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們說的瓷土,是指粉碎瓷石所得之土,或人工配製成的製瓷原料。</p>
而這種瓷土,都是由高嶺土、石英、長石等組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和氧化鋁。</p>
其中高嶺土,是一種以高嶺石為主要成分的黏土。</p>
因其可塑性差、熔點高,所以單純用高嶺土是不能製成瓷器的,須摻入其他原料。</p>
就是因為摻入了瓷石,才能讓瓷器燒製的更加堅硬。</p>
所以低溫釉瓷器和高溫釉瓷器的質地不同,高溫釉瓷器更硬,所以陶瓷敲打的聲音也不同。</p>
高溫釉的瓷器敲打出的聲音更為清脆,低溫釉的瓷器敲打的聲音則相對沉悶。</p>
</p>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陶瓷本身的質地不同造成的,高溫釉的瓷器硬度,比低溫釉的瓷器更為堅固,低溫釉的瓷器則更易碎。</p>
這一切的不同,其實從陶瓷的發展史就能看出來。</p>
早期的原始先民在製陶時,隻是將隨手可及的黃土攪合成泥,然後燒製出簡單的陶器。</p>
之後,隨著生產與生活實踐的發展,先民們學會了有選擇性地使用土料。</p>
用淘洗過的土料做成細泥陶器,如盤、碗等食具。</p>
以摻加沙礫的土料做成夾砂陶器,如罐等大型容器。</p>
至商周時期,隨著陶匠們對各種土料的認識日益加深。</p>
此時人們發現,使用高嶺土燒製的陶器質地緊密,胎體堅硬,吸水率低,實用性大大增強。</p>
再後來,人們無意中發現用高嶺土製作的陶器,在入窯燒製後,器壁上有一些閃亮的東西。</p>
經過反複觀察,這些閃亮的東西,來自燒窯用的草木燃料其灰塵落在陶坯上所形成。</p>
於是,人們把草木灰與水調和成漿狀,塗刷在陶坯表麵。</p>
經燒製後,陶器器表有了一層光亮的玻璃質,人們稱其為“釉”。</p>
高嶺土+釉+高溫燒製,等於華夏最早的“瓷器”。</p>
所以,華夏瓷器就這樣誕生了。</p>
時間上,不晚於商周時期。</p>
由於這時的“瓷器”,與後來真正的瓷器,在品質上還有差距,因此學界將其稱為“原始瓷”。</p>
原始瓷由陶器發展而來,由於它與陶器在品質、功能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一經問世便受到了青睞。</p>
原始瓷與陶器的主要區別有兩點,第一點就是材料不同。</p>
原始瓷使用高嶺土(瓷土),其可塑性遠高於普通陶器所使用的陶土。</p>
因此它可以塑造出更多、更實用的器形。</p>
就像白麵與玉米麵,白麵能夠做出形如小鳥、小豬、小狗等多種造型的麵點。</p>
而玉米麵所能做的造型就少得多,因為其本身的“筋道”(可塑性)不如麵粉。</p>
再就是質地不同,高嶺土因本身所含氧化矽與氧化鋁的含量較普通黏土要高,因此其胚體的耐高溫能力也較後者高。</p>
較高的燒結溫度使其質地堅硬、胎體緊密、吸水率低,實用性更強。</p>
可以說,我國就是世界上,最最早使用高嶺土的國家。</p>
宋代以後,人們把這種色白、主要由石英、粘土礦物和雲母類礦物組成的砂狀白土,經過淘洗,澱出白泥,作為製瓷的精料。</p>
大量使用了這種白泥,使曆代景鎮的瓷器,從質量和工藝水平上,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超過我國北方一些古窯的陶瓷,其精美程度可與玉器相媲。</p>
景鎮於北宋景德年間,也就是公元1004--1007年置鎮時,當地所產瓷器已聞名全國。</p>
景瓷負有盛名,除去當時的工藝水平高超外,另一原因是這裏燒瓷的礦物原料質地較好。</p>
根據現代學者考證,景鎮開始是用附近的瓷石作為原料。</p>
到北宋時,燒瓷的配方有所改進,其中就含有就地取材的高嶺土。</p>
據《JDZ陶錄》中記載,景鎮燒瓷原料,是用徽省祁門的瓷石,加上景鎮附近的白土。</p>
到了元代,景鎮地區開始在坯料中,摻入一定量的高嶺土。</p>
用高嶺石、瓷石二元配方燒製瓷器,使瓷器質量有很大改善。</p>
也是因為這種配方,創造出“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的精美瓷器,使景瓷馳名中外。</p>
