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流民被逐漸轉到城外,京城洛陽的危機便漸漸開始轉移,從流民危機轉到糧價危機,由於常平倉被搶,糧價再次被推高到鬥米七百錢,也就是七吊錢,這絕對是一個會令京城民眾發生大暴亂的價格。(.)
要知道在是隋朝的時候,一個五口之家,一個月最少也需要五鬥米,也就是說需要耗費三十五吊錢去買米,而京城這麽多人大多數都是底層家庭,他們一個月的收入甚至連七吊錢都不足,也就是他們辛辛苦苦工作一個月,也就夠他們買上一鬥米的。而一鬥米能夠吃多久呢?省吃儉用最多也就是吃上七天。
洛陽城雖然沒有後世所說的百萬人口,但是幾十萬還是有多,這麽多人如果因為糧價高而引起什麽危機的話,那麽將會超過流民危機,甚至會危及朝廷的安穩。對這一點,地方官府以及朝廷的大員們都有著深刻的認識。可是在這個世家林立的時代,他們關注的隻是自己的利益是否收到損失,而對於平民百姓,他們連看都不會看上一眼。而這恰恰是那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真實寫照。
深夜,京兆少尹崔伯肅和洛陽縣令王順芝雙雙前來拜訪林子軒,商量解決糧價危機的辦法。沒辦法,他們這幾天是較勁了腦汁都沒有想出好的辦法啦,所以隻能求教於洛陽此時最高的指揮官了。
房間裏燈火通明,崔伯肅憂心忡忡道:“將軍,其實我們麵臨兩個很棘手的問題,首先常平倉被搶,我們怎麽向聖上稟報?”
“常平倉被搶的事情我已經寫奏折向聖上報告了,昨天就已經送出去了,我估計要過幾天聖上才能收到,然後等著聖上的批示,那樣一來就會耽誤好幾天的時間了。我們現在最主要的就是我們沒有那麽多的時間等著聖旨的下達了。所以我們必須要盡快的想出辦法來。現在我想知道,常平倉作為朝廷的常用倉能不能將糧食補充足?”
縣令王順芝苦笑一聲,“常平倉隻有在每次賣完裏麵的存米之後,才可以向朝廷申請補充。像這種糧倉被搶的情況。我朝自建立以來就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次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情,朝廷不追究我們的責任就已經算好的了,怎麽可能再補充呢?況且我們都認為聖上不可能那麽爽快答應。而且就算聖上同意了,還有朝廷各部寺的批準,這幾十個章蓋下來,最快也要一個月以後,現在我們最緊迫的問題是時間上拖不起,今天京城各處都沒有米賣,到處都是怨聲載道的。現在縣衙那邊還圍著上千人要我解決吃飯的問題,將軍,明天若再沒有米賣,恐怕就會民怨沸騰了。”
林子軒背著手走了幾步,道:“明天說什麽也來不及了。後天我會向富戶們募捐糧食,或許可以周濟一點給常平倉。所以無論如何你們也要給我拖到後天去。”
王順芝搖搖頭:“將軍,對於那些個富戶應該有所了解。他們都是一毛不拔的,如果他們願意的話,再聖旨下達的時候,他們就會拿出來了,可是他們沒有。要想讓這些貪婪無度。吝嗇如鬼的富戶拿出錢來,勢必登天呀!以我的估計能夠募到五萬石就已經很不錯,而且這些糧食不但要供應流民,還要填平常平倉,那簡直就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現在的問題是偌大的京城已經到了無米可賣的地步。這樣會引起京城百萬人很大的恐慌的,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京城就會陷入大亂之中的。”
林子軒瞥了崔伯肅一眼,見他欲言而止,便道:“崔少尹,你有什麽話就直說。”
崔伯肅微微歎了口氣道:“將軍。據卑職所知京城事實上並不缺米,我今天下午去拜訪了幾家米商,他們都是以豐都市被搶為借口,說自已的糧食己被搶光。其實卑職知道,他們的糧食不但沒有被搶,反而還有幾十萬石的屯米,而這其中又以京城五大米商為最,他們一方麵是囤積居奇等待更高的價格,另一方麵他們也有難處。”
“有什麽難處?”楊無度不解地問。
“將軍可知道,大隋最大的兩家米商,他們的背景是誰嗎?”
