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糖尿病與頑固性便秘


    我接著又說:“未言用藥,先須議病,病根找出來才有利於對症防治。西醫對糖尿病的病因給不出所以然來,所以隻能在藥物的控製上下功夫,終身服藥,不能根治。中醫老祖宗幾千年前就把這個病因精辟地說出來,糖尿病就是中醫所說的‘消渴’。什麽是‘消渴’?消食饑餓,口渴喜飲,並且多尿,尚伴隨著淌瘦。這是現代醫學糖尿病典型症狀‘三多一少’啊!


    《黃帝內經》說:‘生病起於過用。’過用了情緒,大量消耗能量,又過用了飲食,因能量消耗後饑渴而胡吃海塞,體質好的能頂十幾年,體質不好的,不用幾年就得‘糖尿病’了。有人說‘怕什麽,我有的是錢,能量消耗多少,我可以補多少,要吃什麽我都可以啊!’就因為這種想法就把糖尿病給‘補’出來了。(.好看的小說)身體的消化吸收是有個極限的,況且人生氣疲累後,消化機能更是一降再降,連正常飲食飯量都消化不了。


    所以人越饑餓勞累,就越要在飲食上控製適度,方合養生之道。如果吃多,肯定消化不全。那消化不全的殘留物質變成了什麽了?血糖、血脂、血尿酸等等。血因此而變粘稠,難以流通,人因此變得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困苦不堪,提前見早衰現象。


    防治的方法隻有一個:稀釋你的血液。有人想到用針劑,這是向外求治,是治標不治本,要靠內調才真正治本。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的病還是要自己了,怎麽辦?雙管齊下,因過用了情緒與過用了飲食的病因,還是要從這兩個原因中入手。所謂‘疾病以減食為湯藥’。


    有人說:‘我已控製得很好了,很少吃了,怎麽還不好?’因為飲食僅僅是疾病的助緣,而真正疾病的正因卻在情緒上。不識此情緒,不管醫生治病,藥師開發新藥,都會越搞越糊塗,這叫‘開口動手便是錯’。人每發一次脾氣,要想到這樣子白白三碗水就蒸發了。血液別說稀釋,反倒變得越來越粘稠,怎麽能期望把代謝產物排出體外呢?


    你看,人一生氣,就咽口幹燥,叫腸枯便秘。現代人很多都有頑固性便秘,都是肝出現了問題,腸子又有何罪呢?肝偷走了腸子乃至全身大量的水分,腸能潤滑嗎?吃再多潤腸丸都是假的。肝又搶走了血管大量的水分,血管能通暢嗎?所以愛生氣的人到中年,不是反應遲鈍癡呆就是中風癱瘓,為什麽會半癱了?身體隻剩下一半的氣血水能用了,能不半癱嗎?若還死性不改,怎麽用藥都無法阻止全癱的命運。癱瘓便是僵硬不動,便是不‘溫柔’的結果,若能早服‘溫柔’一藥,何苦終至絕望臥床。”


    她舒了一口氣說:“我以前隻知道,發脾氣,激動易怒是不好,但我沒有想到害處有這麽大。原來我那麽嘴饞,又吃不胖,還得皮膚病的道理全在這裏啊!”


    我說:“滴水可穿石,日積月累也。脾氣傷人,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日積月累的。人虛損也非一日兩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所由來者漸矣!人體血肉之軀,怎麽經得起脾氣的長期過用,透支精血呢?很多婦女月經減少、變質,痛經,乃至更年期提前,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情緒長期起起落落,把人身至重至貴的經血都消磨耗用掉了。精華一用盡,殘濁就更難排除,鬱積在體內,隨血液運行,哪裏虛,就堆在哪裏,漸成腫瘤積塊。若尋其病因,大多是開始於不良的情緒。一個人長期成為不良情緒的奴隸,就有各種各樣難醫不治的雜病頑症。”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養生菜根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草嶺書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草嶺書齋並收藏養生菜根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