所以,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元代之時,景鎮特別提到的,那邊發現的高嶺土,應該是麻倉土。</p>
這裏的麻倉土跟高嶺土,肯定是有所不同的,但是相差不是那麽大。</p>
也許,相差的就是古人處理這種黏土的工藝。</p>
同樣的工藝,處理出來的麻倉土,就是跟高嶺土不同。</p>
而就是在這種麻倉土加瓷石形成的二元配方的基礎上,再結合蘇麻離青料,才能在元代匠人獨特的製瓷工藝之下,形成現在我們看到的元青花。</p>
高嶺土本身就很有優勢,等發現了具有獨特特性的麻倉土之後,就形成了所謂的二元配方。</p>
就是有了這一切技術,才會讓景鎮成為宮廷專用窯場,而之後,這個配方就被嚴格保密。</p>
也是有了這種配方,景鎮的製瓷器工藝也飛速工展,民間製瓷被遠遠甩在後麵。</p>
在西方人眼裏,這種將石頭燒製成白淨器物的手段,似乎隻有神仙才能做到,他們花費幾百年的時間,始終不能探其奧秘。</p>
之後後來使用動物的骨頭,燒製出了所謂的骨瓷,才最終燒成白釉瓷器。</p>
到了現代,國內技術被國外剽竊,慢慢的國外的大公司也開始了燒製正常瓷器,那時,他們才真正掌握瓷器燒製這門手藝。</p>
通過瓷器的發展曆程,我們可以看出來,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肯定是高嶺土的利用。</p>
高嶺土發現之前,陶瓷僅以瓷石燒製,成器率很低。</p>
高嶺土的使用,不僅擴大了製瓷原料的來源,而且改變了瓷器的性能。</p>
由原來單一的瓷石泥料,變成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p>
瓷器從此由低火度的軟質瓷,提升為高火度的硬質瓷。</p>
這不僅是我國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也給景鎮瓷業帶來一係列重大變化。</p>
高嶺土以其優異性,能被引入瓷胎,使景鎮製瓷原料與工藝,發生了重大變革。</p>
並在元、明、清三個曆史時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達到了世界領先地位,景鎮亦成為舉世聞名的瓷都。</p>
而這種瓷土,都是由高嶺土、石英、長石等組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和氧化鋁。</p>
其中高嶺土,是一種以高嶺石為主要成分的黏土。</p>
因其可塑性差、熔點高,所以單純用高嶺土是不能製成瓷器的,須摻入其他原料。</p>
就是因為摻入了瓷石,才能讓瓷器燒製的更加堅硬。</p>
所以低溫釉瓷器和高溫釉瓷器的質地不同,高溫釉瓷器更硬,所以陶瓷敲打的聲音也不同。</p>
高溫釉的瓷器敲打出的聲音更為清脆,低溫釉的瓷器敲打的聲音則相對沉悶。</p>
</p>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陶瓷本身的質地不同造成的,高溫釉的瓷器硬度,比低溫釉的瓷器更為堅固,低溫釉的瓷器則更易碎。</p>
這一切的不同,其實從陶瓷的發展史就能看出來。</p>
早期的原始先民在製陶時,隻是將隨手可及的黃土攪合成泥,然後燒製出簡單的陶器。</p>
之後,隨著生產與生活實踐的發展,先民們學會了有選擇性地使用土料。</p>
用淘洗過的土料做成細泥陶器,如盤、碗等食具。</p>
以摻加沙礫的土料做成夾砂陶器,如罐等大型容器。</p>
至商周時期,隨著陶匠們對各種土料的認識日益加深。</p>
此時人們發現,使用高嶺土燒製的陶器質地緊密,胎體堅硬,吸水率低,實用性大大增強。</p>
再後來,人們無意中發現用高嶺土製作的陶器,在入窯燒製後,器壁上有一些閃亮的東西。</p>
經過反複觀察,這些閃亮的東西,來自燒窯用的草木燃料其灰塵落在陶坯上所形成。</p>
於是,人們把草木灰與水調和成漿狀,塗刷在陶坯表麵。</p>
經燒製後,陶器器表有了一層光亮的玻璃質,人們稱其為“釉”。</p>
高嶺土+釉+高溫燒製,等於華夏最早的“瓷器”。</p>
所以,華夏瓷器就這樣誕生了。</p>
時間上,不晚於商周時期。</p>
由於這時的“瓷器”,與後來真正的瓷器,在品質上還有差距,因此學界將其稱為“原始瓷”。</p>
原始瓷由陶器發展而來,由於它與陶器在品質、功能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一經問世便受到了青睞。</p>
