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歲計其所出而度其所用,轉運征斂送納,皆準程而節其遲速。”【舊唐書.職官誌二】
度支部尚書韓斌出身潁川韓氏,是太學博士韓融的族親。其本為尚書郎,因為與侍中荀攸、雍州刺史鍾繇等潁川人有舊,故而在度支部設立之初便被人薦舉。皇帝當廷策試之後,發現對方確有賈人心計,善理財貨,遂拜為尚書。
此時韓斌應聲說道,冷峻的相貌與他的聲音相得益彰:“臣以為,譬如臣先前所舉等例,朝廷一年不宜耗費如此之巨。大司農、少府算計失實,宜重新散籌,再做計較。”
然後他又從往例、現實等各方麵開始論述、計算出了幾個數字,推算出朝廷的開支用不了那麽多錢,至少能節省千萬。如果不是看在劉和與張昶的麵子上,韓斌有所保留,不然這話都可以點出他二人有意虛報開支,徇私舞弊了。
“有司算計支費,為防不時之需,往往都會多算一些,免得急時無餘財可用,要另外索取。這是因循之舉,無可指摘。”看著惶恐不安、心懷惴惴的張昶與劉和,皇帝沒有表現出不悅的神色,反而主動為張昶等人開脫起來。
“唯,是臣等疏忽,失於算計,在此貽笑於諸公了。”見皇帝沒有怪罪的意思,張昶鬆了口氣,此刻他已經放棄了起先的初衷,隻想著盡快補救:“請陛下容臣等回去後重算支費,交付聖裁。”
話甫一說完,他便忍不住抬眼看了看四周,隻見除了侍中荀攸、水衡都尉周忠、度支部尚書韓斌以外,其餘各人俱是麵色凝重,不說司徒馬日、就連司空趙溫的神色都有些不甘像是眼看著一件利器操於他人之手。
果然,皇帝聽了張昶的話,不以為然的搖頭道:“朝廷明年的支費再度算好以後,爾等且先交付度支部審計,待韓質節確認無誤,再呈遞禦前。”
韓質節就是韓斌,他所負責的度支部在皇帝的設置下,掌管全國財賦的統計和配置,以及財政核算與會計核算、組織審計每年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權力,是朝廷最高財計部門。
皇帝今天特意召來承明殿的這些‘宰相’,以及少府等負責財政的具體官員,不僅是為了預備來年的災情,接受財政報表。更是為了將鋪墊已久的度支部正式推到台前,在從今往後形成一個財政收支預算審計、製定、監督的流程與規矩,徹底杜絕以往朝廷花錢沒有章法的陋規。
“度支部設立之初,便對朝廷各處每一分用度都進行審核,不僅是大司農、少府,連同太仆、太常等官署,凡有所支取,定要詳細列出緣由、用處、錢數等名目,交由度支部審查核實。核實無誤,便呈遞禦前,詔準撥付。若是核實不過,大司農與少府等官便不予撥付,如此方能避免浪費錢貨。”皇帝悠悠說道:“諸公以為如何?”
一些小數目的錢財調度,比如簡牘筆墨用具的花費之類的,皇帝沒有那個精力與時間去過問,打算直接授權給度支部自行處置。至於財政預算、或者是大工程、大項目的錢財調度,皇帝就得在度支部審核之後,再行決定是否通過。
至於度支部如何得知官署上報的錢財中哪裏存在貓膩、哪裏存在漏洞,這就得征辟一些熟知數術、賬目的官吏、以及得由平準監提供詳細精確的市價等資料了。
馬日等人相互看了看,猶疑著說道:“陛下睿鑒,隻是臣等以為,其中未免有些繁瑣,或許會耽誤急事。而且譬如一處動工,他官請撥付十萬、度支部審計不予,彼此意見齟齬,又該如何?”
