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帶著一隊人馬在後壓陣。


    起初的時候,那炮雨已讓他心驚。


    不過……他對於重騎還是極有信心的。


    至少他覺得,這火炮的威力,雖然可製造大量的殺傷,可隻要能闖過去,便沒事了。


    他看到漫山遍野的重騎朝著那仁川如烏雲一般的壓過去。


    心裏還頗有幾分欣慰。


    可很快……殘酷的現實,立馬讓他的心態徹底的崩潰了。


    槍聲響起,數不盡的人倒下。


    而後……重騎開始不穩,短短半個時辰不到的時間,重騎的傷亡便達到了兩成。


    一萬多人……倒在了馬下。


    其餘的重騎……終於崩潰了。


    他們瘋了似的開始竄逃。


    高陽不得不下令約束逃亡的重騎,重新組織起來。


    這一次……顯然是大敗,可高陽相信,隻要重新組織了士兵,自己手裏依然還有八九萬兵馬,足以穩住大局!


    而後再想辦法……試探出這唐軍到底是什麽武器,再徐徐圖之便是。


    因而,高陽覺得還有機會。


    他雖然是痛心不已,可至少本錢沒有輸,那麽就依舊還有勝算。


    這種心態,倒不是自大,而是事實。


    畢竟在他看來,那些躲在溝裏的唐軍,是沒辦法追擊的,兩條腿再怎樣也沒有四條腿跑的快。


    這一點,他心知肚明,就好像當初高句麗的敵人突厥人一般。


    那些突厥人當初常年和高句麗人作戰,可突厥人敗了一次,還可以卷土重來,因為他們即便敗了,也可迅速的依靠騎兵脫離戰場,重新休養,而後打起精神來再戰。


    可是高句麗卻是輸不起的,因為一旦潰敗,擁有騎兵的突厥人便會趁勢掩殺,而後全軍覆沒。


    古人們對於騎兵的恐懼,就源於此。


    可就在此時……高陽卻見識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重騎威力了。


    隻見三千重騎,風馳電掣一般的殺出,那氣勢,就如同踏破大地!


    於是那些慢吞吞的高句麗重騎,即便是亡命,竟也迅速地被追上,而後……被反複衝殺。


    所過之處,屍首遍野,血流成河。


    而這……顯然更加製造了敗兵們的恐慌情緒。


    於是敗兵們在驚慌失措中相互踐踏,猶如沒頭的蒼蠅一般,完全沒了章法。


    “將軍……敗了……敗了……”


    有人淒聲大吼:“快走啊!”


    是啊……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那大唐重騎,如火如風,肆意追殺,一旦他們察覺到了後隊的高陽人等,還跑得掉嗎?


    高陽看著眼前血淋淋的場景,已是徹底的心亂了。


    這是五萬重騎啊……就這麽的沒了。


    這是高句麗集了全國之力,才養起來的精銳!


    不隻如此……那五萬輔兵……隻怕也逃不掉了。


    想到這裏,高陽渾身打著冷顫。


    他的身側倒還有一隊騎兵,當然,這都是輕騎,這些都是他的心腹,當然不可能都穿戴著沉重的重甲。


    再後,則是無數已經開始恐慌的輔兵了,他們壓根連馬都沒有,一旦混亂,勢必成了任人宰割的魚肉。


    這裏可是深入了百濟,一旦潰敗,就失去了糧草,還能往哪裏跑?


    此時的高陽,已經很清楚,自己已經不可能再組織起敗兵了。


    於是他紅著眼睛,咬了咬牙,毫不猶豫的道:“走。”


    說罷,立馬帶著身邊的輕騎,匆忙地向北狂奔。


    而那被留下來的數萬輔兵,尚未投入戰場,見了此情此景,已徹底的慌了,已有大半人轉身便逃,也有人不知所措。


    很快,那些高句麗的重騎,便被殺了個片甲不留。


    而後在戰場之上,有人大喊:“下馬者生,上馬者死。”


    在生命的跟前,似乎一切都是浮雲,特別親眼看著自己一個個同伴一個個倒下,身在這猶如地域一般的地方,故而隻片刻功夫,王琦和許多人便毫不猶豫地紛紛落馬了!