林子軒搖搖頭:“我從來沒有進過洛陽城,我則麽會知道,你直接說就是了,他們兩家的背後是誰?總不會是皇族吧!”
崔伯肅苦笑道:“雖然不是皇族,但也差不了多少,這兩家米行的背景都是一個家族,獨孤氏。”
“關隴貴族之首的獨孤家族?”
崔伯肅點點頭:“是的,京城最大兩家的米行都是獨孤家的產業,他們的產業之大讓人難以想象,據卑職所知他們已經控製了大興和洛陽七成的糧食供應,對於這一切聖上也是知道,而且聖上也是采取了默認的態度。”
林子軒當然知道關隴貴族所擁有的財富,關隴貴族中尤其又獨孤氏和元氏為最,元氏本身是北魏皇族,他們自身所擁有的財富就不用多說,而獨孤氏號稱大隋財神,早在隋朝建立前,北周八柱國之首的獨孤信便為他的家族斂聚了令人瞪目結舌的財富,也正是有獨孤家族的財力支持,楊堅才能在篡位後迅速集結軍隊擊敗反對他的尉遲迥,也正是獨孤家族強大的後台支持,獨孤皇後才能獨霸後宮,並在政治上具有極大的權勢。
所以崔伯肅說大隋最大的兩家米行是獨孤家的背景,林子軒一點都不驚訝,若不是有著獨孤家強大的財力支持,獨孤家的外孫李淵怎麽可能取得江山?如果沒有獨孤家的以及關隴貴族的支持,就算李世民的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在那麽短的時間內就平定天下。
聽完崔伯肅的話,林子軒心裏已經明白了幾分,雖然自己和關隴貴族沒有直接的厲害關係,但是就憑自己這次受命穩定京城的局勢,他就已經和關隴貴族走到了對立的位置上。而且自己作為楊廣的金牌打手,沒少找關隴貴族的麻煩,他們能夠給自己好臉色才怪呢?
從現在起京城的形勢又變得複雜起來,現在已經不是自己與齊王之間的明爭了。恐怕還有他和關隴貴族之間的暗鬥,早在三年前,賀若弼刺殺皇上的事情之後,自己和關隴貴族之間的矛盾便已經注定不可調和。更何況現在還加上了利益之爭。
想到這裏,林子軒這時忽然想到一個問題,關隴貴族會不會暗中幫助楊諫,如果楊諫得到關隴貴族的助力,那事情就不會那麽簡單,自己也將麵臨一場生死攸關的鬥爭。
“這樣吧!我去幾大糧商談一談,我來給他們施壓,逼他們讓步,如果還是無濟於是,那就隻能采取非常措施了。現在我手裏有兵,他們怎麽著也得懼我幾分。你們放心吧!辦法總比困難多,活人還能被尿憋死嗎?”
林子軒笑了笑,站起身道:“我現在就去找洛陽城最大的兩家米行。我要看看他們給不給我這個麵子。”
崔伯肅也站起身道:“我陪將軍一起去吧!”
王順芝擔心縣衙的情況,匆匆走了。林子軒坐上崔伯肅的馬車,在數百士兵的護衛下,向思順坊而去。
馬車裏,崔伯肅微微對林子軒笑道:“林將軍請放心,關隴貴族絕不會支持齊王。”
林子軒有些驚訝,這個崔伯肅看似不顯山顯水,可心中卻更明鏡似的。居然看出了自己的心思。看來世家子弟不愧是世家子弟,他們的天生的優勢是寒門出身的人比不了的。
“為什麽?”
“因為這裏麵涉及到一樁醜聞,在前年去世的齊王妃姓韋,是京兆韋氏之女,她有個親姊,嫁給了元壽的長子元尚武。但這個妃姊卻和齊王私通,已經好幾年了,還給齊王生下一個女兒,這樁醜事元家知道,但懾於齊王的身份。沒有吭聲罷了,元家是關隴貴族中的兩大首領,他們怎麽可能再助齊王。”崔伯肅解釋道。
“早就知道齊王的不堪,沒想到他居然連元家的女人都敢動,這件事韋家是怎麽處理的?”林子軒問道。
“這是讓家門蒙羞的醜聞,韋家捂都捂不及,又怎麽會到處宣傳呢?不過聽說韋家由於愧疚,韋家家主親自上門向元壽道歉,至於他們之間談了什麽,就不得而知了。”崔伯肅道。
“如果齊王突然覺醒愧疚了呢?韋家和元家會不會因為這個把賭注押在齊王身上?”