“事有輕重緩急,若遇急事,則當按特例辦理。”皇帝畢竟是在後世管過一家公司的,熟悉出納、會計、審計等財務工作、對於底下人報賬時做的貓膩也清楚得很。他知道眾人心中的顧慮,輕鬆一笑,應答道:“若是意見齟齬,則以度支部為準,若該官還是不服,可上疏陳情於我。”
<a id="wzsy" href="https://m.wucuoxs.com">無錯小說網</a>
這等若是將財政撥款的最終決定權攬在自己身上,雖然官員據此上疏之後,馬日這些輔政的大臣也能參與議論,但到底比不上皇帝的一言而決。
如今吏部掌管天下官員的政績考課,幾乎卡住了地方官吏的仕途,權勢幾乎不弱於宰相。尤其是傅巽主持的嚴苛細致的官員考察條例,讓那些習慣了清靜無為、以及全靠互相吹噓的懶散官吏們叫苦不迭,生怕因為政績考課獲差而被全郡、全州批評,有辱聲名。一個吏部就已經讓地方官吏悚栗不已,此時再來一個度支部監督錢穀需費,而且還握在關東人手上……
這讓馬日隱隱有些如芒在背,感覺今後的日子恐怕會不太好過了。
見眾人沒有別的意見,皇帝就當是彼等默認了自己的決議,點頭說道:“往後每年十一月,朝廷公府、卿署、乃至其下各監,具要各自議論、計算次年需花費多少錢財,而後據實上陳,交於度支部。十二月時,則承明殿諸公、少府、大司農、水衡監、度支部,皆入溫室會議當年歲入、以及來年用度。形成定論之後,由度支部據此對各官署所上預算進行裁減、添補,再進呈禦覽,詔告天下。”
按以往的成規,一個部門隻有在需要用錢的時候才會上疏,而且一般都是隨用隨撥,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間。而且很少有一個具體的計劃,譬如今年該做什麽、明年該做什麽,中央朝廷很長時間都是在被動性的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如今皇帝所提出來的預算審計製度已經隱然有計劃的雛形,這種有別於以往朝廷政務的處理流程,讓馬日等人耳目一新。
“稟陛下,是否應將度支部效仿吏部,設相應曹、掾於郡縣,便於直屬?”趙溫忽然提到。
馬日聞言,也麵帶關切的抬首看向皇帝。
皇帝沉吟片刻,緩緩言道:“吏部之所司職,在以往皆有前例可循,且地方各郡縣也有功曹掾等職以供改製。度支乃本朝新設,地方並無此職,更無掾吏熟悉其間事故,貿然推行地方,恐有不便。”
荀攸點頭應道:“可待度支部於朝廷推行數載,教習熟吏,再施行地方也猶未晚也。”
如今吏部隻針對地方官吏的政績考成,尚未對中央官署進行考課,是因為阻力還較大。而度支部則主要是專業人員對緣故了,皇帝想著,總得等一批熟悉算數,經濟的太學生到位了,朝廷官員都熟悉度支流程與規矩之後,再行推廣才好。
眾人議到這裏,話題漸漸又回到國用可能會不足的問題上去了,荀攸悄悄看了眼水衡都尉周忠,對方會意,立時出聲說道:“稟陛下,如今上林三官已有二十餘爐,每月能鑄錢八百餘萬。如若國家有需,水衡錢能解一時之急。”
“公辦事勤勉,我心甚慰。”皇帝其實心裏也清楚,張昶等人所說的是全年的預算總和,並不代表要一次性把錢都拿出來,這中間還有很大的餘地能挪做他用,隻要及時用水衡錢補上就是了。
說罷,皇帝展了展袖子,吩咐道:“今日就議到這裏,購求民間餘糧的事,司空要多用些心。還有明年的開支、預算等,大司農與少府要算好,遞交度支,要給其他人做個典範出來……荀君留下。”
這是要準備送客了,眾人知覺的應聲告辭離去。
-- 上拉加載下一章 s -->
度支部尚書韓斌出身潁川韓氏,是太學博士韓融的族親。其本為尚書郎,因為與侍中荀攸、雍州刺史鍾繇等潁川人有舊,故而在度支部設立之初便被人薦舉。皇帝當廷策試之後,發現對方確有賈人心計,善理財貨,遂拜為尚書。
此時韓斌應聲說道,冷峻的相貌與他的聲音相得益彰:“臣以為,譬如臣先前所舉等例,朝廷一年不宜耗費如此之巨。大司農、少府算計失實,宜重新散籌,再做計較。”
然後他又從往例、現實等各方麵開始論述、計算出了幾個數字,推算出朝廷的開支用不了那麽多錢,至少能節省千萬。如果不是看在劉和與張昶的麵子上,韓斌有所保留,不然這話都可以點出他二人有意虛報開支,徇私舞弊了。
“有司算計支費,為防不時之需,往往都會多算一些,免得急時無餘財可用,要另外索取。這是因循之舉,無可指摘。”看著惶恐不安、心懷惴惴的張昶與劉和,皇帝沒有表現出不悅的神色,反而主動為張昶等人開脫起來。
“唯,是臣等疏忽,失於算計,在此貽笑於諸公了。”見皇帝沒有怪罪的意思,張昶鬆了口氣,此刻他已經放棄了起先的初衷,隻想著盡快補救:“請陛下容臣等回去後重算支費,交付聖裁。”
話甫一說完,他便忍不住抬眼看了看四周,隻見除了侍中荀攸、水衡都尉周忠、度支部尚書韓斌以外,其餘各人俱是麵色凝重,不說司徒馬日、就連司空趙溫的神色都有些不甘像是眼看著一件利器操於他人之手。
果然,皇帝聽了張昶的話,不以為然的搖頭道:“朝廷明年的支費再度算好以後,爾等且先交付度支部審計,待韓質節確認無誤,再呈遞禦前。”
韓質節就是韓斌,他所負責的度支部在皇帝的設置下,掌管全國財賦的統計和配置,以及財政核算與會計核算、組織審計每年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權力,是朝廷最高財計部門。
皇帝今天特意召來承明殿的這些‘宰相’,以及少府等負責財政的具體官員,不僅是為了預備來年的災情,接受財政報表。更是為了將鋪墊已久的度支部正式推到台前,在從今往後形成一個財政收支預算審計、製定、監督的流程與規矩,徹底杜絕以往朝廷花錢沒有章法的陋規。
“度支部設立之初,便對朝廷各處每一分用度都進行審核,不僅是大司農、少府,連同太仆、太常等官署,凡有所支取,定要詳細列出緣由、用處、錢數等名目,交由度支部審查核實。核實無誤,便呈遞禦前,詔準撥付。若是核實不過,大司農與少府等官便不予撥付,如此方能避免浪費錢貨。”皇帝悠悠說道:“諸公以為如何?”
