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做舊,能不能做舊到眼前這五本書的程度,先不說。
他隻要會鑒定,就能看得出,這五本書沒有做舊的痕跡,這就足夠了。
沒有做舊痕跡,雖然不能說就一定有很高的價值,但是,肯定是古董。
再看裏麵的內容,字跡清晰,印刷規整。
雖然紙質發黃、發脆,好像一碰就碎的樣子,但是,這五本書怎麽看也不像是古籍。
看了看名字,還真找到了,這是一本禮部韻略,這好像是宋版書!
隻是稍微一想,陳文哲就想起來了,他在金牌店當行內的那段時間,可不是白混的,最起碼他看到了太多文物的成交記錄。
好像裏麵就有一套禮部韻略,這東西實在是太出名了。
因為古籍更加難以保存,要想找到真正的古代典籍,更是艱難。
要不然,古籍市場上有一句話,一頁宋版一兩金,一片官窯亦如是!
官窯珍貴,宋版書也不遑多讓。
自古有“一頁宋版一兩金”的說法,意指宋代刻本書籍的珍貴。
浙省圖書館為期僅三天的《宋刻本展》上,曾經展出了二十本珍稀的宋刻本。
那些宋版書,單本估價都在千萬以上。
而眼前的禮部韻略如果是真品,那麽最少也價值五千萬!
要知道,宋版的《禮部韻略》曾是科舉的“工具書“,這東西就跟新華字典一樣,可不普通。
眼前的這五本書,越看,越感覺像是真品。
這五本書雕版精美,字體特別工整娟秀,紙白墨精,視覺清爽,這樣的表象,雖然不能證明是真品,但是,最起碼不像是贗品。
陳文哲感覺,這幾本書與其他宋刻本比起來,氣質也不一樣,就不要說跟它們身邊的假貨相比了。
忍不住拿在手中翻看起來,這麽一翻,陳文哲又發現了區別。
這幾本書,看著感覺很脆,好像一碰就碎的樣子,可真正拿起來,感覺卻很不相同。
這幾本古書上手的感覺,是溫軟。
這根本就不像今天那些死硬、死重、死大的書,似乎想靠鐵甲般的裝幀永垂不朽。
也許,真正流傳千年的這些宋刻本,是以柔克剛,內涵致遠。
其實,看到這裏,陳文哲心中已經確定,這很可能就是真正的宋版書。
隻不過,要確定是宋版書,那就必須要從各種細節上來鑒定。
如果爆出去,就不隻是陳文哲想要鑒定,而是文壇很多大佬,都會齊聚一堂,共同鑒定。
因為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過一次。
看著眼前的幾本書,還有收藏這幾本書的書函,陳文哲有點感慨。
都說宋代是弱宋,可就是這個弱宋,卻發展出來了極其璀璨的文明。
宋瓷、宋畫、還有宋刻本,在多個領域,都構建起耀眼奪目的宋代文化。
至於宋刻本,現在全球存世僅1000冊左右,一頁宋版一兩金,真不是說說的。
這五本《禮部韻略》,是宋代人學習詩賦的工具書。
那怎麽用呢?主要是押韻的標準,還有就是字的讀法!
押韻,是增強詩歌音樂性的重要手段,近體詩為了使聲調和諧、容易記憶,於押韻十分講究。
而所謂平與仄,要嚴格按古音來,並不同於現代的普通話。
因此,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頒布的,專門指導押韻的書籍,《禮部韻略》便是其中最為流行的一本。
明代有書寫道:宋人業舉習詩賦者無不人置一本《禮部韻略》,猶今之四書五經焉。
另據記載,宋初,學子進考場還可以攜帶《禮部韻略》,因為靠平時背誦也難記準,要寫好某篇詩賦,得拿著書趕緊查到底是寫對還是錯了,尤其得避諱。
它當時就是士子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工具書。
也許就是因為這部書籍應用廣泛,所以才會流傳千年,還能保存下幾部吧?
紙壽千年,雖然有這種說法,但是,真要保存千年,還真是個奇跡,要不然宋版書也不會這麽貴。
看著有點新的五本書,要不是有點本事,陳文哲還真不敢相信,這保存完好的五本書,居然流傳了千年時間!
他都有點不敢置信,那麽憑什麽讓別人也相信呢?
