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以往一樣,對楊廣關愛有加的命運並沒有讓他等太長時間。
在楊廣成為太子後第三年的大隋仁壽四年(604年)六月,一個隱秘的消息溜出仁壽宮那厚厚的宮門,迅速在隋帝國蔓延:六十四歲的當今皇帝楊堅病了。
皇帝的病情屬國家最高機密。當這個機密成為普通百姓悄悄談論的話題時,每個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麽。
跡象越來越明顯。七月初七,老皇帝的病已經被證明不治,他召百官入宮“訣別”,與百官“握手歔欷”。《隋書?何稠傳》記載文帝臨終前的細節說:文帝把楊廣叫到床前,用手摩挲著楊廣的脖子囑咐說:“何稠用心,我付以後事,動靜當共平章。”
這個細節流露出了這對天家父子少見的天倫之情。
楊堅得病、病重直到死亡的過程,史書都有明確記載。從這些史料看,老皇帝的死是從容的、安詳的。一直到死,楊堅都確信他的帝國所托得人。
然而,為了證明楊廣繼位的非法,後世的編史者卻把楊廣整個前半生傳奇的**定位於“篡位”。據說在楊堅病重的時候,這個野獸終於撕開畫皮,露出了猙獰的麵目。他迫不及待地幾乎就在父親身邊**了父親的妃子,也就是自己的後母,然後又揮刀殺死了父親,關押了自己的弟弟,宣布自己即位。由此完滿完成了“謀兄”、“淫母”、“弑父”、“幽弟”這一係列經典罪惡。
這實在匪夷所思。
在那幾天裏,楊廣當然是全帝國心情最緊張、最複雜的人。不管內心是否如野史小說中所說的盼著老皇帝早一天咽氣,至少在皇帝訣別了百僚,全帝國都知道皇帝熬不了幾天的時候,他沒有任何必要像傳說中的那樣提前謀殺父親。在這些天裏,他的全部身心都必須調動起來,力求完美地扮演孝子的角色,盡可能多地待在老皇帝身邊,親自端水嚐藥,衣不解帶。另外,需要他做的事還有很多。一方麵他要代理老皇帝處理積累起來的日常政務,一方麵要籌備、計劃、拍板老皇帝的醫療以至規模巨大、頭緒紛繁的國葬事宜,同時,更重要的,他還要掂量、分析、捉摸各派大臣的內部爭鬥情況及心理,特別是掌握各地武力的調配情況,以防止國家大喪之際出現任何變亂。據內線報,他最小的弟弟已經連日招兵買馬,準備動手。一個人的精力無論如何應付不了這麽多的事情,連日睡眠不足,麵容迅速消瘦,兩眼布滿血絲,說話偶爾前言不搭後語都應該是正常情況。
在這個時候,楊廣怎麽會不著四六地打起父親寵妃的主意以致鬧出了**案來?[轉自鐵血社區bbs./]
香風密密帷幕重重的**是民間曆史愛好者的筆觸掀開時間之簾後最熱衷探究的地方。這些離奇的情節,主要是由野史作家貢獻的。在《大業記略》中,記載了這樣一段繪聲繪色的傳奇故事:
高祖在仁壽宮,病重,楊廣侍疾。高祖晚年最喜歡的美人,唯陳、蔡二人而已。楊廣乃召陳美人於別室,美人既還,麵部有傷而頭發淩亂,高祖問之,陳曰:“皇太子為非禮。”高祖大怒,咬指出血,召柳述、元嚴等,要換楊勇當太子。楊廣於是命楊素、張衡進**。楊廣選了三十個健壯的太監穿上女人的衣服,衣服下麵藏著刀槍,立於宮內道路邊,不許尋常人入內。楊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
另一種野史《通曆》中記載得更為離奇。它說楊廣試圖**文帝寵妃就發生在楊堅與百官舉行別儀式的重大時刻。隋文帝死亡的情形更為具體詳細:
張衡進入殿內,拉住皇帝,不知怎麽回事,隻見血濺屏風,老皇帝慘叫之聲達於戶外,崩。
簡直成了一部**暴力片。
這些野史,把那個善於蟄伏、長於自製、強毅隱忍、雄圖大誌的楊廣描寫成了一個急吼吼的多年沒有親近過女人的色情狂。於眾大臣聚集、舉國聚焦的焦點之地,權力授受的關鍵之時,演出這極可能毀自己二十年積累的奪嫡成果於一旦的愚蠢下流故事。楊廣再愚蠢,能有此乎?[轉自鐵血社區bbs./]
[第32節]楊廣:被大業壓垮(8)
也許正是因為考慮到這一點,所以雖然這是醜化楊廣的最好武器,正史也不敢直接使用。事實上,就連用力搜集煬帝的反麵材料以為批判的唐太宗君臣,也沒有一人指控楊廣弒父。試想,如果果有此說,則李唐起兵之時,何不以為宣傳材料?
