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吃飯睡覺見真章
有一次,源律禪師問大珠慧海:“和尚修道,還用功嗎?”
大珠說:“當然用功啦!”
源律禪師又問:“怎樣用功?”
大珠說:“餓來吃飯,困來睡覺。”
源律禪師說:“所有人不都是這樣嗎?這跟你用功有何不同?”
大珠說:“不同,別人吃飯時,不肯好好吃飯,卻百種思量;睡覺時,又不肯好好睡覺,千般計較,所以就不同啦。”
原來大德得道,不過是在日常吃睡之間。他們將思量計較之心,當下坐斷而已。不百種思量“已失去”的東西,也不千般計較“未得到”的東西,守住當下本分就是最精進的修行。不思量、不計較,即是修行的無上秘法,得到的就是當下的喜樂。所以修行得力真受用之人,是相好莊嚴,舉止安詳。
《菜根譚》這段文告訴我們,當下最重要,保住當下擁有的喜樂,才是真正受用的修行。“已失去”和“未得到”的東西,都不值得去思量計較,會照顧好當下喜樂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懂得養生的人。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有一次,源律禪師問大珠慧海:“和尚修道,還用功嗎?”
大珠說:“當然用功啦!”
源律禪師又問:“怎樣用功?”
大珠說:“餓來吃飯,困來睡覺。”
源律禪師說:“所有人不都是這樣嗎?這跟你用功有何不同?”
大珠說:“不同,別人吃飯時,不肯好好吃飯,卻百種思量;睡覺時,又不肯好好睡覺,千般計較,所以就不同啦。”
原來大德得道,不過是在日常吃睡之間。他們將思量計較之心,當下坐斷而已。不百種思量“已失去”的東西,也不千般計較“未得到”的東西,守住當下本分就是最精進的修行。不思量、不計較,即是修行的無上秘法,得到的就是當下的喜樂。所以修行得力真受用之人,是相好莊嚴,舉止安詳。
《菜根譚》這段文告訴我們,當下最重要,保住當下擁有的喜樂,才是真正受用的修行。“已失去”和“未得到”的東西,都不值得去思量計較,會照顧好當下喜樂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懂得養生的人。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