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書友們看剛剛解禁的作品《明末漢之魂》,舊作《大明帝國日不落》、《一九八一年》)
三個月時間過去了,隨軍勞役中的一千積極分子被升格為輔兵,不僅僅是夥食標準提高了,還能夠拿到手五百文月餉。
轉正的輔兵也有足一千,不僅僅月餉增加到一兩銀子,還有本色麥子五鬥。
正兵的月餉並不相同,新兵,而且是步兵的基本月餉是一兩銀子折色外加五鬥麥子本色。
騎兵、炮兵的月餉比普通步兵高五成。
新兵每半年考核一次,被文教員、鎮撫官評判優良者升格為戰士,月餉最起碼一兩五錢銀子。
成為戰士後除了立功升職,滿一年就可以通過考核升格為勇士,月餉二兩銀子起步。
再獲得功勞或者滿兩年考核全優,勇士升級為猛士,月餉至少三兩銀子,騎兵中的一等猛士能夠拿足五兩月餉。
這是給戰鬥技能突出,作風頑強卻沒法提高文化水平的兵丁,特別是異民族騎兵提供的上升通道。
沒辦法,有些兵打起仗來如同猛虎下山,讀書識字時如同打瞌睡的貓咪。
指望這些兵通過文化考試成為軍官不現實,所以黃毅把兵分四級,每一級又分三等,合計十二個晉升台階。
讓識字不多或者根本不識字的普通兵丁也有目標有希望!
滿級的當然是一等猛士,猛士、勇士、戰士、兵士各分三等。
新兵自動獲得三等兵士資格,達到考核標準能夠升格的必然是一等兵士。
在中國生存,哪兒都少不了內卷,要高人一等要活得精彩就得卷贏身邊的人!
黃毅樂意看到麾下卷,卷到最後每一個軍人都是猛士才好呢!
那時黃毅就用不著說:“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可以說:“擁有數十萬猛士馬踏全世界!”
額,那是後話,當下的任務是把叛軍幹掉發個大財!
於是乎,在黃毅的授意下,山東登萊總督劉宇烈和監軍太監王坤達成共識!
平叛大軍開始排兵布陣!
而且是擺明了十萬重圍!
雖然曆史上的監軍太監高起潛和關寧軍諸將沒有入關參與登萊平叛。
但是打登州城的明軍人馬數量和方式方法跟曆史如出一轍!
明軍依舊是以數日的時間構築一道長達三十裏之圍牆,其高如城,東西兩端俱抵海。
劉宇烈和王坤共同下達命令,以陳洪範、劉澤清為首的十幾個將領率兵守西牆,王洪、劉良佐率領本部人馬接應。
楊禦璠、鄧玘等等將領率兵守東牆,劉國柱、牟文綬率領本部人馬策應。
整個南牆交給興和軍全權負責,黃毅可以決定何時出擊!
此時剛剛入冬開始下雪,還沒有地凍三尺,明軍加民夫接近十萬人齊心協力。
即便是圍城比曆史上晚了好幾個月,環繞登州城的壕溝和土牆依舊如曆史那般不到半個月就完成了。
明軍怎麽也能夠做到齊心協力了?
嗬嗬!這得看做什麽!
楊禦蕃、鄧玘、陳洪範等等將領的兵約等於是垃圾,指望他們衝鋒陷陣等同於送人頭。
這些兵痞貪生怕死、憎恨上官、欺負老百姓,真的很壞,但是他們真的不蠢。
他們知道挖壕塹壘砌土牆最大的受益者是誰。
躲在壕溝、土牆內放鳥銃、射羽箭安全有保障,當然要不遺餘力挖呀挖!
因為登州是北麵朝海,所以隻需要三麵包圍,興和軍負責南麵,自然是居中策應兩翼友軍的位置。
興和軍自信滿滿,不怕叛軍從南麵突破,故意不挖壕溝、不壘土牆,引誘叛軍來攻打。
不是不修防禦工事,是為了方便騎兵集群衝鋒不壘牆,興和軍一部分輔兵指揮九千勞役加上劉宇烈派遣的一萬多衛所班軍一樣的挖呀挖!
挖出來的泥土全部傾倒在離登州城南門二百步的地方,接下來是壘高夯實形成了一個遠高於城牆厚度七丈長度一裏的土高台。
叛軍難道就眼睜睜看著明軍挖呀挖?
當然不可能,曆史上就沒有眼睜睜看著!
“都元帥”李九成親自率領叛軍精銳殺出城池……
然並卵!