想到年底的展覽,他要拿出點好東西來,讓大海市收藏家協會的那些老人們,看看他的實力。
隻有得到他們的認可,陳文哲才能去人家的家裏,看看他們的珍藏!
現在他收藏的那些,除了那隻掐絲琺琅大罐,好像都不算重寶。
就算現在來了一趟長安,得到了兩幅畫,一套玉人,再加上這一書函五本的宋刻本,好像分量也有點輕。
能增加一些分量,就要增加一些,最起碼種類是增加了。
隻不過,如何確定這是北宋刻本?
避諱考據,反推成書年代?
避諱,就是避開皇帝的名字,這麽說就應該好理解了。
小心翼翼地打開,看著保存完好的書頁,時間雖然留下了痕跡,但是這把殺豬刀,並沒有虐待它!
<a id="wzsy" href="http://m.aiyueshuxiang.com">愛閱書香</a>
這跟之前發現的那一套相比,保存的可是好多了。
禮部韻略在很早的時候,國內就有發現,但是,那一套被小鬼子弄走了,現在還保存在一座寺廟裏。
至於第二套,當時發現的時候,那幾本書似被水浸泡過,有些書頁已出現明顯水漬後的皺褶。
當時鑒定的時候,國內外的很多文學大家都參與了。
他們好像是從版式風貌、印紙墨色、字體刀法等方麵比對後,雖不敢斷定就是北宋刊本,但已認準年代不會很晚。
現在看眼前的這五本,再回憶一下之前發現的那一套。
因為都是刻本印刷,大體應該是差不多的。
隻不過,那一套好像被水浸濕過,所以墨色、印紙都有點變化。
不過,字體、刻製的刀法,還有版式等等,這些是沒法改變的。
所以,稍微比對,陳文哲就發現,除了這五本印刷更加精良之家,其他的特點,幾乎一模一樣,根本就沒有什麽異常。
當然,這也不能就證明,眼前的五本書就是北宋刻本。
它年代肯定久遠,但是能久遠到什麽時期,就不確定了。
這跟之前鑒定那套水浸書是一樣的情況,當時他們如何準確推定其刊刻年代的?現在也成為了需要陳文哲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他隻要會鑒定,就能看得出,這五本書沒有做舊的痕跡,這就足夠了。
沒有做舊痕跡,雖然不能說就一定有很高的價值,但是,肯定是古董。
再看裏麵的內容,字跡清晰,印刷規整。
雖然紙質發黃、發脆,好像一碰就碎的樣子,但是,這五本書怎麽看也不像是古籍。
看了看名字,還真找到了,這是一本禮部韻略,這好像是宋版書!
隻是稍微一想,陳文哲就想起來了,他在金牌店當行內的那段時間,可不是白混的,最起碼他看到了太多文物的成交記錄。
好像裏麵就有一套禮部韻略,這東西實在是太出名了。
因為古籍更加難以保存,要想找到真正的古代典籍,更是艱難。
要不然,古籍市場上有一句話,一頁宋版一兩金,一片官窯亦如是!
官窯珍貴,宋版書也不遑多讓。
自古有“一頁宋版一兩金”的說法,意指宋代刻本書籍的珍貴。
浙省圖書館為期僅三天的《宋刻本展》上,曾經展出了二十本珍稀的宋刻本。
那些宋版書,單本估價都在千萬以上。
而眼前的禮部韻略如果是真品,那麽最少也價值五千萬!
