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鄉鎮機關的曆史變遷,描寫鄉鎮幹部的生存狀態。紀實中國鄉村的風雲變幻,刻畫基層人物的人生畫卷。是對鄉鎮機關的真實寫照,是對鄉鎮幹部的人文關懷。
蘭汀梅子,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作品300餘篇(首),並多次獲獎,著有詩文集《在風中歌唱》。
這幾天可忙壞了組織委員石磊。按照縣裏要求鄉鎮政府門前、公路兩邊、鬧市,凡是上邊容易檢查到的公共場所都要張貼上標語。鄉裏就因材施用,安排這位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負責書寫標語,但他書寫的標語內容相對來說要文明的多,畢竟他的這些標語代表的是一級政府,村裏可以隨便寫,到他這裏就隨便不得,他寫的都是鄉裏擬好的,即使稍有翻新也是在政策法度之內的,鄉裏以及他本人這點政治素質還是有的。他除了寫鄉裏的標語,還有個別村實在找不到寫家,也找上門來求他代寫,他也應承下來,所以這幾天他一直都在加班加點寫標語。那時人們的經濟意識還不強,文化還沒有用金錢來計算,如放在現在,他的字雖不象那些名家寸字寸金,但也是值倆錢的。後來聽說他的字在廣交會上被一位英國人看中一擲千金買走,收藏在大不列顛島博物館裏,從此他的字價值千金,而且扶搖直上,一路看好,就是縣委書記也是很難得到他的墨寶的。可那時這位書法家寫的一摞摞計劃生育標語,最多換來的是在場圍觀群眾的一片喝彩聲。
宣傳發動過後,計劃生育大突擊進入實質性階段。縣裏為了加強各鄉鎮開展大突擊工作,在全縣專門開展了互幫互扶結對子活動,就是讓縣直各局委、各單位,對口支援、配合各鄉鎮、重點村街開展計劃生育大突擊活動。懷川鄉的對口支援單位是縣糧食局,崔巍作為該局職工,這時他已黨校大專班畢業並轉為國家幹部,他就作為青年幹部重點培養對象被下派到懷川鄉幫助工作。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大突擊效果,懷川鄉經班子成員研究決定:鄉裏兩部吉普車(後來縣公安局又給鄉派出所配了一部舊吉普車),二十四小時待命,隨時出擊,全力以赴配合計劃生育大突擊行動。鄉財政還劃撥專款給每個班子成員解決了交通工具,“兩個老幺”每人配了一輛125型嘉陵摩托,其他班子成員每人配了一輛90型嘉陵輕型摩托。下鄉時每個班子成員騎著摩托車,後椅架上帶著一個工作人員,前邊按著喇叭,後邊冒著青煙,“嘟,嘟”地跑在鄉村的大道小道上,那個美氣啊,惹得鄉裏的年輕人手直癢癢,隻要他們的摩托車一停,年輕人就騎上它進城下鄉,尤其是副鄉長老程騎慣了他的自行車,對摩托車天生的畏懼和排斥,他下鄉都是讓別人帶著他,一個人時就還騎他那輛哪裏都響、就是鈴不響的破自行車。老程的摩托車就放在他屋裏,門也不鎖,別人推出摩托就騎,連聲招呼都不用打,簡直成了機關的公用車。這些車曾經作為懷川鄉的主要交通工具,指東打西,走南闖北,為九十年代初期的鄉鎮農村工作立下了汗馬功勞。直到幾年後,人均收入普遍提高,摩托車在城鄉普及,鄉裏這些公用摩托才退役作價給個人擁有,但至今摩托車仍是鄉鎮幹部的主要代步工具,隻是車、油已全部為自己供給,公家不再貼補,人們也不再計較油耗車損,因為買起車養不起車的時代已一去不複返。
在這次計劃生育大突擊行動中,懷川鄉在平時分片包幹的基礎上,抽出精兵強將臨時組成了一個突擊小分隊,鄉組織委員石磊為組長,派出所長“黑老張”為副組長,史玉林和鄉裏幾個年輕人為組員,崔巍也被編在這個突擊小分隊裏。小分隊的任務主要是攻堅克難。
但讓史玉林想不到的是他們攻克的第一個計劃生育重點戶竟是楊樹坪的楊得喜。
楊得喜已生了兩個女孩,所以他媳婦被列為結紮對象,鄉裏人去他家幾次都撲了空,楊得喜說:“俺媳婦,回陝西他娘家了。“
石磊問:“啥時回來?”