    他們驚惶不安的丟下了武器,而此時……那一隊大唐重騎,卻已奔著後隊的數萬輔兵,發起了攻擊。


    就在此時,天上下起了雪絮。


    雪花飄落,落在這數不清的屍首上,襯托著這生靈塗炭的悲涼!


    地上到處都是人的哀嚎,無主的戰馬打著響鼻,佇立於原地。


    漫山遍野的步兵,已經開始拔出了腰間的佩刀,而後三五成群,開始掃蕩戰場。


    對落馬之人,繳了武器,喝令其自行捆綁。


    若是重傷者,則是毫不猶豫補上一刀,算是給對方一個痛快。


    步兵們掃蕩了一遍之後,而後便開始組織起仁川城內的難民們繼續掃蕩戰場。


    但凡願去的,需將所有屍首負責掩埋,不過好處便是……所有的戰利品,統統歸屬他們。


    一下子的,便征集了八九千人,這些人浩浩蕩蕩的出現在戰場,忍著惡臭,卻是幹勁十足。


    他們活下來了。


    最重要的是……掃蕩戰場,本身就是一樁美差,尤其是對於那些窮苦人而言。


    這些刀劍,還有甲胄,仁川城裏有專門的人收購,大幾十文錢一斤。


    不隻如此,這些屍首身上,說不準還藏著銅錢等物,若是遇到一個武官,那麽戰利品就更加的豐厚了。


    原本這些事,是天策軍去幹的。


    可顯然,天策軍不屑去搶奪這些戰利品,他們的餉銀豐厚,待遇也是極好,將來立了功,有遠大的前程,就算將來退伍,也會有較為體麵的工作。


    仁川城已傳出了捷報,一時之間,城中嘩然,許多人都不免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感覺。


    當日,仁川的土地和宅邸,價格便攀升了數成!


    這其實也都可以理解。大唐的軍力足以一日之間擊破高句麗的精銳,這就意味著,這仁川已處於絕對安全的狀態。


    在劫後餘生之後的人,是最懂得安全的可貴的,再加上仁川因為大量難民湧入,各種資本價格本就在攀升,也有不少人想盡辦法在此投資,獲得盈利。


    而就在此時……陳正泰卻是馬不停蹄,一麵命人收容敗兵,一麵命人預備好艦船。


    因為到了次日後,大軍便將登上艦船,沿著陸地一路北上,將直抵靠近高句麗都城的港灣,而後登陸,目標……國內城。


    ………………


    朝廷的大軍,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裏,抵達了遼河。


    在此期間,徐達早已率軍到達幽州。


    至十月,李世民的車駕先至定州。


    在這定州的前線,李世民頒布了許多的詔書,要求各地出征的府兵,若父子從軍者,留兒子在家,兄弟從軍者,留弟弟在家,各地府兵,若有老弱病殘,則可在定州待命。


    此時軍中出現了一些疫情,李世民便親**問生病的士兵,把他們托付給州縣治療。


    李世民的出現,大大的增加了河北之地軍民百姓征高句麗的熱情!


    於是,有很多人不預征名,自願以私裝從軍,紛紛請命,口稱:“不求縣官勳賞,惟願效死遼東!”


    李世民得到了奏疏之後,卻並不允許。


    而後,他一路帶著禁軍疾奔,火速地親至前線。


    唐軍的進展很快,因為高句麗的主力都在國內城一帶,遼東諸郡多為老弱病殘!因而,李靖輕易的率軍渡過了遼河,於是遼東諸郡的高句麗城池紛紛閉門自守。


    不久,張公瑾率軍,向建安城進兵的途中,擊破了三千高句麗士兵,斬首千餘,獲得了第一場大捷。


    捷報傳到了李世民的大帳。


    李世民大喜,開懷大笑地對張千和隋軍的長孫無忌等人道:“張公瑾勇不可當,朕之虎將也,有此強將精兵,何愁遼東不能平定呢?”