崔伯肅笑了起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齊王還有救。可現在的問題是齊王根本就不愧疚,元壽過五十壽辰時,他還派人把妃姐接出來,帶去邙山玩了幾天才回,元氏好歹也是大隋數一數二的豪門,這種恥辱他們能接受嗎?實不瞞林將軍,這次齊王處置京城混亂不力,其實也和關隴貴族在背後製肘有關,東宮六率府二萬軍隊,一半以上的鷹揚郎將都是關隴貴族子弟,他們陰奉陽違,不肯為齊王賣力,若不是將軍有尚方寶劍,若不是周仲極力幫助將軍,其實將軍也一樣會遇到這種問題。”
林子軒暗暗點頭,雖然他早就知道這裏麵的複雜性,但是若不是安伯肅直言相告,他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夠弄清楚這些。當然,周仲也遲早會告訴他。
“崔少尹為何如此助我?”林子軒不解地問。
崔伯肅笑了笑:“原因很簡單,受人之托而已。”
“受人之托,何人?”林子軒問道。
“將軍到時候自然會知道的,不過我希望將軍到時候不要辜負了她的一番好意。”崔伯肅說道。
看著他的樣子,林子軒陷入到了一片迷茫之中,不知道這個暗中想助於自己的人是誰?不過相對於目前所遭受到的壓力而言,這件事他隻能放在以後再說了。
………
思順坊緊靠豐都市,在思順坊的東北角,有一座占地約十畝的府邸,這裏便是洪記米行東主洪峰的府第,洪峰的父親洪忠曾是獨孤府的大管家,而祖父洪順則是獨孤信的書童,正是這種三代為家奴的關係,獨孤家族便在開皇十年出資並授命洪忠建立了洪記米行,並準許洪家獨立建府,並給了洪家一成的米行份子。
僅僅這一成的份子便使洪家成了大隋王朝的巨富,十幾年來,洪家忠心耿耿為獨孤氏效力,將洪記米行做成大隋王朝第一大米行,占據了兩京七成的市場份額,可以這樣說,洛陽每家每戶的餐桌都和獨孤家有關。
此時,在洪府貴客房內,洪記米行的東主洪峰正在接待一名貴客,客人正是獨孤羅的長孫獨孤器,獨孤家族目前由獨孤羅的幼弟獨孤震掌管,獨孤震官拜金紫光祿大夫,望城侯,官爵雖高,但是一個閑職,正好可以掌管家族事務。
獨孤器的父親獨孤宏現任梁郡太守,也是地方大員,獨孤器今年三十歲不到,非常精明能幹,協助叔祖父管理家族事務。
今天他便是受家主獨孤震委托,來安排洪記米行以後的步驟。
“家主說得很清楚,五大米行在聖上回京之前都不準營業,不管林子軒給你們施壓什麽樣壓力,你們都不要理睬,總之就是一句話,不能讓林子軒成功控製住京城局勢。”
洪峰年約四十歲,長得矮矮胖胖,一團和氣,表麵上老實憨厚,可實際上奸猾似鬼。
他有些憂心道:“我今天和其他四家米行都談過來,老劉那裏肯定沒有問題,但其他三家都很擔心林子軒使用暴力脅迫,尤其害怕晚上府邸被軍隊假扮流民衝擊,大家的想法是不要一口回絕,稍微賣一點點,既解決不了問題,也不讓林子軒抓到把柄,不知公子以為如何?”
