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份奏折沒有人敢接,他們不是畏懼張居正的內閣首輔威儀,就是不敢得罪小皇帝。[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鄒雲標一氣之下親自拿著奏折,到宮門口敲響了登聞鼓。登聞鼓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凡是大明官員無論職位高低,對國家有任何的建議或者要彈劾某個皇親國戚都可以敲響登聞鼓。登聞鼓一響奏折可以直接道皇帝手裏,而且要給予比較滿意的答複。不過敲響登聞鼓需要付出代價的。為了防止大家隨意誣告和肆意打攪皇帝的生活,凡是敲響登聞鼓的官員必須做好挨打的準備。無論結果如何,敲響登聞鼓的官員都要挨一頓板子,算是打攪皇帝休息的代價。要是被查證是誣告或者證據不足的話,這個官員就會受到加倍的處罰,所以一般的官員不敢隨便敲響登聞鼓。
登聞鼓已經好久沒有被敲響了,鄒雲標敲響登聞鼓不久,幾乎所有的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宮門口。有權有勢的人派出親信打聽消息,一些中下級官員甚至親自趕過來看熱鬧。鄒雲標一個人跪在宮門口,雙手捧著奏折舉過頭頂,等待內侍取走自己的奏折獻給小皇帝看。自從敲響登聞鼓後,鄒雲標已經成為了大家的注意目標,但是鄒雲標一點也不在乎,他要的是張居正遵守禮法,要小皇帝收回奪情的聖旨,他要讓所有的人不敢違反祖製。他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一個衛道士,一個就算不要命也要維護正義的人。
這份奏折不是馮保親自從鄒雲標那裏拿來的,但是馬上轉交到了馮保手裏,畢竟馮保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是宮中太監第一人。馮保看了奏折後也大吃一驚,沒想到還有這麽不怕死的官員。張居正是內閣首輔,下聖旨的是小皇帝,鄒雲標等於一下子得罪了天下最不能得罪的兩個人。如今小皇帝漸漸長大,兩宮皇太後也開始放權給小皇帝,張居正也開始讓小皇帝自己決斷。這道奪情不讓張居正回家丁憂的聖旨是小皇帝親自決斷的第一道旨意,張居正和兩宮皇太後都覺得小皇帝這一次做得很好。兩宮皇太後剛剛表揚了小皇帝,小皇帝也很得意的時候,鄒雲標這道奏折等於打了小皇帝一個耳光。奏折不但讓張居正很尷尬,更會讓小皇帝很生氣,看來這個鄒雲標要出大事情了。[.超多好看小說]
登聞鼓一響小皇帝也聽見了,馮保不敢也不好意思不把奏折送到小皇帝那裏去。不過馮保擔心小皇帝做出什麽出格的事情,連忙把這個消息送到張居正府上和兩宮皇太後那裏去。馮保把奏折親手交給小皇帝後,死死地看著小皇帝的表情,就擔心小皇帝在來人之前做出什麽憤怒的事情。心裏默念著兩宮皇太後快點過來,因為這件事情牽連著張居正,張居正不好意思親自出麵,再說張居正在宮外也不能第一時間趕到這裏,唯一可以鎮得住小皇帝脾氣的人隻有兩宮皇太後了。
小皇帝並沒有看見馮保嚴肅的表情,坐在書房的椅子上,隨手打開這份影響到他休息的奏折。隻不過一轉眼的功夫,小皇帝的懶散表情就變了。一邊服侍了小皇帝近三年的一個宮女幾乎第一次看見小皇帝這種表情,嚇得差一點暈過去。其他幾個隨身伺候的太監宮女也感覺到了異樣,隻有馮保十分冷靜地看著小皇帝。這個小皇帝是馮保一手帶大的,他深知這個小皇帝不但有雄心壯誌,而且十分自負。從來沒有受到過什麽挫折的小皇帝,剛剛有了一點點的自信和成就,就有人明著對抗,小皇帝當然受不了了。鄒雲標名義上是責怪張居正不應該不丁憂,不應該為了手裏的權力不為老父親守孝,其實是在指責小皇帝不應該下達奪情的聖旨,是在指責小皇帝做錯了。