    於是,下旨犒賞張公瑾所部,敕張公瑾為進封鄒國公。


    長孫無忌等人的心裏都酸溜溜的。


    其實他們心裏很清楚,張公瑾這一次的戰績很水,畢竟率領精銳,直接破了幾千高句麗的郡兵而已,這些郡兵,各部的將軍誰若是遭遇,都能大破。


    可張公瑾的運氣也是見了鬼了,就是這麽的好!


    這遼東各城的高句麗人都禁閉不敢出來,偏巧就有一群無頭蒼蠅,還恰好又被張公瑾碰到,這張公瑾直接從郡公升為了國公,一下子完成了人生的逆襲。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一次張公瑾的功勞雖然很水,卻也知道陛下之所以重賞,其實就是千金買骨!


    李世民的意思很明顯,這破了幾千散兵遊勇,朕便如此不吝賞賜,這高句麗號稱有官軍六十萬,還有十數萬精銳,大家還愣著幹什麽,帶著各部趕緊去搶人頭吧。


    不得不說,這一手很有效。


    不久之後,秦瓊所部,便破了建安城,一下子打開了遼東的門戶。


    磨刀霍霍的各部,齊頭並進,以至於李靖的中軍居然有些追趕不上。


    而李世民的大營,也是喘氣的功夫,便緊緊追上。


    這也沒辦法,前頭的進展太快了,攻勢痕跡,大家都在拚命,一個個憋足了勁。


    今天前線是在這裏,明日這前線就向西推了三四十裏了。


    李世民禦駕親征,他的大帳,自然而然也要死死咬著前頭的各部兵馬。


    隻是如此一來,倒是糧草的供應,一下子的拉長了。


    這令李世民意識到……這樣的打法固然進展很順利,卻容易出現戰線過長,被高句麗人反擊的危險。


    於是又下旨,令各部稍作休整。


    可這個時候,果然傳出了噩耗,李思摩所部攻打白岩城,終於受挫,將士損失了一千多人,而李思摩更是運氣不好,被弩矢射中。


    這李思摩大為恐慌,他心裏很清楚,各部的進展都很順,隻有自己攻白岩城,卻遭到了高句麗人的拚命抵抗,這第一場敗仗,便出在他的身上。


    李思摩乃是東突厥的貴族,早年便投奔了李唐,被李世民封為了右衛大將軍。


    他本是突厥人,此次作戰又很不順利,自然而然的就覺得李世民必定要懲罰他,於是忙上書請罪,一麵又讓人圍了白岩城,在城外養病。


    李世民得了奏疏,不免皺眉。


    長孫無忌道:“李思摩貪功冒進,此次遭遇了大敗,使我大唐為人所笑,陛下該罰他的俸祿,降他的爵位,以儆效尤。”


    李世民頷首:“這裏距離白岩城有多遠。”


    “七十裏。”


    李世民虎目一張,道:“命精銳的禁衛,輕騎隨朕來。”


    長孫無忌大惑不解。


    李世民卻已穿戴了甲胄,帶著數百精銳的禁衛,離開了禦營,一路朝白岩城狂奔。


    長孫無忌覺得這樣太危險了,雖有數百扈從,可這畢竟是戰場,誰知道各部的縫隙之間,是否還有高句麗賊軍,一旦遭遇,附近的各部兵馬,未必能營救及時。


    可顯然,李世民是冒險慣了,一路疾奔之後,在當日傍晚,便抵達了白岩城外。


    此時天寒地凍,即便李世民的麵上,也已凍得發紫,他先命人前去李思摩的大營報信,過不多時,軍中的將校紛紛出營行禮。


    這李思摩部,有小半乃是當初投降的突厥人,眾人見了李世民,皆是惶恐不安。


    眾人都猜想,此次受挫,想來陛下是來懲罰了。


    “李思摩何在?”李世民騎在高頭大馬上居高臨下地道。


    一名副將連忙上前道:“陛下,將軍受了傷,不能下地,聽聞陛下來了……”


    “帶朕去。”李世民口裏嗬著白氣,他覺得自己渾身都要凍僵了。


    等進了大營,這營地裏的篝火,總算緩解了他身上的寒意。


    到了一處大帳,李世民下馬,帶著眾將掀帳進去。


    李思摩此時正躺在榻上,滿心的焦慮不安。


    弩箭已經拔出了,不過他的情況並不是很好,他的兒子李建策此時正小心翼翼的在榻前,小心地服侍著。


    一見到李世民來了,李建策忙是行禮。


    李思摩一看,便掙紮著也想起來。


    李世民卻是上前,道:“將軍別來無恙?怎麽會被流矢所傷呢?好啦,你不必行禮,有傷在身,便躺在著和朕說話吧!”