關於楊廣的故事就是這樣漏洞百出,存在太多邏輯上的硬傷。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明顯不合常理的傳說,卻被人們津津樂道了千餘年。我們不得不說,楊廣是古往今來被曆史學家們侮辱和損害的人中最嚴重的一個。然而,“謀兄”、“淫母”、“弑父”、“幽弟”不過是羅織的開始,在以後,還有更大的罪名等著他。不過相對於曲折驚險、色彩豐富的前半生傳奇,他後半生的故事顯得平鋪直敘、色彩單調。這個原本被描述成狼一樣堅強狡詐的人在登上皇位後立刻變得豬一樣昏聵糊塗。在位十四年,他所做的最主要的事就是在深宮中變著花樣地不停宣淫。除此之外,他所做的其他事也無一不是離奇荒唐的:僅僅為了一次旅遊,他動用數百萬人修建了大運河;因為算命人的一句話,他就拋棄了長安,跑到洛陽另建新都;為了滿足毫無必要的虛榮心,他舉全國之力三次打高麗……總而言之,他用盡一切辦法毀滅帝國,並終於成功地把自己送上了斷頭台。
八
與後世讀者想象的不同,老皇帝死去的前後,整個大隋王朝的空氣中充斥的不僅僅是緊張,還有幾分興奮,或者說得更明確點兒,是期待。人們期望著這個三十六歲、才名廣播的新皇帝把初興的大隋帝國帶向更大的繁榮。新皇帝即位不久後做的兩個小小決定,使他們更加堅信有理由這樣期待:
即位不足四個月,從洛陽傳來消息,楊廣平陳時帶回的俘虜陳叔寶去世。雖然是一介俘虜,然而畢竟曾經做過皇帝,按理應由現任皇帝確定一個諡號,以定其一生功過。[轉自鐵血社區bbs./]
楊廣翻遍《逸周書?諡法解》,反複斟酌,挑出了一個字:煬。
《諡法》雲:“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
這是所有諡法中最壞的一個字。
楊廣認為,隻有這個字,才能充分表達他對前手下敗將的輕蔑和鄙薄,也才能提醒自己不要像這個敗家子一樣荒嬉無能、*亡國。
另一個細節是,在挑選新年號時,新皇帝圈定了古往今來年號中最大氣磅礴的兩個字:
大業。對於隋王朝的老百姓來說,這最後的任務可不是“扛一把勁兒”那麽簡單。據史學家考證,攻打高麗的兵役徭役量超過了前幾年幾項大工程的總和,達到幾乎全國就役的程度。(袁剛《隋煬帝傳》)老百姓付出的代價過於沉重了:剛剛把大運河修到洛陽,還沒有喘口氣,他們又接到命令,要把運河從洛陽一直開通到涿郡(今北京),以運送軍糧。由於工程浩大,“丁男不供,始役婦人”,也就是說,連婦女都被征發到工地去揮鍬掄鎬。本已不堪重負,從大業七年攻高麗進入倒計時起,勞役壓力又驟然增大。《資治通鑒》載:下詔討高麗,命人督工在東萊海口造戰艦三百艘,民工晝夜立於水中造船,自腰以下都生滿蛆,工匠死掉三分之一。又發江淮以南水手一萬人、弩手三萬人,嶺南排鑹手三萬人,又令河南、江南造戎車五萬乘送高陽,命江南民夫運米至涿郡。一時間舳艫千裏皆滿載兵甲器物,路上幾十萬人填咽道路,晝夜運輸戰具、糧食,死者相枕,天下騷動。[轉自鐵血社區bbs./]
