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病從心生
《黃帝內經》曰:“餘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耗,思則氣結。”
所以我們有必要再來看一下安心法門在中醫養生方麵的應用。這個七情之氣就是令人心不安的情緒。中醫認為,所有病疾中,情誌病最難治難調,因為藥管不了人心,人心隻有自己可以管得了,“百藥乏效七情病”就是這個道理。
而修安心法門,正是對治情誌病最為有效可行的措施。蘇東坡更是讚歎道:“安心是藥更無方。”最究竟徹底扶正祛邪的方藥,是要學會安心啊!《黃帝內經》說“主明則下安”,這是極高的養生境界。君主之官,心能修得安詳,則臣使之官(五髒六腑)自會隨之安寧。
情誌病是心裏不安產生的。大凡不安的人,情誌起起落落,難得有片刻平靜,長久後心靈難免扭曲,形體自然而然失去健康。所以人要養生健康,“病從口入”很重要,但它隻是助緣,而真正的正因卻是“病從心生”。心之起伏不安,而後才有七情的煎熬。於是不滿、牢騷、嫉妒、懷疑、傲慢等等不良情緒隨之而來,身體也就跟著生病了。故因不安扭曲的疾病,男孩子變得麵色灰暗,甚者麵目可憎,即便加強身體健美運動亦無用。女孩子變得不再容光煥發,一臉病態,即便再怎麽化妝打扮又有何益?
醫家言:“天下無神奇之法,隻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極,乃為神奇。”平淡之極,便是安心法門。所以中醫看病用藥,能從安心的角度上著手,用藥安人心,那麽這種醫生的境界是非常高的。人心安,石山可穿,奇跡可創。任何一個奇難雜症,如果一個真正的中醫師,能安心靜慮,不出幾天,便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對治方法。
故一個修行人,或學者,要想有真實受用,除了掃除外物,隻求心安,沒有別的更好辦法。古人雲“心安理得”便是要告訴我們,研求事理要求心安。心若能安,天下至理皆唾手可得。這便是心安理得的原意。不要以為事理能獨立於安心之外而發揮作用,更不要以為藥物能夠繞過安心之外而取得良好的效果。離開了安心,修學求理不可得,尋醫問藥也不受用,不真實。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黃帝內經》曰:“餘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耗,思則氣結。”
所以我們有必要再來看一下安心法門在中醫養生方麵的應用。這個七情之氣就是令人心不安的情緒。中醫認為,所有病疾中,情誌病最難治難調,因為藥管不了人心,人心隻有自己可以管得了,“百藥乏效七情病”就是這個道理。
而修安心法門,正是對治情誌病最為有效可行的措施。蘇東坡更是讚歎道:“安心是藥更無方。”最究竟徹底扶正祛邪的方藥,是要學會安心啊!《黃帝內經》說“主明則下安”,這是極高的養生境界。君主之官,心能修得安詳,則臣使之官(五髒六腑)自會隨之安寧。
情誌病是心裏不安產生的。大凡不安的人,情誌起起落落,難得有片刻平靜,長久後心靈難免扭曲,形體自然而然失去健康。所以人要養生健康,“病從口入”很重要,但它隻是助緣,而真正的正因卻是“病從心生”。心之起伏不安,而後才有七情的煎熬。於是不滿、牢騷、嫉妒、懷疑、傲慢等等不良情緒隨之而來,身體也就跟著生病了。故因不安扭曲的疾病,男孩子變得麵色灰暗,甚者麵目可憎,即便加強身體健美運動亦無用。女孩子變得不再容光煥發,一臉病態,即便再怎麽化妝打扮又有何益?
醫家言:“天下無神奇之法,隻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極,乃為神奇。”平淡之極,便是安心法門。所以中醫看病用藥,能從安心的角度上著手,用藥安人心,那麽這種醫生的境界是非常高的。人心安,石山可穿,奇跡可創。任何一個奇難雜症,如果一個真正的中醫師,能安心靜慮,不出幾天,便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對治方法。
故一個修行人,或學者,要想有真實受用,除了掃除外物,隻求心安,沒有別的更好辦法。古人雲“心安理得”便是要告訴我們,研求事理要求心安。心若能安,天下至理皆唾手可得。這便是心安理得的原意。不要以為事理能獨立於安心之外而發揮作用,更不要以為藥物能夠繞過安心之外而取得良好的效果。離開了安心,修學求理不可得,尋醫問藥也不受用,不真實。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