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鄉鎮機關的曆史變遷,描寫鄉鎮幹部的生存狀態。紀實中國鄉村的風雲變幻,刻畫基層人物的人生畫卷。是對鄉鎮機關的真實寫照,是對鄉鎮幹部的人文關懷。


    蘭汀梅子,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作品300餘篇(首),並多次獲獎,著有詩文集《在風中歌唱》。


    這是全省首例行政訴訟案,因為它民告官的特殊性,又因為它涉及“三農”問題,所以引起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尤其是老百姓和與此事有密切關係的農民更是關注倍加,他們都想看看這起民告官案件的最終結局。


    省、市、縣各路記者紛至遝來,對於這些無冕之王,不論是當地政府還是法律部門都禮遇三分,不但專門為他們頒發了紅色胸卡——通行證,而且還在大廳的顯要位置為他們設置了席位,席位前還放置了醒目的標誌,這些無冕之王憑著他們的特殊身份,他們可以在法庭裏自由出入,來回拍照,那個神氣啊,那個牛啊,讓人不得不暗生感歎。


    法庭外擠滿了來旁聽的群眾,他們除少數人獲準進入法庭旁聽,其餘大多數都被擋在了門外,法庭內畢竟席位有限,不能滿足所有前來旁聽的群眾,他們擠在法庭周圍,擠在法庭的大門前,久久不肯離去。法警全副武裝在人群裏維持著秩序。


    一個老太太說:“私人跟公家打官司,肯定不沾光。”


    一個中年婦女接嘴道:“是的,自古以來,官官相護,法院會向著咱老百姓?”


    “那也說不定,國家專門頒布了《行政訴訟法》,就是為了保護群眾合法權利的。”一個戴著近視鏡的知識分子模樣的年輕人說。


    人們議論紛紛,拭目以待。


    在案件公開審理過程中很多與此案有密切關係的農民都到庭進行了旁聽,法庭內座無虛席,連過道上都站滿了人。


    主席台上坐著法官、公訴人、書記員等人。主席台下,王利良和另外兩名農民作為313戶農民代表站在原告席上,農業局的兩名主要領導站在被告席上。雙方的辯護律師分立兩旁。


    審判長對案情進行了詳細客觀的介紹,當庭出示了大量的證據證言,並傳部分證人到庭作證。


    根據以上情況雙方的辯護律師進行了辯護。


    宋慧敏是313戶農民、也就是原告方的代理律師。她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經過正規的法律專業學習,在校期間曾是大學生辯論團的成員,在五大名校聯賽中她擊敗群雄一舉奪魁。今天她好生了得,隻見她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口齒清晰,言辭犀利,表達準確,切中要害。


    而被告方農業局的辯護律師也毫不遜色。他是農業局在省裏請的資深律師,四十五、六歲,曾代理了5.12特大搶劫案、老槐樹五子不孝案、萬鑫侵權案等重大案件,在行內享有盛譽。他今天同樣表現不俗,隻見他沉著冷靜,應對自如,語言流暢,邏輯縝密,他說的是河南方言,類似豫劇道白。


    他們一老一少,一男一女,一個普通話,一個豫東口音,在那裏唇槍舌劍,你來我往,煞是好看。


    他們辯論的第一個焦點是:農業局到底在這個案中應該不應該擔責。《行政訴訟法》中明確規定“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複的”屬行政案件的受案範圍。因為法律條款很明確,所以他們沒費多少口舌,隻是形式上爭論了一下即止。


    第二個焦點是:這個案成立不成立。就是對案件事實的爭辯。在這個問題上他們各執一詞,他們列舉了大量的事實根據,提出了很多的證言證詞,用很大的篇幅來闡述各自的觀點,並引經據典、旁證側引加以論證。經過一輪輪地辯論,宋慧敏漸占上風,因為在這個問題上,她做了充分的準備,她接案後的半年時間裏,幾乎走訪了每一家所涉農戶,對他們調查取證,獲取了很多第一手資料,也聽到了很多人們對於坑農害農傷農的心聲,所以她辯論起來不但事實清楚,還聲情並茂,很打動人很感染人,說到動情處,在場的人有的還忍不住地流下了眼淚。而對方的律師,在這方麵就有點先天不足,他遠在省城,高高在上,他所了解的東西都是來源於卷宗,很難貼近群眾的內心,貼近農民的疾苦,他隻是在理論上泛泛而談,這樣就顯得有點空洞有點浮誇有點虛無縹緲。宋慧敏還當場提交了很多新的證據,有錄音有錄像有照片有文字。在大量的事實麵前,那個省城律師不得不甘拜下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鄉鎮政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蘭汀梅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蘭汀梅子並收藏鄉鎮政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