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手術和擇期手術的概念完全不一樣。


    從前三院的很多外科都“靠天吃飯”,科室患者多少要看急診患者多少。


    而擇期手術就完全不同,也有著不用的意義。


    急診,屬於沒有選擇的選擇,比如說車禍、刀傷之類的患者都是哪裏近就送去哪裏。


    但慢診擇期不一樣,患者、患者家屬有一定的時間,假如有任何可能都會趕去人民醫院,而不會就近治療。


    普外科還好一點,畢竟有急慢性闌尾炎打底,數據不算是很難看。


    可是從前的心胸外科就慘了,去年好像擇期手術隻做了個位數。


    而李慶華竟然把擇期手術提到兩位數,還是一個月的數據!


    這不是提升,而是突變!


    幾名主任目瞪口呆的看著李慶華,一臉的佩服,但他們的心裏麵不是很相信。


    他們不是不相信李慶華請醫大教授做了38台手術,而是不相信人民醫院隻做了37台,比三院竟然還要少1台手術。


    李慶華看著幾名主任臉上的表情,心裏說不出來的高興。


    當時周從文和自己說來三院,把人民醫院踩在腳下的時候自己還不信。


    這才幾個月的時間,竟然真的在擇期手術上超越了人民醫院。


    自己一切辛苦都值了,李慶華笑眯眯的想到。


    至於自家手術的事兒也讓周從文給說中了,11月份的38台擇期手術中,李慶華自己做了8例!


    ……


    ……


    有人笑,就有人哭。


    李慶華在觀察、比較自己和人民醫院的數據,祝軍也在觀察、比較。


    師徒二人在暗中較勁,仿佛老獅王不肯退位,拚死也要把冒頭的新獅王給咬死似的。


    十一月的數據讓祝軍心生憤怒。


    逆徒去了三院,本以為他是去養老的,誰知道一個屁用沒有的胸腔鏡竟然被他玩出了花。


    先是自己做了腔鏡手術,後來“攛掇”袁小利他們跑去三院做腔鏡楔切。


    這件事情對祝軍的打擊極大,可是事後看來受打擊最大的是人民醫院心胸外科的擇期手術。


    從每個月20多將近50例手術直接跌到30多台,總體數據雖然還沒被三院這麽一個破爛醫院超過,可慢診手術明顯有很不好的勢頭。


    <a id="wzsy" href="http://m.aiyueshuxiang.com">愛閱書香</a>


    前幾個月還能假裝看不見,但現在三院的慢診手術數量已經變成全市第一……


    祝軍心裏不服氣,但明晃晃的數據擺在那,他什麽都說不出來。


    就特麽會請教授做手術,三院那群人自己會做什麽!祝軍心裏鄙夷的想到。


    但是再怎麽看不起也隻是圈子裏“懂行”的人自己的想法,外人不知道啊,祝軍有些愁苦。


    手下三名醫生體檢發現肺部小結節,一名跳槽,兩個選擇去三院請教授來做腔鏡手術,這件事情對自己影響太大。


    現在出去吃飯,很多人喝了酒之後都會有意無意的說起這件事,甚至有些人會陰陽怪氣的拿這事兒惡心自己。


    祝軍每次都被問的火冒三丈。


    但是他沒辦法,隻能把這口惡氣給咽下去。


    哪怕這件事兒動搖了人民醫院的心胸外科的根基。


    淦!


    祝軍陰沉著臉琢磨著要怎麽辦。


    除了楔切,胸腔鏡還能做什麽!


    而且楔切根本不清掃淋巴結,極不負責任。現在的年輕人啊,真是越來越浮躁。


    應該給他們一個教訓!


    祝軍皺眉沉思,已經要到年底,各級學委都在準備召開年會。年會……能不能做點什麽?


    江海市心胸外科學委主任是祝軍,在這方麵他有一定的權利。


    而祝軍對胸腔鏡也有比較深刻的了解,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很“清楚”。


    稍微大一點的手術胸腔鏡都不能做,李慶華那個狗崽子避重就輕,全部心思都用在投機取巧上,食管癌他能做麽!


    想到這裏,祝軍的手開始微微抖了兩下。


    不是年紀大了之後雙手帕金森式的顫抖,而是做手術時吻合的時候特殊的打結方式。


    這是他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用這種特殊的打結方式術後很少發生食管吻合口瘺的事情。


    對!


    做示範手術,給全市的醫生看看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祝軍冷冷的想到。


    估計李慶華都不會同意。


    畢竟帝都那麵也在嚐試用胸腔鏡做食管癌手術,術程九個半小時,手術做的一塌糊塗。


    自己叫板,李慶華這個逆徒不敢應戰,先掃他顏麵再說。


    祝軍靜靜的定下來最近一段時間要做什麽事情。


    ……


    ……


    三院,胸外科。


    周從文最近發現時間線出現了一點點的改變。


    原本下半年要改成監護室的大辦公室並沒有改建,因為李慶華對此沒有興趣。


    胸腔鏡做楔切,患者術後康複速度要比開胸手術快了很多,完全沒必要建監護室。


    當年王成發攛掇修建監護室是為了心胸做準備,而李慶華已經漸漸接受周從文的說法——心胸沒有前途,胸科的未來在腔鏡上。


    這樣也挺好的,周從文笑著想到。


    科室陸陸續續調來三個新醫生,李慶華還趁著手術量超越人民醫院,不斷的管各位院長要人。


    科室漸漸走上正軌,距離離開江海市的時間也越來越近。


    一切都在變好,馬上就要到2003年,柳小別現在人在香江談一筆收購。


    等她回來,一定要催著她在省城建立一個實驗室,先買一大筆防護服、口罩。


    接下來的每一步周從文都已經安排妥當,粒子植入的事情也要隨著實驗室的啟動而啟動,先搭好架子,至於取得核工業部批文的事兒估計也快。


    “從文,來下我辦公室。”李慶華站在門口招手。


    周從文點點頭,站起來跟著李慶華走出去。


    “從文,現在漸漸走上正軌,但有一個問題,要是光找教授來做手術的話似乎天花板是固定的。”李慶華一邊走一邊說道。


    “哦,你是說陳哥來一天隻能做3-4台手術然後就要返程的事兒吧。”周從文笑了笑。


    李慶華點頭。


    “再有,今年的胸科學會在十二月中旬召開,祝主任提議要緊跟時代,做示範手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2002當醫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真熊初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真熊初墨並收藏回到2002當醫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