這道奏折讓馮保馬上想起了當年海瑞寫給嘉靖皇帝的那道奏折,同樣是指桑罵槐的指責皇帝做錯了事情。隻不過海瑞沒有敲響登聞鼓,鄒雲標比海瑞更加不怕得罪人。馮保這時候才發覺其實他一手帶大的小皇帝和他的皇爺爺嘉靖皇帝很像,都是十分自負又聽不見反對意見的君王。就連生氣的神情和表情幾乎都一樣的,馮保當初受裕王委派打聽嘉靖皇帝情緒時遠遠見過生氣的嘉靖皇帝一麵,這對爺孫徹底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嘉靖皇帝是不敢相信有人敢這麽直接地批評自己,所以生氣和憤怒的。小皇帝是沒想到他第一次獨立下旨,自認為做的很正確的決定,就這麽被人說成了錯誤的決斷。鄒雲標的奏折就像刀子一樣,一個字一把刀刀刀刺進了小皇帝的心裏。小皇帝終於感受到了當初皇爺爺嘉靖皇帝被海瑞欺負的感覺。他覺得自己比皇爺爺更加受辱,鄒雲標敲響登聞鼓送進奏折直接斥責自己,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下的第一道聖旨就是錯的,簡直是在說自己沒有能力沒有資格當這個皇帝。
小皇帝受不了這個打擊,憤然站起來準備衝出去和鄒雲標拚命。馮保見小皇帝這麽站起來就知道要出事,仗著自己城市小皇帝的大伴的身份,上去一把抱住小皇帝。馮保一邊抱著小皇帝安撫小皇帝,一邊叫人去催兩宮皇太後馬上過來。兩宮皇太後也以為小皇帝大了索性讓小皇帝自己當家做主,所以她們兩個人在一起談天說地。馮保派去的人不知道事情很嚴重所以不敢打攪兩宮皇太後聊天。直到李太後的貼身宮女看見了他,問他來這裏幹什麽,兩宮皇太後才知道馮保要她們趕去小皇帝那裏。李太後深知馮保的為人,要是小事的話馮保不會打攪兩宮皇太後休息。要是高興的事情或者小皇帝的私事,大可以請小皇帝來這裏,而不是請兩宮皇太後去小皇帝那裏。對的,不是李太後一個人而是兩宮皇太後一起去,看來出了什麽大事情了。李太後連忙請姐姐陳太後和她一起去小皇帝那裏。就在她們去小皇帝的路上,遇上了小皇帝的隨身太監,他是馮保叫來請兩宮皇太後立刻去小皇帝書房的人。
兩宮皇太後趕到小皇帝的書房,就看見一大群太監宮女跪在地上,馮保死死地抱住有點異樣的小皇帝。李太後也知道出事了,而且事情一定不小。下令所有的太監宮女都出去,隻留下幾個親信和兩宮皇太後和馮保、小皇帝。小皇帝看見兩宮皇太後後,心情好像平靜了一點,掙開馮保的控製,抱住陳太後大哭起來。小皇帝雖然是李太後親生的,但是從小和陳太後親近,這是李太後一塊心病。李太後擔心自己太寵著這個兒子,所以從小對小皇帝很嚴格,所以小皇帝有點怕這個親生母親。反而是不是生母的陳太後從小寵著這個兒子,幾乎是有求必應,所以小皇帝比較親近這個嫡母。不過小皇帝也有好幾年沒有抱著陳太後了,而且是抱著陳太後大哭的場麵。陳太後手忙腳亂地安撫小皇帝,李太後有點吃醋地看了看這對母子後,把注意力放在了知情人馮保身上。馮保馬上把小皇帝丟在地上的奏折撿起來雙手捧著交給李太後。
李太後粗通文墨,勉強可以看得懂奏折,在小皇帝小的時候也曾經代小皇帝看過幾年的奏折。可是李太後也是第一次看到這種奏折,李太後反複看了三遍這本並不長的奏折才放下。鄒雲標也知道小皇帝學問不深,所以並沒有說的太深奧,所以李太後也還是看得懂的。可是鄒雲標的話依然讓李太後很生氣,這個奪情的決定雖然是小皇帝獨立下達的聖旨,其實事先和自己商量過,自己也是同意的。鄒雲標這麽做不但得罪了張居正和小皇帝,更是在指責自己這個皇太後在張居正丁憂的事情上也犯錯了。李太後還是第一次被臣下這麽明著指責過,她心裏十分的不舒服。一想起兒子剛才的情緒,李太後覺得兒子真的很委屈。留下張居正是為了朝局的穩定,為了她們母子不會措手不及,並沒有做錯。再說了馮保說了張居正自己也不想丁憂,她們母子隻不過是做了順水人情而已。奪情聖旨下達後,張居正的表現也讓李太後覺得自己沒有做錯。可是就這麽一個小官不但有意見,而且敲響登聞鼓送上奏折這麽明著指責小皇帝和她自己簡直是太過分了。
就在這個時候司禮監的一個太監送來了鄒雲標的檔案,馮保接過一看之後心裏有了底。他把鄒雲標的來曆簡單地介紹給李太後和小皇帝聽,小皇帝是聽不進去心裏一肚子的委屈,李太後馬上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原來是高拱的舊勢力利用這個機會針對張居正和小皇帝。名義上是指責張居正這個內閣首輔,實際上是把她這個皇太後和小皇帝也一起算計進去,讓他們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李太後不愧是一個有經驗的政治老手,她深知朝廷裏麵像鄒雲標這種人不少,不能讓他們團結起來,更加不能讓事情擴大。所以這個鄒雲標不但不能死,而且不能關進詔獄受苦,不然更多的人利用這件事情針對張居正和他們母子。不過不給鄒雲標一點苦頭的話不要說是小皇帝不答應,就連李太後她自己也不甘心。所以李太後要馮保親自去見鄒雲標,駁回鄒雲標的奏折同時給鄒雲標一個教訓。
