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切莫殘害我們的幼苗
得意之時又如何生失意之悲呢?譬如教育,古人認為“教兒嬰孩,教婦初來。[]”就是強調要慎始教育。小孩子要趁他天真未泯,塵俗初涉的大好黃金教育階段,教育好德行,則一生都會很安穩。
可現在許多小孩,家長溺愛到幾乎沒有辦法教了。驕橫任性,姑息遷就,要什麽就給什麽,竭盡所能來滿足小孩子的心願,以為讓小孩子事事得意順心便是關心小孩子。不管小孩子的希求合不合理,隻要想要,父母總是盡力滿足。可孰不知這樣反害了小孩,反而種下了將來失意之悲。
南懷瑾先生說過一句話:“現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師都在做一件事,什麽事呢?都在殘害我們的幼苗。”
父母對小孩的品行有些驕縱,大都不敢大動幹戈,嚴加訓斥,而老師們隻要稍微嚴厲過度了,就會被認為是“體罰”學生。這樣無疑是在給孩子製造“溫室花朵”效應,結果是很可怕的。順從孩子的好心,反倒助長了他們的歪風邪氣,古人稱之為“慈母多敗兒”。說白了,就是好心做壞事。所以孔子在《論語》中意味深長地歎道:
“愛之,能無教乎?”
可見教育最忌的是有愛而無教(隻知順從孩子意願,不知在德行上嚴加訓導)。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得意之時又如何生失意之悲呢?譬如教育,古人認為“教兒嬰孩,教婦初來。[]”就是強調要慎始教育。小孩子要趁他天真未泯,塵俗初涉的大好黃金教育階段,教育好德行,則一生都會很安穩。
可現在許多小孩,家長溺愛到幾乎沒有辦法教了。驕橫任性,姑息遷就,要什麽就給什麽,竭盡所能來滿足小孩子的心願,以為讓小孩子事事得意順心便是關心小孩子。不管小孩子的希求合不合理,隻要想要,父母總是盡力滿足。可孰不知這樣反害了小孩,反而種下了將來失意之悲。
南懷瑾先生說過一句話:“現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師都在做一件事,什麽事呢?都在殘害我們的幼苗。”
父母對小孩的品行有些驕縱,大都不敢大動幹戈,嚴加訓斥,而老師們隻要稍微嚴厲過度了,就會被認為是“體罰”學生。這樣無疑是在給孩子製造“溫室花朵”效應,結果是很可怕的。順從孩子的好心,反倒助長了他們的歪風邪氣,古人稱之為“慈母多敗兒”。說白了,就是好心做壞事。所以孔子在《論語》中意味深長地歎道:
“愛之,能無教乎?”
可見教育最忌的是有愛而無教(隻知順從孩子意願,不知在德行上嚴加訓導)。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