楊得喜答:“不知道,她娘有病了,很重,一時半會俺看好不了,所以啥時回來,說不了。”
石磊問:“你媳婦真的回娘家了?”
蘭汀梅子,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作品300餘篇(首),並多次獲獎,著有詩文集《在風中歌唱》。
這幾天可忙壞了組織委員石磊。按照縣裏要求鄉鎮政府門前、公路兩邊、鬧市,凡是上邊容易檢查到的公共場所都要張貼上標語。鄉裏就因材施用,安排這位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負責書寫標語,但他書寫的標語內容相對來說要文明的多,畢竟他的這些標語代表的是一級政府,村裏可以隨便寫,到他這裏就隨便不得,他寫的都是鄉裏擬好的,即使稍有翻新也是在政策法度之內的,鄉裏以及他本人這點政治素質還是有的。他除了寫鄉裏的標語,還有個別村實在找不到寫家,也找上門來求他代寫,他也應承下來,所以這幾天他一直都在加班加點寫標語。那時人們的經濟意識還不強,文化還沒有用金錢來計算,如放在現在,他的字雖不象那些名家寸字寸金,但也是值倆錢的。後來聽說他的字在廣交會上被一位英國人看中一擲千金買走,收藏在大不列顛島博物館裏,從此他的字價值千金,而且扶搖直上,一路看好,就是縣委書記也是很難得到他的墨寶的。可那時這位書法家寫的一摞摞計劃生育標語,最多換來的是在場圍觀群眾的一片喝彩聲。
宣傳發動過後,計劃生育大突擊進入實質性階段。縣裏為了加強各鄉鎮開展大突擊工作,在全縣專門開展了互幫互扶結對子活動,就是讓縣直各局委、各單位,對口支援、配合各鄉鎮、重點村街開展計劃生育大突擊活動。懷川鄉的對口支援單位是縣糧食局,崔巍作為該局職工,這時他已黨校大專班畢業並轉為國家幹部,他就作為青年幹部重點培養對象被下派到懷川鄉幫助工作。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大突擊效果,懷川鄉經班子成員研究決定:鄉裏兩部吉普車(後來縣公安局又給鄉派出所配了一部舊吉普車),二十四小時待命,隨時出擊,全力以赴配合計劃生育大突擊行動。鄉財政還劃撥專款給每個班子成員解決了交通工具,“兩個老幺”每人配了一輛125型嘉陵摩托,其他班子成員每人配了一輛90型嘉陵輕型摩托。下鄉時每個班子成員騎著摩托車,後椅架上帶著一個工作人員,前邊按著喇叭,後邊冒著青煙,“嘟,嘟”地跑在鄉村的大道小道上,那個美氣啊,惹得鄉裏的年輕人手直癢癢,隻要他們的摩托車一停,年輕人就騎上它進城下鄉,尤其是副鄉長老程騎慣了他的自行車,對摩托車天生的畏懼和排斥,他下鄉都是讓別人帶著他,一個人時就還騎他那輛哪裏都響、就是鈴不響的破自行車。老程的摩托車就放在他屋裏,門也不鎖,別人推出摩托就騎,連聲招呼都不用打,簡直成了機關的公用車。這些車曾經作為懷川鄉的主要交通工具,指東打西,走南闖北,為九十年代初期的鄉鎮農村工作立下了汗馬功勞。直到幾年後,人均收入普遍提高,摩托車在城鄉普及,鄉裏這些公用摩托才退役作價給個人擁有,但至今摩托車仍是鄉鎮幹部的主要代步工具,隻是車、油已全部為自己供給,公家不再貼補,人們也不再計較油耗車損,因為買起車養不起車的時代已一去不複返。
在這次計劃生育大突擊行動中,懷川鄉在平時分片包幹的基礎上,抽出精兵強將臨時組成了一個突擊小分隊,鄉組織委員石磊為組長,派出所長“黑老張”為副組長,史玉林和鄉裏幾個年輕人為組員,崔巍也被編在這個突擊小分隊裏。小分隊的任務主要是攻堅克難。
但讓史玉林想不到的是他們攻克的第一個計劃生育重點戶竟是楊樹坪的楊得喜。
楊得喜已生了兩個女孩,所以他媳婦被列為結紮對象,鄉裏人去他家幾次都撲了空,楊得喜說:“俺媳婦,回陝西他娘家了。“
石磊問:“啥時回來?”
楊得喜答:“不知道,她娘有病了,很重,一時半會俺看好不了,所以啥時回來,說不了。”
石磊問:“你媳婦真的回娘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