大規模的逃亡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人逃奔到山東、河北的深山大澤之中,開荒自給,一二年間,竟達十萬人之多。這饑寒交迫、朝不保夕的十萬人是一個隨時都會爆炸的火藥桶。
不過,雖然怨聲載道,在高麗戰爭開始前,卻沒有人扯起造反的大旗。全國臣民對高麗戰爭的勝利從來沒有過懷疑。這個精力充沛的皇帝登基以來,所做諸件大事,還沒有失手過。所有人都認為,以大隋今日之強盛,平高麗將像平陳戰爭那樣順利,甚至比平陳還要輕鬆許多。等到楊廣凱旋,他們就會迎來期盼已久的休息。
楊廣對戰爭結果更為自信。為了迎接他生命交響樂中最華彩的樂章,他做了最充分的準備。高麗戰爭將是他成為“千古一帝”的加冕禮,他精心設計,務求在曆史上留下最絢麗盛大的記錄:大業八年正月初一,他親率一百一十三萬大軍,號稱二百萬,浩浩蕩蕩地從北京出發。全部大軍分為二十四路,加上天子六軍,每天遣發一路,整整一個月,才完成出發式。從頭到尾,隊伍長達一千四十裏!這支隊伍帶著鮮明的楊廣風格:每百人小隊都高舉一麵色彩鮮豔的大旗,每部都攜帶軍樂隊,“大鼓、小鼓及鼙、長鳴、中鳴等各十八具,釭鼓、金鉦各二具”,一路旌旗招展,鼓樂齊鳴。(《隋書?禮儀誌》)
在楊廣成為太子後第三年的大隋仁壽四年(604年)六月,一個隱秘的消息溜出仁壽宮那厚厚的宮門,迅速在隋帝國蔓延:六十四歲的當今皇帝楊堅病了。
皇帝的病情屬國家最高機密。當這個機密成為普通百姓悄悄談論的話題時,每個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麽。
跡象越來越明顯。七月初七,老皇帝的病已經被證明不治,他召百官入宮“訣別”,與百官“握手歔欷”。《隋書?何稠傳》記載文帝臨終前的細節說:文帝把楊廣叫到床前,用手摩挲著楊廣的脖子囑咐說:“何稠用心,我付以後事,動靜當共平章。”
這個細節流露出了這對天家父子少見的天倫之情。
楊堅得病、病重直到死亡的過程,史書都有明確記載。從這些史料看,老皇帝的死是從容的、安詳的。一直到死,楊堅都確信他的帝國所托得人。
然而,為了證明楊廣繼位的非法,後世的編史者卻把楊廣整個前半生傳奇的**定位於“篡位”。據說在楊堅病重的時候,這個野獸終於撕開畫皮,露出了猙獰的麵目。他迫不及待地幾乎就在父親身邊**了父親的妃子,也就是自己的後母,然後又揮刀殺死了父親,關押了自己的弟弟,宣布自己即位。由此完滿完成了“謀兄”、“淫母”、“弑父”、“幽弟”這一係列經典罪惡。
