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bbc要臉的時候是可以做出好新聞的。


    徐騰最初可以在英國三大電視台的itv和天空廣播之間選一家,因為這兩家都是華銀財團的影響範圍內,麵對他,基本都是要臉的。


    itv的主要廣告商是wpp集團,而wpp集團的第一大股東就是神州傳媒集團,其他股東也多是華爾街和英國的財團。


    天空廣播則是默多克新聞集團的子公司之一,而默多克新聞集團也是神州傳媒集團的第三大股東。


    總之,這是傳媒幕後金主之間的權力遊戲。


    徐騰隻是因為翻出了bbc當初采訪馬枟的新聞視頻,有點想為馬總報仇的意思,加上bbc監管委員會,特別是唐寧街和王室的保證,中間也有其他人的遊說,才讓徐騰改變了決定,臨時選擇bbc的《西方觀點》節目。


    結果鬧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尷尬事件。


    在距離節目預定播出的時間僅有兩個小時,bbc的副總裁喬治-恩特威斯爾、新聞總監海倫-波登——就是最快介入節目談判的那位四十多歲的女性高層,陸續介入後,同華騰公司國際公關部歐洲執行總裁阿斯戴爾-坎貝爾緊急磋商,最終達成了協議。


    雙方采用華騰公司“初選”的可靠數據,邀請徐騰講述中歐經濟合作的優點,分析歐洲經濟停滯的原因。


    做為妥協,徐騰可以分享一些有趣的個人故事,觀眾有興趣的那些事,比如他個人到底有多少錢,他在英國有幾棟城堡,他平時的生活和辦公。


    bbc之所以妥協,其實更關鍵的是來自唐寧街的電話。


    在各種各樣的大人物陸續介入後,45分鍾的訪談節目終於不腦殘了,完美的符合徐騰和唐寧街的要求,能夠有效反擊工黨對於中國資本控製英國能源公司的那些攻擊。


    至於bbc在十二年前采訪馬枟的新聞視頻,顯然是必須得播出,打臉也得認了,誰讓你家主持人那麽自大。


    這件事很快告一段落。


    因為即便徐騰在bbc這邊小勝一局,也無法扭轉大部分歐洲人對中國的歧視心態,這種事,最終等中國人均gdp超過歐盟,擁有十艘核動力航母馳聘全球時,自然會成為曆史中的一個小波瀾。


    ……


    徐騰在歐洲的訪問行程是漫長的,在英國停留了半個月後,才繼續前往比利時、瑞典、德、意大利和捷克訪問,隨行團隊中不乏國內的企業家,一同考察歐洲的投資環境,就一些項目展開討論。


    正因為這一次的訪歐之旅,國內網友開始給徐騰起了一個“第三元首”的新綽號,聽起來很像是第三德意誌帝國元首的意思,實質當然是另一種說法。


    第三元首!


    徐騰其實無所謂在海外訪問多久,他的工作基本都能靠在線解決,隻是相比在國內,網絡數據的保密工作更困難罷了,有些重要的數據隻能是由其他聯席、高級合夥人乘坐專機帶到徐騰身邊,當麵討論決策。


    譬如收購普瑞瑪集團過程中會遇到的麻煩。


    普瑞瑪怎麽說呢,真正接觸過機床這個行業的人士基本有數,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相比通快、吉邁特、馬紮克這些日德係的頂尖機床集團,普瑞瑪在國內基本就是高薪低能的代言人,價格差不多的,精度和性能低一檔,相比國貨數控機床,又完全沒有價格優勢。


    目前在國內唯一有點競爭力的就是激光切割領域,後來在國內的生產和銷售部門也倒閉關門了。


    徐騰說普瑞瑪是全球高端機床領域的七巨頭之一,對不起,那得是2002年的數據,從2003年開始,普瑞瑪就像是掉線的風箏一樣,啪啪啪的直線下滑。


    普瑞瑪集團的控股方,同忠利保險的控股方基本重疊,也不是沒想過辦法,比如將主要生產崗位遷移到捷克和中國。


    現在終於發狠了,準備將在都靈的總部砍掉。


    徐騰收購沃瑞克是怎麽快速扭虧為盈的,一樣的辦法啊,將總部人員直接砍了一半,連集團財報的統計工作都放在中國總部做。


    你想啊,一個前台的月薪都高達7000歐元,一個月還隻用工作20天,每天工作5個小時頂多的了,至於總部的各種行政部門,經理、主管……別提了。


    不管是普瑞瑪的董事會,還是沃瑞克的前控股方銀瑞達財團,以及現控股方華銀財團,思路基本一致,將華騰精工集團的歐洲總部遷移到捷克,工資低,稅收低,注冊地遷移到荷蘭,企業稅收更低。


