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姓裴名矩,河東聞喜人(今山西聞喜縣)。這位爺那在隋唐曆史乃至中國曆史上可是名氣大大的。


    這個河東裴氏,可是個大世族,我們現在感覺不到,可是在南北朝隋唐時期,那可不得了,因為當時人家奏流行認這個出身,就像現在認你是名校畢業生一樣。


    您甭問我原因。沒原因!這小孩他打小就是個孤兒,由伯父養大。是人就有優點,裴矩也不例外。這裴矩小時候讀書那是相當了得。


    在那個農耕為主的封建社會,又沒得機會做生意也不興打工這一說,讀書是一般士人除過門蔭和戰功之外實現人生目標的唯一路徑。這小裴矩仗著天資聰明外加玩命讀書,終於得到了領導認可。


    到楊堅同誌篡周建隋的時候,小裴同誌被皇帝召用,從此踏上了其具有傳奇色彩的特殊時期的宦海之路。


    說特殊時期是因為在隋末唐初那時候政權更迭那是相當頻繁加普遍。各路軍閥那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公務員肯定沒現在這麽金貴,這行擱那時那是危險大大的。


    當官也成了風險活,公務員國考肯定沒現在這般鬧猛啊。尤其是楊廣同誌當皇帝以後,大臣被殺那是稀鬆平常。


    高熲、賀若弼、宇文弼這幫為帝國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功臣一個個被處死,僅僅因為幾句所謂“擅論朝政”的幾句牢騷。大詩人薛道衡被殺,原因很滑稽。估計他自己都想不到,是因為自己太有才了。寫出了一句連皇帝都寫不出的詩來,令皇帝很受打擊。


    皇帝感到很沒麵子。很鬱悶。最後找了個理由把薛道衡先生給作了。有才也被殺?沒辦法,我這是武大郎開店,在我楊某人手下當差都要比我矮。否則,我不舒服。


    既然你讓我不舒服,立馬閃人或消失。那功臣也不放過。為楊廣登位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楊素那也被逼自殺。原因可能楊廣自己都說不出來。張衡(不是發明地動儀的那位兄弟)這個為自己鞍前馬後出力出汗流血賣命的發小也被主子楊廣賜死,原因更離譜了。


    就看你不順眼,長得有點胖。“因帝巡幸,得謁帝。帝惡衡不損瘦,以為不念咎,謂衡曰:“公甚肥澤。宜且還郡。”


    接見張衡時候看他肥頭大耳的,皇帝想當然認為張衡這廝肯定是個無能加無賴的貪官。我靠,這皇帝殺人也太沒原則了。看來在這位爺這當差減肥是第一要務。但是從我個人的觀點來看,楊廣的身死國滅有伶兄所說的細節不夠關注的因素,但從大曆史的角度來看。我更看重細節背後的暗能量。。。。


    三、最最關鍵的還是我說的中古中國的文化和體製,君權、相權和民權之間沒有合適的平衡點,這也是娘胎裏的毛病,這個毛病不解決,隻在體製框架下修修補補,跟後來的大唐王朝一樣,最終難逃覆滅的命運。。。。五代、宋元明清哪個王朝不是這樣?


    娘胎裏的毛病,永遠醒不過來的中國人!普通百姓被愚昧後的無知和少部分當權者和知識分子的無德和無良。導致國家機器永遠的腐朽和沒落!所以說,中古中國走進了一個跟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跟慢性自殺差不多。一次次的王朝更替,一次次的推倒從來,一次次的血流成河,一次次的山河破碎生靈塗炭。


    關鍵是沒有建立製約君權的機製,沒有找到君權、相權和民權的平衡點。包括現在也一樣,國富民窮導致貧富差距汙吏橫行的局麵和魔咒至今未被打破!看到還有人為所謂的大唐帝國、所謂的天可汗唱讚歌。感覺有點滑稽。


    其實單靠權力自己製約自己永遠是不靠譜的,永遠不會找到所謂的平衡點。如果沒有性質完全不同的“玩家”入場,任何權力流轉的結果都會通向高度集中乃至獨裁這性質不同的“玩家”。已知的就是商業資本和科學技術。


    很遺憾,中國古代的商業資本太晚熟,科學技術也因為沒有演繹法而長期有技術無科學即便如此,中國已經做到了農業時代的巔峰,不過正因為別人玩種田玩不好才會窮則思變另辟蹊徑,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恐怕確實是有道理的