原始瓷與陶器的主要區別有兩點,第一點就是材料不同。</p>
原始瓷使用高嶺土(瓷土),其可塑性遠高於普通陶器所使用的陶土。</p>
因此它可以塑造出更多、更實用的器形。</p>
就像白麵與玉米麵,白麵能夠做出形如小鳥、小豬、小狗等多種造型的麵點。</p>
而玉米麵所能做的造型就少得多,因為其本身的“筋道”(可塑性)不如麵粉。</p>
再就是質地不同,高嶺土因本身所含氧化矽與氧化鋁的含量較普通黏土要高,因此其胚體的耐高溫能力也較後者高。</p>
較高的燒結溫度使其質地堅硬、胎體緊密、吸水率低,實用性更強。</p>
可以說,我國就是世界上,最最早使用高嶺土的國家。</p>
宋代以後,人們把這種色白、主要由石英、粘土礦物和雲母類礦物組成的砂狀白土,經過淘洗,澱出白泥,作為製瓷的精料。</p>
大量使用了這種白泥,使曆代景鎮的瓷器,從質量和工藝水平上,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超過我國北方一些古窯的陶瓷,其精美程度可與玉器相媲。</p>
景鎮於北宋景德年間,也就是公元1004--1007年置鎮時,當地所產瓷器已聞名全國。</p>
景瓷負有盛名,除去當時的工藝水平高超外,另一原因是這裏燒瓷的礦物原料質地較好。</p>
根據現代學者考證,景鎮開始是用附近的瓷石作為原料。</p>
到北宋時,燒瓷的配方有所改進,其中就含有就地取材的高嶺土。</p>
據《JDZ陶錄》中記載,景鎮燒瓷原料,是用徽省祁門的瓷石,加上景鎮附近的白土。</p>
到了元代,景鎮地區開始在坯料中,摻入一定量的高嶺土。</p>
用高嶺石、瓷石二元配方燒製瓷器,使瓷器質量有很大改善。</p>
也是因為這種配方,創造出“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的精美瓷器,使景瓷馳名中外。</p>
所以,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元代之時,景鎮特別提到的,那邊發現的高嶺土,應該是麻倉土。</p>
這裏的麻倉土跟高嶺土,肯定是有所不同的,但是相差不是那麽大。</p>
也許,相差的就是古人處理這種黏土的工藝。</p>
同樣的工藝,處理出來的麻倉土,就是跟高嶺土不同。</p>
而就是在這種麻倉土加瓷石形成的二元配方的基礎上,再結合蘇麻離青料,才能在元代匠人獨特的製瓷工藝之下,形成現在我們看到的元青花。</p>
高嶺土本身就很有優勢,等發現了具有獨特特性的麻倉土之後,就形成了所謂的二元配方。</p>
就是有了這一切技術,才會讓景鎮成為宮廷專用窯場,而之後,這個配方就被嚴格保密。</p>
也是有了這種配方,景鎮的製瓷器工藝也飛速工展,民間製瓷被遠遠甩在後麵。</p>
在西方人眼裏,這種將石頭燒製成白淨器物的手段,似乎隻有神仙才能做到,他們花費幾百年的時間,始終不能探其奧秘。</p>
之後後來使用動物的骨頭,燒製出了所謂的骨瓷,才最終燒成白釉瓷器。</p>
到了現代,國內技術被國外剽竊,慢慢的國外的大公司也開始了燒製正常瓷器,那時,他們才真正掌握瓷器燒製這門手藝。</p>
通過瓷器的發展曆程,我們可以看出來,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肯定是高嶺土的利用。</p>
高嶺土發現之前,陶瓷僅以瓷石燒製,成器率很低。</p>
高嶺土的使用,不僅擴大了製瓷原料的來源,而且改變了瓷器的性能。</p>
由原來單一的瓷石泥料,變成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p>
瓷器從此由低火度的軟質瓷,提升為高火度的硬質瓷。</p>
這不僅是我國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也給景鎮瓷業帶來一係列重大變化。</p>
高嶺土以其優異性,能被引入瓷胎,使景鎮製瓷原料與工藝,發生了重大變革。</p>
並在元、明、清三個曆史時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達到了世界領先地位,景鎮亦成為舉世聞名的瓷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