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寒山與拾得問對


    昔者寒山問拾得曰:“人家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惡我、罵我、騙我,我當如何處治?”


    拾得曰:“隻須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用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又問道:“除此之外,還有什麽修身處世秘訣,可以消除別人惡意糾纏,自己得心安自在的呢?”


    拾得又曰:“且聽彌勒菩薩偈曰:


    老拙穿納襖,補破好遮寒。淡飯腹中飽,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隻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麵前,隨他自幹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心,常在道中辦。”


    老拙(即彌勒菩薩示現的布袋和尚),亦稱“歡喜佛”。他對待怒罵欺詐,不僅難忍能忍,更為可貴的是他能歡喜忍受。這是真正修學忍辱波羅蜜,真正從忍辱中得大利益。


    忍辱不是弱小,相反是禪者真正的大度與自在。可以說,忍辱負重,是世間所有卓越者的共同素質。真正能忍辱的人,才是具有金剛般堅固強大的心。


    儒家孔子《論語》中也提到:“遷怒”是人性最大弱點,是修行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大弟子顏回能成孔門佼佼者,便得益於他忍辱“不遷怒”的修行功夫。人如果能常修習忍辱,不遷怒,便是在辦道,便是妙中寶。


    真正的有力大人


    佛門菩薩修習的是六度,六度忍辱後麵就是精進。可見人能常行忍辱,便能常精進得智慧。而精進是菩薩的第一善根,所以我們能養生修行各種事業,不斷精進,靠的是什麽?靠的就是忍辱。


    忍辱其實是把自己的嗔恚躁性降伏下來啊!不是忍他人,而是忍自己啊!不是示弱他人,而是自己自強自勵,從修忍辱波羅蜜中得大精進,大自在啊!《不抱怨的世界》一書提到一條成功規律:


    “卓越的人都不抱怨。”


    誠然,一個人能當下行忍辱,不抱怨,便可當下得“波羅蜜”(智慧),當下得清淨心安。


    《佛遺教經》曰:“忍之為德,非持戒苦行所能及。若其不能歡喜忍辱,如飲甘露者,則其不能名為有力大人。”佛家認為相好莊嚴從忍辱中來,身安體健也從忍辱中來。《金剛經》曰:“一切法得成於忍。”可見忍之為德,可謂大矣!能行忍者,便是真正的大丈夫,有力大人,便是真正能建功業,而延福祉的人。


    佛門養生,便是注重實質而非形式。一個人對逆境惡緣,能歡喜忍受,如飲甘露者,便是真正修得佛門養生大波羅蜜,大般若智,這樣得到的是什麽?是莊嚴相好與清淨心。而佛門大德拾得大師也說:


    “不嗔即是戒,心淨真出家。”


    不嗔與心淨都是從忍辱中來。佛門養生的實質就是忍辱啊!佛門的出家,出田宅家隻是形式,真實的實質是出煩惱家。出煩惱家也隻有這些能忍辱負重的有力大人才能做到啊!所以為什麽叫“忍辱負重”,就是說世間凡能成為中流砥柱,行業龍象(龍象者,大陸中具最大力之神物也)的人物,都是自忍辱中來的。


    蘇東坡在《留侯論》中這樣描寫能忍辱負重的偉大人物: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誌甚遠也。”


    這是說古代所有的英雄豪傑人物,一定有超乎常人的修養,有一般人所不能容忍的器量。凡夫俗子,一旦遭到他人侮辱,就拔劍而起,挺身戰鬥,這不能算是勇敢。天下的大勇大器之人,即便意外降臨災禍,也不驚慌,無緣無故地侮辱欺罵他,也不發怒。《莊子》稱這種忍辱功夫是一流的,叫做: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所有人讚譽他,他不會飄飄然;所有人侮辱他,他不會沮喪。孔子稱為“人不知而不慍”,為什麽呢?這是因為他有偉大的抱負,有高遠的誌向。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養生菜根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草嶺書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草嶺書齋並收藏養生菜根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