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鄉鎮機關的曆史變遷,描寫鄉鎮幹部的生存狀態。紀實中國鄉村的風雲變幻,刻畫基層人物的人生畫卷。是對鄉鎮機關的真實寫照,是對鄉鎮幹部的人文關懷。
蘭汀梅子,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作品300餘篇(首),並多次獲獎,著有詩文集《在風中歌唱》。
副鄉長老程拿著這個筆記本百感交加。這次退居二線,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行政部門出現第一批提前離職的鄉科級幹部,這些人離職後工資待遇不變,但卻喪失了工作的權力,被提前賦閑在家,成為廢人,這讓工作了幾十年的老程怎麽也想不通,他找到縣組織部長說:“我才五十來歲,還有十年才到退休年齡,我身體又沒啥毛病,俺還能為國家做點貢獻,這個副鄉長我可以不當,哪怕就讓我看看大門、打掃打掃衛生俺都情願,隻要讓俺留在鄉裏就成。”
縣組織部長給他做工作:“你是鄉領導成員,在這次鄉鎮機構改革中要積極帶頭,做出犧牲,如果都不想離開工作崗位,都要求留在鄉裏看大門、打掃衛生,那這次改革還咋進行?老同誌,舍不得離開自己工作了一輩子的工作崗位,這種心情可以理解,離職離崗了,你照樣可以發揮餘熱,老有所為。”
話雖這樣說,可不在崗了,你去哪發揮餘熱,想到這裏老程突然老淚縱橫。他建國初期就來到懷川鄉,一幹就是幾十年,從沒挪過地方,他和懷川鄉的感情非常人能比,他是真舍不得離開懷川鄉啊。
坐在他旁邊的“老古頭”勸他:“老程,想開點,你幹了一輩子,也該回去享享清福了,早走晚走,總是要走的,歇下來,有時間,你去我家鄉旅遊,我們那裏山清水秀,魚米之鄉,你也領略一下我們江南的風光。”他向大家說:“歡迎大家有機會都去,我管吃管住。”
“老古頭”那次肝昏迷住院出來後,鄉裏不再單獨設林站,林站工作被合並到了農技站。“老古頭”雖然嘴上勸著老程,但心裏卻也不好受。
倒是幾個年輕人很灑脫,他們嘻嘻嗬嗬,一邊吃著瓜籽,一邊說著俏皮話,一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做派。一個平時吊兒郎當,經常打架鬥毆、無故礦工的年輕人甚至還說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怪話。
在座的“兩個老幺”和鄉領導都裝著沒聽見。
散會後,史玉林發現每位要離崗的人都將鄉裏發的筆記本揣進懷裏,包括那位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年輕人,沒有一個人拉下。
後來曾在鄉裏工作過的王紅衛見了史玉林說:“你把那種印有懷川鄉留念的筆記本,給咱也弄一個吧。”
史玉林說:“你要那幹啥?你這個大老板還在乎這點東西。”
這時王紅衛已是大王莊村辦企業的“二當家”,天南海北,見多識廣,已經今非昔比。
王紅衛不好意思地笑笑說:“俺也在鄉裏幹過幾年,留個紀念吧。”
難得王紅衛有這份心意,史玉林被感動了,他說:“我回去給你找找吧。”
但當時鄉裏是按人數印製的筆記本,為了滿足王紅衛的心願,史玉林專門跑到到城裏,自掏腰包花了幾元錢,又照著當時的樣子在筆記本的扉頁上印上了懷川鄉留念等字樣,蓋上懷川鄉黨委、政府的大印,送給了王紅衛。
自此,鄉鎮機構改革拉上了帷幕。在這次改革中,懷川鄉共精簡各類人員14人,其中班子成員1人,提前病退1人,聘幹4人,借調人員2人,臨時工6人。關鄉長提拔到鄰縣任副縣長,縣委組織部幹部科科長葛戈補了關鄉長的缺。
蘭汀梅子,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作品300餘篇(首),並多次獲獎,著有詩文集《在風中歌唱》。
副鄉長老程拿著這個筆記本百感交加。這次退居二線,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行政部門出現第一批提前離職的鄉科級幹部,這些人離職後工資待遇不變,但卻喪失了工作的權力,被提前賦閑在家,成為廢人,這讓工作了幾十年的老程怎麽也想不通,他找到縣組織部長說:“我才五十來歲,還有十年才到退休年齡,我身體又沒啥毛病,俺還能為國家做點貢獻,這個副鄉長我可以不當,哪怕就讓我看看大門、打掃打掃衛生俺都情願,隻要讓俺留在鄉裏就成。”
縣組織部長給他做工作:“你是鄉領導成員,在這次鄉鎮機構改革中要積極帶頭,做出犧牲,如果都不想離開工作崗位,都要求留在鄉裏看大門、打掃衛生,那這次改革還咋進行?老同誌,舍不得離開自己工作了一輩子的工作崗位,這種心情可以理解,離職離崗了,你照樣可以發揮餘熱,老有所為。”
話雖這樣說,可不在崗了,你去哪發揮餘熱,想到這裏老程突然老淚縱橫。他建國初期就來到懷川鄉,一幹就是幾十年,從沒挪過地方,他和懷川鄉的感情非常人能比,他是真舍不得離開懷川鄉啊。
坐在他旁邊的“老古頭”勸他:“老程,想開點,你幹了一輩子,也該回去享享清福了,早走晚走,總是要走的,歇下來,有時間,你去我家鄉旅遊,我們那裏山清水秀,魚米之鄉,你也領略一下我們江南的風光。”他向大家說:“歡迎大家有機會都去,我管吃管住。”
“老古頭”那次肝昏迷住院出來後,鄉裏不再單獨設林站,林站工作被合並到了農技站。“老古頭”雖然嘴上勸著老程,但心裏卻也不好受。
倒是幾個年輕人很灑脫,他們嘻嘻嗬嗬,一邊吃著瓜籽,一邊說著俏皮話,一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做派。一個平時吊兒郎當,經常打架鬥毆、無故礦工的年輕人甚至還說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怪話。
在座的“兩個老幺”和鄉領導都裝著沒聽見。
散會後,史玉林發現每位要離崗的人都將鄉裏發的筆記本揣進懷裏,包括那位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年輕人,沒有一個人拉下。
後來曾在鄉裏工作過的王紅衛見了史玉林說:“你把那種印有懷川鄉留念的筆記本,給咱也弄一個吧。”
史玉林說:“你要那幹啥?你這個大老板還在乎這點東西。”
這時王紅衛已是大王莊村辦企業的“二當家”,天南海北,見多識廣,已經今非昔比。
王紅衛不好意思地笑笑說:“俺也在鄉裏幹過幾年,留個紀念吧。”
難得王紅衛有這份心意,史玉林被感動了,他說:“我回去給你找找吧。”
但當時鄉裏是按人數印製的筆記本,為了滿足王紅衛的心願,史玉林專門跑到到城裏,自掏腰包花了幾元錢,又照著當時的樣子在筆記本的扉頁上印上了懷川鄉留念等字樣,蓋上懷川鄉黨委、政府的大印,送給了王紅衛。
自此,鄉鎮機構改革拉上了帷幕。在這次改革中,懷川鄉共精簡各類人員14人,其中班子成員1人,提前病退1人,聘幹4人,借調人員2人,臨時工6人。關鄉長提拔到鄰縣任副縣長,縣委組織部幹部科科長葛戈補了關鄉長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