這其實是洪峰自己的擔憂,他不過是借別人的話來表達。
獨孤器也明白林子軒手段狠辣,很可能真會這樣做,到時獨孤家也為難,他想了想便道:“好吧!先敷衍他,但具體賣多少,怎麽賣,我去請示了家主後再做決定。”
他話音剛落,一名家人在門外急聲稟報:“老爺,林子軒來了,就在府再外。”
要知道在是隋朝的時候,一個五口之家,一個月最少也需要五鬥米,也就是說需要耗費三十五吊錢去買米,而京城這麽多人大多數都是底層家庭,他們一個月的收入甚至連七吊錢都不足,也就是他們辛辛苦苦工作一個月,也就夠他們買上一鬥米的。而一鬥米能夠吃多久呢?省吃儉用最多也就是吃上七天。
洛陽城雖然沒有後世所說的百萬人口,但是幾十萬還是有多,這麽多人如果因為糧價高而引起什麽危機的話,那麽將會超過流民危機,甚至會危及朝廷的安穩。對這一點,地方官府以及朝廷的大員們都有著深刻的認識。可是在這個世家林立的時代,他們關注的隻是自己的利益是否收到損失,而對於平民百姓,他們連看都不會看上一眼。而這恰恰是那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真實寫照。
深夜,京兆少尹崔伯肅和洛陽縣令王順芝雙雙前來拜訪林子軒,商量解決糧價危機的辦法。沒辦法,他們這幾天是較勁了腦汁都沒有想出好的辦法啦,所以隻能求教於洛陽此時最高的指揮官了。
房間裏燈火通明,崔伯肅憂心忡忡道:“將軍,其實我們麵臨兩個很棘手的問題,首先常平倉被搶,我們怎麽向聖上稟報?”
“常平倉被搶的事情我已經寫奏折向聖上報告了,昨天就已經送出去了,我估計要過幾天聖上才能收到,然後等著聖上的批示,那樣一來就會耽誤好幾天的時間了。我們現在最主要的就是我們沒有那麽多的時間等著聖旨的下達了。所以我們必須要盡快的想出辦法來。現在我想知道,常平倉作為朝廷的常用倉能不能將糧食補充足?”
縣令王順芝苦笑一聲,“常平倉隻有在每次賣完裏麵的存米之後,才可以向朝廷申請補充。像這種糧倉被搶的情況。我朝自建立以來就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次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情,朝廷不追究我們的責任就已經算好的了,怎麽可能再補充呢?況且我們都認為聖上不可能那麽爽快答應。而且就算聖上同意了,還有朝廷各部寺的批準,這幾十個章蓋下來,最快也要一個月以後,現在我們最緊迫的問題是時間上拖不起,今天京城各處都沒有米賣,到處都是怨聲載道的。現在縣衙那邊還圍著上千人要我解決吃飯的問題,將軍,明天若再沒有米賣,恐怕就會民怨沸騰了。”
林子軒背著手走了幾步,道:“明天說什麽也來不及了。後天我會向富戶們募捐糧食,或許可以周濟一點給常平倉。所以無論如何你們也要給我拖到後天去。”
王順芝搖搖頭:“將軍,對於那些個富戶應該有所了解。他們都是一毛不拔的,如果他們願意的話,再聖旨下達的時候,他們就會拿出來了,可是他們沒有。要想讓這些貪婪無度。吝嗇如鬼的富戶拿出錢來,勢必登天呀!以我的估計能夠募到五萬石就已經很不錯,而且這些糧食不但要供應流民,還要填平常平倉,那簡直就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現在的問題是偌大的京城已經到了無米可賣的地步。這樣會引起京城百萬人很大的恐慌的,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京城就會陷入大亂之中的。”
林子軒瞥了崔伯肅一眼,見他欲言而止,便道:“崔少尹,你有什麽話就直說。”
崔伯肅微微歎了口氣道:“將軍。據卑職所知京城事實上並不缺米,我今天下午去拜訪了幾家米商,他們都是以豐都市被搶為借口,說自已的糧食己被搶光。其實卑職知道,他們的糧食不但沒有被搶,反而還有幾十萬石的屯米,而這其中又以京城五大米商為最,他們一方麵是囤積居奇等待更高的價格,另一方麵他們也有難處。”
“有什麽難處?”楊無度不解地問。
“將軍可知道,大隋最大的兩家米商,他們的背景是誰嗎?”
