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鄉鎮機關的曆史變遷,描寫鄉鎮幹部的生存狀態。紀實中國鄉村的風雲變幻,刻畫基層人物的人生畫卷。是對鄉鎮機關的真實寫照,是對鄉鎮幹部的人文關懷。
蘭汀梅子,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作品餘篇(首),並多次獲獎,著有詩文集《在風中歌唱》。
“真是作死,活得不耐煩了。”老要揚起鞭抽打著。
“你說,還告不告了。”楊得喜也鞭打著威嚇道。
那位礦工捂著頭蹲在地上,操著外地口音哭號道:“不告了,我再也不敢鼓動礦工告了。汊”
此情此景讓史玉林氣憤填膺,他大喝一聲:“住手!”
他帶著鎮裏人大步流星地趕了過去,他一把奪過楊得喜手中的鞭子,大聲喝道:“簡直無法無天,光天化日之下這樣暴打礦工,還有王法沒有了?”
楊得喜吃驚地看著史玉林:“哥,你們咋會來這裏?朕”
史玉林憤怒地說:“別叫我哥,我沒有你這個不仁不義的兄弟。”他三下兩下將手中的鞭子折斷,說:“以後咱們就像這鞭子一樣,斷了兄弟情份,以後不準你再提咱們拜把客兄弟的事,我嫌跟著你丟人。”
那個被打的礦工趁這當兒,趕忙站起身來溜之大吉。
楊得喜自知理虧也不敢回嘴,他耷拉著腦袋任由史玉林發落。
史玉林平靜下來後,板著臉,沉著聲說:“走,去你們采煤區看看你們的安全。”
分管工業的副鎮長就走過去拿出上級安全檢查的文件讓楊得喜看。
楊得喜匆匆地看了一下,也不敢怠慢,乖乖地領著史玉林一幹人向采煤區走去。
采煤區被高牆圍著,正對大門的地方設置有二道門,鐵門同樣緊閉,門邊豎著一個大大的警示牌:“采煤重地,閑人免進!”這裏實行封閉式作業,可見其戒備森嚴。
楊得喜打開門,一行人魚貫而入。
他們首先對地麵上的建築和設施設備以及附著物進行了安全檢查,發現房屋有多處裂縫、漏雨現象,配電房電源、鍘刀無防護設施、消防設備,存放炸藥、雷管的倉庫無防火防盜報警設施,購、用、存等記錄不全,手續缺失。更為嚴重的是緊挨著這個倉庫,竟然搭建起一個臨時工棚供礦工居住。
史玉林看到這種現象嚴厲地問楊得喜:“建這個工棚是誰批準的,符合不符合有關安全規定?你把礦工的生命安全放在心上了沒有?是不是為了掙錢就可以不顧礦工的生命安全?”
批評罷楊得喜,他又責備鎮裏人員:“這種違規建築這麽明顯的問題,你們以前就沒有發現,平時你們是怎樣監管的?”
分管的副鎮長說:“上次檢查這裏還沒有工棚,他們是新建的。像今天檢查的這些問題以前我們也多次向他們指出,要求他們整改,可效果甚微。”
史玉林對楊得喜要求道:“違規建築必須馬上拆除,其他問題限一周內整改到位,否則鎮裏將向有關部門打報告取消你們的開采證。”
楊得喜連聲說:“行,行,行,我們馬上拆除,馬上整改。”
史玉林說:“走,我們到井下看看。”
楊得喜說:“哥,啊,不,史鎮長,井下危險,你貴為鎮長,還是不要下了吧,我要對鎮領導的安全負責。”
史玉林說:“咱們都是父母親給的,不論是鎮長還是礦工,生命一樣重要,你還是多考慮考慮礦工的安全吧。”他堅持要下井。
楊得喜和老要隻好把他們帶到更衣室,從櫃子裏拿出嶄新的備用下井裝備,他們換上工裝、穿上高筒膠靴,腰紮安全帶,頭戴安全帽礦燈,全副武裝下到井下。
這裏距地麵有幾十多米,井下一片漆黑,一股股陰冷潮濕之氣撲麵而來,他們有點頂不住,咳了起來,咳過之後,定了定神,開始順著坑道往裏走,頭頂的礦燈指引著前麵的道路,走了有二、三十米,他們看到幾個礦工一個接一個地拖著煤筐走過來,煤筐是用粗粗的荊條編結的,很大,裏麵裝滿了碎煤焦炭,礦工用繩子拖著它們,繩子勒在肩上,像纖夫拉纖一樣弓著身子往前走著,他們身上有的穿著顏色款式不等的沾滿厚厚煤黑的舊衣,有的光著上身,脖上搭著黑黑的毛巾,礦燈下是一張張被煤汙了的臉,木訥、堅忍、嚴酷、冷峻、扭曲……史玉林悲憫的看著他們,想不到現在他們還在從事著這麽原始的勞動,他們掙的是苦力錢、是血汗錢、是命錢。
史玉林一行人趕忙側過身子往一邊靠了靠,讓這些礦工先過。
望著這些礦工,史玉林不由地想起了傅愛毛寫的《嫁死》,都說鑽窯洞就如進了鬼門關,說不定哪一天這命就被黑黑的窯口吞沒了,為了那筆可觀的賠償款,“嫁死”這個現象就應運而生。就是一個女的,嫁給一個並不如意的礦工,然後就祈盼著他死,或瓦斯爆炸,或煤礦透水,或塌方,或缺氧……他死後,作為妻子她就可以得到一筆不菲的賠償金遠走高飛,所以她嫁給他,給他做吃做喝,陪著他睡覺,送他去下井,就是在一心一意地等著他死,等著他早點死。
“嫁死”一個多麽處心積慮的算計,一個多麽殘酷的謀財之道。幾乎接近泯滅人性,可它就那麽現實地存在著。
這些用命換錢的礦工啊!