;
登聞鼓已經好久沒有被敲響了,鄒雲標敲響登聞鼓不久,幾乎所有的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宮門口。有權有勢的人派出親信打聽消息,一些中下級官員甚至親自趕過來看熱鬧。鄒雲標一個人跪在宮門口,雙手捧著奏折舉過頭頂,等待內侍取走自己的奏折獻給小皇帝看。自從敲響登聞鼓後,鄒雲標已經成為了大家的注意目標,但是鄒雲標一點也不在乎,他要的是張居正遵守禮法,要小皇帝收回奪情的聖旨,他要讓所有的人不敢違反祖製。他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一個衛道士,一個就算不要命也要維護正義的人。
這份奏折不是馮保親自從鄒雲標那裏拿來的,但是馬上轉交到了馮保手裏,畢竟馮保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是宮中太監第一人。馮保看了奏折後也大吃一驚,沒想到還有這麽不怕死的官員。張居正是內閣首輔,下聖旨的是小皇帝,鄒雲標等於一下子得罪了天下最不能得罪的兩個人。如今小皇帝漸漸長大,兩宮皇太後也開始放權給小皇帝,張居正也開始讓小皇帝自己決斷。這道奪情不讓張居正回家丁憂的聖旨是小皇帝親自決斷的第一道旨意,張居正和兩宮皇太後都覺得小皇帝這一次做得很好。兩宮皇太後剛剛表揚了小皇帝,小皇帝也很得意的時候,鄒雲標這道奏折等於打了小皇帝一個耳光。奏折不但讓張居正很尷尬,更會讓小皇帝很生氣,看來這個鄒雲標要出大事情了。[.超多好看小說]
登聞鼓一響小皇帝也聽見了,馮保不敢也不好意思不把奏折送到小皇帝那裏去。不過馮保擔心小皇帝做出什麽出格的事情,連忙把這個消息送到張居正府上和兩宮皇太後那裏去。馮保把奏折親手交給小皇帝後,死死地看著小皇帝的表情,就擔心小皇帝在來人之前做出什麽憤怒的事情。心裏默念著兩宮皇太後快點過來,因為這件事情牽連著張居正,張居正不好意思親自出麵,再說張居正在宮外也不能第一時間趕到這裏,唯一可以鎮得住小皇帝脾氣的人隻有兩宮皇太後了。
小皇帝並沒有看見馮保嚴肅的表情,坐在書房的椅子上,隨手打開這份影響到他休息的奏折。隻不過一轉眼的功夫,小皇帝的懶散表情就變了。一邊服侍了小皇帝近三年的一個宮女幾乎第一次看見小皇帝這種表情,嚇得差一點暈過去。其他幾個隨身伺候的太監宮女也感覺到了異樣,隻有馮保十分冷靜地看著小皇帝。這個小皇帝是馮保一手帶大的,他深知這個小皇帝不但有雄心壯誌,而且十分自負。從來沒有受到過什麽挫折的小皇帝,剛剛有了一點點的自信和成就,就有人明著對抗,小皇帝當然受不了了。鄒雲標名義上是責怪張居正不應該不丁憂,不應該為了手裏的權力不為老父親守孝,其實是在指責小皇帝不應該下達奪情的聖旨,是在指責小皇帝做錯了。
這道奏折讓馮保馬上想起了當年海瑞寫給嘉靖皇帝的那道奏折,同樣是指桑罵槐的指責皇帝做錯了事情。隻不過海瑞沒有敲響登聞鼓,鄒雲標比海瑞更加不怕得罪人。馮保這時候才發覺其實他一手帶大的小皇帝和他的皇爺爺嘉靖皇帝很像,都是十分自負又聽不見反對意見的君王。就連生氣的神情和表情幾乎都一樣的,馮保當初受裕王委派打聽嘉靖皇帝情緒時遠遠見過生氣的嘉靖皇帝一麵,這對爺孫徹底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嘉靖皇帝是不敢相信有人敢這麽直接地批評自己,所以生氣和憤怒的。小皇帝是沒想到他第一次獨立下旨,自認為做的很正確的決定,就這麽被人說成了錯誤的決斷。鄒雲標的奏折就像刀子一樣,一個字一把刀刀刀刺進了小皇帝的心裏。小皇帝終於感受到了當初皇爺爺嘉靖皇帝被海瑞欺負的感覺。他覺得自己比皇爺爺更加受辱,鄒雲標敲響登聞鼓送進奏折直接斥責自己,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下的第一道聖旨就是錯的,簡直是在說自己沒有能力沒有資格當這個皇帝。
