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座中有妓,心中無妓


    和這則禪話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中國宋明時期的一則逸事。大理學家程顥、程頤兩兄弟,平日道貌岸然,遠離聲色。一天,兄弟二人赴宴,主人請來歌妓作陪。程顥神色自若,談笑風生,而程頤卻緊張嚴肅,拂袖而去。[]


    第二天,吃早飯時,程頤怒慍未解,責備程顥說:“吾道中人,不與娼妓為伍,吾兄何以視若無睹?”


    程顥乃笑著說:“昨日座中有妓,吾心中卻無妓;今日齋中(早飯)無妓,汝心中卻有妓。”


    有妓無妓,全在乎存心。程顥見妓而不動心,自是超脫自在,而程頤卻被道德仁義束縛住了,即便宴會結束,第二天早上,他仍然放心不下。


    可見,執著於聲色名位之心要放下,而執著於道德仁義之心同樣需要放下。詩曰:


    “我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所以“心無掛礙”要在心上放下。放下是指在內心上的“風去竹無聲,舟過水無痕”的灑脫與看開,而不是表麵上的形式。故程頤最後才自愧不及。


    《菜根譚》這段話就是在教我們修行“放下”法門,不僅功名富貴之心要放下,就連道德仁義之心也要放下。《黃帝內經》的養生圖景告訴我們,放下是人心靈的本來麵目。做好自己的本分,便是脫凡入聖之道,便是恬淡虛無。彌勒佛(布袋和尚)放下布袋,何其自在!故能放下者,乃可歡笑包容。可見養生之道無他,求其放下而已。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養生菜根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草嶺書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草嶺書齋並收藏養生菜根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