這實在匪夷所思。
在那幾天裏,楊廣當然是全帝國心情最緊張、最複雜的人。不管內心是否如野史小說中所說的盼著老皇帝早一天咽氣,至少在皇帝訣別了百僚,全帝國都知道皇帝熬不了幾天的時候,他沒有任何必要像傳說中的那樣提前謀殺父親。在這些天裏,他的全部身心都必須調動起來,力求完美地扮演孝子的角色,盡可能多地待在老皇帝身邊,親自端水嚐藥,衣不解帶。另外,需要他做的事還有很多。一方麵他要代理老皇帝處理積累起來的日常政務,一方麵要籌備、計劃、拍板老皇帝的醫療以至規模巨大、頭緒紛繁的國葬事宜,同時,更重要的,他還要掂量、分析、捉摸各派大臣的內部爭鬥情況及心理,特別是掌握各地武力的調配情況,以防止國家大喪之際出現任何變亂。據內線報,他最小的弟弟已經連日招兵買馬,準備動手。一個人的精力無論如何應付不了這麽多的事情,連日睡眠不足,麵容迅速消瘦,兩眼布滿血絲,說話偶爾前言不搭後語都應該是正常情況。
在這個時候,楊廣怎麽會不著四六地打起父親寵妃的主意以致鬧出了**案來?[轉自鐵血社區bbs./]
香風密密帷幕重重的**是民間曆史愛好者的筆觸掀開時間之簾後最熱衷探究的地方。這些離奇的情節,主要是由野史作家貢獻的。在《大業記略》中,記載了這樣一段繪聲繪色的傳奇故事:
高祖在仁壽宮,病重,楊廣侍疾。高祖晚年最喜歡的美人,唯陳、蔡二人而已。楊廣乃召陳美人於別室,美人既還,麵部有傷而頭發淩亂,高祖問之,陳曰:“皇太子為非禮。”高祖大怒,咬指出血,召柳述、元嚴等,要換楊勇當太子。楊廣於是命楊素、張衡進**。楊廣選了三十個健壯的太監穿上女人的衣服,衣服下麵藏著刀槍,立於宮內道路邊,不許尋常人入內。楊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
另一種野史《通曆》中記載得更為離奇。它說楊廣試圖**文帝寵妃就發生在楊堅與百官舉行別儀式的重大時刻。隋文帝死亡的情形更為具體詳細:
張衡進入殿內,拉住皇帝,不知怎麽回事,隻見血濺屏風,老皇帝慘叫之聲達於戶外,崩。
簡直成了一部**暴力片。
這些野史,把那個善於蟄伏、長於自製、強毅隱忍、雄圖大誌的楊廣描寫成了一個急吼吼的多年沒有親近過女人的色情狂。於眾大臣聚集、舉國聚焦的焦點之地,權力授受的關鍵之時,演出這極可能毀自己二十年積累的奪嫡成果於一旦的愚蠢下流故事。楊廣再愚蠢,能有此乎?[轉自鐵血社區bbs./]
[第32節]楊廣:被大業壓垮(8)
也許正是因為考慮到這一點,所以雖然這是醜化楊廣的最好武器,正史也不敢直接使用。事實上,就連用力搜集煬帝的反麵材料以為批判的唐太宗君臣,也沒有一人指控楊廣弒父。試想,如果果有此說,則李唐起兵之時,何不以為宣傳材料?
