心的事情了。
十八天後,海船在台州灣下錨,丁漁和空月師徒二人劃著小艇,在夜色中偷偷上了岸。之所以不敢光明正大地靠岸,一來因為海盜船沒有出海憑證,二來丁漁身上也沒有度牒(和尚的身份證),而吳大明則帶著收編的海龍幫眾,繼續回東海做海盜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丁漁與空月師徒一路步行到台州府,三人在當地的大廟中掛單暫歇,到了第二天,丁漁告別師徒二人,獨自在當地的當鋪中出手部分珍珠寶石,得了一千多兩銀票。他買了匹好馬,沿著官道向湘中行進。
此去湘中,丁漁的目的地是鐵掌幫。射雕劇情中,鐵掌幫內有要緊的一人一書。人,是鐵掌幫幫主裘千仞;書,是《武穆遺書》。
對《武穆遺書》,丁漁的興趣不大。雖然這部兵書在射雕中是第一兵法神書,丁漁對此卻不以為然。之前就已經說過,大宋從來不缺兵法,孫子,吳子,尉繚子,司馬法……多這一部也不見得就能富國強軍,哪怕完顏洪烈得了它,照樣會被元蒙所滅。至於歐陽鋒覬覦的嶽家散手,那更是扯。楊再興武功不比嶽飛差多少,他傳下的楊家槍法連丘處機都看不上眼,嶽家散手又能高到哪兒去(此處專指射雕中的嶽飛,而不是曆史上形意之祖的嶽飛)?
與《武穆遺書》相比,丁漁更感興趣的是裘千仞。此人是射雕中僅次於歐陽鋒的大反派,主要的惡行有兩樣,一樣是打傷了老頑童和瑛姑的兒子,目的是為了讓南帝段智興消耗五年的內力去救那娃,從而為第二次華山論劍鋪路;第二樣是身為宋人卻投靠了金國,做了一枚“宋奸”。
在這兩宗罪行中,第一宗感覺太過牽強。首先按正常邏輯來說,瑛姑給南帝戴了頂綠帽子,還生了個娃;任何一個有多少自尊的男人都會與這個女人恩斷義絕,更不會耗費內力去救她的“孽子”。
其次,即便裘千仞對段王爺非常了解,知道他是聖母教教主,多半會做出割肉喂鷹的事情,也應該選一個更合適的時間。當時距離第二次論劍還有二十多年時間,如此長的時間意味著巨大的變數,比如說南帝救人之後,大可以令手下四下搜購千年人參萬年芝草之類的靈藥來補還元氣,連梁子翁這個關外參客都有幾根數百年人參,南帝身為大理國國主,這點事情做起來簡直不費吹灰之力;就算不論外物,南帝與王重陽換藝之後,身兼一陽指與先天功兩大神技,十五年的修煉未必就比不上其他人二十年,說不定第二次論劍時功力更精進多幾分,裘千仞豈非白做了一場無用功?以裘千仞的才智,不可能想不到這一點,那他為何還要做出這種不智之事,著實令人費解,說不定當中另有內情。
至於說裘千仞做了“宋奸”一事,的確是板上釘釘,無可辯駁。然其罪雖惡,其情卻可憫。裘千仞的師傅,即上代鐵掌幫幫主上官劍南本是韓世忠手下將領,與嶽飛、韓世忠一樣屬於朝中的“抗金派”,與秦檜所屬的“和金派”兩相對立。自從嶽飛被秦檜陷害之後,朝中抗金一派盡被貶斥,上官劍南也受連累,被逐出軍中,後來落草為寇,加入了鐵掌幫。上官劍南雖然身在草莽,但心係朝堂,他將鐵掌幫發展壯大之後,屢屢聯絡朝中官員,欲行抗金之事,不料被和金派所忌,最終發動兵馬圍剿鐵掌幫,鐵掌幫因此元氣大傷,上官劍南也傷重而亡。
上官劍南是裘千仞最為敬重之人,對他來說亦師亦父。師父一心為國,卻被南宋所害,他對南宋朝堂之恨,遠超金國。而他之所以投靠金國,其實目的正是為了複仇——你們既然一心投降金國,我索性反戈一擊,助金人將爾等昏君奸臣盡數屠滅,屆時且看爾等嘴臉!正是在仇恨的驅使下,他才倒行逆施,徹底翻轉鐵掌幫的行徑,投靠成為金國爪牙。