    各家工廠是肯定不能遷,一線工人還是很重要的。


    所以,不重要的工廠就直接賣給其他公司,拆了賣光。


    合並後的普瑞瑪、沃瑞克、華騰精工加在一起,17個產品線,設計到1.3萬個配件體係,全部都要在5年內完成整合,將配件體係收縮,盡量使用中國製造降低成本。


    歐洲現在的機床銷量基本不值得一提,除了捷克、意大利和瑞典三個機床中心廠區,80%的產能集中在中國的六個廠區。


    在徐騰訪問意大利期間,三方股東在一起開了5次會議,直到徐騰離開歐洲的最後一周,才最終達成合並協議。


    這個並購案不一定能通過,因為普瑞瑪和沃瑞克一樣,都擁有一定規模的軍工機床限製,沃瑞克是瑞典企業,不受歐盟鉗製,隻要瑞典政府批準就行了,普瑞瑪的並購則要先報批意大利政府,再過歐盟這一關,最後回頭還要在都靈市走一圈——這一圈也要拖垮一層皮,工會各種鬧騰,一個不小心就得翻船。


    其實吧,普瑞瑪就算不被並購,也遲早要將產能遷移到東歐和中國,不會保留在都靈,隨之一起遷移的中小配件企業不會少。


    意大利的工人要比法國工人好對付,但是,工會也不太厲害,除非是意大利南部——所以,意大利南部基本沒啥工業,傻子才去意大利南部投資工廠呢。


    徐騰在意大利的收購次數還是比較多的,對意大利的情況都比較了解,他個人感覺,隻要美國不出麵鬧騰,歐盟那邊大致也能搞定。


    最多就是和都靈市政府、工會這邊談妥條件,保證不裁撤工廠——是啊,大家本來就不會裁撤工廠,至少短期不裁撤,裁的是白領啊。


    所以說,意大利的大學生一畢業就徹底失業,根本沒啥工作,都靠父母退休金過日子。


    反正這個合並案有70%的成功率,萬一沒成功,普瑞瑪集團賠一筆錢就算了,如果成功了,意大利人不僅能套現52億歐元,還能拿到華騰精工集團31%的股權,絕對是有賺到。


    徐騰在普瑞瑪集團的機床中心和幾個廠區參觀以後,也是講真話,破廠子能賣出這個價格,已經很不錯了,難怪普瑞瑪集團的幾大股東都這麽急著脫手,廠區設備至少十年沒更新過,工人全部是40歲以上的老職工。


    歐洲現在最大的麻煩是青年招工很困難,青年人寧可拿救助金,也不去工廠上班,特別是老歐洲,德國還好,能從東歐招人,意大利是真麻煩,隻能開出很高的工資,待遇優厚到徐騰都想來上班,隻恨當年沒有歐盟護照啊。


    工資高,成本高,設備就賣不掉,後續的研發資金也沒保障,惡性循環就開始了。


    特別是機床產業,工人其實很重要,需要很長時間的培養,必須能吃苦,能耐著性子慢慢學習鍛煉……這尼瑪開玩笑呢,和意大利的80後青年說吃苦耐勞,你一定是有病。


    意大利的80後,90後,基本就是巴神那樣,對不起,巴神真心算很好的意大利青年了,絕大多數的意大利青年、法國青年都是小確幸的祖師爺。


    隨便混混都能大學畢業,然後就傻叉了,因為70%都是人文科學類的,學的那些亂七八糟東西,鬼知道有什麽用。


    徐騰這一次在歐洲的訪問,時間長達3個月,每天都要開兩三個會議,商量各種處理,分析各種數據和原因,最後就得出一個結論,誰他媽要號召中國高等教育學歐洲,誰他媽就是賣國賊!