一些小數目的錢財調度,比如簡牘筆墨用具的花費之類的,皇帝沒有那個精力與時間去過問,打算直接授權給度支部自行處置。至於財政預算、或者是大工程、大項目的錢財調度,皇帝就得在度支部審核之後,再行決定是否通過。
至於度支部如何得知官署上報的錢財中哪裏存在貓膩、哪裏存在漏洞,這就得征辟一些熟知數術、賬目的官吏、以及得由平準監提供詳細精確的市價等資料了。
馬日等人相互看了看,猶疑著說道:“陛下睿鑒,隻是臣等以為,其中未免有些繁瑣,或許會耽誤急事。而且譬如一處動工,他官請撥付十萬、度支部審計不予,彼此意見齟齬,又該如何?”
“事有輕重緩急,若遇急事,則當按特例辦理。”皇帝畢竟是在後世管過一家公司的,熟悉出納、會計、審計等財務工作、對於底下人報賬時做的貓膩也清楚得很。他知道眾人心中的顧慮,輕鬆一笑,應答道:“若是意見齟齬,則以度支部為準,若該官還是不服,可上疏陳情於我。”
<a id="wzsy" href="https://m.wucuoxs.com">無錯小說網</a>
這等若是將財政撥款的最終決定權攬在自己身上,雖然官員據此上疏之後,馬日這些輔政的大臣也能參與議論,但到底比不上皇帝的一言而決。
如今吏部掌管天下官員的政績考課,幾乎卡住了地方官吏的仕途,權勢幾乎不弱於宰相。尤其是傅巽主持的嚴苛細致的官員考察條例,讓那些習慣了清靜無為、以及全靠互相吹噓的懶散官吏們叫苦不迭,生怕因為政績考課獲差而被全郡、全州批評,有辱聲名。一個吏部就已經讓地方官吏悚栗不已,此時再來一個度支部監督錢穀需費,而且還握在關東人手上……
這讓馬日隱隱有些如芒在背,感覺今後的日子恐怕會不太好過了。
見眾人沒有別的意見,皇帝就當是彼等默認了自己的決議,點頭說道:“往後每年十一月,朝廷公府、卿署、乃至其下各監,具要各自議論、計算次年需花費多少錢財,而後據實上陳,交於度支部。十二月時,則承明殿諸公、少府、大司農、水衡監、度支部,皆入溫室會議當年歲入、以及來年用度。形成定論之後,由度支部據此對各官署所上預算進行裁減、添補,再進呈禦覽,詔告天下。”
按以往的成規,一個部門隻有在需要用錢的時候才會上疏,而且一般都是隨用隨撥,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間。而且很少有一個具體的計劃,譬如今年該做什麽、明年該做什麽,中央朝廷很長時間都是在被動性的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如今皇帝所提出來的預算審計製度已經隱然有計劃的雛形,這種有別於以往朝廷政務的處理流程,讓馬日等人耳目一新。
“稟陛下,是否應將度支部效仿吏部,設相應曹、掾於郡縣,便於直屬?”趙溫忽然提到。
馬日聞言,也麵帶關切的抬首看向皇帝。
皇帝沉吟片刻,緩緩言道:“吏部之所司職,在以往皆有前例可循,且地方各郡縣也有功曹掾等職以供改製。度支乃本朝新設,地方並無此職,更無掾吏熟悉其間事故,貿然推行地方,恐有不便。”
荀攸點頭應道:“可待度支部於朝廷推行數載,教習熟吏,再施行地方也猶未晚也。”
如今吏部隻針對地方官吏的政績考成,尚未對中央官署進行考課,是因為阻力還較大。而度支部則主要是專業人員對緣故了,皇帝想著,總得等一批熟悉算數,經濟的太學生到位了,朝廷官員都熟悉度支流程與規矩之後,再行推廣才好。
眾人議到這裏,話題漸漸又回到國用可能會不足的問題上去了,荀攸悄悄看了眼水衡都尉周忠,對方會意,立時出聲說道:“稟陛下,如今上林三官已有二十餘爐,每月能鑄錢八百餘萬。如若國家有需,水衡錢能解一時之急。”
“公辦事勤勉,我心甚慰。”皇帝其實心裏也清楚,張昶等人所說的是全年的預算總和,並不代表要一次性把錢都拿出來,這中間還有很大的餘地能挪做他用,隻要及時用水衡錢補上就是了。
說罷,皇帝展了展袖子,吩咐道:“今日就議到這裏,購求民間餘糧的事,司空要多用些心。還有明年的開支、預算等,大司農與少府要算好,遞交度支,要給其他人做個典範出來……荀君留下。”
這是要準備送客了,眾人知覺的應聲告辭離去。
-- 上拉加載下一章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