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年,也就是公元1721年,羅刹國的軍隊,在彼得一世的率領下,擊敗了強鄰瑞典,取得了第三次北方戰爭的勝利。


    戰後,瑞典失去了17世紀後得到的所有海外領地,包括愛沙尼亞、立窩尼亞、因格裏亞,凱克斯霍姆、卡累利阿在內的大片領土,全都割讓給了羅刹國。


    對於羅刹國而言,這是一場空前輝煌的勝利,它終於實現了稱霸波羅的海地區的戰略目的。


    彼得一世不僅獲得了全羅刹國皇帝的頭銜,還得到了“大帝”和“祖國之父”的稱號。


    客觀的說,第三次北方戰爭,對於瑞典和羅刹國而言,都屬於是賭上國運的關鍵之戰。


    勝者崛起,敗者沉淪。


    曆史驚人的相似。


    中日甲午戰爭,日方獲勝後,就明目張膽的吞並了朝鮮半島,割走了台灣島,正式崛起為東亞的軍事霸主,


    賭輸了國運的大清,則陷入到漫長而又痛苦的下坡之路,完全無法自拔。


    凡事就怕比較!


    裝備了新式武器,接受了新式軍事理論指引的少量羅刹軍,自西向東,一路侵略過去,所向披靡,並最終成為了中國的心腹之患。


    這就說明,即使是近代三流工業國的羅刹帝國,在征服西伯利亞遊牧民族之時,依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形成了降維打擊。


    再看大清朝這邊,老皇帝不僅漠視於西方軍事技術的進步,而且,還把大口徑的火炮都封存了,八旗火器營隻留下了子母小炮和少數鳥銃等遠遠落後於時代的武器。


    18世紀初的大英帝國海軍裏,最弱的三級風帆戰列艦,大約1300-1800噸左右,配備了26門24磅炮,26門12磅炮,18門6磅炮。


    同一時期的大清水師,最厲害的大趕繒戰船,不足300噸,配備了大炮4門(6磅)、鬥頭炮1門(2磅)、百子炮4門(霰彈)、子母炮2門(半磅)、鳥槍28杆。


    這還怎麽比?怎麽打?


    試問,這樣的大清,怎麽可能不亡呢?


    羅刹國和準噶爾汗國,時友時敵,根源是羅刹國對於領土的吞並野心,實在是太過強烈了。


    隻要準噶爾汗國的國力稍弱,羅刹人就要南侵。


    問題是,裝備火槍和火炮的羅刹人,居然屢屢敗於準噶爾人之手。


    準噶爾人的武器裝備,肯定不如羅刹人那麽先進。但是,準噶爾人的運氣很棒,擁有不世出的名將——大策淩敦多布。


    一般人,幾乎沒有聽說過大策淩敦多布的名字。


    但是,真實的曆史上,大策淩敦多布隻帶了六千人,就擊敗了擁兵數萬的拉藏汗,滅了和碩特汗國。


    羅刹國的布赫戈利茨中校,率領配備了專業炮兵的兩個步兵團,以及700多名騎兵組成的三千殖民軍,實施南侵計劃,企圖在亞梅什湖地區建立殖民要塞。


    大策淩敦多布,這個軍事天才率領不足一萬人的遊牧騎兵,居然正麵擊敗了火力占據絕對優勢的布赫戈利茨侵略軍,將羅刹人趕出了準噶爾汗國的領地。


    老皇帝告訴玉柱,半個月前,一萬餘名武裝到牙齒的羅刹人,突然圍攻額駙策棱治理下的胡圖斯要塞。


    羅刹人選的進攻時機,恰到好處,因為額駙策棱剛剛被老皇帝召回京城述職。


    胡圖斯要塞的重要戰略意義,勿須多說廢話。


    一言以蔽之,這裏若是丟了,整個蒙古地區,從此就不太平了。


    老皇帝三次親征準噶爾,為的就是平定蒙古,確保京城以北幾千裏內,平安無事。


    “是可忍,孰不可忍,羅刹人欺負朕老了,打量著我大清無人乎?”


    玉柱一聽就知道,老皇帝徹底被羅刹人激怒了,這是打算丟出王炸。


    如果是別的軍事行動,玉柱多半會裝傻。


    因為,玉柱已經是名副其實的首相了,再捏著龐大的兵權,那就太犯忌諱了。


    但是,羅刹國南侵,如果不及時的把他們趕出去,後患無窮!


    國戰當頭,玉柱也顧不得計較太多了,當即主動請戰。


    “汗阿瑪但有所命,臣兒絕不推辭。”


    老皇帝和羅刹人打過多次交道,頗知道羅刹火槍和火炮的厲害。


    沒有攻城重炮的加持,羅刹人占據的軍事要塞,簡直就是清軍的噩夢。


    實話說,打這種近代化的戰爭,整個大清朝,也就是玉柱最擅長了。


    “你帶著弘皙和策棱一起去增援喀爾喀蒙古,若是胡斯圖要塞已經丟了,務必給朕搶回來,明白麽?”


    沒辦法,老皇帝即使再不想玉柱繼續刷軍功,積攢軍事威望,被逼無奈之下,也隻得啟用他了。


    不過,老皇帝留了一手,安排弘皙跟著玉柱一起去。


    咳,誰還不知道老皇帝的小心思呀?


    從無作戰經驗的弘皙,他懂個球啊?


    但是,此戰若是打贏了,弘皙必須撈到首功,玉柱不過是襯托紅花的綠葉罷了。


    在大事上,玉柱從來不糊塗。


    實話說,這是一道單選題。


    假如打了勝仗後,隻要玉柱的軍功折子裏,沒把弘皙列為首功。嘿嘿,等他回京之日,就是下獄之時。


    當然了,若是打輸了,黑鍋也隻能由玉柱去背,和弘皙沒有半文錢的關係。


    這種虧本的買賣,玉柱偏要主動攬上身。


    唉,怎麽說呢,隻能說玉柱畢竟是接受過現代教育的高級知識分子,抗擊羅刹侵略的家國情懷,始終斬不斷,割不盡。


    老皇帝盯著玉柱,看了很久,方才許諾說:“此戰若勝,哪怕再多人反對,朕必晉你固山貝子。”


    玉柱肯定要推辭,他抬起頭,老皇帝便擺手製止了他。


    “是你應得的,不許推辭。”老皇帝含而不露的表態,隨即堵了玉柱的嘴。


    嗨,具體指揮打勝仗的玉柱,若是不晉貝子爵,老皇帝又怎麽好意思狠狠的抬舉弘皙呢?


    唉,綠葉就是個悲劇,隻能襯托紅花的鮮豔和美麗啊!


    當天,旨意就頒下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中和殿大學士玉柱,拜定國大將軍,特賜白虹刀……二品及以下武臣,皆可先斬後奏,欽此。”


    旨意連發了數道,弘皙被授為征西將軍,任大軍的副帥,額駙策棱則被授為靖邊將軍。


    不懂曆史的人,隻知道所謂的撫遠大將軍很厲害。


    實際上,從清軍入關,迄今為止,隻有和碩豫親王多鐸,被拜為定國大將軍。


    在大清朝所有的大將軍裏邊,排第一的是多爾袞擔任過的奉命大將軍,其次便是定國大將軍。


    順治四年,多鐸進封為輔政叔德豫親王,隨即取代了鄭親王濟爾哈朗,登上了輔政王的寶座。


    不誇張的說,隻要此戰獲勝,讓弘皙順勢撈足了軍功,也就奠定了玉柱是托孤諸輔臣之首的崇高地位。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騙了康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司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司空並收藏騙了康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