    徐騰在英國訪問的時候,伯明翰大學的一個教授,在他們的核電項目部擔任技術顧問,就和徐騰說,伯明翰大學的自然科學和理工係的本科生,1/3來自亞洲,1/4來自中國,這個教授今年總共帶了4個博士生,3個是中國的,這3個還都是一個學校出來的。


    這是英國核電工業領域的一個很有威望的教授啊。


    歐洲到底怎麽廢成這個德性的,徐騰就真有點搞不懂了,所以啊,他都有點理解默大媽為什麽要吸收難民,綠教怎麽了,好歹能幹活啊——當然,默大媽也確實沒有想到,不僅他們歐洲人一代不如一代,阿拉伯世界的青年人也是稀爛,爛到扶不上牆,到歐洲就是來混福利的,根本不打算幹活。


    總體來講,徐騰在歐洲觀察了三個月,各種數據分析一遍,感覺盎格魯-撒克遜人真的還湊活了,南歐,特別是意大利——沒法提,法國青年不比意大利好多少,就這還聖日耳曼呢,簡直是給第三帝國抹黑。


    當然,歐洲也有好青年,成績很好的,名校畢業的,同齡人中的比例是在10%左右,一般都集中在倫敦、巴黎、伯明翰這種大城市。


    在終於飛回江州的旅程上,因為夏莉提前一個月帶著幾個孩子回家,免得耽誤兩個女兒上幼稚園,徐騰這邊就清靜多了,和眾人在會議室裏總結這一次訪歐行程,包括將未處理的事情總結一下。


    徐騰這一次是真心有感覺,從幼稚園到大學,一定要在國內,孩子讀研讀博的時候再到英國劍橋深造,接觸一下國際氛圍,美國就算了,太不安全。


    他的三個孩子所就讀的幼稚園,那是相當高水準,他和夏莉對孩子的教育不放心啊,自己投資建了一家,就在翡翠湖莊園內部,基本都是華銀財團的子弟幼稚園,校長都是嬰幼兒教育領域的海歸博士……現在想想,徐騰都有點怕怕,這個校長要敢和他玩歐美教育那一套東西,他回去立刻炒了對方的魷魚。


    別替他心疼孩子,什麽寓教於樂啊,培養出來的就是歐洲青年這種禍害,平均成材率隻有10%,能不是一群賠錢貨嗎?


    中國傳統教育的那一套思維,老師的地位比父母還要高,這就對了。


    正好,梁緯艮、史立榮、羅玉奎幾個聯席合夥人在場,還有其他各個部門的高級合夥人,特別是跟著徐騰多年的韓黛,大家就在一起談著這些事。


    徐騰、羅玉奎、韓黛是一代人,羅玉奎是78年,徐騰和韓黛都是80後,徐騰84年,韓黛82年。


    他們這幾個年輕人就想到以前在學校讀書的氛圍,那才是真正的讀書,接受教育,歐洲這一套根本不是教育,純粹是糊弄窮人,有錢的都去讀私立學校,要求也很嚴厲,很多都是住宿製,最後都能進入牛津、劍橋這樣的名校。


    最後教出來的這群青年,不僅是糊弄了兩代人,也糊弄了政府和整個國家。


    徐騰特意將英國和中國的小初高教材比了一下,3年級讀2年級的,6年級讀4年級的,然後一樣升入初中,後麵就徹底垮了。


    最後到了高中,強行一致,不然就沒法考大學,總不能讓高中生讀五年吧?


    所以,歐洲大學和高中之間還有一個預備大學教育。


    徐騰說實話,他高二時候就已經讀完了這個所謂預備大學教育,直接衝著高考去了,韓黛和羅玉奎也是一樣,在三個省的高中,進度都是一致的。


    “這就說明什麽,咱們國家在70後、80後和90後的三個批次,培養出來的青年,同歐洲的這三個批次,完全是不同級別的青年。他們最好的那一批,和咱們最好的那一批差距不大,但咱們基數是多少啊,平均一年1500萬出生人口,從70後開始考大學的1990年開始計算,三個批次累計下來有1.2億大學生吧,精中選精,那得有2000萬的人才吧,歐洲能有多少,充其量500萬的精華,其他都廢了,要麽是很普通,要麽是扶不上牆的爛泥。”