平心而論,宋奸固然可恥,但丁漁不覺得自己有立場去鄙視他——沒有淪落到相似的境地,沒有背負相似的仇恨,他不知道自己會否做出同樣的事情。
撇開兩宗罪行不提,丁漁對裘千仞的武功心智還是相當欽佩的:鐵掌功原本不過是介乎一二流之間的武功,卻硬生生被他練到了超一流境界;而鐵掌幫也是在他手上從元氣大傷的普通幫派發展成超級大派,足可與丐幫比肩,其領導能力可見一斑。如能說服此人加入明教,把他弄到昆侖山,既可為大宋減少一名宋奸,又能加快明教的崛起速度,也算是丁漁對方清羽和明教的回報。
從太湖歸元莊見到裘千丈,丁漁就開始思考這件事情,他覺得成功的可能性其實不小。
第一,明教上代教主鍾相和上官劍南相交莫逆,如今的逍遙二老和裘千仞兩兄弟都是知交故友,這便有了談話的基礎。
第二,現今鐵木真已經一統草原,兵鋒直指金國,金國屢戰屢敗,形勢危如累卵,因此完顏洪烈才會病急亂投醫,想要用《武穆遺書》上的兵法與鐵木真對抗。裘千仞不是傻子,這個時候還死抱著金國這根朽木不放,無異與金國殉葬。
第三,明教和裘千仞誌趣相投。裘千仞誌在覆滅南宋,而明教則誌在造反,從北宋到南宋,再到元朝,甚至到了明朝時候又開始造明朝的反,可謂專業造反三百年,如今與裘千仞的目的正好相合。
正是有了這三條,丁漁認為,哪怕無法說服裘千仞加入明教,至少兩人不會翻臉。如果談話的氣氛足夠友好,說不定丁漁還能夠在鐵掌峰附近潛修。湘中一帶山清水秀,習武之餘正好寄情山水,偶爾去找裘千仞切磋一番,想來他也不會拒絕——一個五絕層次的陪練,想來便覺興奮。
拿定主意之後,丁漁一路西行,沿途大把銀兩揮灑出去,買來上好藥材補氣益體,內功突飛猛進。八天後,來到了長沙城。
長沙城中有明教的分壇,丁漁在城中顯眼處用炭筆留下了聖火符號,下麵附上龍象二字,不到半天,當地的分壇壇主便找到了丁漁。丁漁交給他一封書信,讓他轉交明教總壇。信中說明了他收服海龍幫,以及對裘千仞的計劃。畢竟裘千仞不同於吳大明,以明教的底蘊,足以駕馭吳大明這個小海盜;但裘千仞則不同,一不小心說不定被他反客為主,所以丁漁須得先征求方清羽這個教主的意見,若是他不同意,丁漁就不提招攬之事,純粹去友好切磋一番便罷。
一個月後,湘江邊上湘香樓。
丁漁叫了一大桌酒菜:一條五斤重的洞庭烏魚,魚骨熬成乳白濃湯,魚肉片成薄如紙片的蝴蝶狀,與魚子一同在魚湯中浸熟;一缽紅煨牛蹄筋;一缽海參燉鹿肉;一大盤細如發絲的麻辣百葉;整隻紅燒仔雞;一大碗香辣野豬肉;旁邊還放著一圈野菜、果子,以及一大壇自帶的參茸老酒。
他不是在宴客,這一桌酒菜僅僅是他一頓的食量——內外兼修的結果就是消耗大增,必須要用大量食物來補充,所以說窮文富武,光是這一頓的花費,就夠普通人家過半個月的。酒樓中的食客大多已經見慣不怪,不再像初見時那般目瞪口呆。酒樓的老板更是樂不可支,自從丁漁來了之後,酒樓的生意比平時好了兩成不止,其中一半是丁漁的食量,另一半是周圍食客受丁漁影響,不知不覺地竟也飯量見長。
正當丁漁吃的高興,一個員外郎打扮的男子踏上了二樓,他一見丁漁便笑容滿麵地上前打招呼,兩人互相敬了三杯酒之後,那員外郎告罪一聲,自行找了張空桌坐下。
丁漁微微一笑,那員外郎便是明教長沙分壇的壇主,方才趁著敬酒的功夫悄悄遞給他一封書信——明教有回音了。
</br>
除此以外,丁漁還每天抽出一點時間,把易筋鍛骨篇和大伏魔拳教給慧定小和尚與吳大明。前者是為了讓他和他師父下次東渡時能多些自保能力;而後者則是因為丁漁覺得吳大明身上隱隱有成為梟雄的潛質。練成這內外兩樣功法,雖不足以讓他稱霸武林,但至少東海海域中難逢敵手——隻要他不發瘋去找黃老邪的麻煩。不僅如此,他還讓吳大明加入了明教,算是下了一步閑棋,若是吳大明日後能夠收服東海所有海盜勢力,絕對能成為明教的一大臂助。至於將來的明教教主是否有能力駕馭住他,就不是丁漁關心的事情了。
