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法天效地的養生智慧
夫善養生者與曆代聖賢之成就亦有異曲同工之過來,必也遵循著《菜根譚》所言“潔常自汙出,明每從晦生”的道理。那要如何從“晦汙”中養出“明潔”來呢?必須注意三點養生。
一者所謂“地穢多生物,水清則無魚。”養生必須效地,養成大地雖汙穢,卻能含藏生養萬物的胸懷。[]這是《易經》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以此厚德能容人物,即是“地之美者善生物,人之美者善養人”,故知厚德誠乃君子養生之美德也。
二者中醫養生在於天人合一。《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以養生必須法天――自強不息。《道德經》: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天長地久的養生大道是“不自生,故能長生。”這是說上天並非自私生長,而是成長萬物,成就萬物,故能長生。所以我們養生必須法天――心無私邪。這就是司馬遷筆下曆來聖賢成就不朽業績的秘訣――即便在逆境中亦自強不息,心無私邪。憑此二德,便可轉境。這是天之德,以天德養生,便可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三者《孟子·告子》曰:“入則無法家拂(弼,諫)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可見孟子能善養浩然正氣,便在於他常存憂患意識。想安樂地養生,便要常存憂患的養生意識。印光大師教修行人,日日以“死”字勉勵,其中道理就全在警示人樹立憂患意識。有此意識自然戒備森嚴,防微杜漸,一有絲毫害生的行為習氣,便會努力格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如有敵國外患。故知養生必須慎重,如同危機管理,常存憂患意識。俗話說:“死虎當活虎打,無病作有病防。”這便是智者的養生安樂*。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夫善養生者與曆代聖賢之成就亦有異曲同工之過來,必也遵循著《菜根譚》所言“潔常自汙出,明每從晦生”的道理。那要如何從“晦汙”中養出“明潔”來呢?必須注意三點養生。
一者所謂“地穢多生物,水清則無魚。”養生必須效地,養成大地雖汙穢,卻能含藏生養萬物的胸懷。[]這是《易經》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以此厚德能容人物,即是“地之美者善生物,人之美者善養人”,故知厚德誠乃君子養生之美德也。
二者中醫養生在於天人合一。《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以養生必須法天――自強不息。《道德經》: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天長地久的養生大道是“不自生,故能長生。”這是說上天並非自私生長,而是成長萬物,成就萬物,故能長生。所以我們養生必須法天――心無私邪。這就是司馬遷筆下曆來聖賢成就不朽業績的秘訣――即便在逆境中亦自強不息,心無私邪。憑此二德,便可轉境。這是天之德,以天德養生,便可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三者《孟子·告子》曰:“入則無法家拂(弼,諫)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可見孟子能善養浩然正氣,便在於他常存憂患意識。想安樂地養生,便要常存憂患的養生意識。印光大師教修行人,日日以“死”字勉勵,其中道理就全在警示人樹立憂患意識。有此意識自然戒備森嚴,防微杜漸,一有絲毫害生的行為習氣,便會努力格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如有敵國外患。故知養生必須慎重,如同危機管理,常存憂患意識。俗話說:“死虎當活虎打,無病作有病防。”這便是智者的養生安樂*。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