    謂的三省雖然宋以後名稱改了甚至名號沒了,但實際架構和運作機製還是存在的。奇葩皇帝朱元璋同誌洪武十三年徹底廢掉了三省。導致權力更加集中。


    中古中國徹底跌入了無盡的黑暗之中!這一年是1380年,這時候正是歐洲大陸在幹嘛?文藝複興正大行其道。科技、音樂、雕塑、哲學在歐洲大陸大放異彩!封建主義讓位於資本主義。


    騎士階層讓位於中產階級。經院哲學讓位於人本主義。最最關鍵的是人的解放,人的探索欲和覺悟,是空前的!後來在思想大解放下出現的大航海就不足為奇了。最後一路向上,從十五世紀開始走上了現代發展道路。


    反觀中古中國,在農民放羊娃皇帝朱元璋傻逼皇帝的帶領下,中國徹底告別了現代文明,老朱家一代代皇帝閉關鎖國政策的墨守成規下,將封建文化無限放大,徹底走入了死胡同!滿清入關,什麽康乾盛世tmd全是忽悠和浮雲!現在這幫zf官員和所謂的公癡依然用瘤毒和殘餘禍害百姓愚昧人民!


    我靠,這皇帝殺人也太沒原則了。看來在這位爺這當差減肥是第一要務。宗室有個蔡王叫楊智積,這位兄弟為皇帝和帝國是立功大大的。大業九年楊玄感趁皇帝東征遼東派他督運糧草之際在黎陽起兵,兵鋒直指東都洛陽。


    洛陽沒打下來,在梟雄李密的謀劃下,這位楊大公子就揮戈西進。準備一舉端掉老楊家的軍事大本營兼關隴軍事貴族的老巢大興城。正在這危機關頭,這位蔡王楊智積同誌擋住了楊玄感西進的兵鋒。


    在弘農宮(今河南省靈寶)這位智積同誌死死咬住叛軍,為剿滅楊玄感叛亂的大隋主力軍爭取了寶貴的三天時間。為帝國立下這麽大的功勞,這位老兄生病期間是一不看病二不吃藥,估計跟自殺差不多。


    死時很幸運也很欣慰地告訴兒子:“親愛的兒子。我要死了,今天才知道自己終於得到善終了。”我的個乖乖。我們現在的大學畢業生那畢業都玩命參加國考,一門心思要進衙門。


    要擱那時候,肯定沒現在這麽火爆。那後來被楊廣寵幸的權臣如裴蘊、虞世基和許善心等等位高權重之徒,後來在江都之變中,都做了宇文化及的刀下鬼。


    看如果你準備在這個大隋皇帝手下當差。那要送你幾句話:“當官有風險,入仕需謹慎;輕者貶官回家,重者是腦袋搬家啊。”


    不過在這個亂世倒也有一些高官保下了命,甚至到李唐建立以後還得到了重用,當了更大的官。比如蕭王禹(不好意思。字庫裏沒這字,打不出來。左邊王,右邊大禹治水的禹)、封德彝、李綱、陳叔達等等。


    但這些人有的是在隋朝不得誌被貶被免,有的是在李唐以後被貶被免,很少有像我們這位裴老弟似河流砥柱一般在這在宦海裏一直屹立不倒獨傲風霜啊。


    禹(左邊帶王),這位老兄是蕭皇後的弟弟,名氣很大,性格比較古怪。被楊廣猜忌貶官,後麵我們會講。


    這個封德彝是個投機分子,在隋朝也一般。沒有得到楊廣的賞識。到李世民上位後一直被看不起,死後還被奪了爵。李綱這位老兄在仕途上一直就不順了,在隋朝被楊素宇文述一幫人整得差點丟了命。後來流落江湖回家種田。


    李唐建立後到李淵也不待見他,仕途坎坷一直不順。繼續。這陳叔達是南朝陳朝的宗室,由於身份血統的緣故,所以到北朝也基本被邊緣化了。但今天我要介紹的這位裴矩老兄。可是個官場達人。跟上麵這幫人比,都是經曆了多個朝代。伺候過多位君王主子。人跟人可真不一樣。這是位真正的官場牛人。待我給您細細道來。


