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移民占地這個民族的長久視角下,大順其實走到這一步,隻要把握住兩個問題。</p>
第一個,解決富人不肯去、窮人沒錢去的問題。</p>
第二個,保證海外投資的回報率,在強製使用華人、提高用工成本的前提下,利潤率仍舊高於買地收租。</p>
這裏就不得不注意,大順在南洋、印度方向的擴張;與大順在北太平洋、北美西海岸、大洋洲反向的擴張的一個根本不同。</p>
以北美為例。</p>
檀香山的人口,劉鈺可以負責任地說,就孟鬆麓搞得那一套東西,一旦檀香木貿易興起,原本脆弱的農業就會崩潰,人口照著一半少吧。</p>
大順的資本想要在北美挖金子,最近的、最富裕的勞動力從哪來?</p>
能也隻能是從大順本土,抓自己人去,作為勞動力。</p>
包括大洋洲,也是這麽個邏輯——如果北美西海岸,旁邊就是非洲奴隸產區,大順的資本要是肯他媽多花一個錢移一個河南山東的百姓去做勞力,那就見鬼了。</p>
這是和欲當買辦而不能的變種,欲用奴隸而不得,到時候不得不跨越廣袤的太平洋,從山東河南河北招人過去。</p>
所以,那邊是根本不用多花心思的,純靠看不見的手, 就沒有任何問題。</p>
而南洋、印度方向,如果要純靠看不見的手, 荷蘭的明天, 就是大順的今天——為誰辛苦為誰忙, 最後為他人作嫁衣裳,錢賺了一堆, 民族核心基本盤,那是一點沒擴大。</p>
因為,印度的勞動力價格, 和大順差毬不多。</p>
而且從距離、死亡率、熱帶氣候適應、文化傳統、種姓苦役傳統等問題來看,比大順這邊的移民要廉價。</p>
所以,劉鈺這邊出台了非常嚴格的用工比例法,一些尤其是可以獲得高額利潤的地方, 如寶石礦等,強製要求足夠數量的華人比例。</p>
錢,有得賺,而且肯定比買地收租要高。</p>
但錢,也不能無限賺, 不可能讓他們為了節省成本,去招募一堆便宜的泰米爾人。</p>
或許會有人覺得,壓迫其餘的民族, 為本民族獲得高額利潤,會有一種別樣的自豪感。</p>
但,每在那裏壓迫一個泰米爾人,就意味著大順會餓死一個災民同胞,並且在長久的人地矛盾中死去更多的人。</p>
對大順很多的經濟意義上的農奴、失地者、災民而言, 這真的是一個欲求被剝削而不得的時代。</p>
甚至,是欲當奴隸而不得的時代。</p>
曆史上,北美奴隸時代, 曾有個很著名的逃奴, 喬丹·安德森。</p>
他給讓他回去繼續當奴隸的前主人, 寫過一封著名的回信。</p>
去掉裏麵洋溢的反抗精神和追索自己所應得的那些報酬的內容外,還有一些讓很多年後、哪怕二戰都打完的世界的一些地區的人, 都會破防的話。</p>
他逃亡之後, 每個月的月薪, 是25美元;他兒子, 每周2美元, 一個月是8美元。兩個人加在一起,是33美元。</p>
那時候是美元對標黃金,一美元是1.5克黃金,庫平兩是37克,也就是這父子倆逃奴,一個月可以賺一兩六錢黃金。</p>
就算不考慮通貨膨脹,不考慮黃金脫鉤,隻是算紙幣美元,在這封信的160年後的2020年,國際貧困線一個月也就30多美元。</p>
天賜之地、海量耕地、海量資源,那真不是說說的。</p>
按照馬上要打響的北美獨立戰爭,如果隻把白人算人,在建國的那一刻,人均收入按照通貨膨脹標準,在萊克星頓槍響的那一刻已經達到了後世高收入國家的準線。而那時候和工業革命有什麽關係呢?</p>
包括太平洋鐵路的華工,很多人說他們奴性、不知反抗雲雲。可他們每個月的標準工資,是36美元,一年將近一斤黃金。可相較於他們所忍受過的苦難,那算什麽呢?</p>
</p>
隨便一個舊金山,隨便挖挖,不用織來不用紡,幾年就能挖1200萬兩黃金。</p>