十八天後,海船在台州灣下錨,丁漁和空月師徒二人劃著小艇,在夜色中偷偷上了岸。之所以不敢光明正大地靠岸,一來因為海盜船沒有出海憑證,二來丁漁身上也沒有度牒(和尚的身份證),而吳大明則帶著收編的海龍幫眾,繼續回東海做海盜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丁漁與空月師徒一路步行到台州府,三人在當地的大廟中掛單暫歇,到了第二天,丁漁告別師徒二人,獨自在當地的當鋪中出手部分珍珠寶石,得了一千多兩銀票。他買了匹好馬,沿著官道向湘中行進。
此去湘中,丁漁的目的地是鐵掌幫。射雕劇情中,鐵掌幫內有要緊的一人一書。人,是鐵掌幫幫主裘千仞;書,是《武穆遺書》。
對《武穆遺書》,丁漁的興趣不大。雖然這部兵書在射雕中是第一兵法神書,丁漁對此卻不以為然。之前就已經說過,大宋從來不缺兵法,孫子,吳子,尉繚子,司馬法……多這一部也不見得就能富國強軍,哪怕完顏洪烈得了它,照樣會被元蒙所滅。至於歐陽鋒覬覦的嶽家散手,那更是扯。楊再興武功不比嶽飛差多少,他傳下的楊家槍法連丘處機都看不上眼,嶽家散手又能高到哪兒去(此處專指射雕中的嶽飛,而不是曆史上形意之祖的嶽飛)?
與《武穆遺書》相比,丁漁更感興趣的是裘千仞。此人是射雕中僅次於歐陽鋒的大反派,主要的惡行有兩樣,一樣是打傷了老頑童和瑛姑的兒子,目的是為了讓南帝段智興消耗五年的內力去救那娃,從而為第二次華山論劍鋪路;第二樣是身為宋人卻投靠了金國,做了一枚“宋奸”。
在這兩宗罪行中,第一宗感覺太過牽強。首先按正常邏輯來說,瑛姑給南帝戴了頂綠帽子,還生了個娃;任何一個有多少自尊的男人都會與這個女人恩斷義絕,更不會耗費內力去救她的“孽子”。
其次,即便裘千仞對段王爺非常了解,知道他是聖母教教主,多半會做出割肉喂鷹的事情,也應該選一個更合適的時間。當時距離第二次論劍還有二十多年時間,如此長的時間意味著巨大的變數,比如說南帝救人之後,大可以令手下四下搜購千年人參萬年芝草之類的靈藥來補還元氣,連梁子翁這個關外參客都有幾根數百年人參,南帝身為大理國國主,這點事情做起來簡直不費吹灰之力;就算不論外物,南帝與王重陽換藝之後,身兼一陽指與先天功兩大神技,十五年的修煉未必就比不上其他人二十年,說不定第二次論劍時功力更精進多幾分,裘千仞豈非白做了一場無用功?以裘千仞的才智,不可能想不到這一點,那他為何還要做出這種不智之事,著實令人費解,說不定當中另有內情。
至於說裘千仞做了“宋奸”一事,的確是板上釘釘,無可辯駁。然其罪雖惡,其情卻可憫。裘千仞的師傅,即上代鐵掌幫幫主上官劍南本是韓世忠手下將領,與嶽飛、韓世忠一樣屬於朝中的“抗金派”,與秦檜所屬的“和金派”兩相對立。自從嶽飛被秦檜陷害之後,朝中抗金一派盡被貶斥,上官劍南也受連累,被逐出軍中,後來落草為寇,加入了鐵掌幫。上官劍南雖然身在草莽,但心係朝堂,他將鐵掌幫發展壯大之後,屢屢聯絡朝中官員,欲行抗金之事,不料被和金派所忌,最終發動兵馬圍剿鐵掌幫,鐵掌幫因此元氣大傷,上官劍南也傷重而亡。
上官劍南是裘千仞最為敬重之人,對他來說亦師亦父。師父一心為國,卻被南宋所害,他對南宋朝堂之恨,遠超金國。而他之所以投靠金國,其實目的正是為了複仇——你們既然一心投降金國,我索性反戈一擊,助金人將爾等昏君奸臣盡數屠滅,屆時且看爾等嘴臉!正是在仇恨的驅使下,他才倒行逆施,徹底翻轉鐵掌幫的行徑,投靠成為金國爪牙。