    這位裴居士在短短的一生先後在北齊、北周、隋、許(宇文化及弑楊廣後建立的朝廷)、夏(竇建德建立的)和後來的李唐六個政權擔任重要高層崗位,而且到每一個新主子那裏都是一路高歌猛進官運亨通啊。


    這就很牛啦。還沒完。在這個亂世。得以善終已屬不易。但這位老兄還有一大成就那就是活得時間長(這也算成就?)。


    裴同學跟上麵講的這個李綱同歲,都是生於公元547年,一口氣活到了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而且到生命最後時刻依然精力相當旺盛筆耕不輟並積極參與朝事,還得到了太宗李世民同誌相當高的評價,死後還被諡為“敬”。所以這個人生啊,我看就像個長跑比賽。


    開始跑在前麵不算數,笑到最後才是牛人。這位裴矩同誌,笑到了最後,算牛人一個啊。所以各位兄弟如果想成功,就要堅持不懈。


    人一年幹成的事,自己能力不行,兩年。別人五年幹成的事,自己天資差點,十年趕上;別人二十年幹成的事,自己老爹不行,四十年趕上。


    實在趕不上也不要緊,就向這位李綱和裴矩老弟學習。保持愉快心情,好好保養身體,最後把這些比自己都牛的對手一個個送走,自己笑到最後,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如果你在官場混,學學這位。在官場上混,首先要真正有能力,這是基本。如果你是糊不上牆的爛泥或者是個扶不起的阿鬥,那免談了。您趕緊歇菜吧,撤退換個方向繼續打磨自個。


    即使您關係特別硬,老爹是省長老舅是國家領導人,有關係把您這個阿鬥扶上去,那被人拿下也是早晚的事,被人拿下結局可想而知,自然很慘,這渾水還是不趟為妙。所以第一步你要認清自己,適不適合在衙門混,是不是


    作為大隋太原留守,李淵統管著大隋帝國的北部邊防,可謂位高權重。不過說起李淵這個人,大夥可能既熟悉又陌生。


    作為大唐的開國皇帝,他的前任(以暴虐聞名的隋煬帝楊廣)和後任(集英明與神武,智慧與謀略於一身被譽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名動天下婦孺皆知,倒顯得這位開創者夾在這兩大牛人之間顯得有點默默無聞。


    書上記載李淵這個人出身可不一般.李唐皇室世係造假是真,但是,原因卻不是暴發戶吹噓自己的祖宗那麽簡單。


    真正的原因是宇文泰“關中本位政策”的需要,讓山東郡望的入關之人都以關隴為郡望,從而加強凝聚力。


    隋朝的戶口不是比唐朝多,而是唐初根本無法跟短短的隋朝相比,不是一個能量級的。另外所謂的盛世,我覺得也是忽悠。


    貞觀之治,跟現在的局麵一樣,完全是炮製出來的。至少我是不全信的,一幫禦用文人拿著李二的俸祿玩命忽悠,跟現在一樣,這幫所謂的磚家拿著zf的好處玩命忽悠老百姓,人為製造繁榮假象,說白了就是為了更好的剝削和壓榨百姓背書!


    我是不是太悲觀了?非也!所謂的開元盛世也是忽悠,貞觀之治和康乾盛世那更不用說了。


    不過西漢的文景之治通過市場的力量還有點盛世的跡象。康乾開元和貞觀完全是假象,好好讀讀老曹同誌的《紅樓夢》就知道了。


    通過一係列的小人物和大曆史可以發現全是忽悠!我依然堅持我前麵的觀點,要認真扒扒曆史背後的真相,更要作比較分析,包括縱向的和橫向的。


    覺貞觀跟我們國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差不多吧,窮得叮當響還要征高麗,打朝鮮戰爭,李二跟老毛差不多,是個典型的民主主義者,打贏突厥完全是運氣(貞觀四年正月),陰謀詭計和奇兵突襲,雖然窮但輿論宣傳工作做得相當到位,宣傳工作做得好。


    我們上世紀建國初也這樣,窮得要命,精神盡頭可足啦,跟美帝打,跟老毛子鬧,餓死百姓也在所不惜,然後狂飆宣傳,社會主義優越性宣傳得比天堂都好,跟李二一樣,神馬貞觀之治,全是扯淡,土地版籍和實力不是一般得差。


    侯君集為什麽要在十四年打高昌?麹文泰給過答案,史書上記載了。開元末期跟我們現在差不多,現在估計要進入天寶了吧。(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