一個舊銀山,隨便挖挖,不用種來不用割,幾年就能挖三五億兩白銀。</p>
奴隸能吃西瓜炸雞吃到吐;惟新元年之前出台法令,給奴隸吃龍蝦每月不得超過兩次;工業革命後倫敦工人最大的夢想就是攢夠船票去那邊當農民……</p>
人均5畝地加化肥良種,和人均100畝地沒化肥,在個人生活水平上的差距, 幾乎是平的。這是個降生那一刻就直接省了一個150年化肥工業差距的怪物,太難追了。</p>
麵對這種現實的無奈, 劉鈺寧可讓自己的同胞, 去取代黑奴、爪哇奴工、泰米爾奴隸的勞動力位置。</p>
這種地理位置、資源土地的因素, 可以靠發展生產力和科技來抹平。</p>
但現在, 此時。想要抹平這種地理位置和資源的因素,至少還差一個第二次工業革命,普及的化肥工業。</p>
大順此時不管是農業畝產、棉紡織業效率、棉布質量、奢侈品品質,都是世界第一。這不是純粹靠人多堆出來的,現在曼徹斯特最優秀的棉布織工,也能被鬆江府的織工把屎打出來,無論是質量還是效率。</p>
可,現實依舊艱難。</p>
除了東北地區的遼河農業區,以及鬆蘇的運河沿岸家庭紡織區,大順別的地方和歐洲的差距十分巨大,也就這倆地方此時能看平英法的生活水平。畢竟有物價革命,白銀收入達到那邊三分之一,就算看平。</p>
劉鈺既然做不到在這個時代搓出來大型化肥工業,那他就寧可選擇極端殘酷的政策。</p>
逼的上百萬人家破人亡、不惜毀滅千年風華的揚州、不惜毀掉幾十萬依賴南嶺商路生存的腳夫家庭,逼著他們去海外,去取代泰米爾奴隸、取代黑奴、取代爪哇奴工的位置。</p>
將來的命運,在他們自己手裏,但那是將來的事了。</p>
他不相信溫情脈脈。</p>
所以他在出台了寶石礦、金礦等高利潤產業的工人待遇後,又把當初在邦加礦區的一些暴動骨幹分子,塞進了礦區。</p>
曆史已經證明,這些暴動的骨幹分子,才是最有效的法令。</p>
正如太平洋鐵路修通後不久,那些骨幹們頂著公司槍手一波又一波的鎮壓,把平均月薪從36,漲到了50。而那個年月,一把後來巴頓同款的象牙握把柯爾特1873,也就50來塊錢。</p>
他們賺的錢多了,才能消費。</p>
他們消費了,才能讓種植業有利可圖。</p>
種植業有利可圖,才能讓資本花錢移民過去開墾。</p>
像是漠河、錫蘭、黑河、北美、大洋洲等邊遠地區,隻有高利潤的產業,才能讓種植業有利可圖,才能扭轉那種扭曲的“富人不肯去、窮人去不成”的窘境。</p>
也就是,金銀寶石。</p>
同時,又因為這裏周邊勞動力充足,使得大順必須采取官督商辦的“低效”、“低利潤”手段,迫使投資者不得不選擇從大順本土拉人過去。</p>
給新興階層拴上繩子、用鞭子抽打他們,順便還不忘掛一個棍子上的胡蘿卜。</p>
至於這根棍子上的胡蘿卜,則涉及到大順此時正在悄然發生的一場“奢侈品審美革命”。</p>
君子如玉的文化底蘊,道法自然的神韻基礎,使得寶石之類的東西,在大順並沒有很好的市場。</p>
當然,這邊也不是不喜歡寶石。</p>
但最高等級的審美,是天人合一。</p>
是以對於一些寶石,哪怕是鳳冠上的寶石,也會盡可能保持寶石的原樣鑲嵌,非對稱的自然契合,形成一種蘊含文化的高端審美。</p>
劉鈺則是通過和歐洲的關係、和法國的關係,高薪聘用了不少的寶石工匠、寶石切割匠,來增加錫蘭寶石的附加價值,提升利潤。</p>
這對投資者而言,自然是美味的胡蘿卜,也是他們能夠被劉鈺逼著、被暴動骨幹逼著開出比較不錯的工資待遇的時候,能夠接受且繼續投資的原因之一。</p>
劉鈺是相信資本逐利性的,他隻是不相信大順新興階層的腦子,故而還要教會他們深加工、增加附加值,而不是挖出來後直接把原石賣到歐洲去。</p>