平心而論,宋奸固然可恥,但丁漁不覺得自己有立場去鄙視他——沒有淪落到相似的境地,沒有背負相似的仇恨,他不知道自己會否做出同樣的事情。
撇開兩宗罪行不提,丁漁對裘千仞的武功心智還是相當欽佩的:鐵掌功原本不過是介乎一二流之間的武功,卻硬生生被他練到了超一流境界;而鐵掌幫也是在他手上從元氣大傷的普通幫派發展成超級大派,足可與丐幫比肩,其領導能力可見一斑。如能說服此人加入明教,把他弄到昆侖山,既可為大宋減少一名宋奸,又能加快明教的崛起速度,也算是丁漁對方清羽和明教的回報。
從太湖歸元莊見到裘千丈,丁漁就開始思考這件事情,他覺得成功的可能性其實不小。
第一,明教上代教主鍾相和上官劍南相交莫逆,如今的逍遙二老和裘千仞兩兄弟都是知交故友,這便有了談話的基礎。
第二,現今鐵木真已經一統草原,兵鋒直指金國,金國屢戰屢敗,形勢危如累卵,因此完顏洪烈才會病急亂投醫,想要用《武穆遺書》上的兵法與鐵木真對抗。裘千仞不是傻子,這個時候還死抱著金國這根朽木不放,無異與金國殉葬。
第三,明教和裘千仞誌趣相投。裘千仞誌在覆滅南宋,而明教則誌在造反,從北宋到南宋,再到元朝,甚至到了明朝時候又開始造明朝的反,可謂專業造反三百年,如今與裘千仞的目的正好相合。
正是有了這三條,丁漁認為,哪怕無法說服裘千仞加入明教,至少兩人不會翻臉。如果談話的氣氛足夠友好,說不定丁漁還能夠在鐵掌峰附近潛修。湘中一帶山清水秀,習武之餘正好寄情山水,偶爾去找裘千仞切磋一番,想來他也不會拒絕——一個五絕層次的陪練,想來便覺興奮。
拿定主意之後,丁漁一路西行,沿途大把銀兩揮灑出去,買來上好藥材補氣益體,內功突飛猛進。八天後,來到了長沙城。
長沙城中有明教的分壇,丁漁在城中顯眼處用炭筆留下了聖火符號,下麵附上龍象二字,不到半天,當地的分壇壇主便找到了丁漁。丁漁交給他一封書信,讓他轉交明教總壇。信中說明了他收服海龍幫,以及對裘千仞的計劃。畢竟裘千仞不同於吳大明,以明教的底蘊,足以駕馭吳大明這個小海盜;但裘千仞則不同,一不小心說不定被他反客為主,所以丁漁須得先征求方清羽這個教主的意見,若是他不同意,丁漁就不提招攬之事,純粹去友好切磋一番便罷。
一個月後,湘江邊上湘香樓。
丁漁叫了一大桌酒菜:一條五斤重的洞庭烏魚,魚骨熬成乳白濃湯,魚肉片成薄如紙片的蝴蝶狀,與魚子一同在魚湯中浸熟;一缽紅煨牛蹄筋;一缽海參燉鹿肉;一大盤細如發絲的麻辣百葉;整隻紅燒仔雞;一大碗香辣野豬肉;旁邊還放著一圈野菜、果子,以及一大壇自帶的參茸老酒。
他不是在宴客,這一桌酒菜僅僅是他一頓的食量——內外兼修的結果就是消耗大增,必須要用大量食物來補充,所以說窮文富武,光是這一頓的花費,就夠普通人家過半個月的。酒樓中的食客大多已經見慣不怪,不再像初見時那般目瞪口呆。酒樓的老板更是樂不可支,自從丁漁來了之後,酒樓的生意比平時好了兩成不止,其中一半是丁漁的食量,另一半是周圍食客受丁漁影響,不知不覺地竟也飯量見長。
正當丁漁吃的高興,一個員外郎打扮的男子踏上了二樓,他一見丁漁便笑容滿麵地上前打招呼,兩人互相敬了三杯酒之後,那員外郎告罪一聲,自行找了張空桌坐下。
丁漁微微一笑,那員外郎便是明教長沙分壇的壇主,方才趁著敬酒的功夫悄悄遞給他一封書信——明教有回音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