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公司職工體檢有條不紊的進行。


    現在還是2002年,健康體檢沒有深入人心,大多數人也沒這個條件。


    所以當時很多腫瘤患者發現的時候都是有症狀才回去醫院看,一半以上的患者診斷就是晚期。


    健康體檢由集團公司出錢,算是一項福利,所以有關於“錢”的阻力完全沒有,職工都很配合。


    有趙總的交代,加上三院能請省城教授來做手術,所以體檢出來有問題的患者流失的很少,幾乎有一個算一個都留在江海市三院手術治療。


    從偶爾來一次到一個月一次,再到兩周一次,最後一周一次,陳厚坤往江海市跑的次數越來越多。


    秋去冬來,十一月底、十二月初的時候陳厚坤已經固定一周來一次,每次做6-8個楔切手術。


    隨著時間推移,陳厚坤的手術也越來越熟練,無論是和周從文還是李慶華的配合也越來越默契。


    三院胸外科的一切都在往欣欣向榮的方向發展,超出所有人的預期。


    李慶華手裏拿著十一月的統計數據走去機關樓。


    “李主任,你好啊,聽說你們最近幹的不錯。”一名機關科室長看見李慶華,很熱情的打招呼。


    “鄭科長,我去和領導匯報工作。”李慶華笑眯眯的說道。


    自從手術越做越多,他在院裏麵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從前三院機關科室長的心裏,李慶華屬於來三院養老的,沒想到被他這條鯰魚掀起不小的風浪。


    社會很現實,醫院更是講究技術力量的地兒,手術做的多是對一名醫生的肯定。


    雖然李慶華“投機取巧”,選擇外請專家,但院領導並不在乎。


    結果最重要。


    三院沒辦法和人民醫院比,最早三院建院的人員都是人民醫院不要的。而大院長也是在人民醫院競爭失敗後“流放”來三院的。


    <a id="wzsy"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零點看書</a>


    和人民醫院比,三院天然處於弱勢。


    江海市不大,這些事情別說醫療圈,即便是普通人也基本都知道。


    能找個突破口“掀翻”人民醫院,是任何三院的大院長都無法抗拒的誘惑。


    去年全市醫療係統急診急救大“比武”,三院壓了人民醫院一頭,李院長吃飯的時候說話聲都大了很多,高興的跟什麽似得。


    但從建院以來,隻有這麽一次壓過人民醫院的事兒。


    手裏拿著統計數據,李慶華笑眯眯的一路打招呼,一路來到大院長的門外。


    三個人在排隊,一個是機關科室長,兩個是臨床主任。


    李慶華和平時一樣,按照規矩老老實實的站在最後麵。


    “李主任,來匯報工作啊。”


    “嗯。”


    “你們最近風頭正盛,院裏麵肯定很開心。”


    胸外科手術量大幅上升,這件事兒全院都知道,尤其是人民醫院的幾名本家大夫來三院做手術的事兒更是傳遍江海市。


    其他的話可以當做是廣告,但人民醫院本家大夫的選擇卻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


    看著前麵科主任的臉,李慶華很清楚他們對自己有羨慕,也有不屑。


    羨慕的是胸外科手術量在短時間內提升,但不屑的是手術要靠外請專家。


    李慶華沒有解釋,隻是微笑。


    科主任詢問李慶華手術量的事兒,他也沒明說,隻是禮貌的扯東扯西,對實際問題笑而不語。


    前麵匯報的人悻悻走出來,後麵的人看見他出來,剛準備敲門。


    “院長有事兒要走,說是衛生局開會。”


    “……”幾人無語,排了十幾分鍾連句話都沒說上,時間都浪費了。但也沒辦法,這時候要抓著院長說事兒隻能起到反作用。


    散了吧。


    李慶華表情絲毫不變,今天匯報不成就明天,反正也沒什麽正經事,就是來院裏麵刷個臉,匯報一下成績。


    胸科暫時還沒有想要政策的想法,這些都是為了未來做準備,不急在一天。


    幾人都有些失望,很快院長換了衣服大步走出來。


    “衛生局有一個緊急會議……”