人和其餘動物差不多,天生會喜歡閃閃發亮的東西。包括大順的本土文化,也是如此,否則就不會有玉不琢、不成器的說法。</p>
隻是文化傳統塑造了審美,而閃爍的、帶有多個切麵的這種寶石的美,在大順是低端審美。</p>
所以,一場新興階層主導的審美革命,悄悄進行。</p>
因為禮製的問題,新興階層反而更容易接受閃閃發亮的寶石,並且很快帶動起來一股風潮。</p>
皇帝為了獲得寶石的特許收益,也推波助瀾,後妃和貴族誥命的茶話會中,也會悄悄閃耀寶石的光澤。</p>
蒸汽機帶動的粗磨機,也提升了切寶石的效率;初步工業化對高硬度磨砂的需求、玻璃產業發展下對玻璃刀的需求,也在工業角度提升了寶石的價值。</p>
對歐洲的出口,大順本身又有著“奢侈品”的高端優勢。</p>
瓷器、絲綢、扇子、漆器,這些本身就已經在歐洲引發了中國熱。</p>
奢侈品中再多一項寶石,並沒有絲毫突兀,並且憑借著蒸汽機帶動的粗磨機,量產的低端寶石湧向了歐洲。</p>
在大順,切割的寶石依舊還是類似於“屋新樹矮畫不古”的暴發戶審美,但多少還是能賣出去了,而且價格還不算低。</p>
也算是為大順將來奪取印度之後,壟斷世界寶石市場打下了基礎,一個新的切割寶石為一技之長的手工業群體,已經在市場的需求下,建立起來。</p>
至少在南非的鑽石礦被發現之前,奪取印度,就意味著拿到了世界寶石市場的壟斷權,以及行業標準和奢侈品審美的定義權。</p>
順帶著,也為大順的光學磨鏡人才打下了深厚的人才儲備。</p>
而表現在錫蘭的寶石城,就是讓權哲身驚詫不已的工人待遇——每個華工,都會主動排擠廉價的泰米爾人,且主動舉報,甚至在那些邦加暴動骨幹的帶領下以叫歇抗衡,維持他們心理預期所能接受的待遇。</p>
甚至,這裏的雇工,有不愛吃大米就不吃,轉而去吃麵粉的選擇權。已經基本高過大順至少70%的人口了。</p>
第一個,解決富人不肯去、窮人沒錢去的問題。</p>
第二個,保證海外投資的回報率,在強製使用華人、提高用工成本的前提下,利潤率仍舊高於買地收租。</p>
這裏就不得不注意,大順在南洋、印度方向的擴張;與大順在北太平洋、北美西海岸、大洋洲反向的擴張的一個根本不同。</p>
以北美為例。</p>
檀香山的人口,劉鈺可以負責任地說,就孟鬆麓搞得那一套東西,一旦檀香木貿易興起,原本脆弱的農業就會崩潰,人口照著一半少吧。</p>
大順的資本想要在北美挖金子,最近的、最富裕的勞動力從哪來?</p>
能也隻能是從大順本土,抓自己人去,作為勞動力。</p>
包括大洋洲,也是這麽個邏輯——如果北美西海岸,旁邊就是非洲奴隸產區,大順的資本要是肯他媽多花一個錢移一個河南山東的百姓去做勞力,那就見鬼了。</p>
這是和欲當買辦而不能的變種,欲用奴隸而不得,到時候不得不跨越廣袤的太平洋,從山東河南河北招人過去。</p>
所以,那邊是根本不用多花心思的,純靠看不見的手, 就沒有任何問題。</p>
而南洋、印度方向,如果要純靠看不見的手, 荷蘭的明天, 就是大順的今天——為誰辛苦為誰忙, 最後為他人作嫁衣裳,錢賺了一堆, 民族核心基本盤,那是一點沒擴大。</p>
因為,印度的勞動力價格, 和大順差毬不多。</p>
而且從距離、死亡率、熱帶氣候適應、文化傳統、種姓苦役傳統等問題來看,比大順這邊的移民要廉價。</p>
所以,劉鈺這邊出台了非常嚴格的用工比例法,一些尤其是可以獲得高額利潤的地方, 如寶石礦等,強製要求足夠數量的華人比例。</p>
錢,有得賺,而且肯定比買地收租要高。</p>
但錢,也不能無限賺, 不可能讓他們為了節省成本,去招募一堆便宜的泰米爾人。</p>