    李思摩便慚愧地道:“陛下,臣貪功冒進,實在愧對陛下。”


    “不是你的過失。”李世民搖頭,歎了口氣道:“是朕太心急了,以至各部不得不勠力,你被弩箭所傷,定是你身先士卒,敢為人先的緣故。為將者就該如此,來,朕看看你的傷口。”


    李思摩這才放下了一些心,他沒想到李世民非但沒有責怪,反而為他辯解。


    小心翼翼的掀開了被褥,卻見這傷在李思摩的大腿外側,這傷口觸目驚心,已是生了濃血。


    於是李世民低頭,親自為其吮血。


    將傷口上的膿血吸出,李世民隨即起身道:“將軍好生休息,白岩城……暫不必急著攻下,朕這一路來,也是乏了,且先休息,明日再來看你的傷勢。”


    眾將在後,個個垂淚。


    李世民一走,李思摩卻已是老淚橫流,他忙將自己的兒子李建策以及眾將叫到進前,動容地道:“陛下如此厚待,為人臣的怎麽可以不效力呢?明日清早,點齊人馬,疾攻白岩城,此時白岩城中的守軍,已是疲憊不堪,不得給他們休養的時間,明日再攻,定能克城。”


    說罷,他目光一轉,落在自己的兒子身上:“李建策。”


    這李建策便行禮:“父親。”


    “明日你親帶兵為先鋒,不拿下城就不要活著回來,你是我的兒子,這白岩城,你務必要先登。你的這些叔伯,都是我的舊將,其他的話就不說了,我下不了地,破白岩城的事,便交給你們!從前我們作戰,性命相托,明日,我便將我的兒子托付給你們了。”


    眾將此時個個眼睛通紅,沒有不感動的,紛紛咬牙切齒地道:“敢不從命。”


    次日一早。


    李建策親帶將士攻城。


    城中的高句麗人以為唐軍受挫,一定會減緩攻勢,哪裏曉得,這一次攻勢更加猛烈。


    到處都是架了雲梯密密麻麻攀上城牆的唐軍將士,即便是弓箭和滾石都沒辦法遏製唐軍的進攻,城下早已是屍積如山,可唐軍格外的頑強。


    到了正午的時候,一人率先登城,正是李思摩的兒子李建策,隨即便被城中的守軍刺中了後腰。


    李建策齜牙裂目,揮刀斬了刺自己的守軍,而後用腰帶捆住自己的傷口,繼續作戰。


    守軍沒見過這樣拚命的人。


    此時攀爬入城者越來越多,數不盡的唐軍喊著突厥話或是漢話,瘋了似的清理城牆上的高句麗人。


    不久,城樓上的高句麗旌旗被李建策親自斬斷,一副大唐的旌旗飄揚在了白岩城中。


    李世民早已得知李思摩已經開始攻城了,並沒有阻止,直到奏報傳來:“陛下,校尉李建策,取了白岩城。”


    李世民隻頷首點頭道:“這是勇將啊,有這樣的將士,朕何愁區區高句麗呢?敕其為右驍衛副將……待平定高句麗,令其衛戍宮中。”


    這可是年輕人至高的榮譽,不說加官進爵,單一個衛戍宮中,隨時保護和隨扈天子,這便意味著將來的前程,一定是不可限量!


    要知道,這可隻有最親近的貴族子弟,才有如此的殊榮。


    ………………


    第二章送到,求點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貴公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山打老虎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山打老虎額並收藏唐朝貴公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