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能夠提前示警的時間越長,根據地群眾的生命財產才越有保障。


    老巢的安全不成問題,黃毅才能安心出征。


    帶上了一百六十青年炮兵和十四門團炮,他更加對將要發生的戰鬥充滿必勝的信心。


    哦對了!必勝還不是最高追求,還要必賺,必然大賺。


    這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有曆史驗證的。


    黃毅少年時期看過電影《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當時都委屈得眼裏噙著淚。


    後來讀有關資料,了解了滿清的曆史,才明白了泱泱中華之所以淪落到被列強欺淩就是因為滿清的愚民統治。


    入關的建奴跟殖民者屬於一丘之貉,都是無底線欺辱漢人的。


    愚昧落後的滿清挨打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縱然如此,八裏橋之戰的屈辱依舊讓所有的中國人痛心疾首。


    當時英法聯軍僅僅是七八千人,簡直是孤軍深入到了中國腹地。


    英法洋鬼子麵對的是好幾萬滿清軍隊,滿清的將領是外戰外行內戰內行的僧格林沁。


    在火炮、火槍、康格列夫火箭肆虐下滿蒙騎兵算個屁,英法聯軍僅僅死了五個人,傷了三四十,打掉了成千上萬的滿蒙騎兵。


    還有資料描繪那一戰滿蒙騎兵打得多麽勇猛頑強,簡直是匪夷所思。


    敵人才死了五個?己方成千上萬,這種戰損比,滿清軍隊有可能是勇猛頑強嗎?


    黃毅比英法聯軍還要具備優越性,因為他不僅僅有火炮,還有一支能打敢拚的騎兵。


    突擊、阻擊、追擊都能戰而勝之,當然要以最小的戰損比,大賺特賺一把!


    正兵三千多,加上集結起來一百七十幾個小部落的兩千三百多騎兵,踏上征途的革命隊伍比較龐大。


    黃毅已經在考慮給自己的軍隊起一個響當當的名字。


    是叫根據地革命新軍簡稱新軍好,還是叫興和城革命衛隊好呢?


    後來想想最好別叫革命新軍或者革命衛隊,免得被封建集團忌諱。


    就倆字“新軍”!哦不,三個字“興和軍”也是可以考慮的。


    這一次發動春季攻勢,根據地人民醫院的院長李永泰派遣了六個徒弟隨軍。


    李永泰雖然已經喜歡上了蒸蒸日上的根據地,但還是朝思暮想著落葉歸根。


    剛開始時,根據地從無到有,真的比較艱苦。


    所以黃毅跟那些被解救的漢民定下三年之約,目的是給他們希望。


    因為有希望的人才會有幹勁更加能夠忍受。


    一年多時間過去了,根據地從無到有,變化簡直是翻天覆地,很多人喜歡上了這裏,願意在根據地落地生根。


    李永泰也喜歡根據地積極向上的氛圍,但是依舊放不下故園草木,他知道根據地需要好醫生,特別是能夠做手術的外科大夫。


    所以他簡直是竭盡所能教徒弟,一點點都不藏私!


    他這一年多一共帶了二十四個徒弟,八個是黃毅挑選的十一二歲的少年。


    十六人是李永泰從解救的漢民中挑選的有學醫天賦的,這些徒弟有的是以前在生藥店學徒,有的是跟著長輩學過醫,有些基礎。


    跟著李永泰一段時間,又經常有縫合、拆線的活兒幹,徒弟們或許有一大半不能把脈開方子,但是人人都會簡單的外科手術。


    治療個傷風感冒頭疼腦熱也不成問題!


    隨軍的六人當然是李永泰徒弟中學得最紮實的,僅僅是不如李永泰的兒子李平安。


    殊不知李永泰的表現越好,黃毅越是舍不得他離開,已經在琢磨怎麽才能留下這個醫術高明的杏林聖手。


    對這樣的人萬萬不能用下三濫的手段,也不能威逼利誘。


    是不是可以引誘他進行科學試驗,如土法培養青黴素,或者檢驗血型嚐試輸血救命?


    黃毅手機裏保存了最正確的土製青黴素方法,這也是在網絡上討論得最凶的穿越大殺器。


    隻可惜需要開辟新天地立足的黃毅太忙了,沒法靜下心來搞青黴素,哦對了,也是因為沒家夥事兒。


    這得等玻璃的研發進度加快,能夠做出玻璃量杯、玻璃試管、酒精燈、顯微鏡等等試驗用品。


    等到工具全了,根據地城池也應該全部完成,存糧應該能夠滿足幾個月的消耗。


    這時黃毅就要抽時間繼續開金手指,帶領李永泰、李平安和學醫的少年劉大元、張和興、潘多學等等研究識別血型、輸血,培養提取青黴素。


    ……


    大草原上,不是自己人就是敵人。


    率領大軍往東推進的黃毅依舊是采取屏蔽戰場的手段,把行軍路上二十五裏方圓內發現的人口全部抓捕。


    多出七支望遠鏡用來觀察效果太好。


    虎嘯穀、黃大勇、黃大鵬等等布置人馬時有望遠鏡窺探,有約定的旗語聯絡,好幾次都是悄無聲息形成包圍,一個又一個小部落被全滅!


    哦不!別誤會,全滅不表示全殺了,全部抓俘虜了也算是消滅了這個部落。


    哦!對了,建奴盡可能不要俘虜,隻要人頭。


    弓馬嫻熟的騎兵超過四千,鐵甲騎士超過一半,這麽多人存了心圍捕視野裏的小部落、零散牧民家庭,當然事半功倍。


    蘇布地、色愣殘部、固嚕思奇布、萬丹偉征等等喀喇沁台吉的位置黃毅基本上清楚。


    一開始搜索前進時比較仁慈,盡可能開啟威逼模式抓俘虜少殺傷。


    接近到距離蘇布地老巢不足三百裏之時,草場越來越好,放牧的部落越來越多。


    親自參與探查的黃毅終於在一條河流附近發現了連綿不絕的蒙古包。


    每消滅一個小部落都會審問俘虜了解周圍部落的位置和實力。


    所以黃毅能夠斷定被發現的應該是禿拉光台吉的部落,這是個大部落,人口恐怕有好幾千。


    禿拉光部沒有集中而是在分散放牧,由此可見禿拉光根本不知道黃毅率領數千人馬前來討伐。


    黃毅又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占大便宜!


    隻不過禿拉光部分散在十幾裏方圓的牧場,黃毅沒本事也沒這麽多兵力完成包圍,當然做不到全滅。


    肯定會有不少漏網之魚逃脫,這一戰過後再也做不到“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比崇禎大一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實在閑得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實在閑得疼並收藏我比崇禎大一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