    徐騰做了一個總結,想一想,又有點感慨,“我們以前總是美國不行了,這些年,咱們從北美到南美,從中東到歐洲,一路跑下來,講真話,我們拿自己和美國比,真覺得美國人才儲備有問題,但要拿美國和其他國家比,絕對還是最厲害的。美國從70後到90後,三個批次下來,最起碼有700萬的人才,加上從國際吸收的人才,1000萬總還是有的。你說韓國經濟為什麽厲害,老歐洲拚不過他們,台灣在70年代到2000年為什麽猛,歸根結底都是教育問題,現在為什麽不行了,還是教育有問題。咱們再看韓國,他們的教育基本還是和咱們這種模式差不多,都是典型的東方式。”


    “真正大國比拚,最後就是拚人才,拚教育。”老梁感慨一聲,基本認同徐騰的判斷,“所以啊,要我說,咱們這些年在海外的並購要停一停,緩一緩,歐洲經濟的問題不是國家政策有問題,而是他們的教育搞崩了。


    “基本也並購的差不多了吧,特別是普瑞瑪的這個業務談下來,不敢說和快通、吉邁特比,整個華騰普瑞瑪的規模和水準,至少能入圍全球機床精工產業的前十……最後就差化工領域和先正達的談判,蓋瑞特精細化工的體量和規格,終究還是有不足,對永泰化工的彌補不算是特別強。”別看韓黛是1982年的姐們,人和人是不一樣的,2003年大學畢業就一直在華騰公司擔任董事長助理,這麽多年下來,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韓黛對於整個華銀財團的數據和布局的了解,有時比徐騰還清楚,她要處理的事情多,必須各個方麵都要弄清楚。


    “嗯……工業3.0這一塊的話,基本差不多了。”徐騰大致算了算,確實也是到位了,人是挺有意思的,bbc的主持人艾梅麗-邁特莉斯說他在歐洲收購了四百多家企業,就是為了盜竊技術,他還和對方死磕。


    磕什麽呀,其實瞎子都知道。


    真正來講,艾梅麗-邁特莉斯的統計數據還是不對的,實際至少還有70多家企業,因為技術比較敏感,徐騰用了其他手法收購。


    徐騰在過去7年收購的554家企業,高科技企業占1/4,3/4都屬於傳統型企業,主要是為歐洲的大企業做配套的中等規模公司,很多都是專注於很小的領域。


    小到什麽程度呢,可能這個公司就專門做某一類型的軸承,而且做了七十年,有的是一兩種特型的齒輪,或者是刀具,有的可能是做鋼瓶的。還有做葡萄酒的橡木桶的,一百五十多年的家族企業,就專門做橡木桶和修橡木桶。


    大企業,像英國能源公司、蘇格蘭電力、庫卡、普麥斯特機械、沃瑞克數控機床、羅蓋特化工、普特林精細化工……也有90家。


    這些大大小小的歐洲企業加在一起,基本構成了整個華騰工業的歐洲配套體係。


    華騰重工、華騰汽車、華騰精工、永泰化工、華騰電子、華騰高科、神州電器、中控集團、中騰集團……都是受益方,也是主要的采購方。


    這些歐洲配套公司的產品,相比日韓,相比各個領域的德係、日係巨頭,可能是有一定差距的,但至少都屬於二線品牌,就是在華銀財團能夠收購的範圍,最好的那些選擇。


    比如說普瑞瑪,這都是老歐洲內部競爭失敗的二流巨頭,就這樣還不一定能談妥。


    先正達的談判剛開始啟動,其實也一樣啊,先正達和拜耳、巴斯夫的競爭力差距,不是一點半點,不是五年十年啊,就這已經是華銀財團能並購的終極目標了。


    真要去和拜耳、巴斯夫談判,估計連報價的機會都沒有,即便談成功了,搞不好也是拜耳並購永泰化工,彌補在px亞洲市場的不足。


    別看永泰化工的賺錢能力不弱於拜耳太多,真要比技術水平和專利積累,包括人才和客戶,那個差距至少是30年以上,比之先正達,特別是農藥原化工領域也是25年的差距。


    歐洲人批評徐騰是為了搶走技術才收購這些企業,徐騰還死磕呢,其實人家說的也沒差,就是難聽點而已。


    普瑞瑪在生產上的成本高居不下,主要問題是工資太高,勞動效率又比不上德國的競爭對手,在新產品的研發上,成本高,效率低,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問題,沒人。


