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興城要想盡快打開局麵,首重當放在工事和招攬民力上,隻要將這兩樣事幹好,兩三年裏興城的麵貌絕對有大的改變。”</p>


    “工事和招攬民力?咱興城隻是一個小縣啊,人戶不過萬、財力、物力都有限,民生又凋零不堪,如此情況下,以農事為先,先恢複元氣是否更為妥當一些?再說眼下咱們這邊的鐵路也沒通,即使工事上有了作為,往外販運東西,怕是也不方便。”董理明的頭腦現在也是糊的,做知鎮的時候雖然一直以經濟事務為主,可到了這種正經做方向性決策的時候,他就有些猶豫了,腦子裏還是不由自主的回到了長久以來官場上形成的以農為先的思維上來。</p>


    </p>


    “農事是水磨功夫,重要肯定是重要,但想要以此打開局麵甚為困難。再說、眼下咱們這不到萬戶的人丁,興農的話出產足夠自用的糧食不難,可要想繼續有突破就難了。朝廷今後會往遼東移民,問題是目前朝廷治下的腹地並沒有能大量移民的地方,要想擴戶根本還得咱們自己想辦法,得讓人主動到咱們這地方來,如此才能體現縣君和本官的工作能力。如何讓人主動來?隻是種地的話,鐵定是引不來人的,有了工事這種隻要幹活就能拿到現錢的營生,才能讓人主動來。”</p>


    董理明聽完李玉亭的話後,陷入深思,眼前這位年輕的縣令還真不能當小孩來看待。人家說的這些話,很是有道理,即使是有豐富經驗的老吏都未必有這番見識。如果不是為了政績,其實怎麽著都能行,問題是董理明對自己的仕途期望還遠沒到當一個知縣就心滿意足的地步。</p>


    經李玉亭一番提醒他也想通了重心若是放到農業上,兩三年內決然是幹不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成績這個事實。入仕為官,拚的就是個速度,兩三年裏不上一個台階,蹉跎上這麽一兩次,仕途可就完了。</p>


    “縣令對於興工商、擴人戶,你這邊有無具體的想法?咱們畢竟隻是一個小縣能用的資源不多,在這方麵用力若是沒有安妥的方法,怕是做不成事。”</p>


    “李某在縣君大人未赴任之時,就開始考慮這方麵的問題。咱們興城離寧遠城隔河相望,又與葫蘆港近在咫尺,哪怕是現在沒通鐵路,其實交通方麵並不差,發展工事還是有利的。但是要搞正經的工礦產業,投資太大憑著咱一個小縣是做不起來的。因此下官以為、咱們當以製車、燒石泥、紅磚這種投資小容易上手的產業為主。另外還得充分利用有海域以及大量空置農田的優勢,多跑跑總督衙門的門路,盡可能的爭取讓安置署這兩年多在咱們縣設安民農場。”</p>


    “安民農場可是三五年不繳稅賦的,爭取到了,對咱們縣有無益處?”董理明說這話的意思,其實是說辛辛苦苦爭取到了安民農場的政策,對他們兩個主官未必有好處啊!他心裏還真沒有在這地方苦幹五六年的打算。</p>


    “朝令規定安民農場三五年不繳稅隻是針對農稅吧?據李某所知眼下的安民農場除了農事以外,工商事也在大量涉及,安民農場係統出的魚罐頭可是暢銷品,他們的大型農場中工商產業不會少設的。有了安民農場打底,咱們無論是擴戶還是興工興商都會容易些。再說,他們可是帶著錢來咱興城的。”</p>


    經過這些年的運營,安民農場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的農工體係集團,並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樣隻是個安置難民的機構。李玉亭到底是供銷社係統出來的人,對他們目前的情況看的很透。目前的供銷社係統的供應商中,安民農場是供貨大戶之一。</p>


    “老弟,還是你對工商事看的透啊。若不是你將這事說出來,老哥我還想不到這麽深哪。”董理明顯然是聽明白了李玉亭的意思。另外、他還想到了更深的一層。安民署的老領導現在可是他們的大一把手,利用爭取安民農場的機會說不準還能攀上總督府的關係哪。</p>


    朱總督雖然現在不是安民署的長官但這個機構畢竟是他戰鬥了幾年的地方,無論是人脈還是感情他都不會卸了任之後就丟到一邊去的。</p>


    “縣君過獎了,吾也隻不過是說了一些自己的淺見而已。除了爭取安民農場的事宜以外,吾以為眼下縣裏應該想辦法盡設個小廠務區,專營製車、石泥、紅磚三項產業。最近幾年朝廷肯定會在遼東斥巨資搞建設,隻要是搞建設這三樣東西就必不可少,咱們到底是遼東的坐地戶,從咱們這裏進買這些東西的成本肯定要比從關內進買劃算。隻要咱們下手的快,就能趁上這股東風。”</p>


    “縣令的想法是好的,問題是朝廷不讓衙門直接參與工商事務的經營,而咱們縣已有的商戶十有八九是沒這個能力幹這些事的啊。”</p>


    “此事李某來想辦法,李某在供銷社幹了數年多少還是攢了點交情的。隻要咱們以縣衙的名義給商人們提供擔保幫他們從銀行借到一半的建廠資金,肯定能給廠務區招來啟動項目的商人和資金。”</p>


    “老弟、你在供銷社的人脈真能將此事搞定?”</p>


    “縣君大人放心,李某敢這麽說,肯定是心中有數的,不然豈不成了空口說白話?此事也關乎到李某的前途啊。”</p>


    當官還真是需要點運氣的,董理明發現自己好像是真有些政績運。剛入官場的時候,因為碰上了個好地方,狠刷了一波政績。到了遼東當知縣,又碰上了一個有想法還有經驗的副班長,看來又能躺著刷一波政績了。他李玉亭就是再能幹,幹出了政績,受益最大的還不是自己這個一把手?朝廷提拔官員的時候,除非出現極為特殊的情況,不然肯定是不會繞過自己這個一把手,隻提拔李玉亭的。平級的副手、也還是副手,董理明起碼能撈上個善於用權、善於決斷的名聲。</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絕境求生崇禎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波不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波不停並收藏絕境求生崇禎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