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鄉鎮機關的曆史變遷,描寫鄉鎮幹部的生存狀態。紀實中國鄉村的風雲變幻,刻畫基層人物的人生畫卷。是對鄉鎮機關的真實寫照,是對鄉鎮幹部的人文關懷。


    蘭汀梅子,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作品300餘篇(首),並多次獲獎,著有詩文集《在風中歌唱》。


    好在這著火的麥秸垛牆外有一條河,平時淘麥秸用水就取自此河,人們將圍牆推翻,將皮管直接連接在水泵上,向著火的地方噴灑,將火頭壓下,救火的群眾也紛紛在水池裏取水救火。史玉林和鄉裏的人還就地取材,拿著木鍁、木杈撲打火苗。


    美玲給“110”打了火警電話,等消防隊的救火車趕來,大火已基本撲滅,救火車無功而返。


    麥草中還有不少地方在冒煙、起火,一股股火苗不時地從各處串起,救火的群眾一桶桶地提著水、端著臉盆將這些火潑滅,鄉裏人員也輪番拿著皮管向麥秸垛噴灑,直到將明火全部撲滅,救火的群眾才紛紛撤離現場。


    這時已是夜裏十一點多鍾。


    這天晚上關鄉長在鄉裏帶班,侯書記家就住在附近村,他是看到火光後趕到現場的。在鄉裏值班、住在鄉裏的人員以及家屬都參加了救火。


    侯書記、關鄉長領著鄉裏的人員留在現場做善後工作。


    這天晚上,鄉總機美玲的愛人朱國強作為家屬,他和鄉裏的人奮戰在救火第一線,大火撲滅後,群眾都走了,他主動留在現場。水泵的電源切斷後,吊桶打水的活是最累也是最講技巧的活,但朱國強幾乎一直從頭幹到尾。


    朱國強一邊幹還一邊猜測著說:“這大火著的真蹊蹺,正好是‘六.四’**鬧的最洶湧的時候,是不是有人搞破壞,故意製造緊張局勢。”


    大家都笑他神經過敏。


    最後查出了事故原因,是電線老化引起火災,與“六.四”無關。


    麥秸垛經過眾人救火踩踏,已坍塌成平坦的小山,鋪了一地,幾乎把紙廠的整個場子都占嚴實了。


    侯書記領著石磊、史玉林、小丁等一群年輕人爬到麥秸堆上四處搜尋查看,尋找隱患。他們不斷發現有的地方還在冒煙、起火星,侯書記就趕忙讓下邊的關鄉長組織人員用水桶、臉盆往麥秸垛上送水。這時水泵的電源已被切斷,淘麥秸池的水也被用光。關鄉長就讓人吊著水桶到河裏打水,然後再一個人一個人地傳遞到麥秸垛上,將冒煙、冒火星的地方澆滅。有的地方外層看不到火星,卻有煙從深層冒出,鄉裏人就用鍁翻、用手掏,直到將冒煙的地方查出、澆滅,方才罷休。


    這樣一直幹了大半夜,差不多把整個麥秸垛都翻了個底朝天,運送的水幾乎把整個麥秸垛都浸透了,看看再無著火的可能,侯書記、關鄉長才領著鄉裏人打道回府。


    回到鄉裏,大家相互一看,一個個黑眉篸眼,泥猴子一樣,忍不住都笑了。


    一滴水見精神,關鍵時刻方見英雄本色。


    在這場救火中,人們這樣評價史玉林,說他是最有眼色、最不惜力的人。史玉林是哪裏最需要就衝向哪裏,哪裏最危險就出現在哪裏。在學校他曾拿過田徑長跑冠軍,以此優勢他是第一個奔到出事地點的,他是第一個拿著木杈撲向大火的,他是第一個爬上麥秸垛去消除隱患的。為了救火他的褲腿都讓燃著了,多虧小丁眼尖機靈及時用水澆滅。


    人心都有一杆秤,史玉林的表現得到了大家普遍好評。


    “六.四”風波很快就被平息了。


    就在這年秋季,史玉林成為中國**黨預備黨員。有人開玩笑說他是“火線入黨”,一指他在救火中表現突出;二指“六.四”政治風波發生後不久的特殊背景。前一種情況比較切合實際,後一種就有點離譜,在“六.四”中他既未參與戒嚴,也未有重大表現,他是兩年前就遞交的入黨申請書,經過組織培養,按照程序按部就班入的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鄉鎮政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蘭汀梅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蘭汀梅子並收藏鄉鎮政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