那些以心換錢的婦女啊!
他們都是些什麽人,他們都是一些為生活所困的人,他們都是一些走投無路的人。
生活啊,太殘酷!
可楊得喜卻敢拖欠這些用苦力、用血汗、用生命換錢的人的工資。他的眼前又出現了楊得喜鞭打討薪礦工的情景。他心裏想,一會上去我一定要把這個問題一並說了。
走到一個三岔口,史玉林問楊得喜:“咱們往哪裏走?”
楊得喜看看這個洞口,看看那個洞口,迷茫地說:“我也不知該往哪裏走。”
史玉林問:“平時你下來過沒有?”
楊得喜搖搖頭。
“你不下來,你怎麽會知道井下安全不安全?”
“礦工整天在井下,哪裏不安全,他們會告訴我。我井上的事還忙不過來,哪顧得上井下。”
老要趕忙討好地說:“楊老板很忙,他還有大酒店的事、還有煤場的事、還有車隊的事。”
“村裏的事也不少,俺這個村委主任真不好當。”
“再忙,生命安全也是第一。你既然是這個煤窯的礦主,你就要對這個煤窯負責,煤礦生產安全管理規定,礦長要定期下井檢查安全,你是怎麽做的?”
“俺接受鎮領導的批評,以後一定注意定期下來檢查。”楊得喜陪著笑臉說。
從一個洞口的深處隱隱傳來金屬開采礦石的撞擊聲,他們循著聲音來到掌子麵上,看到幾個工人拿著工具正在采煤,史玉林對一個年輕人說:“小師傅,辛苦了!”
這個年輕礦工停下手來說:“你們找誰?”
副鎮長說:“我們是來檢查安全的,你們這裏誰是帶班的?”
老要接嘴說:“老馬。”他問年輕礦工說,“他去哪了,你去把他叫來。“
那個年輕礦工說:“他領著幾個工人在裏邊打炮眼。”說著他跑去裏邊把他叫了出來。
楊得喜問:“老馬,今天下井的有幾個工人?”
“二十九個。”
“井下與井上怎樣聯係?”史玉林問。
老馬從腰間拿下對講機:“井下可以通過對講機給地麵上看守升降機的人員聯係。”說著他當場演示了一下。
史玉林很滿意,問還有其他裝置沒有。老馬答還有電話、報警器,說著把他們領到拐彎處右手稍高的一個窯洞裏。窯洞有門,麵積有兩間屋子那麽大,磚圈頂,水泥地麵,有電燈照明,裏麵有兩張桌子,幾把板凳,地麵上、桌子上堆滿了礦工的衣物、飯缸,一看便知這裏是礦工臨時休息、吃飯的地方。桌上放的電話積滿了灰塵,牆上的電話線已經斷落,報警器也已損壞,形同虛設。
史玉林說:“這些裝置必須盡快搶修到位,關鍵時刻多條信息渠道就多條安全通道,萬一對講機出現故障,他們可以互補。”
楊得喜點頭稱是,表示檢查罷即安排人下來搶修,保證問題解決不過夜。
他們由老馬帶著又檢查了其他安全設施,發現雷管、炸藥亂堆亂扔,管理不善;滅火器材幹粉到期未及時更換;有的工人工作時不戴安全帽、不著工裝;高空作業無安全防護措施。史玉林要求立即整改。
在檢查另一個掌子麵時他們發現斷麵有滲水現象,地上煤泥粘腳、低窪處有積水,史玉林問:“這是不是透水的跡象,楊得喜說地下潮濕滲水很正常,正說著一塊煤塌了下來,楊得喜嚇得捂著頭就往井口的方向跑,檢查的人都條件反射地跟著他跑,跑出很遠,確定遠離了危險地帶,他們才站定。
蘭汀梅子,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作品餘篇(首),並多次獲獎,著有詩文集《在風中歌唱》。
“真是作死,活得不耐煩了。”老要揚起鞭抽打著。
“你說,還告不告了。”楊得喜也鞭打著威嚇道。
那位礦工捂著頭蹲在地上,操著外地口音哭號道:“不告了,我再也不敢鼓動礦工告了。汊”
此情此景讓史玉林氣憤填膺,他大喝一聲:“住手!”
