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軒剛剛離開不久,禦書房中就出現了三個少年的身影,這三個少年正是楊廣的孫子,已故太子楊昭的三個兒子。[.超多好看小說]本文由。。首發他們是燕王楊倓、越王楊侗和代王楊侑,三人也是楊廣寄予很大希望的後繼之君的合理人選。


    或許是從小生活在皇家這個複雜環境中的緣故,三個少年雖然年少但是比同齡人要成熟的很多,自然知道的也很多。


    三人走進禦書房見到楊廣之後,一起跪下:“孫兒參見皇祖父!”


    見到三個寶貝孫子之後,剛剛還讓楊廣的煩惱煩心事瞬間被一掃而空,他嗬嗬笑道:“孫兒們免禮,過來,到皇祖父的身邊來坐下。”


    隨侍的田酚急忙給三個皇孫在楊廣的身邊擺上三把椅子,三人坐了下來,楊廣對三人道:“朕這些年一直讓你們讀書學禮,你們學習情況怎麽樣?現在給皇祖父說說。”


    長孫燕王楊倓率先說道:“回皇祖父的話,雖然有很多內容還不是很懂,但是先生教的的卻已經記住了。”


    楊廣點點頭,對著其餘二人道:“你們兩個呢?”


    二人站起身來有些尷尬的互相看了看,越王楊侗作為哥哥說道:“皇祖父,孫兒們沒有大哥那麽好的學問,知道的不多。”


    說完之後,二人就低下腦袋,等著楊廣的嚴厲批評,可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楊廣不但沒有罵他們,反而還拍了拍他們的腦袋說道:“是祖父的錯。不應該將你逼得這麽緊。”


    “不是祖父的原因,是孫兒貪玩。”一聽楊廣這麽說,他們還以為楊廣不再管他們了。所以二人都有種想哭的衝動。


    最終老三楊侑實在是忍不住就哭了出來,說道,“孫兒以後,一定好好學習,爭取向大哥那樣讓祖父驕傲。”


    或許是過早失去父親的原因,三個孩子都非常的懂事,尤其是作為大哥的楊倓必須站出來承擔起照顧自己弟弟的責任。他對楊廣說道:“祖父,放心,孫兒以後一定好好教導兩位弟弟。”


    聽到他們這麽說廣很欣慰。這才是他心目中的兄友弟恭,要是自己的兄弟和兒子能夠有這樣的表現,何至於自己現在像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似的。


    “好,看到你們這個樣子。祖父很高興。沒有枉費祖父對你們的一番教導。”楊廣笑道,“今天朕叫你們來,除了考校你們的學業之外,還有一件事要和你們說。”


    “請祖父吩咐。(.好看的小說)”三人此時如大人一般,站起來躬身說道。


    “最近朕在考慮,單純的讓你們跟著先生學習知識好像有些太枯燥了,所以朕決定讓你們提高一下自己的實踐能力。”楊廣看著三人說道。


    燕王楊倓很聰明,他從楊廣的話中聽出來一種可能。所以率先問道:“祖父的意思是……”


    “你們年紀也不小了,也是時候讓你們學習著處理一些事情了。所以你們三個以後每天都要來朕的禦書房兩個時辰,看一看奏折,學習朕是怎麽處理軍國大事。至於其他的學業還是能落下的。”


    燕王楊倓作為長孫,他知道的事情要比自己兩個弟弟多很多,所以在楊廣說出這個事情的時候,他就想到了一種可能,所以便問道:“皇祖父要我們學習處理政務,是不是有事情交給我們嗎?”


    楊廣對長孫的聰明十分欣慰,便笑眯眯道:“是準備有事情交給你們,不過不是你,是你的兩個弟弟,你還是跟著朕,朕會繼續教你處理政務。”


    楊廣又對楊侗和楊侑道:“明年四月,朕要出征高麗,京城交給侗兒鎮守,西京大興交給侑兒鎮守,朕還會派忠心有能力的大臣輔佐你們。”


    楊倓作為長孫,尤其是皇家的長孫他很清楚有些事情不是他能夠過問的,但是出於對大隋的擔憂,對自己祖父的擔憂,他還是將自己心中的話問了出來,他沉吟一下道:“皇祖父為什麽一定要禦駕親征,其實派一員重臣攻打高麗便足矣,比如可以命幽州總管林子軒和大將軍來護兒配合,林子軒從陸路進攻,來護兒從水路進攻,孫兒認為拿下高麗並不難。”


    如果是別人這麽勸楊廣,楊廣肯定勃然大怒,但自己孫兒勸他,他卻一點都不生氣,反而認為自己沒有選錯接班人,懂得站在全局考慮問題了。楊廣拍拍他的頭慈愛地笑道:“你們還小,有些事情不懂。朕這次雖然也是禦駕親征但是和上次禦駕親征不是一回事,以後再慢慢告訴你。至於林子軒,這一次朕準備帶他東征,倓兒不是向學武藝嗎?朕會讓他一路教你。”


    “多謝祖父!”