林子軒搖搖頭:“我從來沒有進過洛陽城,我則麽會知道,你直接說就是了,他們兩家的背後是誰?總不會是皇族吧!”
崔伯肅苦笑道:“雖然不是皇族,但也差不了多少,這兩家米行的背景都是一個家族,獨孤氏。”
“關隴貴族之首的獨孤家族?”
崔伯肅點點頭:“是的,京城最大兩家的米行都是獨孤家的產業,他們的產業之大讓人難以想象,據卑職所知他們已經控製了大興和洛陽七成的糧食供應,對於這一切聖上也是知道,而且聖上也是采取了默認的態度。”
林子軒當然知道關隴貴族所擁有的財富,關隴貴族中尤其又獨孤氏和元氏為最,元氏本身是北魏皇族,他們自身所擁有的財富就不用多說,而獨孤氏號稱大隋財神,早在隋朝建立前,北周八柱國之首的獨孤信便為他的家族斂聚了令人瞪目結舌的財富,也正是有獨孤家族的財力支持,楊堅才能在篡位後迅速集結軍隊擊敗反對他的尉遲迥,也正是獨孤家族強大的後台支持,獨孤皇後才能獨霸後宮,並在政治上具有極大的權勢。
所以崔伯肅說大隋最大的兩家米行是獨孤家的背景,林子軒一點都不驚訝,若不是有著獨孤家強大的財力支持,獨孤家的外孫李淵怎麽可能取得江山?如果沒有獨孤家的以及關隴貴族的支持,就算李世民的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在那麽短的時間內就平定天下。
聽完崔伯肅的話,林子軒心裏已經明白了幾分,雖然自己和關隴貴族沒有直接的厲害關係,但是就憑自己這次受命穩定京城的局勢,他就已經和關隴貴族走到了對立的位置上。而且自己作為楊廣的金牌打手,沒少找關隴貴族的麻煩,他們能夠給自己好臉色才怪呢?
從現在起京城的形勢又變得複雜起來,現在已經不是自己與齊王之間的明爭了。恐怕還有他和關隴貴族之間的暗鬥,早在三年前,賀若弼刺殺皇上的事情之後,自己和關隴貴族之間的矛盾便已經注定不可調和。更何況現在還加上了利益之爭。
想到這裏,林子軒這時忽然想到一個問題,關隴貴族會不會暗中幫助楊諫,如果楊諫得到關隴貴族的助力,那事情就不會那麽簡單,自己也將麵臨一場生死攸關的鬥爭。
“這樣吧!我去幾大糧商談一談,我來給他們施壓,逼他們讓步,如果還是無濟於是,那就隻能采取非常措施了。現在我手裏有兵,他們怎麽著也得懼我幾分。你們放心吧!辦法總比困難多,活人還能被尿憋死嗎?”
林子軒笑了笑,站起身道:“我現在就去找洛陽城最大的兩家米行。我要看看他們給不給我這個麵子。”
崔伯肅也站起身道:“我陪將軍一起去吧!”
王順芝擔心縣衙的情況,匆匆走了。林子軒坐上崔伯肅的馬車,在數百士兵的護衛下,向思順坊而去。
馬車裏,崔伯肅微微對林子軒笑道:“林將軍請放心,關隴貴族絕不會支持齊王。”
林子軒有些驚訝,這個崔伯肅看似不顯山顯水,可心中卻更明鏡似的。居然看出了自己的心思。看來世家子弟不愧是世家子弟,他們的天生的優勢是寒門出身的人比不了的。
“為什麽?”
“因為這裏麵涉及到一樁醜聞,在前年去世的齊王妃姓韋,是京兆韋氏之女,她有個親姊,嫁給了元壽的長子元尚武。但這個妃姊卻和齊王私通,已經好幾年了,還給齊王生下一個女兒,這樁醜事元家知道,但懾於齊王的身份。沒有吭聲罷了,元家是關隴貴族中的兩大首領,他們怎麽可能再助齊王。”崔伯肅解釋道。
“早就知道齊王的不堪,沒想到他居然連元家的女人都敢動,這件事韋家是怎麽處理的?”林子軒問道。
“這是讓家門蒙羞的醜聞,韋家捂都捂不及,又怎麽會到處宣傳呢?不過聽說韋家由於愧疚,韋家家主親自上門向元壽道歉,至於他們之間談了什麽,就不得而知了。”崔伯肅道。
“如果齊王突然覺醒愧疚了呢?韋家和元家會不會因為這個把賭注押在齊王身上?”