或許會有人覺得,壓迫其餘的民族, 為本民族獲得高額利潤,會有一種別樣的自豪感。</p>
但,每在那裏壓迫一個泰米爾人,就意味著大順會餓死一個災民同胞,並且在長久的人地矛盾中死去更多的人。</p>
對大順很多的經濟意義上的農奴、失地者、災民而言, 這真的是一個欲求被剝削而不得的時代。</p>
甚至,是欲當奴隸而不得的時代。</p>
曆史上,北美奴隸時代, 曾有個很著名的逃奴, 喬丹·安德森。</p>
他給讓他回去繼續當奴隸的前主人, 寫過一封著名的回信。</p>
去掉裏麵洋溢的反抗精神和追索自己所應得的那些報酬的內容外,還有一些讓很多年後、哪怕二戰都打完的世界的一些地區的人, 都會破防的話。</p>
他逃亡之後, 每個月的月薪, 是25美元;他兒子, 每周2美元, 一個月是8美元。兩個人加在一起,是33美元。</p>
那時候是美元對標黃金,一美元是1.5克黃金,庫平兩是37克,也就是這父子倆逃奴,一個月可以賺一兩六錢黃金。</p>
就算不考慮通貨膨脹,不考慮黃金脫鉤,隻是算紙幣美元,在這封信的160年後的2020年,國際貧困線一個月也就30多美元。</p>
天賜之地、海量耕地、海量資源,那真不是說說的。</p>
按照馬上要打響的北美獨立戰爭,如果隻把白人算人,在建國的那一刻,人均收入按照通貨膨脹標準,在萊克星頓槍響的那一刻已經達到了後世高收入國家的準線。而那時候和工業革命有什麽關係呢?</p>
包括太平洋鐵路的華工,很多人說他們奴性、不知反抗雲雲。可他們每個月的標準工資,是36美元,一年將近一斤黃金。可相較於他們所忍受過的苦難,那算什麽呢?</p>
</p>
隨便一個舊金山,隨便挖挖,不用織來不用紡,幾年就能挖1200萬兩黃金。</p>
一個舊銀山,隨便挖挖,不用種來不用割,幾年就能挖三五億兩白銀。</p>
奴隸能吃西瓜炸雞吃到吐;惟新元年之前出台法令,給奴隸吃龍蝦每月不得超過兩次;工業革命後倫敦工人最大的夢想就是攢夠船票去那邊當農民……</p>
人均5畝地加化肥良種,和人均100畝地沒化肥,在個人生活水平上的差距, 幾乎是平的。這是個降生那一刻就直接省了一個150年化肥工業差距的怪物,太難追了。</p>
麵對這種現實的無奈, 劉鈺寧可讓自己的同胞, 去取代黑奴、爪哇奴工、泰米爾奴隸的勞動力位置。</p>
這種地理位置、資源土地的因素, 可以靠發展生產力和科技來抹平。</p>
但現在, 此時。想要抹平這種地理位置和資源的因素,至少還差一個第二次工業革命,普及的化肥工業。</p>
大順此時不管是農業畝產、棉紡織業效率、棉布質量、奢侈品品質,都是世界第一。這不是純粹靠人多堆出來的,現在曼徹斯特最優秀的棉布織工,也能被鬆江府的織工把屎打出來,無論是質量還是效率。</p>
可,現實依舊艱難。</p>
除了東北地區的遼河農業區,以及鬆蘇的運河沿岸家庭紡織區,大順別的地方和歐洲的差距十分巨大,也就這倆地方此時能看平英法的生活水平。畢竟有物價革命,白銀收入達到那邊三分之一,就算看平。</p>
劉鈺既然做不到在這個時代搓出來大型化肥工業,那他就寧可選擇極端殘酷的政策。</p>
逼的上百萬人家破人亡、不惜毀滅千年風華的揚州、不惜毀掉幾十萬依賴南嶺商路生存的腳夫家庭,逼著他們去海外,去取代泰米爾奴隸、取代黑奴、取代爪哇奴工的位置。</p>
將來的命運,在他們自己手裏,但那是將來的事了。</p>
他不相信溫情脈脈。</p>
所以他在出台了寶石礦、金礦等高利潤產業的工人待遇後,又把當初在邦加礦區的一些暴動骨幹分子,塞進了礦區。</p>
曆史已經證明,這些暴動的骨幹分子,才是最有效的法令。</p>