他帶著鎮裏人大步流星地趕了過去,他一把奪過楊得喜手中的鞭子,大聲喝道:“簡直無法無天,光天化日之下這樣暴打礦工,還有王法沒有了?”
楊得喜吃驚地看著史玉林:“哥,你們咋會來這裏?朕”
史玉林憤怒地說:“別叫我哥,我沒有你這個不仁不義的兄弟。”他三下兩下將手中的鞭子折斷,說:“以後咱們就像這鞭子一樣,斷了兄弟情份,以後不準你再提咱們拜把客兄弟的事,我嫌跟著你丟人。”
那個被打的礦工趁這當兒,趕忙站起身來溜之大吉。
楊得喜自知理虧也不敢回嘴,他耷拉著腦袋任由史玉林發落。
史玉林平靜下來後,板著臉,沉著聲說:“走,去你們采煤區看看你們的安全。”
分管工業的副鎮長就走過去拿出上級安全檢查的文件讓楊得喜看。
楊得喜匆匆地看了一下,也不敢怠慢,乖乖地領著史玉林一幹人向采煤區走去。
采煤區被高牆圍著,正對大門的地方設置有二道門,鐵門同樣緊閉,門邊豎著一個大大的警示牌:“采煤重地,閑人免進!”這裏實行封閉式作業,可見其戒備森嚴。
楊得喜打開門,一行人魚貫而入。
他們首先對地麵上的建築和設施設備以及附著物進行了安全檢查,發現房屋有多處裂縫、漏雨現象,配電房電源、鍘刀無防護設施、消防設備,存放炸藥、雷管的倉庫無防火防盜報警設施,購、用、存等記錄不全,手續缺失。更為嚴重的是緊挨著這個倉庫,竟然搭建起一個臨時工棚供礦工居住。
史玉林看到這種現象嚴厲地問楊得喜:“建這個工棚是誰批準的,符合不符合有關安全規定?你把礦工的生命安全放在心上了沒有?是不是為了掙錢就可以不顧礦工的生命安全?”
批評罷楊得喜,他又責備鎮裏人員:“這種違規建築這麽明顯的問題,你們以前就沒有發現,平時你們是怎樣監管的?”
分管的副鎮長說:“上次檢查這裏還沒有工棚,他們是新建的。像今天檢查的這些問題以前我們也多次向他們指出,要求他們整改,可效果甚微。”
史玉林對楊得喜要求道:“違規建築必須馬上拆除,其他問題限一周內整改到位,否則鎮裏將向有關部門打報告取消你們的開采證。”
楊得喜連聲說:“行,行,行,我們馬上拆除,馬上整改。”
史玉林說:“走,我們到井下看看。”
楊得喜說:“哥,啊,不,史鎮長,井下危險,你貴為鎮長,還是不要下了吧,我要對鎮領導的安全負責。”
史玉林說:“咱們都是父母親給的,不論是鎮長還是礦工,生命一樣重要,你還是多考慮考慮礦工的安全吧。”他堅持要下井。
楊得喜和老要隻好把他們帶到更衣室,從櫃子裏拿出嶄新的備用下井裝備,他們換上工裝、穿上高筒膠靴,腰紮安全帶,頭戴安全帽礦燈,全副武裝下到井下。
這裏距地麵有幾十多米,井下一片漆黑,一股股陰冷潮濕之氣撲麵而來,他們有點頂不住,咳了起來,咳過之後,定了定神,開始順著坑道往裏走,頭頂的礦燈指引著前麵的道路,走了有二、三十米,他們看到幾個礦工一個接一個地拖著煤筐走過來,煤筐是用粗粗的荊條編結的,很大,裏麵裝滿了碎煤焦炭,礦工用繩子拖著它們,繩子勒在肩上,像纖夫拉纖一樣弓著身子往前走著,他們身上有的穿著顏色款式不等的沾滿厚厚煤黑的舊衣,有的光著上身,脖上搭著黑黑的毛巾,礦燈下是一張張被煤汙了的臉,木訥、堅忍、嚴酷、冷峻、扭曲……史玉林悲憫的看著他們,想不到現在他們還在從事著這麽原始的勞動,他們掙的是苦力錢、是血汗錢、是命錢。
史玉林一行人趕忙側過身子往一邊靠了靠,讓這些礦工先過。
望著這些礦工,史玉林不由地想起了傅愛毛寫的《嫁死》,都說鑽窯洞就如進了鬼門關,說不定哪一天這命就被黑黑的窯口吞沒了,為了那筆可觀的賠償款,“嫁死”這個現象就應運而生。就是一個女的,嫁給一個並不如意的礦工,然後就祈盼著他死,或瓦斯爆炸,或煤礦透水,或塌方,或缺氧……他死後,作為妻子她就可以得到一筆不菲的賠償金遠走高飛,所以她嫁給他,給他做吃做喝,陪著他睡覺,送他去下井,就是在一心一意地等著他死,等著他早點死。
“嫁死”一個多麽處心積慮的算計,一個多麽殘酷的謀財之道。幾乎接近泯滅人性,可它就那麽現實地存在著。
這些用命換錢的礦工啊!
