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城鎮車站、董理明帶著一名陪同的書吏,站在車站外邊與如願接了自己職位的老同學龔自虎話別。</p>


    前天朝廷正式的調令和任命書發了下來,他被正式調往遼東錦州府附近的興城縣任知縣。這是一個由衛所改設的新縣,目前來說各種配置都比較低,這才讓董理明有機會撈上一個一把手的位子。</p>


    從知鎮直接跨到知縣,對仕途的發展絕對是有大意義的,所以哪怕是去遼東,董理明也沒任何二話,接到調令立馬動身。</p>


    “董兄、此去遼東山寒水冷,你可得多保重。”</p>


    “龔兄珍重、固城的事你就多費點心,希望吾走以後,固城能在龔兄的帶領下更上一層樓。轉眼之間吾也在這地方待了兩三年,還真生出了一些鄉親。往後去了遼東,也不知道是否再有機會見到這種繁華之所?”</p>


    “朝廷正在籌備啟動關門到錦州的鐵路修建,想來用不了多久老兄你的治地也會繁華如斯,莫要太過心憂。”</p>


    </p>


    “怕是有難度啊,遼東戰亂日久,此次朝廷又遷徙了一部分老軍戶去往大寧,那地方說十室九空可能有些誇張,可要說人丁不足原本的半數,絕不是虛言,想要繁華到固城這種程度,還真有些難。”</p>


    到底是幹過經濟工作的,董理明對經濟能不能搞上去,心裏多少有點譜。純粹指望一條鐵路,就能將經濟發展上去,肯定是想的簡單了。就比如固城這邊,經濟繁榮的原因除了有車站以外,還與這裏的經濟腹地大,原本就是附近鄉村的中心區域有大關係。有些地方可能一時半會經濟上有起伏,但富裕的地方隻要趕上好時節起來的總是比一直窮的地方快。</p>


    無論是在大明還是在後世,像蘇錫常這樣的地方,還是一成不變的富,這是不爭的事實。下大力氣改變經濟狀況的地方,又有幾個真正完成了目標的哪?</p>


    “董兄、離上車還有點時間,要不我這邊安排一頓便飯,你再嚐嚐咱固城的味道,也好多留點念想。”</p>


    “別說、腹中確實有點餓了,這樣吧、咱們去車站附近的飯攤上吃碗麵,以此離別如何?聽人說、最近車站附近有家叫趙記的麵莊做的麵食很是不錯,咱們就到那兒去吃吧。”</p>


    “吃碗麵?這也太潦草了一些,董兄這是要打龔某的臉嗎。”</p>


    “非也、非也!固城雖然繁華,可到底還是個小鎮,飯食做的再好也好不到哪兒去。倒不如嚐嚐本地最出名的便飯,董某到了苦寒的遼東說不定會時時懷念哪。”</p>


    在趙記麵攤吃了碗大肉麵後,董理明就踏上了去遼東的旅程。一路顛簸,用了七八日功夫,才出了山海關,趕到寧遠城,見到了前不久剛剛任命的遼東總督朱大典。</p>


    遼東總督和巡撫衙門本來是暫設在錦州城的,但這段時間朱大典一直待在寧遠城。這麽做不是因為朱大典怕錦州城更靠近前線不敢長住,主要原因是在這裏比較方便接見正在大規模來遼東赴任的官員。要是這幫人先跑到錦州城見他,然後再回到任職地就職,一來一回耽誤的時間就多了。</p>


    前來赴任的官員那麽多,朱大典作為重臣可不是什麽人都會見的,能被他接見的自然隻能是府縣級主官和一些特別重要的職能部門一把手。老朱同誌見他們,一是為了交代工作、二一個原因自然是收攏人心,讓他們在今後的工作中緊密團結在他這個一把手周圍。</p>


    董理明見朱大典的時候,沒說幾句話就結束了談話。人家一方重臣,能見見你的麵聊幾句已然是很了不得的事。</p>


    離開寧遠城的時候,董理明隻記住了朱大典的一句話、和他搭班子的興城縣令雖然年輕,但工作能力非常不錯,到了任上後一定兩人一定要當好帶頭人,爭取讓興城的工作早日打開局麵。</p>


    年輕、工作能力又很出眾?這話聽著怎麽那麽矛盾哪?按理來說董理明的年齡也不算大,目前朝廷出來的官員能當縣令的不會比他小多少。人家也隻不過是剛從大學畢業沒幾年的年輕人而已,除非哪人十幾歲就從大學畢業了。</p>


    有些迷糊的董理明趕到了興城縣衙見到了和自己搭班子的人後,眼睛都快掉了下來。他想到了各種場景,可就是沒想到和自己搭班子的居然是一個看上去乳臭未幹的娃娃。這也年輕的太離譜了一點吧?從哪兒冒出來了這麽一位神仙?</p>


    “李縣令、恕本官冒昧,不知你年辰何許?本官怎麽看著你還未滿冠哪?”</p>


    “縣君容秉、本官還有一年才能滿冠。”</p>


    十七歲左右?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董理明心中的疑問更深了。朱總督不是說他的工作能力和經驗很是可以嗎?難道這人十四五歲就出來當官了。現在又不是以前,不管是年齡有多大,隻要考上進士就能當七品官!再說最近幾年,也沒聽說從哪兒冒出了個神童啊。</p>


    “如此年輕了得,董某還真是前所未見。不知縣令此前是在何處任職?”</p>


    “李某之前是在大寧的礦務局做事,也就是今年才從宮產係統轉了隸屬關係成的朝官,剛在大寧做了沒幾天朝官就接到朝廷的調令,讓李某到興城當縣令。吏部的官員在就職談話的時候說,當下遼東百廢待興,真是需要像我這樣在工事上熟絡的官員赴任,好盡快打開局麵。也不知道,我這種沒做幾天朝官的人,能不能勝任此職,往後的工作,還往縣君大人多多提點。”</p>


    興城縣衙的這位年輕的不像話的官員,正是李玉亭。下定決心從宮產係統轉到了朝官係統沒多久,他就趕上了一波官運,稀裏糊塗的被調到興城當縣令。</p>


    年齡雖然小,但他混職場的時間還真不算少,剛剛和董理明的談話中,就能看出他對官場上說話的那點門道掌握的很明白。既說出了自己為官沒多長時間的事實,又擺出了自己的優勢和依仗,讓董理明清楚、自己雖然年輕,但是帶著朝廷發展地方工業和經濟的重任過來的,以後的工作中,他不能沒有話語權。</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絕境求生崇禎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波不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波不停並收藏絕境求生崇禎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