崔伯肅笑了起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齊王還有救。可現在的問題是齊王根本就不愧疚,元壽過五十壽辰時,他還派人把妃姐接出來,帶去邙山玩了幾天才回,元氏好歹也是大隋數一數二的豪門,這種恥辱他們能接受嗎?實不瞞林將軍,這次齊王處置京城混亂不力,其實也和關隴貴族在背後製肘有關,東宮六率府二萬軍隊,一半以上的鷹揚郎將都是關隴貴族子弟,他們陰奉陽違,不肯為齊王賣力,若不是將軍有尚方寶劍,若不是周仲極力幫助將軍,其實將軍也一樣會遇到這種問題。”
林子軒暗暗點頭,雖然他早就知道這裏麵的複雜性,但是若不是安伯肅直言相告,他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夠弄清楚這些。當然,周仲也遲早會告訴他。
“崔少尹為何如此助我?”林子軒不解地問。
崔伯肅笑了笑:“原因很簡單,受人之托而已。”
“受人之托,何人?”林子軒問道。
“將軍到時候自然會知道的,不過我希望將軍到時候不要辜負了她的一番好意。”崔伯肅說道。
看著他的樣子,林子軒陷入到了一片迷茫之中,不知道這個暗中想助於自己的人是誰?不過相對於目前所遭受到的壓力而言,這件事他隻能放在以後再說了。
………
思順坊緊靠豐都市,在思順坊的東北角,有一座占地約十畝的府邸,這裏便是洪記米行東主洪峰的府第,洪峰的父親洪忠曾是獨孤府的大管家,而祖父洪順則是獨孤信的書童,正是這種三代為家奴的關係,獨孤家族便在開皇十年出資並授命洪忠建立了洪記米行,並準許洪家獨立建府,並給了洪家一成的米行份子。
僅僅這一成的份子便使洪家成了大隋王朝的巨富,十幾年來,洪家忠心耿耿為獨孤氏效力,將洪記米行做成大隋王朝第一大米行,占據了兩京七成的市場份額,可以這樣說,洛陽每家每戶的餐桌都和獨孤家有關。
此時,在洪府貴客房內,洪記米行的東主洪峰正在接待一名貴客,客人正是獨孤羅的長孫獨孤器,獨孤家族目前由獨孤羅的幼弟獨孤震掌管,獨孤震官拜金紫光祿大夫,望城侯,官爵雖高,但是一個閑職,正好可以掌管家族事務。
獨孤器的父親獨孤宏現任梁郡太守,也是地方大員,獨孤器今年三十歲不到,非常精明能幹,協助叔祖父管理家族事務。
今天他便是受家主獨孤震委托,來安排洪記米行以後的步驟。
“家主說得很清楚,五大米行在聖上回京之前都不準營業,不管林子軒給你們施壓什麽樣壓力,你們都不要理睬,總之就是一句話,不能讓林子軒成功控製住京城局勢。”
洪峰年約四十歲,長得矮矮胖胖,一團和氣,表麵上老實憨厚,可實際上奸猾似鬼。
他有些憂心道:“我今天和其他四家米行都談過來,老劉那裏肯定沒有問題,但其他三家都很擔心林子軒使用暴力脅迫,尤其害怕晚上府邸被軍隊假扮流民衝擊,大家的想法是不要一口回絕,稍微賣一點點,既解決不了問題,也不讓林子軒抓到把柄,不知公子以為如何?”
這其實是洪峰自己的擔憂,他不過是借別人的話來表達。
獨孤器也明白林子軒手段狠辣,很可能真會這樣做,到時獨孤家也為難,他想了想便道:“好吧!先敷衍他,但具體賣多少,怎麽賣,我去請示了家主後再做決定。”
他話音剛落,一名家人在門外急聲稟報:“老爺,林子軒來了,就在府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