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是監獄,就是地獄


    有一位從日本戰俘營中死裏逃生的人,他去拜訪一位禪師,說:“我生生世世都恨不得將那些沒有人性的家夥千刀萬剮,碎屍萬段!”


    禪師淡淡地說:“我已經原諒他們了。”


    那人咬牙切齒地說道:“什麽?那些混蛋害得我們國破家亡,我恨不得吃他們的肉,剝他們的皮!”


    禪師聽後,說:“若是這樣,那他們不是在監獄中等你,就是在地獄中等你。”


    德國有句良諺說:“最大的報仇就是寬恕的念頭!”地藏菩薩慈悲地說:“世人是可憐憫者!”嗔恨是搬自己的石頭砸自己的腳,一時的嗔恨,令人一時不自在,一生的嗔恨,令人一生不自在。嗔恨會消耗一個人一生的精力,所以一個人時時記掛著那些傷害他的人事,這樣無疑是把自己置身於地獄的苦痛中。俗話說:“親者痛,仇者快!”就是形容這些在苦痛中反而嗔恨的人啊!


    忍辱度嗔恨


    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病是看你怎麽用心,治還是看你在怎麽用心。“心想生”的痛苦,還得歸“心想”中去解除。念頭不清淨是疾病的根源。而嗔恨躁急是妄想,就是不清淨念頭,故嗔恨躁急是病。佛說:“毀罵不動是藥。”毀罵不動便是修忍辱波羅密,修忍辱波羅密就是對治嗔恨躁急的。故能行忍辱者,即可當下得清淨心,當下心安。


    《金剛經》上提到昔者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身體,忍辱仙人乃釋迦牟尼前世,他一絲怨恨嗔恚都沒有,並發願證果後第一個度歌利王。這是何等包容的佛菩薩存心,何等清淨自在!修忍辱波羅密的仙人不僅毀罵不動,而且割截不嗔。不僅一絲報複心也沒有,而且反生慈憫世人之心。這是真正的安心法門,真正能得的大清淨心。


    佛家有言:“若能歡喜不生嗔,如是之人可度生。”佛家度生養生的大智慧沒有別的,隻是時常歡喜,不生嗔躁而已。而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養生的醒世明言:“第一戒神嗔。”忍辱仙人大歡喜大清淨,就是在修“戒定慧”,修“戒神嗔”(心神嗔怒)。


    現在這個社會,疾病越來越年輕化,人卻變得越來越容易衰老,而疾病的種類也日益繁多。什麽奇奇怪怪、匪夷所思的病都有。大學生踏入社會還沒有多少年就已顯得很滄桑,滿麵塵勞的樣子。這並不是好事。按理說,物質生活發達的今天,人更應該會保養身體,可反而把身體糟蹋了,為什麽呢?


    人的心理是絕對主導身理的,隻要心態好,身體就好,就很耐老。現在的人,男女老少,大多心浮氣躁,一有不順心,便暴跳如雷。所謂發一場脾氣,三碗水和三碗飯就蒸發沒了。一個人從早到晚要動怒躁烈多少次啊!身體又有多少庫存給他用。本來儲備的精血是養老的本錢,安身治病的資糧,提前用完了,豈不是提前衰老,提前多災多疾。所以人能把嗔恨躁性消除了,那便是長壽安身之道。心能常得清淨,便是最健康、最幸福、最安樂的。


    我們知道了身體上的病,還得從心理上來修。修得忍辱波羅密便得清淨心,而人心一清淨,不單身體清淨無病,周圍的環境也隨著清淨吉祥,佛家所謂的“境隨心轉,心能轉境”就是這個道理。


    醫家則認為“病隨心轉,心能轉病”,這個“轉”字有高智慧,說明人的心大有可為之處。做好、做壞,全憑此心。得好、得壞,亦全由此心。有清淨的心,則有清淨的身體,有清淨的身心,就有健康長壽的命運。可見成佛作祖由此心,多疾早亡亦由此心。有偈讚曰:


    三點如星狀,彎鉤似月牙。


    疾病從此起,健康亦由他。


    故修行養生之人,須念念不忘此清淨心,常修忍辱法,以度嗔恚躁性,此便是健康之道。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養生菜根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草嶺書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草嶺書齋並收藏養生菜根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