關於楊廣的故事就是這樣漏洞百出,存在太多邏輯上的硬傷。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明顯不合常理的傳說,卻被人們津津樂道了千餘年。我們不得不說,楊廣是古往今來被曆史學家們侮辱和損害的人中最嚴重的一個。然而,“謀兄”、“淫母”、“弑父”、“幽弟”不過是羅織的開始,在以後,還有更大的罪名等著他。不過相對於曲折驚險、色彩豐富的前半生傳奇,他後半生的故事顯得平鋪直敘、色彩單調。這個原本被描述成狼一樣堅強狡詐的人在登上皇位後立刻變得豬一樣昏聵糊塗。在位十四年,他所做的最主要的事就是在深宮中變著花樣地不停宣淫。除此之外,他所做的其他事也無一不是離奇荒唐的:僅僅為了一次旅遊,他動用數百萬人修建了大運河;因為算命人的一句話,他就拋棄了長安,跑到洛陽另建新都;為了滿足毫無必要的虛榮心,他舉全國之力三次打高麗……總而言之,他用盡一切辦法毀滅帝國,並終於成功地把自己送上了斷頭台。
八
與後世讀者想象的不同,老皇帝死去的前後,整個大隋王朝的空氣中充斥的不僅僅是緊張,還有幾分興奮,或者說得更明確點兒,是期待。人們期望著這個三十六歲、才名廣播的新皇帝把初興的大隋帝國帶向更大的繁榮。新皇帝即位不久後做的兩個小小決定,使他們更加堅信有理由這樣期待:
即位不足四個月,從洛陽傳來消息,楊廣平陳時帶回的俘虜陳叔寶去世。雖然是一介俘虜,然而畢竟曾經做過皇帝,按理應由現任皇帝確定一個諡號,以定其一生功過。[轉自鐵血社區bbs./]
楊廣翻遍《逸周書?諡法解》,反複斟酌,挑出了一個字:煬。
《諡法》雲:“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
這是所有諡法中最壞的一個字。
楊廣認為,隻有這個字,才能充分表達他對前手下敗將的輕蔑和鄙薄,也才能提醒自己不要像這個敗家子一樣荒嬉無能、*亡國。
另一個細節是,在挑選新年號時,新皇帝圈定了古往今來年號中最大氣磅礴的兩個字:
大業。對於隋王朝的老百姓來說,這最後的任務可不是“扛一把勁兒”那麽簡單。據史學家考證,攻打高麗的兵役徭役量超過了前幾年幾項大工程的總和,達到幾乎全國就役的程度。(袁剛《隋煬帝傳》)老百姓付出的代價過於沉重了:剛剛把大運河修到洛陽,還沒有喘口氣,他們又接到命令,要把運河從洛陽一直開通到涿郡(今北京),以運送軍糧。由於工程浩大,“丁男不供,始役婦人”,也就是說,連婦女都被征發到工地去揮鍬掄鎬。本已不堪重負,從大業七年攻高麗進入倒計時起,勞役壓力又驟然增大。《資治通鑒》載:下詔討高麗,命人督工在東萊海口造戰艦三百艘,民工晝夜立於水中造船,自腰以下都生滿蛆,工匠死掉三分之一。又發江淮以南水手一萬人、弩手三萬人,嶺南排鑹手三萬人,又令河南、江南造戎車五萬乘送高陽,命江南民夫運米至涿郡。一時間舳艫千裏皆滿載兵甲器物,路上幾十萬人填咽道路,晝夜運輸戰具、糧食,死者相枕,天下騷動。[轉自鐵血社區bbs./]
大規模的逃亡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人逃奔到山東、河北的深山大澤之中,開荒自給,一二年間,竟達十萬人之多。這饑寒交迫、朝不保夕的十萬人是一個隨時都會爆炸的火藥桶。
不過,雖然怨聲載道,在高麗戰爭開始前,卻沒有人扯起造反的大旗。全國臣民對高麗戰爭的勝利從來沒有過懷疑。這個精力充沛的皇帝登基以來,所做諸件大事,還沒有失手過。所有人都認為,以大隋今日之強盛,平高麗將像平陳戰爭那樣順利,甚至比平陳還要輕鬆許多。等到楊廣凱旋,他們就會迎來期盼已久的休息。
楊廣對戰爭結果更為自信。為了迎接他生命交響樂中最華彩的樂章,他做了最充分的準備。高麗戰爭將是他成為“千古一帝”的加冕禮,他精心設計,務求在曆史上留下最絢麗盛大的記錄:大業八年正月初一,他親率一百一十三萬大軍,號稱二百萬,浩浩蕩蕩地從北京出發。全部大軍分為二十四路,加上天子六軍,每天遣發一路,整整一個月,才完成出發式。從頭到尾,隊伍長達一千四十裏!這支隊伍帶著鮮明的楊廣風格:每百人小隊都高舉一麵色彩鮮豔的大旗,每部都攜帶軍樂隊,“大鼓、小鼓及鼙、長鳴、中鳴等各十八具,釭鼓、金鉦各二具”,一路旌旗招展,鼓樂齊鳴。(《隋書?禮儀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