蓄勢待發的關寧鐵騎立刻發動突擊。
這一戰,祖大樂陣斬李九成,叛軍損失慘重再也不敢發起像模像樣的攻擊。
現如今沒有了關寧鐵騎,但是有了興和軍的三千八百騎兵。
出現在登州城下的興和軍騎兵有一大半是天生的騎兵——蒙古人。
這些蒙古騎兵都是新酋長親自選拔,甚至於親自率領,目的是為了博取功勞獲得黃毅的肯定和嘉勉!
向黃毅宣誓效忠的蒙古人都渴望得到黃毅的賞賜,特希望得到精鋼滑輪弓。
有了這種接二連三射出三十支羽箭都不會導致臂膀酸麻的神兵利器。
每一個根據地蒙古籍騎兵都能跟建奴巴牙喇對射,並且有絕對把握射殺巴牙喇。
物以稀為貴,至今為止,根據地所屬衛星蒙古部落中,獲得黃毅賞賜精鋼滑輪弓的蒙古騎士隻有三十六人。
這三十六人都是忠誠度高,戰鬥力超群的神箭手。
有編製的興和軍騎兵中,蒙古籍騎兵也很多,其中三十六人屢立戰功得到一等勇士待遇,獲得優先裝備精鋼滑輪弓的榮譽。
他們再立新功定然能夠成為興和軍第一批猛士!
漢人騎兵大多數來自於從蒙古部落中解救的奴隸,這些人騎術過得去,但是驍騎善射者並不多。
沒辦法,人各有所長!
蒙古人從小就騎馬射箭,都成為本能了。
漢人後天學習騎馬射箭,在同等條件下能夠超越蒙古人的都是在這方麵具備天賦。
所以黃毅在正常情況下無需讓漢人跟蒙古人比騎馬射箭。
漢人可以練習騎馬打槍,打三眼銃,扔“飛震天雷”,還可以騎馬運動,戰時下馬用燧發槍齊射一輪。
燧發槍射出的鉛彈殺傷力遠高於騎弓漫射的羽箭,戰馬挨一顆子彈都吃不消。
所以黃毅麾下的漢族騎兵除了原本就擅長射箭的,其餘的將士們都訓練火器。
故而興和軍騎兵中的漢人騎兵隻有二十八人裝備了精鋼滑輪弓。
三個月時間過去了,隨軍勞役中的一千積極分子被升格為輔兵,不僅僅是夥食標準提高了,還能夠拿到手五百文月餉。
轉正的輔兵也有足一千,不僅僅月餉增加到一兩銀子,還有本色麥子五鬥。
正兵的月餉並不相同,新兵,而且是步兵的基本月餉是一兩銀子折色外加五鬥麥子本色。
騎兵、炮兵的月餉比普通步兵高五成。
新兵每半年考核一次,被文教員、鎮撫官評判優良者升格為戰士,月餉最起碼一兩五錢銀子。
成為戰士後除了立功升職,滿一年就可以通過考核升格為勇士,月餉二兩銀子起步。
再獲得功勞或者滿兩年考核全優,勇士升級為猛士,月餉至少三兩銀子,騎兵中的一等猛士能夠拿足五兩月餉。
這是給戰鬥技能突出,作風頑強卻沒法提高文化水平的兵丁,特別是異民族騎兵提供的上升通道。
沒辦法,有些兵打起仗來如同猛虎下山,讀書識字時如同打瞌睡的貓咪。
指望這些兵通過文化考試成為軍官不現實,所以黃毅把兵分四級,每一級又分三等,合計十二個晉升台階。
讓識字不多或者根本不識字的普通兵丁也有目標有希望!
滿級的當然是一等猛士,猛士、勇士、戰士、兵士各分三等。
新兵自動獲得三等兵士資格,達到考核標準能夠升格的必然是一等兵士。
在中國生存,哪兒都少不了內卷,要高人一等要活得精彩就得卷贏身邊的人!
黃毅樂意看到麾下卷,卷到最後每一個軍人都是猛士才好呢!
那時黃毅就用不著說:“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可以說:“擁有數十萬猛士馬踏全世界!”
額,那是後話,當下的任務是把叛軍幹掉發個大財!
於是乎,在黃毅的授意下,山東登萊總督劉宇烈和監軍太監王坤達成共識!
平叛大軍開始排兵布陣!
而且是擺明了十萬重圍!
雖然曆史上的監軍太監高起潛和關寧軍諸將沒有入關參與登萊平叛。
但是打登州城的明軍人馬數量和方式方法跟曆史如出一轍!