那些以心換錢的婦女啊!
他們都是些什麽人,他們都是一些為生活所困的人,他們都是一些走投無路的人。
生活啊,太殘酷!
可楊得喜卻敢拖欠這些用苦力、用血汗、用生命換錢的人的工資。他的眼前又出現了楊得喜鞭打討薪礦工的情景。他心裏想,一會上去我一定要把這個問題一並說了。
走到一個三岔口,史玉林問楊得喜:“咱們往哪裏走?”
楊得喜看看這個洞口,看看那個洞口,迷茫地說:“我也不知該往哪裏走。”
史玉林問:“平時你下來過沒有?”
楊得喜搖搖頭。
“你不下來,你怎麽會知道井下安全不安全?”
“礦工整天在井下,哪裏不安全,他們會告訴我。我井上的事還忙不過來,哪顧得上井下。”
老要趕忙討好地說:“楊老板很忙,他還有大酒店的事、還有煤場的事、還有車隊的事。”
“村裏的事也不少,俺這個村委主任真不好當。”
“再忙,生命安全也是第一。你既然是這個煤窯的礦主,你就要對這個煤窯負責,煤礦生產安全管理規定,礦長要定期下井檢查安全,你是怎麽做的?”
“俺接受鎮領導的批評,以後一定注意定期下來檢查。”楊得喜陪著笑臉說。
從一個洞口的深處隱隱傳來金屬開采礦石的撞擊聲,他們循著聲音來到掌子麵上,看到幾個工人拿著工具正在采煤,史玉林對一個年輕人說:“小師傅,辛苦了!”
這個年輕礦工停下手來說:“你們找誰?”
副鎮長說:“我們是來檢查安全的,你們這裏誰是帶班的?”
老要接嘴說:“老馬。”他問年輕礦工說,“他去哪了,你去把他叫來。“
那個年輕礦工說:“他領著幾個工人在裏邊打炮眼。”說著他跑去裏邊把他叫了出來。
楊得喜問:“老馬,今天下井的有幾個工人?”
“二十九個。”
“井下與井上怎樣聯係?”史玉林問。
老馬從腰間拿下對講機:“井下可以通過對講機給地麵上看守升降機的人員聯係。”說著他當場演示了一下。
史玉林很滿意,問還有其他裝置沒有。老馬答還有電話、報警器,說著把他們領到拐彎處右手稍高的一個窯洞裏。窯洞有門,麵積有兩間屋子那麽大,磚圈頂,水泥地麵,有電燈照明,裏麵有兩張桌子,幾把板凳,地麵上、桌子上堆滿了礦工的衣物、飯缸,一看便知這裏是礦工臨時休息、吃飯的地方。桌上放的電話積滿了灰塵,牆上的電話線已經斷落,報警器也已損壞,形同虛設。
史玉林說:“這些裝置必須盡快搶修到位,關鍵時刻多條信息渠道就多條安全通道,萬一對講機出現故障,他們可以互補。”
楊得喜點頭稱是,表示檢查罷即安排人下來搶修,保證問題解決不過夜。
他們由老馬帶著又檢查了其他安全設施,發現雷管、炸藥亂堆亂扔,管理不善;滅火器材幹粉到期未及時更換;有的工人工作時不戴安全帽、不著工裝;高空作業無安全防護措施。史玉林要求立即整改。
在檢查另一個掌子麵時他們發現斷麵有滲水現象,地上煤泥粘腳、低窪處有積水,史玉林問:“這是不是透水的跡象,楊得喜說地下潮濕滲水很正常,正說著一塊煤塌了下來,楊得喜嚇得捂著頭就往井口的方向跑,檢查的人都條件反射地跟著他跑,跑出很遠,確定遠離了危險地帶,他們才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