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鄉鎮機關的曆史變遷,描寫鄉鎮幹部的生存狀態。紀實中國鄉村的風雲變幻,刻畫基層人物的人生畫卷。是對鄉鎮機關的真實寫照,是對鄉鎮幹部的人文關懷。


    蘭汀梅子,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作品300餘篇(首),並多次獲獎,著有詩文集《在風中歌唱》。


    史玉林哈哈一笑:“她是林業局的,我是鄉林站的,她是我的頂頭上司,我怎麽會不認識。”


    小娟站在一邊呡著嘴笑著,臉上的表情有點不自然。


    宋惠敏和小娟站在一起,史玉林不由地在心裏給她們作了一下比較,覺得宋惠敏不論是長相還是氣質都不比小娟差。


    史玉林大方地向崔巍和小娟介紹道:“這是我的女朋友宋惠敏,在律師事務所工作。”


    小娟很快就恢複常態,她和史玉林之間的感情畢竟很朦朧很含蓄,沒有直抒心意,雖有“老古頭”向她父親提親,但兩人之間並未說透,一張窗戶紙沒有戳透,他們就可以裝著什麽也不知道。


    小娟熱情地同宋惠敏打招呼:“惠敏,你好有眼光,小史挺不錯的。有空到我們林業局玩。”


    宋惠敏說:“好,好。”她也熱情地邀小娟有空到他們律師事務所玩。


    然後他們就揮手告別。


    敏感不過女人心。宋惠敏問史玉林:“那個小娟好像對你挺了解的,她怎麽知道你不錯?”


    史玉林輕描淡寫地說:“工作關係,我們打過幾次交道。”


    宋惠敏給史玉林開玩笑:“該不是他有點喜歡你吧。”


    史玉林說:“這是哪跟哪啊,你沒看見人家有糧食局長的大公子陪伴左右,人家哪會看上我。”


    宋惠敏微笑著問:“那你是說,人家若看上你,你就不會看上我了?”


    “哪裏話,宋大律師在我的心目中是個重量級人物,別人和你是無法比的。”


    “真的?”


    “真的。”


    宋惠敏聽史玉林說小娟是“別人”,沒法和自己比,心裏有了點小小的滿足。


    兩個人在街上溜達,走到銀行門口,見圍很多人,史玉林和宋惠敏就走上前去,原來這裏在抓獎。兩人就站在一邊饒有興趣的看著。


    從今年春節開始,工行、農行、建行等各大銀行都在搞抓獎,十元、二十元一抓,獎項分一、二、三等獎,有東風牌手扶拖拉機、電視機、洗衣機、錄音機等,最小的也是洗衣粉,沒有空獎。這是金融機構融資的一種方法,始於工行,其他銀行紛紛效仿,愈演愈烈,如火如荼,就連各鄉鎮的信用社都在搞,人們像趕場子一樣哪人多往哪湧,聽說哪抓出大獎了就奔向哪裏,東邊沒抓著去西邊,城裏沒抓著去鄉下,這家銀行不行去那家銀行,幾乎全民參與,萬巷皆空,到處都在眉飛色舞地談論著抓獎的事情。


    因為獎多麵廣,參與人數多,而且那時抓獎是剛剛起步,人心也比較公正,所以操作比較規範,中獎的機率較高,幾乎每個單位、每個村都有人抓著獎。銀行當場兌獎,抓獎的邊上就有賣鞭炮的攤子,獲了獎的人喜氣洋洋地買了鞭炮放著慶賀,由此賣鞭炮的也發了筆小財。人們眼見為實,獲獎的消息向風一樣傳得飛快,今天傳出單位的同事抓了個洗衣機,明天聽說有個鄰居抓了個錄音機,獲獎的人就在身邊,中國人特現實,看到熟悉的人獲得了大獎,不由得就心癢、手癢,想一試身手。


    由此可見,人都有賭一賭、搏一搏、心存僥幸的天性,隻是有的人比較理智,能夠在法律、道德允許的框架內進行,而有些人卻似脫韁的野馬,一任這種天性狂奔亂撞,直至逾越法律、道德的紅線,而瘋狂、而墮落、而傷人、而害己……


    宋惠敏笑著攛掇史玉林:“你也去碰碰運氣抓一把。”


    史玉林笑著不肯去,宋惠敏說:“你沒錢,我身上裝有錢。”說著就要掏錢給史玉林。


    史玉林趕忙掏出二十元錢:“我有,我有。”說著就向前去買了一張二十元的獎券,然後拿著給負責抓獎的人撕去副卷,按照吩咐在一個紙箱裏摸了一個小紙卷,打開一看是個末等獎——一包洗衣粉,史玉林就攛掇著宋惠敏也去抓一把,說著史玉林就又上前去買一張獎券,宋惠敏手氣不錯,抓了一條毛巾被。


    兩個人兌了獎,又站在一邊看了一會,就各自回單位上班。


    史玉林一回到鄉裏,就聽說鄉派出所抓著一個偷獎券的人,這個人將橡皮筋套在胳膊上,趁著鄉信用社門前抓獎的人多時,他買一張獎券,然後把手伸進抓獎的紙箱裏,假裝在裏麵摸獎,其實是將獎券用橡皮筋彈到袖筒裏,最多一次彈七個,連著三天,雖沒有摸著什麽大獎,但來來去去地頻繁兌獎,還是引起了信用社人的注意,在他又一次如此這般地如法炮製的時候,被人當場抓了現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鄉鎮政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蘭汀梅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蘭汀梅子並收藏鄉鎮政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