    “去吧!都回去收拾一下東西,明天正式開始到朕的禦書房學習。”


    …………


    此時,剛剛回到府中的林子軒還沒有來得及坐下喝杯茶呢?就見杜如晦腳步輕健的從外麵走了進來。


    看著杜如晦那喜氣洋洋的樣子,林子軒就知道他肯定遇到好事。(.無彈窗廣告)否則以冷靜果斷著稱的杜如晦不會是這樣的麵容。


    果然,杜如晦一走進屋子,看見林子軒高興的說道:“主公,現在有事嗎?”


    看著杜如晦莫名其妙的問自己這麽一句話,林子軒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看著沒有說話的林子軒,杜如晦也不知道怎麽想的,不但沒有詢問林子軒問什麽不說話,反而還將林子軒拉起來道:“主公,我帶你見一位身負大才的人。”


    林子軒看著有些語無倫次的杜如晦,心中很是想笑,但是最終他還是忍住了,將手從杜如晦的手中掙脫出來道:“克明,你今天沒事吧!”


    “沒事呀!”杜如晦正處於高興的狀態中。並沒有仔細品味林子軒剛剛這句話的意思。


    “既然沒事,那你現在想什麽樣子呀!”林子軒指著他,佯作不高興的說道。


    “主公贖罪。”看著忽然間變得不高興的林子軒。杜如晦才明白自己剛剛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


    “有什麽事坐下來慢慢說,你這個樣子讓下麵的人看見還不知道怎麽傳呢?”林子軒指著自己身邊的座位道。


    “主公教訓的是。”已經從興奮中恢複過來的杜如晦,此時已經意識到了剛剛自己犯了一個很大錯誤。


    待杜如晦坐下,林子軒問道:“你剛剛為什麽那麽高興,是不是和你所說的什麽大才的人有關係。”


    “是。”杜如晦雖然已經恢複過來,但是現在聽到林子軒這麽說,他還是激動起來道:“主公。那個人真是有大才的人,而且他是主公司馬的最合適人選。”


    “哦,什麽人能夠當得起先生這麽謬讚呀!”林子軒有些好奇的問道。


    要知道杜如晦雖然人不錯。而且也很有才華,但是他骨子裏去有一種旁人難以接近的高傲。正是這樣的高傲,所以能夠入得他眼的人也不過一掌可數而已,現在他能夠對一個人流落出這種佩服的表情。甚至還讓自己以司馬之職相待。由此可見這個人的確是個有才華的人。


    要知道自從自己擔任幽州總管一來,幽州司馬的職位一直是自己親自兼任的。由於幽州司馬之職掌管一州之軍隊,地位很高,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人要對自己忠心,所以雖然自己一直在找,可是由於重重原因這個位置一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當然了,之所以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是因為自己心目中已經有了一個更加合適的人選。


    現在杜如晦卻告訴自己。幽州司馬的位置非此人莫屬,這怎麽能夠不讓林子軒驚訝呀!林子軒甚至生出了一個要盡快見見他的念頭。將他和自己心目中的那個人相比究竟孰強孰弱。


    “主公可曾聽過‘卿終當坐於此’這句話?”杜如晦反問道。


    “卿終當坐於此?”林子軒聽完,腦中迅速的將關於這句的話的典故在自己的腦海中過了一遍,頓時心中大吃一驚,驚訝的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三原李靖?”


