煬帝任命右翊衛將軍薛世雄為王門道行軍大將,與啟民可汗聯合進攻伊吾。薛世雄率軍出玉門,啟民可汗沒有到。


    薛世雄孤軍越過沙漠,伊吾人開始以為隋軍不可能來,所以都沒有做防備,當聽說薛世雄軍已越過沙漠,大為恐懼,於是請降。


    薛世雄就在漢代舊伊吾城東築新城,留下銀青光祿大夫王威率領一千餘名士兵戍守伊吾城,薛世雄振旅而還。


    至此,隋朝共有一百九十個郡,一千二百五十五個縣;八百九十多萬戶;國土東西長九千三百裏,南北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五裏。此時,隋朝國力已達極盛之頂點。


    大業六年(公元610年)正月十五,諸胡酋長盡集洛陽。隋煬帝在端門街舉行盛大的百戲表演。


    戲場周圍長五千步,奏樂者有一萬八千人,樂聲數十裏以外都能聽到,從黃昏至清晨,燈火照亮了天地,至月底才結束。耗費巨萬,從此曆年皆是如此。當時,諸胡商賈都在豐都市場進行交易。


    隋煬帝下令整修裝飾店鋪,屋簷式樣要劃一,店內掛設帷帳,珍稀貨物擺滿店堂,商人們服飾華麗,連賣菜人也要用龍須席鋪地。


    胡客凡有經過酒食店的,命令店主都要邀請入座,酒足飯飽之後,不取酬償,並誆騙他們說:“中國富饒,酒食照例不要錢。”


    胡人中亦有明白人,看到用絲綢纏樹,就問:“中國也有衣不蔽體的窮人,為何不把這些絲綢給他們做衣服,卻用來纏樹呢?”國人愧不能答。


    隋煬帝的最後歲月由於楊玄感叛亂時,龍舟都被他燒毀,於是煬帝下詔江都再造龍舟幾千艘,規製比原來的還大。大業十二年,龍舟造成,隋煬帝不顧大臣反對,第三次遊幸江都。


    當時天下大亂,各地義軍此起彼伏,諸將及各地郡縣告敗求救的表奏連番傳來,內史侍郎虞世基也不據實上報,隻說:“鼠竊狗盜,郡縣自會捕滅,望陛下不要介懷!”


    煬帝深以為然,後來杖責據實上奏之人,認為他們說謊。所以盜賊遍布海內,攻陷郡縣,煬帝都不知道。


    楊義臣破降河北的義軍數十萬,列狀上聞,煬帝看後感歎道:“我原沒聽說盜賊多到如此地步,楊義臣降服的賊怎麽這樣多?”


    虞世基回答:“小賊雖多,卻不足為慮,隻是楊義臣擁兵久在朝廷之外,恐日久生變。”


    煬帝信以為然,於是下詔楊義臣,遣散其部屬,賊由是複盛。此時,各地官宦也趁機起兵反隋,各霸一方,試圖奪取天下。


    稱兵割據者有:羅藝據有涿郡及附近各郡,自稱幽州總管;梁師都據朔方,北連突厥,稱梁帝;劉武周據代北,北連突厥,稱帝設官;薛舉據隴西,自稱秦帝;李軌據河西五郡,自稱河西大涼王;蕭銑據巴陵,都江陵,南至嶺表,擁兵四十萬,稱梁帝;李淵據太原,攻占西京長安,坐鎮關中,另立煬帝長孫楊侑為帝,以煬帝為太上皇,改年號為義寧。


    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已經兩年,每日與蕭後以及寵幸的美女杯不離手,醉生夢死,就連隨侍的千餘美女也經常喝醉。不過煬帝看到天下大亂,也無心北歸。每次退朝之後,煬帝幅巾短衣,策杖步遊,行遍宮內樓台館閣,非夜不止,汲汲顧景,唯恐不足。


    可見,隋煬帝心中也是憂慮不安。煬帝有次拿著鏡子自照,對蕭後說:“好頭顱,當是誰來砍?”蕭後大驚失色,忙問何故發此言。煬帝苦笑,說:“貴賤苦樂,更迭為之,亦複何傷!”由於當時江都的糧食吃完了,隨煬帝南來的驍果多是關中人,人心思歸,見煬帝沒有回長安的意思,大都策劃逃回鄉,斬殺多人亦不能止,令隋煬帝很是頭痛。很多文武百官也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商議逃跑的事,毫無顧忌。


    有位宮女告向煬帝奏說外間有人謀反,煬帝大怒,斬之。後來又有人對蕭後說起,蕭後說:“天下事一朝至此,無可救者,何用言之,徒令帝憂耳!”從此以後,再也無人向隋煬帝說起外間情形。


    宇文智及對虎賁郎將司馬德戡說:“現在是天要亡隋,英雄並起,同心叛者已數萬人,乘機起事,此乃帝王之業也。”司馬德戡等人同意他的意見。於是推舉宇文化及為首,密謀造反。


    先是,司馬德戡使人散布謠言:“陛下聽說驍果欲叛,多釀毒酒,盡鴆殺之,獨與南人留此。”


    驍果恐懼,相互轉告。司馬德戡趁機召集驍果軍吏,驍果驚懼之下都說“唯將軍命!”司馬德戡等引兵自玄武門入,隋煬帝驚覺有變,換了衣服向西逃。


    司宮魏氏為兵士開門,有美人告訴兵士隋煬帝藏身之所。校尉令狐行達拔刀直進,煬帝躲在窗後對令狐行達說:“你想殺我嗎?”對曰:“臣不敢,將士思歸,欲奉陛下還京師耳。”