正如太平洋鐵路修通後不久,那些骨幹們頂著公司槍手一波又一波的鎮壓,把平均月薪從36,漲到了50。而那個年月,一把後來巴頓同款的象牙握把柯爾特1873,也就50來塊錢。</p>
他們賺的錢多了,才能消費。</p>
他們消費了,才能讓種植業有利可圖。</p>
種植業有利可圖,才能讓資本花錢移民過去開墾。</p>
像是漠河、錫蘭、黑河、北美、大洋洲等邊遠地區,隻有高利潤的產業,才能讓種植業有利可圖,才能扭轉那種扭曲的“富人不肯去、窮人去不成”的窘境。</p>
也就是,金銀寶石。</p>
同時,又因為這裏周邊勞動力充足,使得大順必須采取官督商辦的“低效”、“低利潤”手段,迫使投資者不得不選擇從大順本土拉人過去。</p>
給新興階層拴上繩子、用鞭子抽打他們,順便還不忘掛一個棍子上的胡蘿卜。</p>
至於這根棍子上的胡蘿卜,則涉及到大順此時正在悄然發生的一場“奢侈品審美革命”。</p>
君子如玉的文化底蘊,道法自然的神韻基礎,使得寶石之類的東西,在大順並沒有很好的市場。</p>
當然,這邊也不是不喜歡寶石。</p>
但最高等級的審美,是天人合一。</p>
是以對於一些寶石,哪怕是鳳冠上的寶石,也會盡可能保持寶石的原樣鑲嵌,非對稱的自然契合,形成一種蘊含文化的高端審美。</p>
劉鈺則是通過和歐洲的關係、和法國的關係,高薪聘用了不少的寶石工匠、寶石切割匠,來增加錫蘭寶石的附加價值,提升利潤。</p>
這對投資者而言,自然是美味的胡蘿卜,也是他們能夠被劉鈺逼著、被暴動骨幹逼著開出比較不錯的工資待遇的時候,能夠接受且繼續投資的原因之一。</p>
劉鈺是相信資本逐利性的,他隻是不相信大順新興階層的腦子,故而還要教會他們深加工、增加附加值,而不是挖出來後直接把原石賣到歐洲去。</p>
人和其餘動物差不多,天生會喜歡閃閃發亮的東西。包括大順的本土文化,也是如此,否則就不會有玉不琢、不成器的說法。</p>
隻是文化傳統塑造了審美,而閃爍的、帶有多個切麵的這種寶石的美,在大順是低端審美。</p>
所以,一場新興階層主導的審美革命,悄悄進行。</p>
因為禮製的問題,新興階層反而更容易接受閃閃發亮的寶石,並且很快帶動起來一股風潮。</p>
皇帝為了獲得寶石的特許收益,也推波助瀾,後妃和貴族誥命的茶話會中,也會悄悄閃耀寶石的光澤。</p>
蒸汽機帶動的粗磨機,也提升了切寶石的效率;初步工業化對高硬度磨砂的需求、玻璃產業發展下對玻璃刀的需求,也在工業角度提升了寶石的價值。</p>
對歐洲的出口,大順本身又有著“奢侈品”的高端優勢。</p>
瓷器、絲綢、扇子、漆器,這些本身就已經在歐洲引發了中國熱。</p>
奢侈品中再多一項寶石,並沒有絲毫突兀,並且憑借著蒸汽機帶動的粗磨機,量產的低端寶石湧向了歐洲。</p>
在大順,切割的寶石依舊還是類似於“屋新樹矮畫不古”的暴發戶審美,但多少還是能賣出去了,而且價格還不算低。</p>
也算是為大順將來奪取印度之後,壟斷世界寶石市場打下了基礎,一個新的切割寶石為一技之長的手工業群體,已經在市場的需求下,建立起來。</p>
至少在南非的鑽石礦被發現之前,奪取印度,就意味著拿到了世界寶石市場的壟斷權,以及行業標準和奢侈品審美的定義權。</p>
順帶著,也為大順的光學磨鏡人才打下了深厚的人才儲備。</p>
而表現在錫蘭的寶石城,就是讓權哲身驚詫不已的工人待遇——每個華工,都會主動排擠廉價的泰米爾人,且主動舉報,甚至在那些邦加暴動骨幹的帶領下以叫歇抗衡,維持他們心理預期所能接受的待遇。</p>
甚至,這裏的雇工,有不愛吃大米就不吃,轉而去吃麵粉的選擇權。已經基本高過大順至少70%的人口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