明軍依舊是以數日的時間構築一道長達三十裏之圍牆,其高如城,東西兩端俱抵海。
劉宇烈和王坤共同下達命令,以陳洪範、劉澤清為首的十幾個將領率兵守西牆,王洪、劉良佐率領本部人馬接應。
楊禦璠、鄧玘等等將領率兵守東牆,劉國柱、牟文綬率領本部人馬策應。
整個南牆交給興和軍全權負責,黃毅可以決定何時出擊!
此時剛剛入冬開始下雪,還沒有地凍三尺,明軍加民夫接近十萬人齊心協力。
即便是圍城比曆史上晚了好幾個月,環繞登州城的壕溝和土牆依舊如曆史那般不到半個月就完成了。
明軍怎麽也能夠做到齊心協力了?
嗬嗬!這得看做什麽!
楊禦蕃、鄧玘、陳洪範等等將領的兵約等於是垃圾,指望他們衝鋒陷陣等同於送人頭。
這些兵痞貪生怕死、憎恨上官、欺負老百姓,真的很壞,但是他們真的不蠢。
他們知道挖壕塹壘砌土牆最大的受益者是誰。
躲在壕溝、土牆內放鳥銃、射羽箭安全有保障,當然要不遺餘力挖呀挖!
因為登州是北麵朝海,所以隻需要三麵包圍,興和軍負責南麵,自然是居中策應兩翼友軍的位置。
興和軍自信滿滿,不怕叛軍從南麵突破,故意不挖壕溝、不壘土牆,引誘叛軍來攻打。
不是不修防禦工事,是為了方便騎兵集群衝鋒不壘牆,興和軍一部分輔兵指揮九千勞役加上劉宇烈派遣的一萬多衛所班軍一樣的挖呀挖!
挖出來的泥土全部傾倒在離登州城南門二百步的地方,接下來是壘高夯實形成了一個遠高於城牆厚度七丈長度一裏的土高台。
叛軍難道就眼睜睜看著明軍挖呀挖?
當然不可能,曆史上就沒有眼睜睜看著!
“都元帥”李九成親自率領叛軍精銳殺出城池……
然並卵!
蓄勢待發的關寧鐵騎立刻發動突擊。
這一戰,祖大樂陣斬李九成,叛軍損失慘重再也不敢發起像模像樣的攻擊。
現如今沒有了關寧鐵騎,但是有了興和軍的三千八百騎兵。
出現在登州城下的興和軍騎兵有一大半是天生的騎兵——蒙古人。
這些蒙古騎兵都是新酋長親自選拔,甚至於親自率領,目的是為了博取功勞獲得黃毅的肯定和嘉勉!
向黃毅宣誓效忠的蒙古人都渴望得到黃毅的賞賜,特希望得到精鋼滑輪弓。
有了這種接二連三射出三十支羽箭都不會導致臂膀酸麻的神兵利器。
每一個根據地蒙古籍騎兵都能跟建奴巴牙喇對射,並且有絕對把握射殺巴牙喇。
物以稀為貴,至今為止,根據地所屬衛星蒙古部落中,獲得黃毅賞賜精鋼滑輪弓的蒙古騎士隻有三十六人。
這三十六人都是忠誠度高,戰鬥力超群的神箭手。
有編製的興和軍騎兵中,蒙古籍騎兵也很多,其中三十六人屢立戰功得到一等勇士待遇,獲得優先裝備精鋼滑輪弓的榮譽。
他們再立新功定然能夠成為興和軍第一批猛士!
漢人騎兵大多數來自於從蒙古部落中解救的奴隸,這些人騎術過得去,但是驍騎善射者並不多。
沒辦法,人各有所長!
蒙古人從小就騎馬射箭,都成為本能了。
漢人後天學習騎馬射箭,在同等條件下能夠超越蒙古人的都是在這方麵具備天賦。
所以黃毅在正常情況下無需讓漢人跟蒙古人比騎馬射箭。
漢人可以練習騎馬打槍,打三眼銃,扔“飛震天雷”,還可以騎馬運動,戰時下馬用燧發槍齊射一輪。
燧發槍射出的鉛彈殺傷力遠高於騎弓漫射的羽箭,戰馬挨一顆子彈都吃不消。
所以黃毅麾下的漢族騎兵除了原本就擅長射箭的,其餘的將士們都訓練火器。
故而興和軍騎兵中的漢人騎兵隻有二十八人裝備了精鋼滑輪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