小皇帝受不了這個打擊,憤然站起來準備衝出去和鄒雲標拚命。馮保見小皇帝這麽站起來就知道要出事,仗著自己城市小皇帝的大伴的身份,上去一把抱住小皇帝。馮保一邊抱著小皇帝安撫小皇帝,一邊叫人去催兩宮皇太後馬上過來。兩宮皇太後也以為小皇帝大了索性讓小皇帝自己當家做主,所以她們兩個人在一起談天說地。馮保派去的人不知道事情很嚴重所以不敢打攪兩宮皇太後聊天。直到李太後的貼身宮女看見了他,問他來這裏幹什麽,兩宮皇太後才知道馮保要她們趕去小皇帝那裏。李太後深知馮保的為人,要是小事的話馮保不會打攪兩宮皇太後休息。要是高興的事情或者小皇帝的私事,大可以請小皇帝來這裏,而不是請兩宮皇太後去小皇帝那裏。對的,不是李太後一個人而是兩宮皇太後一起去,看來出了什麽大事情了。李太後連忙請姐姐陳太後和她一起去小皇帝那裏。就在她們去小皇帝的路上,遇上了小皇帝的隨身太監,他是馮保叫來請兩宮皇太後立刻去小皇帝書房的人。
兩宮皇太後趕到小皇帝的書房,就看見一大群太監宮女跪在地上,馮保死死地抱住有點異樣的小皇帝。李太後也知道出事了,而且事情一定不小。下令所有的太監宮女都出去,隻留下幾個親信和兩宮皇太後和馮保、小皇帝。小皇帝看見兩宮皇太後後,心情好像平靜了一點,掙開馮保的控製,抱住陳太後大哭起來。小皇帝雖然是李太後親生的,但是從小和陳太後親近,這是李太後一塊心病。李太後擔心自己太寵著這個兒子,所以從小對小皇帝很嚴格,所以小皇帝有點怕這個親生母親。反而是不是生母的陳太後從小寵著這個兒子,幾乎是有求必應,所以小皇帝比較親近這個嫡母。不過小皇帝也有好幾年沒有抱著陳太後了,而且是抱著陳太後大哭的場麵。陳太後手忙腳亂地安撫小皇帝,李太後有點吃醋地看了看這對母子後,把注意力放在了知情人馮保身上。馮保馬上把小皇帝丟在地上的奏折撿起來雙手捧著交給李太後。
李太後粗通文墨,勉強可以看得懂奏折,在小皇帝小的時候也曾經代小皇帝看過幾年的奏折。可是李太後也是第一次看到這種奏折,李太後反複看了三遍這本並不長的奏折才放下。鄒雲標也知道小皇帝學問不深,所以並沒有說的太深奧,所以李太後也還是看得懂的。可是鄒雲標的話依然讓李太後很生氣,這個奪情的決定雖然是小皇帝獨立下達的聖旨,其實事先和自己商量過,自己也是同意的。鄒雲標這麽做不但得罪了張居正和小皇帝,更是在指責自己這個皇太後在張居正丁憂的事情上也犯錯了。李太後還是第一次被臣下這麽明著指責過,她心裏十分的不舒服。一想起兒子剛才的情緒,李太後覺得兒子真的很委屈。留下張居正是為了朝局的穩定,為了她們母子不會措手不及,並沒有做錯。再說了馮保說了張居正自己也不想丁憂,她們母子隻不過是做了順水人情而已。奪情聖旨下達後,張居正的表現也讓李太後覺得自己沒有做錯。可是就這麽一個小官不但有意見,而且敲響登聞鼓送上奏折這麽明著指責小皇帝和她自己簡直是太過分了。
就在這個時候司禮監的一個太監送來了鄒雲標的檔案,馮保接過一看之後心裏有了底。他把鄒雲標的來曆簡單地介紹給李太後和小皇帝聽,小皇帝是聽不進去心裏一肚子的委屈,李太後馬上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原來是高拱的舊勢力利用這個機會針對張居正和小皇帝。名義上是指責張居正這個內閣首輔,實際上是把她這個皇太後和小皇帝也一起算計進去,讓他們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李太後不愧是一個有經驗的政治老手,她深知朝廷裏麵像鄒雲標這種人不少,不能讓他們團結起來,更加不能讓事情擴大。所以這個鄒雲標不但不能死,而且不能關進詔獄受苦,不然更多的人利用這件事情針對張居正和他們母子。不過不給鄒雲標一點苦頭的話不要說是小皇帝不答應,就連李太後她自己也不甘心。所以李太後要馮保親自去見鄒雲標,駁回鄒雲標的奏折同時給鄒雲標一個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