    說著,院長瞥了一眼幾名主任,“有什麽事兒回頭說。”


    “哦哦哦。”


    大家隨口應著,臉上露出謙卑的笑容。


    “慶華啊,你們最近幹的不錯,繼續加油。對了,手裏拿的是什麽?”院長看見李慶華手裏的紙有些詫異,一邊往出走一邊問道。


    一般來講簽字不會是這個時間段,匯報工作不會拿紙記錄,李慶華的行為的確很奇怪。


    “院長,是我們胸外科上個月的手術量統計還有和兄弟醫院的對比。”李慶華微笑說道。


    “哦。”


    “哦?”


    院長一連哦了兩聲,第一聲明顯有些敷衍,但第二聲卻充滿了好奇。


    和全市兄弟醫院的對比?!


    三院有什麽好比的,二院是傳染病院,基本不屬於普通醫院,其他醫院合在一起都比不過人民醫院。


    對比?


    和人民醫院的對比?!


    “我看眼。”院長伸手,一張紙落在他手裏。


    表格字體很大,他看起來一點都不費力,內容簡單而清晰,第一印象就是滿分。


    但李院長還是習慣性的把紙放遠,眯著眼睛看上麵的數據。


    抬頭很清晰,江海市心胸外科十一月份手術數據。


    第一行是三院心胸外科的數據——急診手術12例,胸腔閉式引流9例,擇期手術38例。


    38這個數字像是針一樣刺痛了李院長的眼睛。


    院裏對胸外科的定位是做急診就行,雖然知道李慶華最近搞了很多事情,但李院長萬萬沒想到數字竟然這麽亮眼。


    急匆匆的腳步停住,李院長看了一眼李慶華,又低頭看匯總表格。


    合計,50例手術。


    嗯?胸腔閉式引流不算手術麽?薛院長有些詫異。


    他繼續往下看。


    市裏其他醫院的數據完全沒法看,擇期手術幾乎為零,這一點李院長心裏有數,他要看的主要是人民醫院的手術數據。


    人民醫院心胸外科,急診手術22例,胸腔閉式引流12例,擇期手術……37例!


    我去!


    李院長一下子怔住。


    “小李,數據可靠麽?”薛院長問道。


    他看見數據後,第一印象就是不可能。


    三院最強的科室在哪?從前是婦產科,但現在是神經內外科。


    前幾年肖強肖院長還在神經外科工作的時候,能拿下來動脈瘤手術,可以說是江海市的標杆。


    但隨著肖強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再以後沒誰能做到這一點,三院的神經外科也日漸蕭條。


    現在告訴李院長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胸外科在短時間內超越人民醫院?


    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急診開胸和擇期手術比較可靠,我在手術室拿到的數據。胸腔閉式引流屬於處置,不算手術,我好信兒也給加上了。”李慶華道。


    李院長上下打量了幾眼李慶華,點點頭,又看了一遍數據後那張紙沒有還給李慶華而是裝進自己的口袋裏。


    “繼續努力。”


    “好的院長。”


    目送李院長走進電梯,直到電梯門關閉其他幾位主任才好奇的問道,“李主任,薛院長看著似乎很滿意,你們上個月做了多少台手術?”


    “不算閉式引流,一共50台。”


    “人民醫院呢?”


    “59台。”


    “不錯不錯,已經接近人民醫院了。”一名主任笑嗬嗬的說道,他長出了一口氣,還以為李慶華來三院的短短時間就超越了人民醫院呢,結果隻是接近。


    忽然,身邊另外一位主任想起一件事,“李主任,擇期手術多少?”


    “我們做了38台,人民醫院做了37台。”


    “……”


    所有人都愣住。


    急診手術要靠天吃飯,但擇期手術不一樣,更多的是展示了一個醫院的底蘊。


    水平不行,哪裏來的擇期手術。


    三院胸外科擇期手術竟然超越人民醫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2002當醫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真熊初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真熊初墨並收藏回到2002當醫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