    以前有人說,中國航天工業都是80後,美國全部是老頭,其實在普瑞瑪集團這種機床產業也都是中老年人為主,生產和技術部門都是四十歲以上,年輕人基本是行政類的白領。


    比如搞售後,在全球工業體係中搞售後服務都是很幸苦的,到處出差的體力活,普瑞瑪集團在都靈總部的售後基本都是中年人,三十歲的,二十歲的少之又少。


    一方麵是效益差,它基本不招,另一方麵,它也很難招到合適的,原因還是福利體係有問題,年輕人就根本不願意吃苦。


    失業,不失業,這些意大利的年輕人根本無所謂,大家都不去競爭辛苦的崗位,工資就越抬越高。


    歐盟的法律體係又非常嚴密,企業很難將工作外包出去,也不能招聘歐盟以外的員工,普瑞瑪這種大集團還能撐,很多中小企業簡直就是生不如死。


    那在華騰精工集團就是完全兩回事,售後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985畢業也要卯足勁的競爭一個機會,普瑞瑪的那個售後工資要是給華騰精工啊,就是出差到非洲呆五年,照樣一大堆人要衝過去。


    徐騰這幾年慢慢觀察下來,他必須得說,歐洲、中國、美國這些專家對全球經濟危機的分析都是狗屁,寫出來的那些論文,他這種搞企業的財團理事長都看不懂。


    他還是經濟係畢業,長江商學院的mba呢。


    所有的問題歸根結底,歐洲沒有勞動力,至少比上世紀90年代少一半。


    大家都說美國的gdp很虛,其實,歐盟的gdp更虛。


    什麽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就是剝削,你都不讓資本家剝削人,讓資本家將員工當老爺一樣供著,這個企業還能經營嗎?


    這個國家經濟能好嗎?


    歐洲這些企業為什麽很容易收購,真的做不下去,當老板的生不如死啊,還不如將企業賣了,將資金都交給銀行打理呢,一年穩收5%的理財回報就行。


    到了銀行那邊,基本就是玩數字遊戲,在國際市場炒匯率,炒期貨,搞出一大堆幾百萬億歐元的金融衍生品。


    你有種跑到中國收購看看,人家賺錢的企業,為什麽要低價賣給你?


    徐騰這些年在國內收購的企業,絕大多數都是國企,為什麽,還不是上麵有安排,搞產業整合。


    在飛回國內的路上,他將這一次的所見所聞,將自己這幾個月分析的大量數據整理一下,最後做一個總結,回國以後好好搞,想做大事,還得指望在國內。


    想做大事,還是不能要臉,大丈夫不拘小節。


    以後要是繼續有人指責他到歐洲盜竊技術,那就讓對方指責好了,盡情罵,他不還口,不死磕。


    他這些年花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收購歐洲企業,完善整個華銀財團的工業體係,不敢說媲美日韓歐第一流的巨頭,基本也能在國內國外市場競爭。


    再給他十年時間,從拜耳開始數,到通快、天田、小鬆、豐田、本田、通用、三星、英特爾、愛立信、強生、美敦力……華銀財團通過在中歐兩個板塊的布局,基本都有一套應對陣容。


    收購先正達還有意義,收購福特基本沒意義了。


    通過這七年的快速並購,徐騰可以有點囂張的說,他基本解決了整個華騰工業體係的技術問題,與最頂尖的國際巨頭相比,差距也就是五到十年。


    相比國內各個領域的競爭對手,他的海外並購速度和整個體係的完善速度是非常快的,代價是要花更多的心思和成本整合,所以從2011年開始,整個華銀財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專注自身,不能急於求成,反正競爭對手的大環境都不行。


    徐騰經過這麽多年的磨礪,終於在搞企業的這個領域,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很多想法和思維方式都在返璞歸真了。


    高手相搏,毫厘之差。


    我的工人比你勤快,我的研究人員比你聰明,我的高管比你積極,我的架構比你靈活,我最後就一定能贏你。


    徐騰是徹底領悟了一個道理,搞實業就和戰爭一樣,拚的就是人,其他都隻是細節問題,好與很好的區別。(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恥家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浪子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浪子刀並收藏無恥家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