    煬帝說:“朕正打算回去,隻為運米船未到,現在和你們回去吧!”裴虔通對煬帝說:“百官都在朝堂,陛下須親出慰勞。”


    送上自己隨從的坐騎,逼煬帝上馬,煬帝這時還嫌馬鞍破舊,換過新的才上馬。裴虔通牽著馬提著刀而出,亂兵歡聲雷動。


    宇文化及本是無賴,亦無半點才學,密謀之初,便已是戰戰兢兢,此時見煬帝在手,便豪氣萬丈揚言道:“何用持此物出,趕快弄回去結果了。”


    於是將煬帝帶回寢殿,裴虔通、司馬德戡等拔出兵刃侍立於旁。煬帝歎道:“我何罪至此?”馬文舉說:“陛下違棄宗廟,巡遊不息,外勤征討,內極奢淫,使丁壯盡於矢刃,女弱填於溝壑,四民喪業,盜賊蜂起;專任佞諛,飾非拒諫:何謂無罪!”煬帝說:“我確實有負百姓,但你們這些人,榮祿兼極,為什麽還這樣?


    今日之事,誰是主謀?”司馬德戡答道:“溥天同怨,何止一人!”宇文化及派封德彝數帝罪。


    煬帝說:“卿乃士人,怎麽也幹這種事?”封德彝赧然而退。煬帝的愛子趙王楊杲才十二歲,在煬帝身邊不停地嚎啕大哭,裴虔通一陣心煩,一刀殺了楊杲,血濺到煬帝的衣服上。


    這些人要殺煬帝,此時煬帝倒有天子威儀,說:“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鴆酒來!”當初,煬帝料到有遇難的一天,經常用罌裝毒酒帶在身邊,對寵姬說:“如果賊人到了,你們要先喝,然後我喝。”不過,今日亂事真的來到,左右都逃掉了,一時之間竟找不到。馬文舉等人不答應,讓令狐行達按著煬帝坐下。


    煬帝自己解下練巾交給令狐行達,令狐行達絞死了煬帝,時年五十。蕭後和宮女撤下床板,做成小棺材,把煬帝和趙王楊杲一起埋於西院流珠堂。唐朝平定江南後,於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將隋煬帝以帝禮改葬於雷塘(今揚州市北)。


    之前楊堅篡周殺盡北周宇文氏,今日煬帝死於宇文氏之手(宇文化及與北周同姓,而非同宗),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定數,此時亦不得不信天道循環,報應不爽這句話。


    雖然,隋煬帝生前巡遊無度,耗費巨大,三征高句麗,更是其敗亡前奏。


    但是,也不能否認其一生是碌碌無為,隻知享樂。為晉王時,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


    南北之間的交流和融合。凡此種種,皆是煬帝一生的幾個亮點,雖然隋煬帝主觀上是為了一己之私,但並不能因此抹殺他的功績,雖然這些功績是用“身死國滅”的代價換來的。


    文武全才雄才大略


    這是我們大隋政權的領導人楊廣寫的幾首詩,特此寫幾首讓大家瞧瞧,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裏。萬裏何所行,橫漠築長城。豈台小子智,先聖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詎敢憚焦思,高枕於上京。北河見武節,千裏卷戎旌。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


    撞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千乘萬旗動,飲馬長城窟。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緣嚴驛馬上,乘空烽火發。借問長城侯,單於入朝謁。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春江花月夜二首】(一)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二)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


    漢水逢遊女,湘川值兩妃。【秋思詩】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秦觀《滿庭芳》——“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薄幸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說句公道話,那個秦少遊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是不是在抄襲寡人呢?【水調歌】王孫別上綠珠輪,不羨名公樂此身。戶外碧潭春洗馬,樓前紅燭夜迎人


    。抄俺這首詩的人也很有名——韓翃《贈李翼》“王孫別舍擁朱輪,不羨空名樂此身。


    門外碧潭春洗馬,樓前紅燭夜迎人。”晏幾道《浣溪沙》“衣化客塵今古道,柳含春意短長亭。戶外綠柳春係馬,床前紅燭夜呼盧。”【早渡淮詩】平淮既森森,曉霧複霏霏。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暉。


    晴霞轉孤嶼,錦帆出長圻。潮魚時躍浪,沙禽鳴欲飛。會待高秋晚,愁因逝水歸。冬夜詩不覺歲將盡。已複入長安。月影含冰凍。風聲淒夜寒。江海波濤壯。崤潼阪險難。


    無因寄飛翼。徒欲動和鑾。悲秋詩故年秋始去。今年秋複來。露濃山氣冷。風急蟬聲哀。烏擊初移樹。魚寒欲隱苔。斷霧時通日。殘雲尚作雷。晚春詩洛陽春稍晚。


    四望滿春暉。世葉行將暗。桃花落未稀。窺簷燕爭入。穿林烏亂飛。唯當關塞者。溽露方霑衣。


    【謁方山靈岩寺】梵宮既隱隱,靈岫亦沈沉。平郊遠晚日,高峰落遠陰。回幡飛曙嶺,疏鍾響晝林。


    蟬鳴秋氣近,泉吐石溪深。抗跡禪枝地,發念菩提心。二、隋煬帝楊廣的曆史功績1、京杭大運河這點不用多說了吧?!打死我也不相信隋煬帝搞大運河是為了乘船到江南遊樂!當時平定南朝,統一華夏,活捉李後主。隋煬帝是當時平定南朝的統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