    李靖,字藥師。雖然官不大,但卻是出自隴西李氏,在世家之中,在世家中也算是很有名的一個人了。他是隋將韓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詮仕隋,官至趙郡太守。李靖長得儀表魁偉,由於受家庭的熏陶,從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頗有進取之心,曾對父親說:“大丈夫若遇主逢時,必當立功立事,以取富貴。”他的舅父韓擒虎是隋朝名將,每次與他談論兵事,無不拍手稱絕,並撫摩著他說:“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李靖先任長安縣功曹,後曆任殿內直長、駕部員外郎。吏部尚書牛弘稱讚他有“王佐之才”,隋朝軍隊大佬、左仆射楊素也撫著坐床對他說:“卿終當坐此!”也正因為楊素這句話,從此“卿終當坐此”這句話就專指李靖。


    一聽杜如晦要自己見的人居然就是號稱大器晚成,六十歲後才終於成為一代名帥的初唐名帥李靖,林子軒也不由的驚訝了一下。記得很多史書上曾說李靖一生並沒有打多少大仗、硬仗,且並沒有指揮過大軍團做戰,但是誰也無法抹殺他大破突厥的事實。雖然他沒有指揮過大兵團作戰,但是誰也無法否認他在隋唐時期的重要,他可是大唐三軍大將軍,威望還在李世民之上。


    有人說李靖兵法厲害,但是他的政治眼光不行,李淵造反時,他要去江都告發李淵,被李淵抓到要斬首,又有李世民的勸解才不得不被迫入了李淵的夥。打江南時,因耽誤時間,又差點被李淵斬首,還是柴紹保了他。結果李世民玄武門兵變,找他幫忙時,他又要保持中立。結果搞的後來李世民當了皇帝後,他大敗突厥後,還差點被李世民以謀反罪幹掉。


    但不管怎麽說,在林子軒看來,李靖的才能是無法抹去的。他也許不是一員猛將,但他絕對是一員名將名帥,是能獨統一軍的帥才。之所以隋末之時,沒打什麽像樣的仗,隻是打江南,那是因為他在李唐之中並不是最得信任的,原因就在於他最初的站錯隊。


    而且林子軒看重李靖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是一個戰術家,而是一個軍事戰略專家,就像是後世的太祖他們一樣。對於林子軒現在的地位來說,他現在缺的就是李靖這樣的總參謀長為自己出謀劃策,製定戰略計劃。


    “正是。”聽到林子軒說出李靖的名字,杜如晦高興的說道。


    “他不是在外任職嗎?”林子軒問道。


    “本來是的,可是再過這幾天就是韓擒虎的誕辰了,他回來紀念自己的舅舅,而我則是奉祖父之命前去祭拜的,所以就和他認識了。”杜如晦將自己和李靖的相識過程告訴了林子軒道,“我們二人相互交談了幾句,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而且我通過和他的談話了解到,他是個身負大才的人,尤其在軍事上那更是有著獨到的見解。”


    “怎麽說?”林子軒問道。


    “他說此次聖上二征高麗,名義是高麗,實則是為了關隴貴族,聖上在引蛇出洞。”杜如晦低聲道,“而且他還說,雖然這個計策很好,可是動用百萬大軍來造聲勢,有點兒得不償失,聖上這次很有可能會將大隋徹底的帶入到亡國的境地去。”


    “接著說?”


    “我當時問他何以見得呢?”杜如晦喝了口茶道,“他卻問我知道現在大隋有多少高官有造反的野心嗎?”


    “你怎麽回答的?”林子軒問道。


    “我說,最起碼應該有四家以上。”杜如晦道,“他說:準確的說到目前為止應該是六家。後來我又問他是那六家。然後他說,弘農楊氏、關隴元氏、關隴獨孤氏、關隴宇文氏、江南蕭氏,隴西李氏。然後我又說,你能不能說的清楚點兒。然後他擺著手指頭告訴我,楊玄感一個、元壽一個、獨孤震一個、宇文化及一個,李淵一個,還有梁朝後裔蕭家,其中獨孤家族是支持李淵造反,也就說他們兩家是一家。”


    聽到杜如晦這麽說,林子軒才知道曆史對李靖的才能說的是嚴重不足呀!要知道自己知道這一切可都是靠著穿越的優勢呀!現在李靖居然能夠將未來事情說出大概,那隻能用可怕來形容了。也是,如果沒有強烈的政治敏感度,李靖隻憑自己在軍事上的才華,不知道被李淵李世民父子殺了多少回了。


    “他還說了什麽?”林子軒問道。


    “他還說,聖上在拉弓。”


    “拉弓?”


    “對。燕山是弓背,遼東是弓弦,數十萬大軍是弓箭,但他對準的不是高麗,而是中原腹地,他就在等第一個起來造反的人。”


    聽完杜如晦的話後,林子軒立馬站起身來道:“走,帶我去見李靖。”(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之謀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吃素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吃素的並收藏隋唐之謀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