要知道,宋版的《禮部韻略》曾是科舉的“工具書“,這東西就跟新華字典一樣,可不普通。
眼前的這五本書,越看,越感覺像是真品。
這五本書雕版精美,字體特別工整娟秀,紙白墨精,視覺清爽,這樣的表象,雖然不能證明是真品,但是,最起碼不像是贗品。
陳文哲感覺,這幾本書與其他宋刻本比起來,氣質也不一樣,就不要說跟它們身邊的假貨相比了。
忍不住拿在手中翻看起來,這麽一翻,陳文哲又發現了區別。
這幾本書,看著感覺很脆,好像一碰就碎的樣子,可真正拿起來,感覺卻很不相同。
這幾本古書上手的感覺,是溫軟。
這根本就不像今天那些死硬、死重、死大的書,似乎想靠鐵甲般的裝幀永垂不朽。
也許,真正流傳千年的這些宋刻本,是以柔克剛,內涵致遠。
其實,看到這裏,陳文哲心中已經確定,這很可能就是真正的宋版書。
隻不過,要確定是宋版書,那就必須要從各種細節上來鑒定。
如果爆出去,就不隻是陳文哲想要鑒定,而是文壇很多大佬,都會齊聚一堂,共同鑒定。
因為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過一次。
看著眼前的幾本書,還有收藏這幾本書的書函,陳文哲有點感慨。
都說宋代是弱宋,可就是這個弱宋,卻發展出來了極其璀璨的文明。
宋瓷、宋畫、還有宋刻本,在多個領域,都構建起耀眼奪目的宋代文化。
至於宋刻本,現在全球存世僅1000冊左右,一頁宋版一兩金,真不是說說的。
這五本《禮部韻略》,是宋代人學習詩賦的工具書。
那怎麽用呢?主要是押韻的標準,還有就是字的讀法!
押韻,是增強詩歌音樂性的重要手段,近體詩為了使聲調和諧、容易記憶,於押韻十分講究。
而所謂平與仄,要嚴格按古音來,並不同於現代的普通話。
因此,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頒布的,專門指導押韻的書籍,《禮部韻略》便是其中最為流行的一本。
明代有書寫道:宋人業舉習詩賦者無不人置一本《禮部韻略》,猶今之四書五經焉。
另據記載,宋初,學子進考場還可以攜帶《禮部韻略》,因為靠平時背誦也難記準,要寫好某篇詩賦,得拿著書趕緊查到底是寫對還是錯了,尤其得避諱。
它當時就是士子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工具書。
也許就是因為這部書籍應用廣泛,所以才會流傳千年,還能保存下幾部吧?
紙壽千年,雖然有這種說法,但是,真要保存千年,還真是個奇跡,要不然宋版書也不會這麽貴。
看著有點新的五本書,要不是有點本事,陳文哲還真不敢相信,這保存完好的五本書,居然流傳了千年時間!
他都有點不敢置信,那麽憑什麽讓別人也相信呢?
想到年底的展覽,他要拿出點好東西來,讓大海市收藏家協會的那些老人們,看看他的實力。
隻有得到他們的認可,陳文哲才能去人家的家裏,看看他們的珍藏!
現在他收藏的那些,除了那隻掐絲琺琅大罐,好像都不算重寶。
就算現在來了一趟長安,得到了兩幅畫,一套玉人,再加上這一書函五本的宋刻本,好像分量也有點輕。
能增加一些分量,就要增加一些,最起碼種類是增加了。
隻不過,如何確定這是北宋刻本?
避諱考據,反推成書年代?
避諱,就是避開皇帝的名字,這麽說就應該好理解了。
小心翼翼地打開,看著保存完好的書頁,時間雖然留下了痕跡,但是這把殺豬刀,並沒有虐待它!
<a id="wzsy" href="http://m.aiyueshuxiang.com">愛閱書香</a>
這跟之前發現的那一套相比,保存的可是好多了。
禮部韻略在很早的時候,國內就有發現,但是,那一套被小鬼子弄走了,現在還保存在一座寺廟裏。
至於第二套,當時發現的時候,那幾本書似被水浸泡過,有些書頁已出現明顯水漬後的皺褶。
當時鑒定的時候,國內外的很多文學大家都參與了。
他們好像是從版式風貌、印紙墨色、字體刀法等方麵比對後,雖不敢斷定就是北宋刊本,但已認準年代不會很晚。
現在看眼前的這五本,再回憶一下之前發現的那一套。
因為都是刻本印刷,大體應該是差不多的。
隻不過,那一套好像被水浸濕過,所以墨色、印紙都有點變化。
不過,字體、刻製的刀法,還有版式等等,這些是沒法改變的。
所以,稍微比對,陳文哲就發現,除了這五本印刷更加精良之家,其他的特點,幾乎一模一樣,根本就沒有什麽異常。
當然,這也不能就證明,眼前的五本書就是北宋刻本。
它年代肯定久遠,但是能久遠到什麽時期,就不確定了。
這跟之前鑒定那套水浸書是一樣的情況,當時他們如何準確推定其刊刻年代的?現在也成為了需要陳文哲解決的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